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城楼上钲鼓如鸣,双方鼓声雷动,大战一触即发。
。。。。。。.
。。。。。。.
当天色接近到傍晚的时候,这场战争就已经进入了尾声。
目支人投降了。
现在的三韩地区,并非三个统一政权。
名义上各国归属于三韩,但实际上三韩王的统治力有限,很难号召得动所有人出兵。
所以当弁韩与辰韩所有国家,忽然联盟在一起,进攻马韩的时候。
马韩各国猝不及防,以目支人为首的扶余人,遭到了重点打击,马韩王常年由目支国君担任,同时目支国也是扶余人最大的王国。
当弁韩和辰韩联盟在一起,总计两万多大军,再加上战斗力强悍的青州军出动,几乎摧枯拉朽般横推了整个三韩区域。
别看这些青州军只是预备役新兵,在中原地区,可能只是二流到三流部队,甚至很多士兵都还没有见过血。
但到了三韩,就是降维打击,那些没有甲胄,甚至连像样武器的三韩士兵遇到他们,跟待宰的羔羊没什么区别,轻易就被横扫。
十二月中旬,陈暮命令孙观为三韩太守,然后是大量泰山学宫的治理地方人才,担任各国国相,名义上是各国君副手,实际上是统筹整个三韩地区,将此地纳入大汉统治。
要想从根本解决归属问题,就得从教育入手。泰山学宫的学生进入三韩之地,建立学校,开始授课,将陈暮那一套华夏文明理论灌输给三韩之地的子民。
因为弁韩与辰韩本身就属于秦人,有一定的归属感。因此对于这一套理论灌输其实并不会过于抗拒,反倒是那些商朝遗民较为不满。
但大势所趋,扶余人、秽貊人、沃沮人等民族并不是青州军的对手,很快臣服于朝议之下,倭人更不用多说,素来欺辱俺硬,他们的平均身高只有一米三四,一堆小矮人,几乎形成不了任何威胁。
虽也有残存反抗势力,比如乐浪郡的北方,也就是后世的吉林省一带,已经有扶余人朱蒙建立的高句丽政权,高句丽政权也是个多民族体系,向来觊觎南面三韩地区,时常南下寇略。
青州军利用民族主义统一三韩之后,境内的扶余人、秽貊人、沃沮人等不满汉人统治,勾结高句丽,时常叛乱,在马韩地区四处烧杀劫掠,制造混乱,以此威逼大汉。
然而三韩之地体量实在太小,人口不多,而且还有小半是秦人,并不会参与其中的叛乱。马韩各民族内部意见也不统一,有些想臣服,有些想反叛。
汉朝东北方是非常复杂的,除了高句丽以外,还有扶余国、秽貊国、沃沮国、挹娄国、东部鲜卑以及三韩之地。
各民族混居,语言上以扶余人语言为主,所有国家上下结构,基本是以部落为主。
比如高句丽就由渭奴都、绝奴部、顺奴部、灌奴部、桂娄部等五大部落统治,原本还有个涓奴部一直担任高句丽王,后来势力衰弱,被桂娄部取而代之。
敌人内部混乱,不能形成统一。再加上人数较少,战斗力低下。与已经在开始进行民族统一,战斗力强悍,更加团结的青州军相比,几乎很难造成什么威胁,每次稍有动静,就很快遭到毁灭性打击。
不过这些事情,陈暮已经交代给孙观和泰山学宫那一批学生们去处理,从中平二年,也就是185年开始,到现在196年年末,泰山学宫以五年为学制,已经培养了12届学生。
其中毕业的学生有七届,目前在读的有五届,这七届已经毕业的学生里,就有崔琰的从弟崔林,以及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
崔林11岁就进入泰山书院大班,师从陈暮、管宁、王烈、邴原等人,成绩优异,于三年后也就是188年从泰山书院毕业,14岁进入泰山学宫,19岁毕业,是学宫第四届毕业生,去年在青州政务司任职,积累一定行政经验,今年被调到三韩地区。
诸葛瑾的资历也跟他差不多,不过诸葛瑾比崔林大两岁,泰山书院只收12岁以下的学生,所以他当年是直接进入泰山学宫,成为了学宫第二届学生,多读一年书,毕业要比崔林早两年,之前是在地方担任县级官员,也被陈暮调去三韩。
二人以孙观这个太守为主,诸葛瑾和崔林为副,担任三韩地区郡丞与长史,以及第六届和第七届应届毕业生为主体,担任各小国国相,牢牢把控住三韩地区的基层,宣传推广民族教育,扶持汉人势力,打压反叛组织。
陈暮让他们策划在明年内,要统筹住整个三韩地区。不管是合纵连横也好,还是渗透分裂也罢,他需要的是至少在明年,从三韩地区,要辐射到整个辽东,参与进辽东公孙度的势力范畴之内。
至于怎么做,是孙观诸葛瑾以及崔林的事情,任务交代下去。如果做不好,那么他们的仕途自然会出现问题,以后再派别人来处理,这也算是一场对他们的考验。
而陈暮自己,则是乘船回了青州。
现在已经到了全面战争的开端,在三韩的布局已经完成,将来公孙瓒的归宿他也已经找好了,因此必须回去坐镇中央,防止计划出现某些不必要的意外。
十二月末,陈暮回到了乐安国莱州湾的港口,然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平原,与荀彧在平原国会面。
这个时候,天下大势已经很明朗。
南面的曹操和刘表正在谋划对付袁术,孙策还在汝南舔舐伤口,吕布占领了广陵,张飞和典韦在沛国北部汇合。公孙瓒北上正准备渡过滹沱河,徐荣在清河国,臧霸坚守在浮阳,而刘备也率领大军,赶回了青州。
第八十六章 浮阳之战(3)
“攻城!”
