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到大家一个个变得激动之后,鲜于辅与阎柔柯比能二人对视一眼,微微点头。
实际上公孙瓒执政幽州,并不是让所有人都对他满意。
公孙瓒这个人之前也说过,跟他有仇的人属于睚眦必怨,丘力居、乌延、苏仆延三人当初反叛朝廷,与张纯张举造反,曾经击败过他,导致公孙瓒执掌幽州后,对辽西乌桓不断打压,让蹋顿乌延苏仆延等人投入袁绍怀抱。
而且听上去有些势力眼,但确实是这样。公孙瓒即便与胡人友好,也只对那些大部族友好,比如乌桓难楼、普富卢,鲜卑素利、槐头等部,小种部族他从来没放在眼里,甚至时常欺压。
因此小种部族对他很没有好感,鲜于辅怕这些人因为处于对公孙瓒的个人怨恨,而不尽力帮助,所以这才配合阎柔柯比能,一番演讲诉说。
并且承诺一旦将来刘虞平定天下,政令可以在幽州通行的时候,一定会给予他们好处。
如此种种手段,很快就激发了士气,稳定了军心。
给大家承诺之后,鲜于辅就取出了涿郡舆图,继续说道:“根据最新的消息来看,公孙瓒虽然一场大胜,击杀了中部鲜卑首领魁头。但袁绍的兵马已经包了上来,恐怕会是一场恶战,我们现在已经有了六万大军,虽然还有一些人马在路上,但以及不能再等下去,必须出发了。”
阎柔点点头道:“昌平离涿县不是很远,我们这边集结军队的消息,估计也会传到敌人的手上。如果他们继续对公孙将军加大力度围剿,我们确实有可能赶不上,不如由我领先头部队出发,鲜于将军你留在此地继续等待援军?”
“六万大军已经足够了,不需要等待。”
鲜于辅说道:“大家都是自备粮草赶来,带的食物不多,多等一日就是多消耗一天,这对于我们不利,还是尽早出发为妙。”
“嗯。”
柯比能也道:“我也认为足矣了。”
“将军,将军!”
就在此时,门外忽然闯进来传令兵,急匆匆过来单膝下跪道:“不好了,最新消息,公孙将军被四面围攻,营寨被破,不得已冒死突围,在涞水河畔兵败,现在残部往故安退去。”
“可恶!”
鲜于辅被这个消息吃了一惊,立即恶狠狠地拍了一下桌子:“还是慢了一步。”
阎柔则道:“将军,不能再等下去,直接出发吧。”
“好!”
鲜于辅环顾众人,目光坚定地道:“诸位,为了大家的未来,为了伯安公能否平定天下!兵进故安,与袁绍拼死一搏吧!”
“兵进故安,拼死一搏!”
“兵进故安,拼死一搏!”
“兵进故安,拼死一搏!”
诸多部落首领希翼着未来,热气激荡,纷纷高喊。
一声令下,驻扎在昌平城外的所有部落全都开始出动,春风呼啸,战旗林立。
哒哒的马蹄声,掀起浩瀚尘土,浩浩荡荡往西南方走。
这一日。
千军万马自北来,卷动风雷镇南关!
第一百零五章 玄德一定会来救我的
天色暮霭沉沉,涿郡故安县。
公孙瓒在被胡人与袁绍联手围攻之后,兵败涞水。
不过此战只是让他损失了不少步兵,一把火烧了营寨,骑兵蜂拥逃走了。
之所以他能够跑掉,是因为胡人内部出现了一些分歧和裂缝。
魁头一死,势力最强的魁头、扶罗韩、步度根三兄弟联盟就出现了一些问题。
倒不是扶罗韩和步度根发生矛盾,而是魁头死后,他们的联盟实力衰减,就要开始与以骞曼做抗争。
骞曼前些日子召开高层会议,以鲜卑不能没有单于为借口,表明自己和连之子的身份,当着各部落首领大人面,要求继承鲜卑单于之位。
这个要求遭到了扶罗韩和步度根的拒绝,认为即便魁头死了,魁头的儿子年纪还小,也应该由扶罗韩和步度根之中一个人继承。
毕竟一来他们是魁头的亲兄弟,魁头也是合理合法继承的单于之位,并不是篡位,谁让和连死的时候骞曼年纪还小呢?
