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王者-第9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躲,却未必那个能躲得过锦衣卫的搜查!”

    萧云心中一愣,这个计划他是他临时想起的,没有细细揣摩,所以并没有看出那个其中的最大的漏洞,那就几个浩命夫人,一夜之间忽然从人间蒸发的可信度,这会儿听毛骧说来,当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方才察觉自己这个看似完美的计划,竟是漏洞百出,不由得楞了一下。

    毛骧扫了他一眼,道:“大哥也不必太过沮丧,这计划只需稍加运用,便足以让人相信!“

    萧云一愣,随即看了一眼毛骧,惊喜道:“莫非,莫非毛兄弟有法子不成?“

    毛骧点了点头,左右瞧了一眼,凑过身子,低低在萧云耳旁嘀咕了声。

    晨曦中,萧云不住的点头,那模样仿佛是一只听话的鹌鹑。
………………………………

1944。1898章 :胡惟庸的结局

    金陵城。

    中书省内,胡惟庸显得有些心神不宁,一股不安的感觉让他显得极有急躁,这也难怪,这些时日发生的事情太多,太不顺了。

    首先是自己的儿子死了,他一怒之下,杀了车夫,,让他没想到的是皇帝竟要他赔命,好在让主人陪命给家奴,这种事情自古至今都没有过,皇帝责备了几日,便也就此作罢,他也没往心里去,感伤了几日,便也释然了。

    可最近发生的一件事,让他心底着实不安了起来。

    要说这件事也算不得什么大事,不过是在九月二十五日,占城国王“阿答阿者”遣使“阳须文旦”进表及象、马、方物,抵达南京要朝见皇上,他以为这不过是礼部的事情,也没留意,谁知礼部竟没有将这事上报给皇帝,而被宫中的太监给知道了,回去密告给皇帝。

    皇帝立即接见了使者阳须文旦。事后,大叹:“壅蔽之害,乃至此哉!”

    第二日当着满朝文武,对他与汪广洋道,“朕居中国,抚辑四夷,彼四夷外国有至诚来贡者,吾以礼待之。今占城来贡方物既至,尔宜以时告,礼进其使者,顾乃泛然若罔闻,知为宰相辅天子,出纳帝命,怀柔四夷者,固当如是耶?”

    无辜挨了一顿臭骂,他当然不高兴,碍于君臣之礼,他还是让心腹陈宁给上了一份奏折为自己辩解了一番,加上他听说礼部尚书,相国汪广洋都已经上了折子谢罪,所以也没太往心里去,本以为皇帝会就此作罢。

    谁知皇帝不依不饶,竟派遣锦衣卫查这件事到底是谁主使的。锦衣卫是什么人,他心中自然清楚,没事也能找出三分毛病来,皇帝让锦衣卫查办,那就足以说明皇帝不信任朝廷的大臣了,好在此事在他看来是礼部的事情,就算皇帝要追查,也是追查礼部的罪责,但皇帝处置的结果让他大吃一惊,皇帝先抓起了汪广洋,没多久,他收到了皇帝斥责汪广洋朋党欺君,将汪广洋贬谪海南。当船行到太平时,朱元璋追究其在江西包庇朱文正,在中书省又不揭发杨宪阴谋等罪过,下诏赐毒而死的消息,为了占城国王“阿答阿者,竟杀了堂堂大明相国,这让他感到不可思议,也让他感到有些不安。他越来越觉察到皇帝要对他动手了。

    但他不怕,就在前几日,他已经得到了李善长的暗示,有李家的免死铁卷,纵然皇帝对他动了杀机,他也丝毫不惧,更何况满朝文武都是他的人,就是李善长也留下了话,皇帝既不能杀他,亦不能控制他,他胡惟庸何惧之有。

    谨身殿。

    朱元璋一身滚龙袍,端坐在龙椅上,今日的朝会他并没有让人告知胡惟庸,却通知了满朝文武,他这么做,就是要让堂下站着的人明白,谁才是这个朝廷说话最算数的人,谁才是他们真正的君王。

    朱元璋阴沉着脸,一双锐利的目光缓缓在众人脸上扫过,无人敢于他对视,唯有他居高临下,俯视面前的文武百官。

    大殿一阵沉默,压抑的气氛压迫的每个人心头踹不过气来。

    站在文臣首位的御史中丞涂节战战兢兢,低着头不敢仰望,前两日皇帝派锦衣卫请他入宫,告诉他让他做好揭发胡惟庸的准备,当时他还想不答应,可碰上朱元璋那两道杀人的目光,不知怎么的,他没了继续对抗的勇气,唯唯诺诺的答应了,今日一早就有锦衣卫去了他的府上,告诉他皇帝让他揭发就在今日的朝会。

