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天子风流-第1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
  群臣一时间面面相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就是谁也不愿意出来揽下这个活。
  倒不是说成都距离襄阳的直线距离有多远,只是蜀道实在崎岖难行。
  这要是去一趟荆州,翻山越岭,少说也得走上十天半个月,这来回就是小一个月。
  左右一个信使的活,也捞不到什么好处,有这功夫好好在家躺两天不香吗?
  场面一时间极度尴尬。
  刘璋神色也显得有些尴尬,脸色阴沉的可怕。
  张任在一旁想了一下,最终还是向刘璋一拱手,高声说道:“禀主公,末将愿为这个信使,往襄阳走上一趟,为主公送信!”
  这一句话下,刘璋顿时给张任投来了一种感激的目光,赶紧开口说道:“张将军一心为蜀,那此事就有劳张将军了!明日一早,我亲自送将军离开成都!”
  张任拱了拱手,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用眼角余光撇了撇站在一旁的吴懿,脸上隐隐有了些许的傲然之色。
  吴懿明显也感受到了张任的目光,但并没有去与张任对视,只是挺了挺胸脯,显得自己毫不心虚。
  一时间,一种奇妙的氛围开始在堂上涌动。
  刘璋看着眼前的这一幕,心中隐隐有些无奈,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毕竟东州兵与蜀人之争,那是从刘焉时代就遗留下来的东西,到今天已经由来已久,非是刘璋一人之力能够改变的。
  当年刘焉入蜀之后,为了迅速稳定政局,只能拉拢蜀人为己所有。
  这样一来,虽然有一部分蜀人愿意接受刘焉的统治,但也有一部分蜀人觉得刘焉初来乍到,没有治蜀的资格。
  于是乎在刘焉到任不久,蜀中各地就开始频繁的爆发蜀人叛乱,搞得刘焉不敢再继续信任蜀人。
  为了平息叛乱,刘焉启用当时随自己一起入蜀的随从,并且组织了一批从荆州等地逃亡入蜀的流民,成立了一支直属于刘氏的精锐部队,号称为“东州兵”。
  就是凭借着这些东州兵,刘焉最终平定了各地的叛乱,坐稳这益州之主的位置。
  但也是从这一刻起,东州兵和蜀人之间就形成了一条泾渭分明的沟壑,注定无法相容在一起。
  刘焉手段强硬,颇有雄才,但也无法解决这两者之间的矛盾;
  到了刘璋上位之后,性情本就有些懦弱的刘璋,更是难以调和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只能下意识与东州兵亲近。
  这也导致两者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原本那些暗地里的争斗,已经一点点被拿到了明面上来,似乎就是逼着刘璋在做决定。
  可在益州这一亩三分地,治蜀离不开蜀人,保护自己的安全又离不开东州兵,刘璋除了在当中和稀泥,又能怎么办呢?
  “今日起得太早,有些乏了,就先到这吧。散了!散了!”
  说着话,刘璋率先起身,直接往后堂走去,把一种文武就晾在了当场。
  “哼!”张任不轻不重得哼了一声,直接转身出了大堂。
  张任这么一走,堂上的这位文武大员也都三五成群,纷纷自行离开了。
  第二天一大早,在刘璋等一众文武的注视下,张任带领着一百多号随从离开了成都,直奔荆州武陵郡的方向而去。
  蜀道崎岖,张任足足用了十多天的功夫,才离开了益州,进入了荆州境内。又用了近三天的时间,这才顺利抵达襄阳城下。
  带着上百人进城,目标实在是有些扎眼。张任便这百十多号人在城外先找地方安顿下来,自己孤身一人进了襄阳,也没有心思去观赏襄阳繁华的景象,一边沿路打听,一边奔刺史府的方向而来。
  “站住!皇宫重地,天子居所,闲人不得靠近!”
  在刺史官邸的大门口,有八名南军卫士把守,一见有人探头探脑得向这边张望,便有两人大步上前,手按在刀把子上,逼视着来人。
  张任先是一愣,但随即反应过来,自己应该是找对地方了,便拱手施礼道:“我乃是益州从事张任,奉益州牧刘公之命,前来拜见天子,还请两位通报一声。”
  益州从事张任?
  见张任说得这么头头是道,两名卫士也不敢怠慢,其中一人说道:“你暂且在此等候,我进去禀报一下天子!”
