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抗战之钢铁风暴-第2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此时,苏联才开始派兵援助蒙军。双方的摩擦进一步升级。

    双方的争斗刚开始是在空中展开的,只是此时的苏联空军,由于在远东装备的飞机相对老式,新锐的i16暂时还未支援过来,同时在大清洗过后,苏联飞行员军官,普通飞行员的素质都出现了大量的下降。苏联在拥有着优势的空中火力下,在与日军的空战中,仍然处于被压制的地位。

    而此时23师团作为日军一个新编不久的三三制师团,无论是兵员素质,还是装备,同日军的老牌常设师团都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在交战的初期,缺乏重火力的日军一部在蒙军与苏联军的反击下,损失不小。不过总体上,面对苏联联军的优势兵力,双方的伤亡保持着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

    不过随着朱可夫这个苏联历史上的一代名将被任命为57军军长开始。朱可夫一份报告打上去。要求增调不少于三个步兵师,一个坦克旅。并要求加强炮兵和防空兵。苏联国防部很快通过了朱可夫的请求,并且调来的飞行员里面,相比起远东原来大多数的菜鸟,更多了几十名参加过西班牙内战的飞行员老手,与i16这样的新锐战机。并且随即投入了战斗。

    而此时日军也作出了一定的布置,事实到现在为止,与苏联方面的军事冲突,大本营那边也是才得到消息不久,眼见事态紧急,而关东军此时也还没有吃亏,大本营那边对于23师团的举动采取默许的态度。毕竟这次是蒙古骑兵率先挑起事端,而23师团是作为事后反击的一方,而苏联方面的反应之强烈,也有些出乎日军的意料。

    苏联不调率先调动了两个战斗机团,一个高速轰炸机团,一个混合轰炸机团。三个摩托装甲旅,两个坦克旅。一个摩托化师,两个步兵师,还有部分蒙古仆从军这些庞大的兵力向日军合围过来。

    而关东军司令植田谦吉此时也只是得到了大本营的默许,并没有将战争扩大到不可收拾的权力,虽然手里有几个可以动用的师团,但实际在哈拉哈河一带,只能调动一个23师团,还有部分其他的部队,包括配置了相当一部分战车之后,第22师团能动用的兵力满打满算也没能超过25万人。

    双方在哈拉哈河一线激战,而此时苏军在炮兵火力占据绝对优势,飞机的装备量更甚日军的情况下,在后续援军抵达之前,也只能靠着数量远超日军的坦克,装甲车勉强维持战线。34还没有出世,t26,bt5快速战车除了速度比起日军的坦克要快上一些外,在火力上讨不到太大的便宜。

    而此时的苏联坦克与日军坦克的防护,真算起来,也占不到太大的优势。值得一提的是,苏联方面虽然通过一些手段,得到了西北的战斧坦克的样车。由于苏联方面的大清洗,使得原来负责这个项目的研究人员,军官被统统打入反派遭到枪决。直到现在,那辆战斧样车仍然在苏联的某个仓库里蒙上了一层灰。对于当初处心积虑要得到这款样车的死者来说,无疑是个天大的讽刺。

    第23师团的日军在增补之前,一百多辆坦克,装甲车便需要面对苏联已经出现的至少三百辆以上的t26坦克与bt系列装甲车。数量上的劣势并没有将日军吓退。日军用着绝对劣势的装甲部队,加上悍不畏死的普通步兵硬生生的阻止住了苏联装甲洪流的突击。的薄皮,哪怕对付步兵,都有些吃力。而草原上动不动高及人深的杂草给了日军士兵很好的掩护,也使得日军步兵的成功率竟然也不低。相比起来,日军步兵在民国战场上倒并不是因为他们怕死,而是此时的民国战场没有像草原上的这种特定环境,而皮糙肉厚的战斧式坦克,数倍于t26的防御能力,也使得日军步兵哪怕拥有战防炮的情况下,也经常难以啃动。

    若说此时苏联占优势的,便是其重炮群,当日军突入到哈拉哈河以西,主动进攻,击溃了苏蒙联军一部后,占领了苏军阵地。而日军在初期,也用损失一辆坦克的代价,成功突袭了苏军阵地,击毁了苏军12辆坦克装甲车。大炮6门。这样的经典战例在后来被各国收录进奇袭战的范例中。

