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来的时候杨虎城就收到了一个坏消息,他手下的心腹干将,被倚为左膀右臂的冯钦哉拒绝了他率部进驻潼关防堵中央军入陕的全集,反而向南京方面作出一不当共党,二不拥挤小张张学良,三不与中央作战的承诺。同时与河南的刘峙一起联名通电反对张杨,让开潼关防御。中央军随时可以长驱直入陕西。历史上也正是在这种内部叛离,外有中央军大军压境的情况下,杨虎城不得不接受南京逼他下野的命令。形势比人强,他的十七路军又孤立无援,东北军更是调不动。这种情形下,他除了下野已经没有更好的出路。后来杨虎城被逮捕,直到国民党输了内战,杨虎城及其秘书一家被军统灭口。这位心存报国之志的西北将领最终以如此悲剧收场未免让人掷腕。事实上姜立也是存了心思要保杨虎城,否则让南京逼杨虎城下野之后,再将军队开进陕西,面对已经一盘散沙的十七路军还有张学良的东北军,无疑更容易兼并控制。不过这种事姜立做不来,对于杨虎城在历史上的遭遇也是心有同情的。
看着眼前涌过的大股军队,陈诚,戴笠等人均为之色变,几人作为蒋委员长嫡系的南京高层,对于中央军十分清楚,更清楚打造一支这样的军队所需要花费的代价。单是采买的巨额花费只是其一,要保障这支军队随时能拉出去的庞大后勤实力真是真正让人忌惮的。否则光是维修,更换零件,油料的不足就足以让这样一支部队瘫痪掉。很显然西北竟然已经有了这样的实力。数百辆汽车还有电驴子在街道上排着队通过,几乎看不到尽头。加上刘震东的第7师,两万余人,但给人的视觉冲击远比以前的三四万大军来得更为震撼。自从15路军在长城抗战中大出风头之后,时隔数年,当时在平津街头让人震撼的一幕如今以一副更让人瞠目结舌的姿态出现。似乎以姜立为首的西北军不断地在成长着,当你以为已经够了解他的时候,往往西北军又以更加惊人的状态出现。
之前冯钦哉反出十七路军,原本可以压服杨虎城俯首,但随着西北军第3军经过西安继续向东开拨,那股来自中央军的威胁顿时荡然无存。怪不得杨虎城在接到冯钦哉的电报时虽然惊怒,但并未露出慌张的神色,原来他早就有了后手。
于学忠,王以哲等人神色复杂的看着不断从眼皮子底下通过的大军,当初东北军是整个民国最为强盛的一支力量。现在东北军的正统已经日落西山,连少帅都被蒋委员长扣押起来了。而以前在东北军里面不太受人待见的旁枝末系竟然在西北开创出远甚于东北军的局面,哪怕是没有失去东北的老基地,此时的东北军也未必能拥有如此盛况吧
355章 方案
“既然蒋委员长同意了统一抗战的主张,之前跟南京的恩恩怨怨也要撇到一边了,我跟姜司令讨论过了,一致认为后面统一抗战重于一切,任何想破坏这条阵线的都将是民国的敌人,也是西北的敌人。这次西北军奔赴潼关,随时准备对日作战。”末了杨虎城看着陈诚等人又说了一句,“现在日军占我民国山河,哪怕是日军不发难,民国也断然不能坐视日军坐拥东北,随时南侵之局面日军不退出华北,东北,中日一战,在所难免”
“若是西北军矢志抗日,我东北军也当鼎力相助,争取将日军逐出东北”于学忠束手说道,二十余万东北军颠沛流离,饱尝失家之苦,张学良更是数次向蒋委员长哭谏,要带东北军打回老家去,数十万东北军思乡心切,不惜兵谏扣押蒋委员长,此时若是姜立能站出来,东北军自然也再无退缩之理。
“只要是抗日的力量,西北军都随时欢迎”杨虎城闻言一笑,相比起张学良,杨虎城对于于学忠这位干将更加高看一眼。想必以姜立在国内的声望,比起南京对东北军更加有吸引力一点。