    得知了这个消息,他唯有答应。这会儿正在脑海里思索着待会儿该如何揭发胡惟庸的罪状,说句实话,他并不想得罪胡惟庸,胡惟庸做了什么,旁人不知道,他作为胡惟庸的心腹,知道的一清二楚,但越是这样,他越不敢多说,倒不是他对胡惟庸忠义,实乃这些杀头的勾当里,都有他浓厚的一笔,揭发胡惟庸,那便是揭发自己。他还想多活几年,怎么可能与自己过不去呢?所以,他只能揭发自己没有参与的,而在众多的勾当当中,唯有毒死刘伯温这一件事上,他没有半分的参与,所以这是他最好的揭发借口。

    站在他身后的前御史中丞商篙,此时也在暗自揣摩,他早就接到了指令,今日早朝要揭发胡惟庸,他等这个机会已经多年了,胡惟庸、陈宁把持朝政,平日里飞扬跋扈,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若不是顾忌他们权柄太大,他早就上了奏折,总算老天爷有眼,胡惟庸竟惹怒了皇帝,这样好的机会,他岂能错过。

    朱元璋缓缓收回了目光,用冰冷的语气对着群臣道:“诸位爱卿,今日早朝可有事要朝奏?“话音一落,两道杀气腾腾的目光,便落在了涂节的身上。

    涂节身子一颤,忙上前道:“回禀皇上,微臣有要是要奏!“

    朱元璋拖着长长音调“哦”了声,道:“涂爱卿不比较拘礼,只管奏来便是!”

    涂节咬了咬牙,心道:“胡大人,这可怪不得下官啊,谁让你飞扬跋扈得罪了陛下?下官这么做也是保命而已!”心中默念了几声,咬牙朗声道:“微臣要揭发,中书省左丞相胡惟庸在担任中书省相国之时,骄横跋扈,擅自决定官员人等的生杀升降,先阅内外诸司奏章,对己不利者,辄匿不上报。各地喜好钻营、热衷仕进之徒与功臣武夫失职者,争走其门,馈送金帛、名马、玩物不可胜数。”涂节的声音不大,但一来是早朝,众官员畏惧朱元璋的霸气,谁也没敢说话,空旷的谨身殿内显得极为安静,二来,不少官员已经知晓今日早朝的目的,故而沉默不言,凝神细听,所以涂节的一番话,人人听得清清楚楚,至此,群臣里开始嘀咕起来。

    朱元璋的一双三眼角里,微微露出了一丝笑意,点了点头,并没有急着接话。
………………………………

1945。1899章 :胡惟庸的结局②

    涂节见朱元璋不吭声,心知不满意,如今是开弓没有回头箭,胡大人只有对不起你了。

    “微臣,还要揭发!胡惟庸还千方百计地拉拢因犯法受陛下谴责的吉安侯陆仲亨、平凉侯费聚,令其在外收集军马,以图谋反。!“

    “启禀皇上,微臣也有要事禀奏!“商篙没想到揭发第一功竟被涂节抢去了,生怕他在继续说下去,自己所知道胡惟庸的罪状全被他说了,当下也不顾涂节有没有说完,抢先一步抱拳道:”微臣揭发胡惟庸在位时,他得知大将军徐达对他不满,曾诬奏其奸行,后竟诱使大将军家的守门人福寿意图谋刺徐达!“

    锦衣卫蒋歓禀奏:“胡惟庸子堕马擅杀家奴,侵占没官妇女,占城使来贡不报、夺取百姓田产,数不胜数,锦衣卫附带人证、物证。”

    话音一落,礼部尚书上前道:“微臣揭发,胡惟庸派遣明州卫指挥林贤下海勾结日本,欲借兵为助;;派封绩称臣于元嗣君,请出兵为外应……?”

    吏部尚书这时也走上前,抱拳道:“微臣揭发,数年来,胡惟庸利用权势,擅自征用漕运船只,为其运输私货,所得产入私囊……?

    刑部尚书不甘落后,急忙上前抱拳道:“微臣揭发,新科状元吴伯宗为人温厚,但内刚外柔,不附权势,不屈奸邪。左丞相胡惟庸利用职权之便,趁机拉拢,结党营私,玩弄权术。不肯随附,胡惟庸怀恨在心,借事将其谪居凤阳。“

    “臣等揭发,胡惟庸利用权势,谎称在他定远老家的井中,突然生出石笋,出水数尺深,谎称是祥瑞之兆。心生二心……?“说话的却是设置不久的六科给事中。

    “臣等揭发……?“

    端坐的朱元璋面色铁青,身子不知是因为激动,还是因为愤怒,竟忍不住颤抖起来,那双杀气腾腾的三角眼,光芒四射,仿佛是一把杀气腾腾的宝剑,随时就要杀人一般。

    “谋刺徐达;毒死刘基;与李善长勾结往来谋逆;通倭(这一罪名是到了洪武十九年,即1386年才发现的),派遣明州卫指挥林贤下海勾结日本,欲借兵为助;通蒙古(称臣于元嗣君这一罪名,则是到了洪武二十三年,即1390年时才发现的),派遣元故臣封绩致书元嗣君称臣,并约为外应……胡惟庸身为相国,竟如此胆大妄为,在他眼里还没有朕……?”