    要知道大战陆续爆发了几个月的时间,直到后期,日军投入作战的各式重炮加起来,也不过八十几门。而苏军损失了二十几门重炮之后,仍然以在日军攻占阵地后,装甲部队没有讨到太多便宜的情况下,集中数百门火炮对日军实行压制覆盖性的炮击。使得进攻的日军损失惨重,而抢修的一些简易防御工事,几乎被苏军的炮火移为平地。

    要说苏军在这一战中比较有建树的,并且占据绝对优势的,还是炮兵力量。在整场战役中一直都压制着日军。在苏军炮兵,数量更多的空中火力下。日军炮兵经常一个多小时,甚至长达近两个小时,无法组织起有效的还击。使得地面部队遭受过大的损失。

    战争进行到9月,关东军虽然作了一定数量的动员,但与苏军交战的一直只有一个23师团,还有部分添置的兵力。

    23师团在哈拉哈河沿线与苏军的激战,造成过大的伤亡很快引起了大本营的不满。之前虽然默认关东军的行动,可此时在遭受了重大伤亡,23师团长小松原仅带着两千残部逃出苏军包围的情况下。大本营迅速发出指令,诺门坎作战不宜扩大,立即设法终结。关东军兵力不足,应该立足于长期坚守的命令。虽然大本营措词委婉,但无疑是让关东军承认战败了。

576章 结束冲突

    此时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手里还是有些底牌的,包括关东军司令部上下,都极力求战,虽然派出了不少人到大本营进行游说,认为至少要发动一次四个师团的进攻,打击一下日军,顺便收敛一下战死将士的遗体。但这些要求都被大本营直接拒绝了。

    毕竟此时武汉会战已经进行到了最关键的时期,侵华日军在武汉会战期间损失相当大,甚至有向徐州会战看齐的趋势,而在豫北的作战也丝毫未见消停,阵亡的将士也直线拔高。在民国东南,战事也是不断,此时日军的战线已经拉长到数千公里,对于此时的日本来说,与民国作战的同时,再招惹上苏联这样强劲的对手,无疑是极为不智的。

    而此时苏联俄欧本土正在准备入侵波兰,相比远东,苏联大本营更在乎欧洲的局势,因此对于日本的议和没有多作刁难,便借颇下驴的同意了。

    至此,这场有史以来,苏日规模最大的军事冲突,与日军的落败而告终。

    不过真正的诺门坎战役,却远不是后世传言的那样日军在苏军面前惨败。

    而是经过了大清洗之后的苏军,战力极为低下,在绝对优势的兵力与技术兵种下,硬是打出了伤亡高于日军的结果。相比起朱可夫得到苏联高层的全面支持,而关东军除了在初期得到了大本营的默许之外,在中后期,一直不得施展手脚,几个师团的兵力未及投入作战。被大本营勒令不得扩大战争规模。

    苏联在作战过程中至少投入了4个师约57万人的作战兵力,对付日军一个多师团,单是作战兵力就是25万日军的一倍以上。而23师团比起在华作战的第五,第六这样的常设师团。充斥着不少新兵。第23师团加配了一定的作战兵力,达到一个多师团之后,参战兵力也只有25万人上下。而被喻为钢军的第5师团在战时达到28万人也并不是一件十分出格的事。

    火炮数量虽然相差不多,但苏联的五百几十几大炮里面,122与150重炮数量占了相当一部分。无论是射程,威力,还是数量,都具有压倒性的优势。山炮,野炮,都有一定的优势。

    陆续增援,投入的坦克有近500辆,装甲车也是300多辆,各式飞机500多架。

    而相比之下,日军的坦克,装甲车只有180多辆,飞机只有300余架,火炮也只有500多门,其中重炮只有七八十门的日军。

    而负责指挥苏军的还是朱可夫这样在二战中苏联最能打的将领之一。

    但就算是朱可夫这样出色的将领指挥,在初期兵力并不占太大优势的情况下,甚至只能靠着几百辆坦克与装甲车充当救火队救场,才能勉力抵挡日军的攻势。直到后续苏军增援的飞机,更多的装甲部队不断赶到,消耗了数倍于日军的炮弹,才扳回了局面。

