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为一个黄巾军出身的将领,从来都没有上过朝,哪里见过这种阵势?
其实不止韩暹,就连刘协也有些懵逼。
在刘协的传统印象之中,皇帝就是乾纲独断,一言九鼎,说什么就是什么。
所以一直以来,刘协都对于皇帝与大臣之间的那种对峙较量颇为不解。
直到今日,刘协才彻底明白,为什么历史上频频有向臣子妥协的皇帝。
“异度,子柔,你们这是在逼宫吗?”刘协的脸一下子就沉了下来,冷冷地说道。
刘协虽然心中也不太想给韩暹封王,但是刘协明白,今日若是在朝堂上妥协,无疑会被这些荆州旧臣认为是软弱可期,那自己以后的日子可就难过了。
“臣不敢!”看到刘协的样子,蒯越心中顿时一惊,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有些冲动过激了,连忙对刘协一拱手,“臣只是想提醒陛下,万不可册封异姓王啊!”
“朕知道!”刘协哼了一声,“高皇帝定下的祖制,朕当然清楚。但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当日在洛阳,若非韩将军拼死守城,那今日朕恐怕就已经沦于那曹孟德之手。因此这封王,是朕亲口答应下来了。诸位爱卿,难道是想让朕食言吗?”
看着下面荆州文武逐渐瞪大的眼睛,刘协赶紧话锋一转,把目光投到了韩暹的身上,“但是如今朝廷出立,又仅是偏安一隅,朕实在是没有脸面设太庙,祭拜列祖列宗。
不如待到还于旧都之际,朕必将入太庙,告慰历代先皇,再封王不迟!韩将军,你觉得呢?”
刘协很清楚,自己既不能顺从荆州群臣的意思,直接拒绝封王;
但同样也能把话说死,彻底得罪这些荆襄旧臣,毕竟以后还要仰仗他们处理国政,治理荆襄。
所以刘协就只能和稀泥,将封王的时间往后推了一推,让两边是也挑不出理来。
至于还于旧都?
就按长安、洛阳两京的破败程度来看,还于旧都说不定是什么时候呢!
眼见刘协话都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了,韩暹与荆州群臣也只能各退一步,全都悻悻地点了点头,退回了原位。
看着主位上的刘协,韩暹终于意识到,面前的这个小皇帝,再也不是逃亡路上那个任自己拿捏的小皇帝了。而自己,也不再是那个唯一握有兵权的“保护神”了。
第89章 两道旨意
089 两道旨意;
“荀爱卿,继续吧!”
眼见的短暂的风波已经平息,刘协就把目光投向了荀彧。
荀彧点了点头,投给了刘协一个赞许的目光,便又拿出了第二道圣旨,展开后开始宣读。
又是一大段千篇一律的华丽辞藻后,再次进入了正题。
荀彧为尚书令。
贾诩为廷尉,领尚书事。
徐晃为南军卫尉,封镇东将军,领南郡太守。
张绣为北军中侯,封镇南将军。
马超为城门校尉,封镇西将军。
甘宁为屯骑校尉,封威远将军。
钦此……
荀彧话音一落,堂上就又开始了一阵骚动。
与方才加封的太尉、司空名头虽大,但却没有多少实权的“吉祥物”官职不同,这道旨意所加封的,全都真正的实权官职。
尚书令、领尚书事,这就是尚书台的一正一副。
汉随秦制,设三公九卿,名义上位高权重,但实际上到了光武帝时期,三公的权力都已经完全向尚书台转移。
尚书令身为尚书台主官,坐镇中枢,掌天下机要文书。无论是皇帝下旨,还是臣子上书,都要经过尚书台处理,可谓是真正的位高权重。
廷尉,位列九卿之一,掌控刑法、监狱、以及案件审理,属于全国最高的司法机构。
至于南军卫尉,也是九卿之一,负责统率皇城兵马,拱卫天子居所,相当于天子的第二条生命。
北军中侯,掌皇城兵马,下设屯骑、越骑、长水、步兵、声射五营,乃是拱卫京师的中坚力量。
城门校尉,负责统率京师全部守城兵马,一旦有敌人来犯,那就是拱卫京师的第一道防线。
轻飘飘一道圣旨,就相当于襄阳军队的重新划分,将整个襄阳城的军事力量,牢牢抓在了天子手里。
这些荆襄旧臣看向刘协的目光,无疑都带了一丝敬畏。
如果是刘表在位期间,敢弄这么一出,将襄阳所有兵马进行重新划分,并将所有的高级将领换上了自己的亲信,那估计刘表第二天就会被这些荆襄世家赶下台。
可如今天子除掉了军事实力最强的蔡家,那重新划分城内的军事格局,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没有任何一个家族赶出来。
毕竟蔡家就是前车之鉴。
现在所有荆襄旧臣最关心的,就是荀彧怀里的第三道圣旨。
前面两道圣旨,已经将追随天子来襄阳的老臣安排完毕,那接下来极大的概率就是对这些荆襄旧臣的安排了。
果然……
在马超、张绣等人谢恩之后,荀彧缓缓打开了第三份圣旨。
这些荆襄文武大员顿时睁大了眼睛,竖起了耳朵,不想错过接下来的每一个字。
又是一堆废话铺垫之后,终于进入了正题。
蒯越,为光禄卿。
蒯良,为太常卿。
习竺,为大司农。
黄礼,为鸿胪卿。
……
钦此……
圣旨宣读完毕,再看荆州群臣,说不上有多么高兴,但至少全部露出了满意的神情。
虽说的并非所有荆州旧臣都加官进爵,甚至有得降了级,但几大家族的主要人物,都得以位列九卿,成为真正的朝中重臣。
只要天子能够平定诸侯,收复故土,那这大家族的崛起必定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因此也就没有什么好计较的了。
三道圣旨宣读完毕,荀彧便起身退回了原位,站在文官之首。
所有人看向荀彧的目光,都有些不一样了。
这可是尚书令,绝对是位高权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日后必然要与荀彧打交到,几乎所有人都对荀彧投去了善意的目光。
但荀彧却谁都没有回应,只是看着主位上的刘协,目不斜视,就当根本看不见那些的目光。
众人讨了个没趣,也就全都将目光投向了刘协。
“诸位爱卿,今日朝会,就是为了确定下各位的职责。从明日的开始,朕希望可以看到一个不一样的荆襄,不一样的大汉!