    群臣身子一颤,谁也不敢抬头看朱元璋,但谁都能想象着朱元璋此时的必定是铁青铁青的,杀气腾腾。

    “哈哈……哈哈……?“朱元璋忽然仰天大笑了起来:”想不到朕一直挑选的相国,竟是一条想要朕性命的蛇毒……可笑,可笑啊……?“

    朱元璋一阵大笑后,忽然面色一寒,猛的在御案上重重的拍了一记,喝道:“来人!“

    门外立即有几个盛装的锦衣卫冲了进来,跪在殿外抱拳的应声道:“末将领命!“

    朱元璋吐了口气,扫视了一下群臣朗声道:“朕自临御以来,十有三年矣,中间图任大臣,期于辅弼,以臻至治,故立中书省以总天下之文治,都督府以统天下之兵政,御史台以振朝廷之纪纲。岂意奸臣窃持国柄,枉法诬贤,操不轨之心,肆奸欺之蔽,嘉言结于众舌,朋比逞于群邪,蠹害政治,谋危社稷,譬堤防之将决,烈火之将然,有滔天燎原之势。赖神发其奸,皆就殄灭,朕欲革去中书省,升六部,仿古六卿之制,俾之各司所事,更置五军都督府,以分领军卫。如此,则权不专于一司,事不留于壅蔽,卿等以为何如?”

    群臣一愣,许多不明白今日皇帝此举的大臣,便在这一刻,恍惚之间明白了过来:“皇帝,这不是杀胡惟庸啊,是废宰相制啊!”

    “吾皇英明!”不知谁喊了声,群臣也跟着喊了起来,偌大的谨身殿,一片赞扬之声。

    朱元璋居高临下俯视脚下俯伏在地上,口呼“圣明”的臣子,他知道自己隐忍多年的目的,今日达到了!

    “速速抓捕胡惟庸,陈宁等党羽!若有反抗者,格杀勿论!“朱元璋冰冷的声音在大殿缓缓响起,久久不去。

    “是!“蒋歓应了声,转身离去。

    金陵胡府

    胡惟庸正在书房,诵读洪武六年编纂的《昭鉴录》,这本书是朱元璋为警戒诸子向善,曾命礼部尚书陶凯、主事张筹等采摘汉、唐以来藩王善恶可为劝戒的,编辑成书。因陶凯出任湖广行省参政而未成。于是又召秦王傅文原吉、翰林编修王僎、国子博士李叔允、助教朱复、秦府录事蒋子杰等续修。于洪武六年三月初一日编成。缮写为二卷,宋濂作表进呈,朱元璋赐名《昭鉴录》,颁赐诸王。

    因为这本书是皇家子孙才能看到,他虽是相国却也无权过目,但他还是利用自己的权势,让人从太子府邸弄到了《昭鉴录》的手抄本,一直放在家中没有细细查看,今日早朝无人知会,他便想起了这本手抄的书。

    正在诵读,忽听得门外一阵喧闹声,跟着御使陈宁冲了进来,不及细看,便叫道:“大人,大事不好了,大事不好了!”

    胡惟庸放下书本笑道:“陈大人莫不是天塌下来了,何以你如此惊慌啊!”

    陈宁上气不接下气的道:“大事不好了,涂节反水了,在今早向皇帝告密,将大人与卑职密谋之事,一一告知了陛下——?”

    陈宁茶陵人。元末为镇江小吏,从军至集庆,馆于军帅家,代军帅上书言事。朱元璋看了后,很是喜欢,便召试檄文,见词意雄伟,乃用为行省掾吏。后来出为松江知府。用严为治,积蠹弊,多所厘革。寻改山西行省参政。召拜参知政事,知吏、户、礼三部事。洪武三年,坐事出知苏州。寻改浙江行省参政,后来受胡惟庸荐,召为御使大夫,为人颇有才干,胡惟庸坐了中书省后,以他坐中书省阅天下兵马籍,与御史中丞涂节是胡惟庸的左膀右臂。深得胡惟庸信任。

    陡然听到这个消息,胡惟庸大吃一惊,这涂节是他的心腹,平日里胡作非为,结党营私,哪一样少不了,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