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匡扶后周-第1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给材料作文,尤其是限定题目的作文最让大家头疼,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甚至高中四年级,这一般是让大家痛恨不已的作文形式,古人也不例外。

    在郭荣限定的短短半天时间内,大家较劲了脑汁,好不容易才写出这两篇文章来。郭荣顾不得用膳,连忙看了起来,不久,他就从中发现了一个人才,那就是比部郎中王朴。

    王朴在文章中写道:“微臣觉得中原朝廷丧失吴地、蜀地、并州等地,无不是因为丧失了治国之道。如今一定要率先考虑这丧失国土的根本原因,才能够知道收复失地的最可靠方法。

    在微臣看来,当时中原朝廷丧失国土的时候,没有不是因为君主昏庸臣子奸佞,军队骄横百姓穷困!那时奸人乱党在朝中炙手可热,强将武夫在外地横行霸道。由小及大、积微成著,这才败坏了社稷的根基。

    如今朝廷想要收复失地,只要反其道而行之就是了。晋用贤人斥退奸佞,可以收罗人才;布施恩泽讲究信用,可以团结人心,奖赏功劳惩罚罪过,可以鼓励贡献;革除奢侈节约费用,可以增加财富;蓄养民力减少赋税,可以富足百姓。

    等到群贤毕集、政事理顺、才用充足、士民归附的时候,陛下就可以趁势起兵,成就千秋功业。而对方的民众看到归顺我朝的好处,发现我方有必胜的实力与形势,就会归附于我。到那时,熟知敌方内部情况的人就会来主动通告,熟知当地山川地理情况的人就会踊跃来当向导。顺从天意、讨伐逆臣,没有不成功的道理!

    大凡进攻夺取的方法,基本上都是先易后难。南唐与咱们接壤的边境超过两千里,地势平坦容易骚扰对方。咱们可以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敌军防备东方咱们就进攻西部,敌军在西部设防咱们就攻击东部,反正陛下整治了漕运,咱们可以发挥这运输上的优势。到那时,敌军一定会东奔西走疲惫不堪,咱们则可以趁机探明对方的虚实强弱,而后避实击虚、避强击弱,肯定会取得战果。而且咱们并不需要大举动用,只需要不断骚扰即可。南唐如果置之不理,咱们就趁机夺取土地、俘获百姓;南唐如果慎重对待、频繁出动主力,就会消耗他的国库财物,削减其战争实力。像这样,咱们就可以轻松占据长江以北各州县。而后就可以利用当地资源,侵占长江以南地区。等到拿下南唐,岭南、巴蜀之地就可以传檄而定哦!

    等到我大周平定南方,就可以以幽燕为跳板,进攻伪汉(北汉),与辽国展开会猎。而伪汉前不久会战失利,国力空虚、士气沮丧,根本就挡不住咱们的进攻,咱们可以轻易擒获。之所以将他放在最后,就是让他充当咱们与辽国之间的缓冲地带,防备辽军这个庞然大物突然南下,耗费咱们的实力。只要咱们大周平定南方,国力暴增,就有底气与那辽国叫板,更不会在意这小小的伪汉!

    如今咱们大周士兵精干、武器齐全、将士效力、诸将用命,只要做好开战前的准备工作,就可以出动平定四边!微臣只是一介书生,不足以讲大事,至于不达大体、不合机变,只希望陛下能够宽宏大量,饶恕臣的肆意进言。”

    郭荣看完这策论之后,大加赞赏。而且群臣当时大多墨守常规、苟且偷安,所对策略很不实用,只有王朴神情俊逸、气势刚劲,有智谋能决断,而且他的规划建议,全都附和郭荣的心意。于是郭荣立即任命他为左谏议大夫,知开封府事。

    就在郭荣野心勃勃、拔剑四顾的时候,不长眼的家伙来了!

    !#

卷三 第339章 奸佞误国

    第339章奸佞误国

    【感谢书友“世间飘”投出的月票】

    话说,后蜀趁着后周郭威驾崩、郭荣登基的有利时机,悄悄出兵吞并了后周的秦州、成州、凤州、阶州四地。请使用本站的拼音域名访问我们零点看书当时后周忙于应对辽汉联军的军事威胁,一时抽不出力量来反击,也只能默许了后蜀对这四州之地的占领。

    按理说闷声大发财,你后蜀孟昶好不容易才从一代强人郭荣手里抢得四州之地,还不赶紧夜里躲在被窝里好好偷笑一番,千万别嚣张。可孟昶这个人,也许是被美女们消磨掉了不多的脑细胞,居然大张旗鼓地在四州设立政权,并下令对四州之地征收双倍的赋税。