“娘希匹,姜立,又是这个姜立”回到南京的委员长大发雷霆,刚才将鼓动蓝衣社力主武力镇压西北的贺衷寒给臭骂了一顿,又解除了钱大均的职务,若不是看在他挨了一枪的份上,说不得要给他一个好看。趁着他在西安被捕。马上就跳出来要武力镇压。难道想他蒋某人死在乱军中不成张学良刚护送他才到洛阳,蒋便立即将他扣押起来。原以为冯钦哉那边反出十七路军杨虎城只能束手就擒,没想到姜立的西北军竟然横空杀出,还在西安搞出这么大的动静。摆明了是力挺杨虎城,而出现在报纸上的大幅头条更能让人感受到这支钢铁雄师的杀气腾腾。也让蒋在内心有一丝畏惧,南京尚且没有如此得力的武装
“依你看,现在要不要放了张学良”蒋看向没落后他多久的陈诚。
“委座,东北军马上便要四分五裂。现在把张学良放回去,这个危机马上就要消除掉了,况且张学良为了抗战连委员长都敢扣,姜立现在大张旗鼓的站出来,放张学良回去,以他的性格,恐怕也不会计较跟姜立的地位谁高谁低,那边奉承张学良一两句,恐怕就能得到整个东北军的倾力协助。”陈诚反对着说道。
“事实上现在东北军一盘散沙的局面,放不放张学良都无关紧要。”旁边孔祥熙也说道。哪怕此时放了张学良局面也不会更好。扣舞着局面也不会因此变得更坏。因为放与不放全在蒋的个人决定了。
“那就暂时把他留在南京。”蒋委员长沉着一张脸说道。“这次西北军公然逼中央表态,现在更是将军队布置到潼关。力保杨虎城,隐隐有与中央分庭抗礼的趋势,后面若是真的跟日本打起来,西北军很可能会借此大肆攻击中央之政策。这使得中央在舆论上极为被动,几位可有良策”
上次下野正是给对手抓到这样的把柄,虽然他能利用着自己的威信强行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策略,但这并不是没有人诟病。眼看着日军先是侵绥未成,后面势必会有更大的动作,风次风头都被西北抢了去,长此以往人心就真的往西北去了。而且以此时西北也确实有实力与南京周旋。当初国民军北伐的时候兵力也并未比北洋军占优势,说到底还是人心所向,一旦在大义上彻底输给了西北,后面再想挽回大势就真正的困难了。
“若是西北拿不抗日攻击中央,应对的办法只有两个,投机取巧是不可取的,第一是正面应对西北的质疑,派大军北上,组织对日战事。这是给那些置疑中央的最好反击。但现在南京财政举步维艰,内部矛盾重重,想要一致谈日又谈何容易。另外一个办法则是划分战区,让西北,阎锡山,韩复榘等人负责北方战事,中央则负责整合南面势力,北方打得好,也有中央的功劳,打得不好,可以顺势治其败战失地之罪。”陈诚分析说道。
“辞修说得不错,这两年南京大量的教授,专业人才都往西北那边去了,甚至有一部分军人都被挖到了西北,这不是一种好现象,说明西北现在确实招揽了一部分人心。一味的退让不是办法,否则人心全往西北跑了,完全由中央挑大梁与日本人作战同样也不可取,卑职赞成第二种方案。”
“滋事体大,容我再好好想想。”蒋一时间也有些犹豫不决,毕竟这道全集牵涉到的干系太过复杂。实际上对于陈诚的提议他也是颇为心动,日军有多厉害从以前的几次交战就可以判断一二了,他手里的这点军队虽然经过一些加强,但本质上跟当初淞沪会战派到上海的德械师没什么两样。所以再次跟日本人交手结果还是差不多,甚至要更凄凉一些。这几年日本军力的发展几乎是肉眼可见的。当然,西北军同样也是突飞猛进,每次打仗都冲在最前面,却是越打越强了。
但想跟日军一较长短未免还差了点,西北军,东北军,杨虎城的十五路军也是一股不小的力量,不至于对上日本人一下子就败下阵来,再加上北方还有孙殿英,庞炳勋,宋哲元,阎锡山,总是能支撑一段时间的。若是能借日本人的力量削弱最强的西北军就更完美了。中央现在还未作好战争准备,至少还得有一两年喘气的时间。既然姜立在西北连机械化旅都搞出来了,将几百辆汽车,四十辆坦克,还有两百多辆三轮摩托车,汽车拖曳的炮兵团组装到一起。想必也能跟日本人过上几招。南京也要打造出这样的部队才成,绝不能让一个地方军阀走到南京的前面去了。
356章 川中
