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慕容延钊也在偷偷召开会议,他对众将说道:“兄弟们,大家可能都看到了,陛下身边最亲近的几员将领都率领各自亲卫营冲进城来!他们的目标,就是被咱们围住了的张彦卿!可是,咱们先前的努力难道就要白瞎吗?咱们难道要放弃这么大的功劳吗?老子才不干呢!可要想立下大功,就得在天黑前将他们一举全歼,要不然就给别人插手的机会!眼下还有一个时辰就会天黑,半个时辰之后,咱们一定要拿到张彦卿的人头!”
众将全都压低声音应允下来,唯恐被那些大将们听到。慕容延钊在心里忍不住发笑,人家都是多大的官,岂会在乎这点功劳?如今这些个大官义愤填膺地冲过来,无非是表现下主辱臣死的臣子气节,表现下对皇帝陛下的耿耿忠心!至于进攻张彦卿,这些个精明的将官们才不会主动出击呢,谁愿意折损自家忠心耿耿的亲兵拿出来呢?!
很快,周军又发起了新一轮进攻,依然先以火箭开道,再以箭矢清除。而缺少远程武器的唐军将士只能拿血肉之躯硬抗,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有名重伤的唐军营指挥使,更是在周军突击之前,不顾张彦卿的命令,将自己负责坚守的宅院院门打开,将所有的老弱妇孺放出,乞求周军的宽容。
慕容延钊等人愣了一下,随即大喜过望,有他们在此,周军就有希望摆脱屠城的黑锅。于是周军将士不但没有对百姓们发动攻击,反而还从营中调集了一批干粮,让这些个半饥饿的百姓们美美地吃上一顿饱饭!
坚守各宅院的唐军军官愣了一下,随即不约而同地打开自己的院门,让无辜的百姓们逃离这战场。在他们期盼的眼神中,周军并没有对这些百姓们下毒手,相反还对百姓们很是嘘寒问暖。
唐军士兵们这时也明白过来,张彦卿对自己撒了谎,这个斩杀了自己爱子的家伙分明是想拖着大家一道去死!可是现在大家手上都沾有周军将士的鲜血,就算有心投降也不可能,也只能够就此战死了!
几个绝望的士兵将刀捅进了自己的胸膛,更有几人不怀好意的望着张彦卿,心里打起了立功赎罪的算盘。
张彦卿有些个心寒,随即自己给自己加油鼓劲:俺张彦卿忠于李唐,千秋之后,必定会青史留名!周军如今的嚣张,日后也只能反衬俺的忠贞!
不过张彦卿不会想到,就在他与周军拼死相击的时候,他的幼子张光佑却被气势汹汹的董遵诲所吓倒,率领一众家丁出府投降,并献上了楚州城的印信和相应簿册!
这样重要的俘虏,董遵诲岂会不加以重视,他一面命人将印信等物飞报皇帝,一面命人押着张光佑在城中巡逻,劝降城内仍在顽抗的唐军溃兵。
张光佑虽然年幼,身量却已长成,与那张彦卿很是相信。就算是不认得他的唐军将士,也能从他身上看出张彦卿的模样,明白他的身份。张光佑一番巡游下来,足有三千余名士兵失去了抵抗的信心,束手投降!
待到城中各处平定下来,董遵诲虽然不欲与众将争功,却还是押着张光佑前去府署一带劝降。很快,遍体鳞伤、刚刚粉碎一次内乱的张彦卿听到了爱子稚嫩的声音,他叹息数声,横剑自刎!
张彦卿自刎之后,余部将士也彻底失去了抵抗的勇气,纷纷投降,被打入了周军苦役营中。至此,楚州城终于被后周军队彻底拿下!(未完待续。。)
卷三 第425章 恫吓南唐
周军攻下楚州以后,并没有立即南下,而是在这里稍事休整、补充兵力。楚州虽小,但在张彦卿等人的努力下,仍然给周军带来了较大的损失,让郭荣不得不暂停南下的步伐。
而南唐得到这段时间的喘息机会,紧急调集人马,在天长设立雄州,任命建武军使易文赟担任州长。不过易文赟很快得知了楚州兵败的消息,他偷偷召集众将,对大家说道:“张彦卿素有计谋,郑昭业精通军事,然而就是这两个人坚守的楚州,却在周军面前坚守了不到一个月。咱们雄州兵马没有楚州守军精锐,将士们也没有楚州守军保家卫国的精神,如何能够抵抗周朝大军,不如及早投降,也好保住咱们的荣华富贵!”