    在孟昶看来,四州之地应该为他的出兵军费买单,缴纳双倍的赋税并不过分。可在四州百姓看来,后周其余地方都进行了适当的改革,赋税略有下降,自己这里却要缴纳双倍的赋税,实在是过于委屈!于是百姓们、官绅们悄悄串联,派出使者前往开封府,叩求郭荣的解救。

    本来王朴所书的平边策是先攻南唐、再平后蜀,可百姓们泣血叩拜,郭荣也得考虑朝野间的影响,思来想去,他决心出兵。于是,郭荣任命凤翔军节度使王景、宣徽南院使向训为征蜀正副招讨使,立即筹集粮草器械,准备进攻蜀国。

    后周的这番部属,立即引起了蜀国国主孟昶的注意,他虽然昏聩,却也知道整军备战的道理,连忙派遣客省使赵季札前往秦州、凤州等地,巡视边防、检查战备情况。

    赵季札这个人,虽然没有什么才干,却与孟昶皇宫里得宠的嫔妃、内侍们关系很好,有大家帮着吹枕头风,孟昶便稀里糊涂同意了他的请求。得到孟昶允许的赵季札觉得自己拥有了尚方宝剑,是天使钦差,顿时尾巴翘得很高,目中无人、妄自尊大。

    于是赵季札趾高气昂地来到了秦州,当地防御使韩继勋不敢怠慢,亲自迎出城来,将赵季札一行迎入城中。

    宾主见礼之后,赵季札便将头向上昂起四十五度来,宁肯看着天花板,也不肯与众人对视。

    看着他眼高于天的样子,韩继勋心中暗怒:陛下怎么派了这样的家伙来巡视边疆,这不是来帮忙的,反而是来添乱的。不过韩继勋即便心中暗怒,却也不敢公然讥讽于他,连忙命令卫士端来一盘子金银财物,送到了赵季札的身旁。

    这金银之物一来到赵季札的身边,他的头立即垂了下来,随手抓了个金条,把玩片刻,这才笑嘻嘻地说道:“韩将军这是作甚?我岂会贪恋这些个财物?”

    韩继勋心中暗骂:你这混账玩意,说话前先擦完口水好不好,看你恨不能塞到怀里的样子,还装什么装?!

    韩继勋微微一笑,“其实末将攻占秦州之后,从当地土著家里缴获了这么一批财物,也不值多少钱,就纯粹是个纪念品。大人来到秦州,俺也得有所表示,这些个纪念品就送于大人,这也是俺们秦州人民的一点心意。”

    赵季札立即将金条塞到了怀里,笑着说道:“那我就却之不恭喽。”

    收下韩继勋的钱财之后,赵季札对韩继勋很是亲近了几分,又问起秦州如今的战备情况。这下可算是挠到了韩继勋的痒处,韩继勋立即滔滔不绝讲了起来。

    赵季札也不堪示弱,一个劲地提意见,不过却被沉浸在讲述中的韩继勋下意识地驳回。结果就是韩继勋越讲,那赵季札脸色越是难看。等到韩继勋发觉的时候,赵季札的脸色已经成为了铁青色。

    韩继勋有些个后悔,却不愿再低三下四地乞求这无能的赵季札的宽恕,只好装作看不懂的样子,将赵季札客客气气地送出城去。

    赵季札骑在马上,心中大怒。不就是能打仗吗,有什么了不起的?!格老子提的这些个建议,可全是照搬的《孙子兵法》,你难道比孙子还会打仗吗?!居然对我不屑一顾,我呸!

    气冲冲的赵季札很快就来到了凤州,此时凤州刺史王万迪正忙于对凤州的战备情况进行分析归纳,对不足之处加以改正,哪里有心情招待赵季札这个废物?于是王万迪对赵季札敷衍几句,便将他送出城来,连程仪都没有奉送半点。

    赵季札这次怒火万丈,他不知道向内宫送了多少礼物这才换来这巡查边境的差使,不就是为了向各地守将搜刮些金银珠宝贴补家用嘛!现在可好,一个对我看不上眼,另一个对我不屑一顾,咱们走着瞧!

    数日之后,赵季札返回成都府,立即入宫求见。孟昶连忙召他入宫,询问这边境之事。

    赵季札来到孟昶面前,用力磕了三个响头,而后长叹一声,红着眼不说话。

    孟昶很是诧异,便疑惑地问道:“爱卿为何一语不发,有什么为难事吗?”