“去年以来,日本青年军官发动军事政变,杀死了内大臣斋藤实,教育部监渡边锭太郎,大藏大臣高桥是清,击伤了日本天皇的侍从长。组成了受军方控制的广田弘毅内阁。为加速其侵华步伐,新任陆军大臣寺内寿一元帅宣布将中国驻屯军司令官的职务由原来军部任命的海盗级提升为天后直接任命的中将级。”
“另外决定向华北增加兵力,现日本华北驻屯军已经从原来的不足两千名一举增加到了五千人以上。自从入侵绥远的计划失败以后,日本积极制造各种事端,包括成都事件,后面的北海事件,据驻防河北的二十九军来报,自今年以来,驻丰台的日军不分昼夜进行军事学习。日军步兵学校教官,千田大佐以普及步兵捉贼为名,组织日军在字平城北实话学习。日军驻宛平部队的官僚大多参加了学习。甚至日军要求通过宛平城到长辛店地区学习,与我驻宛平城军队相持十余小时。”
“田司令,孙军长,军务繁忙,劳你们听了这么久,倒是让我甚为过意不去。”姜立假惺惺地对邓锡侯,孙震说道。
前年田颂尧因为阻挠红军北上,被红军攻破,田颂尧因此被南京免了职务,由其部下孙震继任,田颂尧就此退居二线,而邓锡侯由于早些年经历了青川之败,当初红军北上时收到过西北的暗中提示,与红军交战没讨到便宜后,让出了一条道,得以现在仍然还是川中的实力派之一。
“岂敢。岂敢。姜司令面前卑职岂敢称为司令。方才孙副官的报告事关国家民族,卑职等闻之心中义愤,恨不能上阵杀敌报国,岂有嫌烦之理。”
邓锡侯闻言面容激昂地说道。不说抗击日寇是川军本份,便说这次西北军迅速的压服盾入川康的张国涛部洪军。几十架飞机进驻广元机场,数万人以剿匪为名向德阳一带挺进。邓锡侯是首当其冲,在潼关,中央军尚且不敢轻撄西北军锋芒。更何况他小胳膊小腿的。
“晋康兄所言甚是,日寇咄咄逼人,我川军早有一战之心,可惜报国无门,他日跟日军打起来,川军绝不会落于人后。”孙震也是同邓锡侯一般无二的表情道。
“哦如此倒是甚好,日军虽然在华犯下累累滔天罪行,但日军的战力却是不容怀疑的,民国势弱,所以各地方军就齐心协力。方有击败日军之机会。眼下西北俨然一体,若是再有川军加入进入。迎战日军的把握势必又多了几分。”
看到两人颇为义愤的脸竟然没有多少做作之色,姜立心里也有点意外,不过两人作为川军高层,在面对日本人时,竟然能有这种气节,也算是不错。
“往日在川中磋砣岁月,不料民国竟然被日寇欺压至此,若是日军再生事端,川军必将与其决一死战,不驱逐日寇,决不还川”邓锡侯慷慨激昂地道。
“好,这件事那就这么说定了。”姜立击节笑道,这次入川的目的至少达成了一半,先是逼迫张国涛就范,接受陕北红军的整编工作,虽然刘湘仍然不肯向西北俯首,但至少也压制了南京在川的势力发展。此时西北军在川仍然是占有优势的。另外在修建广元至成都至川南的铁路上,刘湘的态度已经不如以前那般坚决反对了。更何况因为抗战的立场更为坚定,邓锡侯,孙震两人现在也倒向了西北军,日后刘湘有所反复,西北军也能更名正言顺的插足川中事务。好事多磨,左右西北向川南修建铁路的速度是绝对不会停止的。
“此次则限于宁属南部之康滇边区费时八十七日,共行一千八百八十五里。”
“矿产方面,则发现弄弄坪之沙金矿,及他处之煤、铜、铁等矿,最有价值者,当属盐边县攀枝花之磁铁矿。”“攀枝花海拔一千四百八十五公尺,位于盐边县之南东,距盐边县九十七公里,在弄弄坪以东十四点七公里处,农民有十余家。”
“总计尖包包与营盘山二处磁铁矿储量共为一千一百二十六万四千吨。倒马坎磁铁矿储量约为一千五百三十万吨。”被太阳晒得又黑又瘦的刘之祥亲自向姜立报告着这一喜讯。
“好啊,辛苦刘教授了,这恐怕是我这次川中之行听到的最好的消息了。”姜立与旁边的江文浩对视一笑,刚才收到东北军少壮派竟然刺杀了王以哲,何柱国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