二来他们同样也是檀石槐的子孙,你骞曼小崽子今年也不过十六七岁,按年龄也该是扶罗韩或者步度根来。
两边都是据理力争,骞曼自然不想把单于的位置拱手相让,双方因此大吵一架,不欢而散。
他们这边吵架,那追击公孙瓒自然也就追击不成了。
何况他们还没开始追击,袁绍麾下大将崔巨业就因为贪功冒进,在巨马水一带被公孙瓒击败,损失惨重。
这波倒不是还原历史,而是巨马水这条河流是由涞水、濡水、易水三条河流交汇而形成,像一个伞状形。最北面的是涞水,自西向东横着流淌。公孙瓒被击败后,当然不能渡河往南,只能顺着河流往东南方跑。
到了巨马水渡口的时候,崔巨业追了过来,双方一场大战,崔巨业兵败而逃。公孙瓒就轻易渡过了巨马水,从范阳一带安全地跑回了故安。
可以说,如果没有公孙瓒利用刘备给的燃烧瓶夜袭鲜卑大营,就不会造成魁头之死。
如果没有魁头之死,敌人内部没有分歧。
如果敌人没有内部分歧,公孙瓒就一定会被所有人追杀。
这样也就不存在崔巨业贪功冒进,公孙瓒就一定会被堵在巨马水渡口,死伤惨重。
一环扣一环,中间任何一环出现差错,他都是必死无疑的结果。
一路走来,可谓险象环生,充满了戏剧色彩。
反倒是高览部、匈奴部、乌桓部,因为鲜卑人内讧的关系,高览、蹋顿、乌延、苏仆延等人伤透了脑筋。
呼厨泉和刘豹这对匈奴叔侄倒是幸灾乐祸,南匈奴和中部鲜卑的关系要说多好那肯定不现实,毕竟都在同一片草场,属于竞争关系,难免有争端。
不过你要说他们两方仇深似海,你死我活,倒也不至于。因为双方都不算强大,内斗只会两败俱伤,因此不可能全面开战,甚至偶尔还会联合起来,一起南下打一打汉朝的秋风。
但看到中部鲜卑遭殃,他们还是会觉得很高兴,毕竟倒霉的又不是自己,是一直不太对眼的竞争对手,自然心中舒坦。
鲜卑人作为主力部队,内部矛盾爆发,高览和蹋顿就不得不站出来帮忙调解。
两边都没办法去管公孙瓒的事情,毕竟虽然打败了公孙瓒,可难楼和普富卢却没有一点损失,没有了三四万鲜卑大军作为主力,他们随时都可以反戈一击。
结果就这样纷纷扰扰,公孙瓒反倒很顺利地回到了故安县,一直过了数日,扶罗韩步度根骞曼等人才经过调解,看在袁绍提出来的诸多好处条件上,这才勉为其难答应,先处理公孙瓒的事情,再解决谁继承鲜卑单于这个问题。
好说歹说搞定了鲜卑内乱,高览这才松了一口气,要知道他可是戴罪立功之身,包括他的副将张郃在内,到现在都还没有恢复原来将军职务,如果最终放跑了公孙瓒,那将是一场大罪过,到时候就很难再翻身了。
现在公孙瓒没有往渔阳右北平等地跑,而是跑去了故安,他以为那里城池高,防御工事多,必然能够坚守很久。却不知道那里离冀州实在太近,袁绍早就调集了大军,准备合围,到时候有他好看的。
当下在高览和蹋顿的统筹下,联军放下了矛盾,继续展开了追击。
袁绍这次没有亲自过来,而是派两路大军,一路以高览为主,校尉张郃为副。一路由宠臣崔巨业为主,校尉朱尚为副。总兵力约有四五万人,再加上三四万鲜卑人,一万多匈奴人,四五万乌桓人,十多万大军,浩浩荡荡包围故安城。
此时的故安县已经被公孙瓒改名为易京,城池巍峨高大,土台堆积如山,到处都是壕沟陷阱,碉楼林立。这几年公孙瓒也没有白在渤海待着,有雄厚财力支撑,足够让他在幽州与冀州的前线修建一座固若金汤的城池。
之前他本人在渤海与袁绍对峙,易京由从弟公孙越驻守。等到公孙瓒回到易京之后,两人兵合一处,加上邹丹的数千人马以及难楼和普富卢的几万骑兵,好歹也凑了个六万多人出来,不至于太难看。
其中四万多人是难楼部和普富卢,难楼是乌桓五部中实力最强的,他一部人马,就可以堪比整个中部鲜卑,因此有三万骑兵,普富卢就差许多,只有一万人,公孙瓒则只有两万。
