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平阳公主-第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述收了请帖,自然不能不去,叫红螺备了厚礼,坐马车去了东宫。

    但如今毕竟是跟东宫生疏了,见到太子妃时再怎么脸上带笑,看着都是虚假。

    相对假笑,何必呢。

    李述将礼送给太子妃,说了一句不疼不痒的关心话,就说自己身体不大好,要先回府了。

    众人一看她如今瘦骨伶仃,也不疑有她,于是李述终于脱身。

    她沿着回廊往东宫外走,谁知跟她一道早退的还有一个人。

    李述看着杨方,有些不解,“杨驸马怎么了,不陪着安乐么?”

    太子出了禁闭,安乐高兴地就差蹦起来了,跟太子妃亲亲热热地说话。

    杨方淡笑了笑,“宫宴上闹腾,又都是女眷,我还是在宫外等她的好。”

    李述略皱了皱眉。

    从前宫宴上,杨方都是陪着安乐的,极少出现这种自行离去的事情。

    这二人忽然又疏离了,李述心想,又是为什么?她还以为安乐已看清了自己的内心,早该和和美美过日子了。

    二人一道朝宫外走去,走到丹凤门外,眼看马车就在前头,杨方忽然停了脚,开口道,“公主,都说你聪敏,对朝事有洞见。有件事我想问你。”

    “杨驸马请说。”

    “你怎么看我们杨家?”

    李述皱眉。

    怎么看?

    这问题也太宏泛了,若是想捡好听的说,自然是诗书之家,子弟清贵,低调沉稳。但杨方明显不是想听这个。

    如果真让李述形容,大抵会用“中庸”这二字来说。

    不拔尖,也不垫底,不出彩,也不出错,不站队,也无异心。哪位在最高处,就忠心效忠哪位。固然不会有滔天的权势,可也不会有极大的错误。

    李述想了想,只能这么形容:“杨氏子弟克己恭谨,持身端正。”

    杨方听了,就自嘲地笑了一声,“公主心里一定不是这么想的。其实也不必捡好听的说,我们家从立国初始,走的就是明哲保身的路子。”

    无论朝廷里党争成什么样子,哪边都不沾。沾了的话,固然容易博大富贵,可一旦败了,更容易有大过错。对于一个家族而言,这样不温不火,其实反而是绵延不绝的根本。

    “公主,您觉得明哲保身这四个字错了么?”

    杨方的问话实在是莫名其妙,李述跟他们杨家又没啥关系。

    可他眉眼之间都是郁色,神色竟看着有些茫然,显出些不知所措来。

    李述拢了拢肩头斗篷,忽然想明白了杨方和安乐如今的疏远是从何而来——两个人出现了政治上的分歧。

    安乐是太子胞妹,她从血缘上就是向着太子那边的。

    可杨方持身中立,不想卷进党争,一点都不想帮太子。

    李述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道,“明哲保身没错,激流勇进没错,汲汲营营也没错。”

    她道,“都是选择而已。”

    从前太子如日中天时,杨方和安乐的矛盾只是感情上的,若是日久天长,杨方能将安乐的心赚回来。可如今二人之间隔着政治,那就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天堑。

    他们俩怎么也走到了这种地步。

    李述不知想起了什么,忽然叹了一口气,气在空气中呼出去,凝成一团白雾,蒙蒙一片遮在眼前。

    杨方没见过李述这样怅然的模样,便问,“公主叹什么气?”

    李述淡笑,“没什么,我只是想,但凡跟皇家牵扯上了的人,最后好像都逃不出一道选择题:权和情,到底选哪个。”

    她目光怅然,不知道是想起了谁。

    杨方闻言怔了怔,旋即也涩然笑了一声,“公主这句话说得极好。”

    权和情,选哪个。

    这段日子以来,安乐同崔进之经常往来,杨方知道的一清二楚。

    他没有龌龊地往私情那方面想,事实上安乐若真有私情,凭她的性子,只会正大光明地请和离,根本就犯不着暗中往来。

    只是因为政治目的。

    因为崔进之能帮东宫,而他不想帮,所以安乐疏远了他,亲近了崔进之。

    如果他想和安乐亲近,难道唯一的选择就是像崔进之一样,彻底站到太子那头?他们杨家明哲保身这四个字,难道要为了一个“情”字就断了。

    倘若真得了从龙之功,那就罢了;可若是输了呢?他们一家子的性命就交代出去了。

    这道选择题,杨方没有那样容易做出来。

    他只能苦笑,“都说男子天生果断,女子合该柔弱。可如今看来,安乐的选择却比我果决的多,瞻前顾后,游移不定的反而是我。”