    但就是在这样优势的情况下,苏军的伤亡实际上比起日军的伤亡还要高一些。除了这些年苏军未经历大型的战事以外,可以想象大清洗对于苏军造成的影响之深远。几乎将军队大半有经验和战斗力的军官都清洗了一遍。就算是苏德战争,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德军对苏军都未能造成如此大的战果,可见内部的损失,有时候不一定比起外在的敌人带来的更大。

    而苏联为了维持这样一场远距离的战争,对于苏军的后勤压力几乎也到了极限。要说这场战争苏军取得的胜利,只能说是成功的将反击的日军击退到了哈拉哈河东岸。从军事的角度上来讲,苏军并未取得多大的胜利。大清洗后苏军战力相对低下的事实,不仅仅是在诺门坎战役中体现出来,在随后入侵芬兰的战争中,苏军的弱点再次暴露出来。

    可以想象,此时的苏军有着这样的武器装备,与日军尚且打得这般惨烈,历史上的民国战场上,民国的无数军民,面对着上百万的日军,所承受的压力有多大。

    “司令,英法对德宣战了”

    当姜立拿到有关诺门坎战役的相关数据时,也听到了一个并不太让人意外的消息。

    “该来的始终都要来,这些英国佬与法国佬以为退让能避免。难道民国与日本之间发生的一切还不足以证明一味的退让只能让战争来得更快吗”姜立冷笑一声,欧洲的剧变还是如同历史上那般来临了。

    “欧洲离咱们太远,现在暂时还扯不上太大的干系。眼下单是武汉,还有豫北,就足够咱们操心的了。”张治邦喘了口大气,在豫东的战事不算激烈,有手下几个军长,还有集团军参谋部撑着,也出不了乱子。正赶上再次召开的洛阳军议,张治邦乘飞机赶回来,也误不了多大的事。

    “谁说不关咱们的事英法才对德宣战,日本就逼迫英法分别关闭滇缅公路与滇越铁路,要是真让日本人的计划得逞,咱们花了几千万美元修建的滇缅铁路,明年二月多通车,但能否真投入运营,可就不好说了。”姜立将一份报告扔在了张治邦身前的桌子上。

    “什么封闭滇缅铁路和公路,他们敢”张治邦顿时炸了毛,“咱们花了这么大的代价修起来的路,别说日本人办不到,就是洋鬼子,真敢这么做,也得掂量掂量,真当咱们民国好欺负,司令,我知道你夹袋里有的是底牌,关键时刻就得亮出来,让那些洋人见识一下,咱们民国也不是一穷二白。”

    西北明明有着不小的汽车产量,这两年钢铁,石油产量也提升上来了。虽然坦克那边的生产就连张治邦也不太知情。不过机械化2旅跟3旅的扩大却是肉眼看得到的。而绥远那边的装甲部队组建的速度比起中原这边还要更快。张治邦相信,只要姜立愿意,经过这一年多的积蓄之后,组织起一两次大规模的反击,给日军造成一定程度的压力和伤亡还是办得到的。

    “底牌亮得太早,可就起不到那种一锤定音的效果了,司令自然有司令的考虑。”从兰州赶来的冯占海瞪了张治邦一眼道。

    “这不是觉得太憋屈吗原本还指望着苏联跟关东军大干一场,分担咱们一点压力,没想到这老毛子也不是好东西,才打了一半就不打了,也是些中看不中用的蜡枪头,咱们都拖住了上百万日军了,他们才干掉不过万把日军。跟一个师团打了这么久。”张治邦又嘟嚷道。

    “苏联这几年搞内哄,一大批将领,优秀军官被自己人干掉了。没有了这些基干力量的军官,指挥起来一盘散沙,上阵一窝风,退下来一团糟。能打出好成绩来才有鬼了。不过苏联的工业底子毕竟还在,打个几仗,军队有了实战经验,这战力就提上来了。”姜立不以为意地一笑道。

    “武汉那边打了这么久,有些快扛不住了,这次把你们召集起来,自然是有行动了。主弱枝强,现在武汉中央那边神经比较敏感,之前又有咱们占了河南这么一出,在四川那边,中央的一些影响力也被咱们一点点的挤出去。直接派部队援助武汉那边,估计日本人没打着,就被别人当成是去抢地盘的了。所以还是从豫北和豫东两个方向着手,用现有的兵力,打两个反击战出来,还是老规矩,不需要收复多少失地,关键是在作战中尽量保全自身的同时,给日军多一些杀伤。”

    “司令,你都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