    赵季札便苦着脸说道:“陛下,微臣本不想让陛下担忧,可这秦州、凤州的备战工作实在是太差。秦州守将韩继勋夸夸其谈,就是个纸上谈兵的赵恬;而凤州守将王万迪更是对周军毫无防备,天天就知道吃喝玩乐!”

    孟昶听到这里,也不由得叹息一声,低声说道:“朕早知道,这韩继勋才能有限,不足以抵御周军,不过现在正是用人之际,也只能让他暂任这秦州防御使一职。爱卿可有合适的人选为朕分忧?朕一定加以重用。”

    赵季札大声说道:“微臣不才,愿为陛下抵御周军,一定让那周军片甲不回!”

    孟昶轻轻皱眉,这赵季札怎么这么大的口气?难道是他巡视边境的时候发觉了周军的大漏洞,还是他想到了击败周军的主意?甭管什么原因,只要能击退周军就好。

    于是孟昶任命赵季札为雄武军节度使,率领宿卫亲兵千余人前往秦州、凤州,协调两地防务,抵御后周大军。等到赵季札出兵之后,孟昶又觉得不很放心,于是命令权知枢密使王昭远巡视北方边境,在山口要地部属守卫兵马,防备周军的偷袭。

    吩咐完毕之后,孟昶很快放下心来,评花问柳、饮酒作诗,成都府顿时沉浸在一片祥和之中……

卷三 第340章 突袭赵季札

    第340章突袭赵季札

    春风得意的赵季札,带着心爱的侍妾慢慢往边境挪去,他的速度很慢,居然是一个驿站一个驿站地挪动,势要向沿途官吏们全都索要一番孝敬,也好填补下自己空扁的荷包。

    就在赵季札大肆收礼的时候,郭荣将董遵诲叫到身边,仔细询问了一番殿前司部队的训练情况,然后对董遵诲说道:“道安,你能把这些人训练成如今的这个样子,很不容易。我也知道,这些个骄兵悍将,一定让你吃了不少的苦头。我听说你最近一直住在军营里,连新建成的开国伯府你都没有去过,实在是辛苦。而且就连你大哥中举,你也只是急匆匆前去恭贺一番,并没有陪着他宴请宾客,实在是为难你了!”

    董遵诲连忙行礼道:“陛下,这都是微臣职责所在,谈不上什么辛苦不辛苦的,更谈不上为难!能为陛下分忧,乃是微臣的荣幸!”

    郭荣对董遵诲的态度很是满意,示意内侍为董遵诲搬来座位,又命人为他沏上茶水。

    见郭荣赐座,董遵诲并没有推辞。入宫前他正在训练士兵们站军姿,很是疲惫。如今坐到了椅子上面,格外舒服。而且他骨子里还是一个现代人,并不太注重这些个虚礼。不过入乡随俗,董遵诲虽然坐下,却也没敢彻底放松自己,而是只坐在椅子上三分之一的位置,腰板挺直,神态恭谨地听着郭荣的训话。

    郭荣笑着说道:“别紧张,咱们也不是外人,放松一下。”

    话是这么说,但见董遵诲在自己跟前谨慎的样子,郭荣还是觉得十分满意。同时,郭荣不由得想起了那些向自己据理力争的文臣来,心中略有不满。

    郭荣笑着说道:“有这么一会事,朕说说,你听一下。前段时间朕已经命令王景、向训率军去收复秦州、凤州,让他们抓紧时间行事。不过最近战事陷入胶着,朕还听说那孟昶任命了赵季札为节度使,率领千余精锐士卒火速驰援秦州。朕觉得这是个锻炼的好机会,殿前司所部已经训练了多日,也该去战场上磨练一番,在真实的战争中寻找一下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所以,朕准备让你率领一千五百人的兵力,前往秦州前线,以战代训,你看如何?”

    董遵诲连忙从椅了起来,对郭荣行礼说道:“陛下的意愿就是旨意所在,末将马上挑选部队出发,尽快赶到秦州前线!殿前司所部,定将为陛下开疆拓土、战无不胜!”

    郭荣对董遵诲越发满意,特意留他在宫中用膳,这才让他离开皇宫。董遵诲出宫后连忙赶到军营,召集各营指挥使,对他们说道:“兄弟们,刚刚陛下传我进宫,对最近这段时间大家的训练情况很是满意。督促咱们再接再厉,继续保持。如今有这么一个以战代训的机会,大家谁有兴趣?”

    董遵诲的话音未落,众人已经全都举起手来,就连王政忠、张毅两人也举手示意。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