兵力对比很悬殊,可没有办法。历史上公孙瓒不仅有大量胡骑,还有七八万步兵。但这七八万青州步兵被刘备截胡了,他就只能自己重新招募别的兵马。几年下来,倒也招募了数万步卒,再加上一定数量的骑兵,自己本部人马有个五六万还是有。
可惜公孙瓒也没有想到袁绍会忽然偷袭他,南皮之战,浮阳之战,滹沱河之战、三次战斗以及部下叛变,让公孙瓒减员严重。再加上这次在涞水又遭遇袁绍军和胡人围攻,兵败涞水,步卒再次遭到大规模伤亡。
之前留在冀州的人马折损大半,经过数次战斗,数次兵败之后,公孙瓒的本部人马已经所剩无几,即便算上骑兵部队,以及公孙越邹丹留守幽州的士兵,现在也不过两万多人。
如今易京城内,步卒约有一万七八千,骑兵四千多。难楼和普富卢的兵马则没办法驻扎在城池里,两人则在易京南二十里,离范阳不远的巨马水河畔安营。
这意味着整座城池当中,仅仅只有一万多步卒,哪怕有一些骑兵,但数量很少,基本只能用作突袭,几乎难以用来守城。
数日后,乌云遮蔽了整个天空,雷霆轰鸣作响,一场暴风雨,似乎悄然离近。
春天已经到了尾声,夏日的灼热即将来临。
谁也不会想到,这会是永汉元年这个夏天的第一场雨,也是最后一场雨。
历史上建安二年,如今的永汉元年,整个关东发生了一次灾难性的大旱灾和大饥荒,从五月份到十二月份,河南河北颗粒无收,波及范围至洛阳司隶、豫州、兖州、冀州、徐州以及淮南等地,幽州和荆州的情况稍微好点,但也好不到哪里去。
包括曹操斩运粮官,就发生在这个时候。由于旱灾导致曹军粮草没有及时收上来,又恰好与袁术军正进行对峙,粮草日渐稀少,军士们怨声载道,这才让曹操说出那句流传千古的名言“汝妻子,吾养之,汝绿也。”
噼里啪啦的雨点打在城楼上,公孙瓒在城楼上观望,就看到在雨中密密麻麻,无数黑影绰绰已经来到了易京城外,这雨来得突然,敌人也来得突然,朦胧烟雨里,却是不知道还藏着多少人在。
公孙瓒麾下人马齐聚,两个弟弟公孙越和公孙范,主簿田豫,长史关靖,麾下将领田楷、单经、邹丹、文则等人,儿子公孙续则在难楼部那边充当联络人。
其他人都在城中整顿兵马,各有军务,公孙瓒与田豫关靖二人看着城外无数兵马过来,心情沉入了谷底。
“城中还有一些器械没有准备完成,敌人来势汹汹,恐怕不能未尽全力呀。”
关靖忍不住说了一句。
公孙瓒沉吟道:“无妨,这场大雨会阻碍他们的攻势,雨天他们不敢进攻,让士兵们在城楼上小心戒备即可,我们也要加紧准备防御工事了。”
田豫咂了咂嘴,摇头叹息道:“可惜了,如果不是这场大雨,我们自己也可以制作一些燃烧瓶,以此缓解敌人攻势。”
“哼,就算没有燃烧瓶,他袁绍想要我的命,也绝对没有那么容易。”
公孙瓒冷哼了一声:“城内粮草充足,可用两三年之久,这段时间,足够玄德想办法来助我。即便他没法来此,也会同袁绍宣战,分散袁绍兵力。”
“是倒是如此。。。。。。只是。。。。。。。”
田豫略微有些迟疑。
“只是什么?”
“只是难楼部和普富卢部怎么办?他们在城外,粮草不多,支撑不了多久。”
田豫苦笑道:“何况鲜卑人、乌桓人、匈奴人都不是善茬,也许袁绍会给他们提供粮草,但谁也说不好他们会不会在对峙阶段选择四处劫掠,一旦让他们破坏了整个幽州,到时候即便将他们击退,损失最大的依旧还是我们。”
除非力量悬殊到一个很大的地步,不然的话,攻城战争注定很难迅速解决。历史上曹操和吕布对峙百日,粮草耗尽才各自罢兵,曹操攻打徐州,也是几次因粮断而走,与袁术的战争同样如此。
粮草一直是各路军阀要解决的老大难题,冀州和青州不缺粮食,是因为这两个地方属于华北平原,耕地多得数不清,再加上从黄巾之乱结束后,两地就一直处于稳定阶段。
冀州刺史王芬,青州刺史陈暮将两地打理得井井有条,州安民富,十多年政治、经济、气候都没有太大变化的情况下,积存的粮食肯定是堆积如山。
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