    他低下头来,“对安乐而言,我对她的情是很容易抛弃的东西吧。”

    他对李述拱了拱手,就往自家车驾那儿走去。他也不上车,就一个人负手站在马车旁。

    这时候天上落下了雪粒子,薄薄一层落在他发间与身上。他也不伸手去拨,就那样沉默地站着,不知道在想什么。

    李述愣了愣,忽然就想起……沈孝来。这两个月被她压在心里头,死活都不去想的人,骤然就这么蹦到了她脑海里。

    李述想了想,朝杨方走了过去,“其实,选择对谁而言都不容易。你知道安乐的性格,她没那么冷情。我想她这个选择,也只是看上去果决,可能心里也难受。”

    可杨方闻言,只是对她扯了个笑,“我不是神仙,公主,我看不到她心里是怎么想的。”

    他能看到的,只是安乐经常离府去找崔进之的背影。

    李述张口还想劝,可又不知道该说什么。她叹了一口气,“你们……你们好好的吧。”

    别过杨方,李述走了十几步,上了自己的马车。红螺连忙将一个手炉塞进她手心,替她解了披风,拍了拍身上的雪粒子。

    红螺说,“入冬第一场雪,都说雪后寒,往后您可要再多穿点呢。”

    李述拥炉向后靠着,微微掀起帘子,看着外头渐起的雪,没有首尾地说了一句,“这场雪应当各地都落了吧。”

    不知道河南道冷不冷。

    回府时,雪粒子越来越大,黑色的马车顶上都被敷上了一层白。

    地上积了薄薄一层雪,脚步匆匆走过去时,行止间带起的风将雪粒子打起了小旋儿,转了一阵,随着书房门关上的声音,慢慢又落了下去。

    李述在桌后坐下去,提起笔来,将近日朝中与宫中事写作一封长信,细细地告诉了七皇子。

    太子要重新出山了,以后诸事都要慎重再慎重,否则一旦被挑出错来,太子党就会循着错,拼命将老七打压下去。

    一封书信流畅到尾,潇洒字迹满篇,直到最后,却忽然停住了。

    行云停,流水破,笔尖悬停纸上,显得十分滞涩。

    吧嗒。

    墨点子落了下去,摔在纸上,四溅开来,凝成一个抹都抹不掉的黑点。

    老七最近正在洛府督工。

    笔尖这才动了起来,这回的笔迹却没那样疏阔,反而横平竖直,仿佛稚子初习笔墨,生怕一撇一捺都要落错。“天寒日冷,多添衣裳。”

    她说。

    作者有话要说:  二更完毕,补上了昨天的断更。

    真的很不好意思!

    感谢手榴弹和地雷:

    与黑恶势力谈笑风生扔了1个地雷

    还在吃上?g??扔了1个手榴弹

    默俞扔了1个地雷

    breathesky2007扔了1个地雷

    萧然扔了1个地雷

    云弓一骑扔了1个地雷

    22859479扔了1个地雷

    ~扔了1个手榴弹

    感谢大家的营养液!

    感谢大家的评论!

    ☆、第 82 章

    #82

    洛府地段; 无论是治理黄河还是赈济灾民; 用“不容易”三个字来形容,这都是夸奖了; 简直都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了。

    洛府是最先决堤的地方,李勤不查不知道,一查简直让人心惊胆战。堤坝都不知是用什么黑心材料修的; 比豆腐还脆; 好像一捏就要随风碎了。

    幸亏当时灾情发现及时,否则整个洛府都会被淹。

    因此黄河沿岸堤坝,修理任务最重的就是洛府地段; 得将整个堤坝从里到外翻修一遍。

    此地官员又大多无能,李勤事事都得盯着。

    可李勤是万万没想到,在其他州郡都推行的顺畅的事情,到了洛府这里; 偏偏就遭到了灾民的抵制。

    怎么有钱不先急着给我们赈灾,反而先去修什么劳什子堤坝?人命就这么不值钱,连堤坝都不如了?