高览凶厉地扫了眼自己后方的步兵方阵,手中的长刀高举,放声尖啸。
此次袁绍命令他为先锋大将,就是为了弥补之前过失。
除此之外,鞠义于城北,文丑于城南。
三方人马同时进攻,不说那浩浩荡荡如蚂蚁一般的人数,光每座城门拥挤而去的云梯,就不下千架,给予城内巨大的压力。
一声令下,最前排的士兵推着用来抵挡箭矢的冲车和木幔缓缓向前,刀盾手将手中的盾牌高高举起。
成群结队的步兵跟在后面,等待云梯架好。
浮阳城楼上箭矢如雨般洒落,钉在了冲车和木幔上方的挡板上,发出咚咚咚沉闷的声音。
士兵推着一列列井阑、扛着一架架云梯、壕桥躲在冲车与木幔之后,靠近城墙,在壕沟边放下壕桥,顶着城楼上的箭雨,将一列列云梯运到城墙下。
浮阳作只是一座小县城,高不过二点二丈,原本甚至连条壕沟都没有,是公孙瓒和臧霸合力击败高览之后,连夜挖的一条壕沟。
由于离河水较远,短时间内无法挖渠引水,所以没有护城河,壕沟仅仅只是起到一个阻拦敌人进攻节奏的作用。
正常情况下,袁绍连壕桥都不需要,只需要将木幔和冲车靠近到城外,盾牌高举,防御城内的弓箭手,由井阑上的弓手对城内弓手进行压制,然后运土填平即可攻城。
不过袁绍急于破开城门,因此不想那么麻烦填平壕沟,干脆用木板、壕桥来当做支架,虽然这样容易被火箭或者燃烧瓶给焚毁,但只要能够将城头的弓箭手和投弹手压制住,依旧能够形成道路。
很快,木板铺设好,壕桥架好,无数的云梯也勾在了城头上。云梯一段有倒钩,就是为了防止被推下去或者固定不稳,数万大军如滚滚洪流,卷起惊涛骇浪,向着城墙轰鸣拍去。
无数箭支嗖嗖嗖地如雨点般砸下,云梯架到了城墙上,井阑上的袁绍军弓手也同时向城里射箭,压制敌人的火力。
刀盾手举着盾牌,在各营基层军官的指挥下,如蚂蚁般向上攀登。西门作为主要进攻点,约三里的城墙上,密密麻麻全是人,城楼上鼓声如雨点一样击打,标志着战争已经进入到了白热化。
高览举剑督战,高喊道:“第一个上城墙者,赏百金,后撤者,斩!”