众将无一反对,于是易文赟立即派人向周军乞降,得到了周军的宽恕。郭荣立即命令慕容延钊派出一支精锐人马,前往雄州整训当地兵马,并仍然任命易文赟为雄州刺史,所部人马经过整编后留守雄州。除此之外,郭荣还下令减免楚州三年的赋税,并任命官吏,让他们在此招募百姓,重建楚州。
忙完这一切之后,郭荣这才率领御营人马前往扬州巡视。此时扬州被唐军放弃,所有军民全部被迫撤离,本地可谓是满目萧条、毫无生机。
郭荣感慨良久,特命人在扬州旧城东南角上重新修建一所小城池,命令士兵们据险而守,防备唐军的反击。
正当郭荣满腹惆怅的时候。他接到了黄州刺史司超的捷报,说他与控鹤军节度使一同出兵,打败了舒州军,生擒了南唐任命的舒州刺史施仁望。看到这一捷报。郭荣高兴地从几案后跳了起来,大声喊道:“从此淮右平矣!”
不过郭荣并没有立即南下,相反他的动作却比起过去保守许多,将御营兵马牢牢控制在手中,充当机动力量,对淮河沿线进行了彻底清剿。一些听调不听宣的豪强武装被彻底整编,而那些个时常反复的地方武装更是被彻底清除,当南唐军调集全国兵力沿着长江一线严防死守的时候。郭荣主导的后周却将淮河沿线彻底消化,成为了固有国土。
这一日,郭荣率领近卫部队出巡泰州,隔江遥望南唐国土。见江面上有敌舰数十艘。正停泊在江心,与周军隔江对视。
郭荣皱了下眉头,对董遵诲说道:“唐军好了伤疤忘了疼,居然又有胆量觊觎江北,此例万万不得开!想必这一支舰队乃是唐军前来试探咱们虚实的棋子。如果咱们不做反应,唐军下一步就会渗透过江,对咱们新占地区进行骚扰!”
董遵诲对郭荣行了一礼,大声请战道:“末将愿率领一千人马南下。击败敌军舰队!”
“好好好!”郭荣连赞三个好字,随即说道:“一千人马太少。朕给你三千人马,去将唐军彻底击溃。并焚烧其水寨,震慑敌军!”
董遵诲立即答应下来,随即率领一支舰队向唐军冲了过去。唐军领军将军观察旗号,见对面乃是“董”字战旗,心中大惊,难道是那匹马敌万军、斩将复夺旗的董遵诲?眼看着周军战舰越冲越紧,远处更有大队人马、艨艟战舰待命出击,唐将不敢迎战,连忙率领所部人马顺流而下、迅速撤离。
唐军这么一走,董遵诲所部再无阻拦,顺利渡过长江,直扑唐军水寨。水寨里的零星唐军人马根本不是周军的对手,被董遵诲率军杀得四散而逃,水寨更是被董遵诲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由此,唐军士气更为低落,士兵们不敢再与周军争锋。
当夜,郭荣便接到董遵诲的奏报,称审问俘虏得知,南唐军在东沛州悄悄集结了数百艘战舰,准备切断周军与吴越之间的联系,避免受到后周与吴越的夹击。
郭荣岂能让南唐军如愿,第二日,郭荣命令都虞侯慕容延钊、右神开统军宋延渥率水陆兵马沿江直下,并在东沛州一带大破唐军,从此江南震动!
趁此良机,郭荣派出许多细作,悄悄混入南唐,用糖果引诱小儿唱童谣“檀来也”。
自古童言无忌,童谣就有着天意的代表,南唐百姓听到耳中,心中很是差异,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许多人占卜问道,却始终得不到答案。而周军东进之后,先锋骑兵大多唱着蕃歌,南唐百姓恍然大悟,更对周军有了敬畏,不敢再与抗争。
此时已是后周显德五年,也就是唐主李璟中兴元年
卷三 第426章 南唐内附
南唐国主李璟此时已经被周军吓得失去了分寸,加上群臣又在一旁反复劝说,终于下定了内附的决心。只是一下子显出四州两县之地,李璟也觉得颇为心痛,迟迟不肯做出决断。
见此情形,郭荣立即命令董遵诲率领万余军马,在长江一带做战前训练,并征调大批运输船,在董遵诲营地附近集结。消息传到南唐,举国震动。唐主李璟再也不敢拖延,立即命令阖门承旨刘承遇赶赴郭荣所在的迎銮镇,献上四州两地的舆图,表示自己愿意将这些地方献给上国,只求保留海陵一带的盐场。
郭荣也是穷怕了的人,岂会轻易答应,立即否决李璟的请求,并让那刘承遇前往董遵诲营中,观看渡江演习!