  说着话,这名卫士就转过身来,直奔府内而去。
  “张任?益州来得?”听到这个名字,刘协的眼中露出了些许的诧异之色。
  毕竟穿越了这么久,还从未与益州打过交道,益州刘璋居然主动派人上门,难道是念及汉室宗亲的身份,想要主动向朝廷投诚?
  刘协一边想着,一边让卫士把张任带进来。
  没多大一会儿,张任就迈着大步走近了厅内,直径来到刘协的不远处,直接就跪了下来,口中高呼道:“臣,益州从事张任,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吧!”刘协的目光上下打量着张任,眼底有着一种难掩的赞许欣赏之色。
  就见张任站起身来至少要八尺开外,细腰乍背,双肩抱拢,扇子面的身材。
  两道剑眉斜插入鬓,一双虎目皂白分明,往人前这么一站,就看得出是一条好汉!
  而且说句实话,刘协那也不是凭相貌取人。
  在史书中就有明确记载,刘备全面进攻益州之后,张任与一众大将奉命抵抗,但不敌刘备兵锋集结败退,最终在雒城失手被擒,成了刘备的阶下囚。
  刘璋麾下一众将领,纷纷投降了刘备,唯有张任是誓死不降,还厉声说出了一句“老臣终不复事二主矣”,随后便被刘备杀害,独留一段千古忠义之名。
  所以对于张任这样的忠义之士,刘协自然是抱有天然的好感的。
  “多谢陛下!”张任答应了一声,从地上站了起来。虽然有心看看这位少年天子长什么样子,但也不敢贸然抬头,只能用眼角余光小心翼翼地打量刘协的相貌。
  “张将军,不知你此来襄阳,所谓何事啊?”刘协看着张任,笑盈盈地说道。
  “禀陛下,臣奉州牧之命,有要事禀告陛下。据益州在汉中的密探得知,如今传国玉玺,很有可能就在汉中郡太守张公祺手中!”张任压低了声音,态度严肃地说道。
  “玉玺在张公祺手中?”刘协双眼微眯,语气有些不善地说道,“张将军,有一点你要明白,欺君之罪,当如何论处?”
  “臣明白!但臣绝无半句隐瞒!”张任赶紧开口解释道,“就在半月之前,袁术的一支残部到汉中投靠了张公祺,人数约有两万人,玉玺就是他们献给张公祺的!”
  “半月之前?袁术残部?”刘协低声重复了一下,神情随便没有什么变化,但心中却在暗自盘算。
  半月之前,差不多就是孙尚香到襄阳的日子。当日蒋钦似乎也说过类似的话语,说是有袁术残部雷薄、陈兰二将,拦路打抢,劫走了玉玺,不知去往何处。
  难道说,此事竟不是孙策故意杜撰,而是确有其事?
  想到此处,刘协双眼微眯,眼中似有愤怒的火焰在燃烧!
  如果此事是真的,那么张鲁,你也真是好大的胆子!
  我这个天子还好端端地坐在这,你区区一个汉中郡的太守,就敢私藏玉玺,你真当我刘协是纸糊的不成?
  宁为曹公作奴,不为刘备上客?
  那我到要看看,你到底是不是真有这么硬气!
  “好!此事朕已经知晓,你尽管回去复命!”刘协摆了摆手,示意张任可以下去了。
  “臣告退!”张任应了一声,倒退了三步,一转身就要想门外走去。
  “等等!”刘协像是想到了什么,突然开口说道,“张任将军,朕欲留你在襄阳为将,统兵征讨张鲁,你可愿意?”
  刘协一句话,就像是一道惊雷一般,就在张任的耳畔炸响,把张任整个人都炸得有些晕头转向。
  张任猛然间回转身来,直接跪在地上,一个头磕了下来,口中连忙说道:“臣惶恐!请陛下恕罪!”