连绵悠长的号角齐鸣,战鼓轰隆隆的作响,在他的身边三千督战队如影随形,静静地列于阵后,他们全身覆盖着黑色甲胄,仿佛来自地狱的幽魂,冷漠地注视着眼前的一切。
城墙上滚石檑木砸下,大袋大袋的石灰粉倾倒,木盾可以抵挡箭支,却挡不住滚石檑木和石灰,顷刻间就有数百人被砸落,很多人的眼睛里不慎落入石灰粉,顿时感觉到眼睛火辣辣地疼痛,惨叫一声从云梯上跌落下去。
箭镞声、喊杀声、哀嚎声、惨叫声不绝于耳。有些士兵看到这一幕肝胆俱裂,不敢再攀爬云梯,还有些士兵只敢躲在后面呐喊助威,冲车撞在城门上,发出巨大的响声,城门却稳如泰山,纹丝不动。
在城内青州军的反击中,往城墙上冲的士兵成排成排地倒下,三面加起来足有数里长的城墙上,箭矢乱飞,血花迸溅,袁军人头攒动,依附着大型攻城器械,缓慢地向城墙攀爬。
可青州军也不是泥捏的,城墙上不断探出一丈长的长矛向下刺,各种重物不要钱似地往下扔,除了井阑上的弓手能反击以外,很多袁军甚至连还手之力都没有,就被城上的人打下去,如断线的风筝般坠落。
很快,仅仅只是第一波进攻,袁绍军就有人从西北角登上了城头,双方开始了惨烈的城头争夺战。
守在西北角原本盯着北面鞠义进攻的黄忠不得不迅速赶来支援,手中大刀如雪花一样翻飞,顷刻间将杀上城头的十余人劈死,然后一跃到了城头上,一刀剁掉了云梯上的铁倒钩,一脚将云梯踢翻。
咻咻咻咻!
对面井阑上的弓手同时将箭簇瞄准了黄忠,数十枚箭矢如流星一般向着他射来。
叮叮当当,虽然黄忠反应已经很快,踢飞云梯之后,一缩头一猫腰,就要跳下城头回到城墙内,可后背和屁股上依旧挨了两箭,射在札甲上,发出叮当的响声。
伤倒是没伤着,青州炼钢技术远比同时期的各路诸侯发达,铠甲武器质量都很高,札甲不可能被射穿。
只是被箭射中后,因为推力惯性,导致老爷子没有站稳,摔了个狗啃泥,整个人站起来的时候还晕乎乎的,脑袋嗡嗡作响,让老爷子很窝火。
“将军,敌人攻势太猛了,我们难以招架。”
校尉司马俱右臂受了箭伤,从城头上下来,向臧霸紧急报告。
臧霸此时正与荀攸坐在成楼内,听到外面的喊杀声、箭簇叮叮当当打在城楼上、以及各种惨叫、兵刃交接声,脸色十分严峻。
他这次过来,总共也不过是带了两万五千人,而敌人的数量则是他们的四倍,三面攻城,这意味着即便不安排预备队,所有士兵全部上城墙防守,每一面都是八千守军对阵攻方三万多人。
敌我力量十分悬殊,而且袁绍本部人马可不像高览那样,一切后勤资源齐全,攻城器械十分完备,之前观察敌情的时候,就连投石车,敌人也已经在加紧赶制之中。
反倒是臧霸自己这次北上属于轻装上阵,士兵们除了带上干粮以外,还得带上武器铠甲以及一部分箭矢和燃烧瓶,就再也没有其它物资。
没有辎重车运送货物的情况下,每名士兵可以携带的东西都极为有限,除开第一天用的五千多只燃烧瓶以外,他们现在所剩下的物资,大概只有十多万支箭,以及用剩的五千只燃烧瓶。
就这十多万支箭,其中大半还是公孙瓒留给他们的。
守城物资倒还有一些,田豫之前准备充足,滚石檑木,石灰油脂,甚至城内的房屋都可以拆除用做防守。
但这些都是不可再生资源,而且现在才刚刚开始,箭支以及之前准备好的滚石檑木石灰油脂,就已经用去了不少。如果敌人一直维持着这样迅猛的攻势,这些物资根本撑不了几天。
“军师。”
臧霸看向荀攸。
荀攸沉吟片刻,点点头道:“用火油和火箭。”
“嗯。”
臧霸对司马俱道:“传令,用火油。”
“唯!”
司马俱立即去传达命令。
这就是火攻。
公孙瓒走时,城内还留了不少鱼膏油脂,原本是战略物资储备,应当配合滚石檑木石灰等慢慢用,但现在也顾不得许多,一股脑全部用光。
命令传达下去,所有的油脂全部被抬到了城上,士兵们在木头上涂满了油,放在城头上,点燃之后直接推下去。
大量的火木被丢下去,紧接着是火箭雨,被烧得滚烫的热油往下淋,让火势更加迅猛。
云梯和壕桥木板都是木制,若是普通的火把往下扔,没那么容易点燃。但泼上油脂就不同,顷刻间下方变成了人间火狱,熊熊烈焰燃烧,形成了一道隔离墙,竟然直接把袁军逼退。
叮叮当当的鸣金声响起,袁军除了城墙根下的士兵以外,还在往前冲的士兵全都被火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