    没办法; 拨下来的赈灾款项有限,就算官员一分钱不贪; 可赈灾款就那么多,平摊到每个人头上; 一碗粥只有几粒米,一件棉服一户人换着穿,如此凄惨; 也不怪民怨沸腾。

    种种怨言交织在一起,灾民除了领粥,就是成日价去堤坝上哄闹,堤坝修理的进度被一拖再拖。

    李勤焦头烂额,不知该怎么办。

    “还闹!修堤坝明明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怎么他们就这么短视!”

    听着营帐外灾民闹事的声音,李勤再好的脾气都被闹没了,在营帐里气得团团转。

    他就是想不通了,怎么那些人眼光不能放长远一点!

    正跺脚,营帐被人掀开帘子,紧接着传来两三声咳声,听一个声音道,“殿下别气,臣刚把他们劝回去。”

    洛府下辖,就静仁县灾情最重,堤坝也是最要重修的地方,闹事的灾民都是静仁县的,沈孝这个县令脱不了干系。

    沈孝以拳抵唇又轻咳了一声,嗓子微哑,“都是静仁县的灾民来闹事,说到底是臣管理不当。”

    他还是那身青碧色官袍,为了御寒,外头披了一件黑色的棉披风,饶是如此脸色冻得都有些青白。

    他比从前更瘦,反而显得更高,孤直一道身影。

    李勤见他这样,无奈叹了一口气,“也不是你的错,朝廷拨的赈灾粮就那么点,你的县又是灾情最重的县。”

    其实沈孝失势,李勤失去了朝中的一大助力,说不失望那是假的。但他也不是兔死狗烹的性子,更兼沈孝来河南道后,同他互相配合,实事的政绩做了不少,他心中的失望也渐渐散了。

    李勤低调了这么多年,在政治上并不像李述那么受不了输,如今也不觉得难捱。

    沈孝做县令做得是焦头烂额,这两个月没日没夜地忙着赈灾,忙着安抚灾民,可都见效甚微。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朝廷拨的赈灾款项不多,他什么本事都施展不出去。整日不是拨弄算盘精打细算,就是去其他州郡借钱周转。

    没办法,穷啊。

    不仅沈孝穷,府库也穷;不仅府库穷,国库也穷。

    今年大灾小灾不间断,国库花钱就跟流水似的。

    先是关中大旱,好不容易旱情过去了,可如今冬小麦才下地,要等关中长出粮食来,还要等明年夏天。关中百万人口嗷嗷待哺,都等着朝廷赈灾粮食。

    紧接着又是黄河出了事,修理堤坝又是好大一笔款项。

    因此到如今给灾民拨的赈灾款项,就真不剩下多少钱了,国库若是有肾,这会儿肾都要被掏空了,虚得不成样子。户部的官员成日价苦着脸,再问要钱就自杀。

    更兼洛府特殊,之前高进在位时,将洛府搜刮地干干净净,田间地头的百姓都是赤贫,又有这么大的灾情,失去了仅有的一点薄产,怨愤的情绪比其他受灾的县来得重的多。

    灾民无事可做,满心怨愤,穷凶极恶什么都不管了,就开始在堤坝这儿闹事。有钱治理黄河,凭什么没钱给我们吃饭?

    可以说李勤这修理黄河的差事能不能好好完成,就得看沈孝怎么好好赈灾。

    李勤也急,病急乱投医,困兽一般在营帐里转了几个来回,忽然道,“我问平阳皇姐要点粮去!”

    骤然听到这个名字,沈孝怔了怔,脸色微变,就见李勤已经冲到了桌后,提笔就要写信。

    沈孝忙道,“不行。”

    李勤手中笔一顿。

    他知道这俩出现了分歧,他之前担心的事儿都成了真。但犯得着为私事耽误公事么?

    就听沈孝道,“赈灾是长远事,明年秋天地里才有收成,大半年的时间,静仁县这么多人口,殿下可算过要多少万石粮食才撑的过去?”

    沈孝顿了顿,才以正常语气道,“她拿不出这么多粮。”

    “再者她若没来由地忽然运粮来静仁县,这事也太扎眼。就算折成银票,洛府粮价奇高,根本就不划算。退一万步讲,就算真从她手上得了足够的粮,别人问起来我怎么赈灾的,我又怎么说。”

    二人之间越少牵扯越好,不然谁知道陛下又想什么。

    李勤闻言,知道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