  刘协往前倾了倾身子,看着阶下一脸惊惧的张任,淡淡地说道:“张任将军,你不要紧张。朕是看你相貌不凡,绝非池中之物,若是始终蜗居于益州一隅之地,难免蹉跎岁月。朕所言,句句真心,你可以回去好好考虑一下。”


第218章 兵发汉中
  0218 兵发汉中;
  在后世的苏州评话之中,张任被设定为了大宗师童渊的弟子, 一手“百鸟朝凤枪”尽得其师真传,号称叫“西川枪王”,算得上是川中第一高手,刘璋麾下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般的人物。
  虽然刘协明白,眼前的张任,未必就像评书演义之中吹嘘的那般神乎其技。
  但就凭张任之忠勇,却绝对算得上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刘协实在是动了爱才之心,这才出言挽留。方才收的那些话,也算得上是发自真心。
  学成文武艺,货卖帝王家。
  按理来说,面对天子如此直白的招揽,天下间应该没有谁会去拒绝。
  就算是这位天子现在相对式微,可那是莫大的荣宠,不是什么人都有这种机会的。
  可张任却跪在原地,脸上一片复杂之色,良久才向刘协一叩首,缓缓说道:“陛下如此挽留于我,臣本不该拒绝。但臣乃益州从事,刘州牧亦对臣有知遇之恩,臣实在不忍背离。臣张任,愧对天恩,请陛下降罪!”
  呃……
  刘协一滞,心中泛起淡淡的不悦,但仔细一下,嘴角却又勾起一丝淡淡的笑意。
  张任在历史上不过是一个连立传资格都没有的小人物,之所以能让自己如此看中,还不就是看中了他的赤胆忠心?
  若是自己就这么一句话,就引得张任纳头便拜,那也就不是自己所看重的张任了。
  想通了这个关节,刘协便笑着摆了摆手说道:“无妨,人各有志,朕也不强求。平身吧!”
  头还贴着地面的张任闻听此言,惊讶地把头抬了起来,满脸不可置信地看想刘协。
  如此直接的拒绝天子招揽,这就相当于当面在打天子的脸,张任甚至已经做好从容赴死的准备了。
  可是天子竟然……就这么轻轻松松绕过了自己?
  看着那满脸惊诧的张任,刘协心中不由得感觉有些好笑,颇为无奈地说道:“张任将军,你没听错,朕不追究你什么,你可以走了。你是想在襄阳住上几天,还是想立刻返回益州,都由你!”
  刘协把观点又重复了一遍,张任这才反应过来,确信刘协着实是没有什么追究的意思,便赶紧站起身来,向刘协深施一礼,转过身就向外走去。
  可张任刚迈出三步,像是临时想起了什么,再次回转身来,又向刘协深施一礼道:“陛下大恩,臣无以为报。但若是陛下有意发兵汉中,那臣愿意为陛下保举一人,若由他领兵出征,必然能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哦?”刘协顿时饶有兴致地说道,“既然张将军都这么说了,想必此人必是不凡,不知却是何等人物?”
  “臣想保举我同门师弟,西凉张绣!此人武艺精绝,枪法高超,用兵之道又深得我师真传。若由他率军出征,那汉中张鲁,顷刻间就会灰飞烟灭!”张任目光清澈,极为自信地说道。
  “张绣?”刘协点了点头,轻声说道,“张将军有心了,朕会考虑他的!”
  “谢陛下!”张任向刘协一拱手,便转身出了房门。
  “张绣……”看着张任远去的背影,刘协陷入了沉思之中。
  若是传国玉玺真落在了张鲁手中,那这一仗的确是非打不可,不然天下诸侯就会看轻他这位少年天子。既然要打,那确实需要一位能争惯战的将帅之才。
  在如今的荆襄诸将之中,武艺高强者虽然不少,但能领兵出征,独当一面的,实在寥寥无几。
  马超算一个,但他如今在荆南平叛,尚未返回襄阳,自然是无法启用。
  庞统算一个,可灭袁术之战中,庞统出力不少,若是再让他长途跋涉去进攻汉中,刘协实在是于心不忍。
  各何况以庞统现在的身份,那就是荆州东南防务的中枢主帅,也确实不好擅自离开。
  至于说黄忠、太史慈、文聘这些人,戍守一方、沙场斗将还好,若是独自率领大军出征,刘协这心里还真是有点打鼓。
  毕竟这些人虽然是成名宿将,但史书上还真就没有他们独当一面的记载。
  思来想去,眼下这个节骨眼能领兵出战的,也就只剩下张绣一个人。
  再说豫章城的防务,最主要针对的就是江东的孙策。如今孙策主动交好,甚至把亲生妹妹都送了过来,想必豫章短时见内也不会发生大战,没有必要把张绣这么一个顶级武将陷在那里。
  “着尚书台拟旨,改封平东将军、领豫章太守张绣为征西大将军,克日交割豫章防务,返回襄阳准备带兵出征。”
  “着尚书台拟旨,加封豫章郡尉习珍为豫章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