不过李璟选择刘承遇出使周营,也算是有识人之明。那刘承遇虽然被董遵诲的演习吓得三魂七魄乱跳,却还是坚持自己的主张,只是将保留盐场的请求降低为每年获取盐土三十万石。
海陵一带盐场产出很是丰富,三十万石虽多,却还不到它的一半产量,郭荣对那刘承遇很是欣赏,最后破格答应下来。当然,陈觉、刘承遇也答应下来:唐国从此以后要奉后周为正朔,甘居藩属之国,每年也要献上大批土特产作为岁贡。
于是郭荣同意罢兵回朝,当然日后如果后周国库恢复过来,足以支撑大战,郭荣也不介意将这南唐彻底吞并。为了安抚南唐百姓,郭荣特意颁下诏书:
“皇帝恭问江南国主无恙。使人至此。奏请分割舒州、庐州、蕲州、黄州等州郡,画江为界之事,朕已尽数知晓。顷逢多事,莫通玉帛之欢。始自近年,遂构干戈之役,两地之交兵未息,蒸民之受弊斯多。日昨再辱使人,重寻前意,将敦久要,须尽缕陈。今者承遇爰来,封函复至。请割州郡,仍定封疆,猥形信誓之辞,备认始终之意。既能如是,又复何求!边陲顿静于烟尘,师旅便还于京阙,永言欣慰,深切诚怀。其常、润一带。及沿江兵棹,今已指挥抽退;兼两浙、荆南、湖南水陆兵士,各令罢兵,以践和约。言归于好。共享承平,朕有厚望焉!”
陈觉、刘承遇两人历经千难万险。终于与后周达成了和议,心中大乐。便向郭荣辞行。虽然和议的条件对南唐有些个苛刻,可是两人毕竟阻止了后周对南唐的进一步侵略,也算是立下了功劳。回到朝中之后,不说是加官进爵,也能够足慰平生。
郭荣对达成和议的两人也比较满意,为了进一步拉拢南唐朝中的投降势力,为了让他们回朝后能顺利交差,郭荣笑着说道:“你们回去之后,可以对你们国主说那传位之事,尽可不必。只要你们国主能够真心侍奉我大周正统,那朕就会庇佑南唐。”
于是郭荣又差人写了一封诏书,命那陈觉两人送给南唐国主李璟。数天之后,李璟收到了这封书信,也得到了后周不追究他责任的承诺。李璟赶紧打开书信一观,就见上面写着:
“别睹来章,备形缛旨,叙此日传让之意,述向来高尚之怀。仍以数岁已还,交兵不息,备论追悔之事,无非克责之辞,虽古人有引咎责躬,因灾致惧,亦无以过此也。况君血气方刚,春秋甚富,为一方之英主,得百姓之欢心。即今南北才通,疆埸甫定,是玉帛交驰之始,乃干戈载戢之初,岂可高谢君临,轻辞世务!与其慕希夷之道,曷若行康济之心。重念天灾流行,分野常事,前代贤哲,所不能逃。苟盛德之日新,则景福之弥远。勉修政务,勿倦经纶,保高义于初终,垂远图于家国。流芳贻庆,不亦美乎!特此谕意,君其鉴之!”
看完书信,李璟心中大安,任命同平章事冯延己,给事中田霖,为江南进奉使,献入犒军银十万两,绢十万匹,钱十万贯,茶五十万斤,米麦二十万石,附以表文:
“臣闻孟津初会,仗黄钺以临戎,铜马既归,推赤心而服众。皇帝量包终古,德合上元,以其执迷未复,则薄赐徂征;以其向化知归,则俯垂信纳。仰荷含容之施,弥坚倾附之念。然以淮海遐陬,东南下国,亲劳玉趾,久驻王师,以是忧惭,不遑启处。今既师返旆,万乘还京,合申解甲之仪,粗表充庭之实。望风陈款,不尽依依。”
冯延己等人来到扬州之后,很快就面见皇帝,献上了表文。李璟唯恐因为恭顺不周引来郭荣的怒火,又马上派遣汝郡公徐辽、客省使尚全两人,献上买宴钱二百万缗!
李璟还亲自誊写了一篇四表文,献给郭荣:
“伏以柏梁高会,展极居尊,朝臣咸侍于冕旒,天乐盛张于金石,莫不竞输宝瑞,齐献寿杯。而臣僻处偏隅,回承睠顾,虽心存于魏阙,奈日远于长安,无由觐咫尺之颜,何以罄勤拳之意!遂令戚属躬拜殿廷,纳忠则厚,致礼则微,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