诸卿皆是朕之肱骨,希望你们可以陪着朕,除奸佞,收故土,重现光武时的荣光!”
刘协扶着桌案,看着堂下群臣,眼中似乎有一种莫名的力量在迸发,极为动情地说道。
“臣等遵旨!”堂下文武群臣齐刷刷给刘协行李,异口同声地回应道。
“荀爱卿!”刘协的目光再次看向荀彧,“着尚书台拟两道旨意,其一传往江夏、长沙、武陵、桂阳、零陵五郡,召五郡太守来襄阳见朕;
其二传往天下各州城府县,就说朕已在荆州重设朝堂,令天下诸侯前来归附,如有不从者,天下共诛之!”
“退朝吧!”
第90章 好谋无决
090 好谋无决;
冀州,邺城。
刺史官邸。
袁绍大马金刀地坐在主位之上,看着下面的几位谋士,意气风发得说道:“诸位,曲义从前线传回消息,说公孙伯圭坚守易京,避战不出,坚壁清野,开荒屯田,短时间内难以攻破。
如今曲义粮草将近,孤欲亲率大军前往易京,一举攻破公孙伯珪。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不可!”田丰拄着拐棍,率先站了出来,朗声说道,“主公,如今已步入冬季,天寒地冻,不宜兴兵作战。那公孙伯珪早已是败势难回,幽州也早晚是主公囊中之物,又何必急于一时?不如等到明年春暖花开之际,主公兴兵不迟!”
袁绍皱了皱,没有多说什么。
一旁的郭图早就在暗中观察袁绍的神色,眼见袁绍一皱眉,便立刻知道了袁绍的心思,便赶紧站出来说道:“田别驾此言差矣!自去岁阎柔起兵反叛幽州,公孙伯珪桑土失地,节节败退,至今早已是强弩之末。
如今坚守易京,不过就是最后的挣扎而已,只要我冀州大军一到,公孙伯圭必然死无葬生之地!”
“可以但让曲义退兵,那就等于给了公孙伯珪喘息之机。战机稍纵即逝,若是真等到明年开春之时,说不定他就能重整旗鼓,重新组织出一支劲旅!”
“主公!”郭图猛然转身,向袁绍一拱手,义正言辞地说道:“属下建议,即可起兵进攻易京,不给公孙伯圭任何喘息之机。年关之前,一举拿下幽州!”
拿下幽州?
听到郭图此言,袁绍心中不由得一动。
如今袁绍已经坐拥青、并、冀三州,整个黄河以北,也就只有幽州还在别人的掌控之下。因此拿下幽州,早就是袁绍日思夜想的夙愿。
若是能拿下幽州,那就将一统河北,一跃成为天下第一大诸侯,到时候扫平天下都不再一个幻想。
原本袁绍挑起这个话题,本意就是让大家讨论一下,最终再那定一个主意,并不是一定要兵犯幽州,协助曲义攻破易京。
可郭图这么一说,袁绍真的有些心动了。
“公则所言,甚合孤之心意。那就三日之后,让颜良再领十万大军前去支援曲义。”袁绍下意识搓着手,眼神中显得有些兴奋。
“主公且慢!”许攸摇摇晃晃地站了出来,不急不缓地说道,“若是颜良将军战而胜之也就罢了,但若是颜良将军也攻不下易京呢?”
“那孤就亲征幽州!”袁绍冷哼一声,眼中露着几分凶光。
“可若是主公你也攻不下易京呢?”许攸直面袁绍的目光道。
这……
袁绍面色一阵,刚刚燃气的火焰,瞬间浇灭了一半。
要知道,曲义可是冀州宿将,用兵之法不可小觑。当年在界桥之战,若不是曲义帐下八百强弩,率先全歼了公孙瓒麾下的“白马义从”,当年那一战谁胜谁败,还真是犹未可知。
那连曲义都久攻不下的易京,自己亲征就真的会有结果吗?
袁绍不由得深深怀疑自己。
许攸抬头看了看袁绍那纠结的眼神,低头退回了原为,再不说一句话。
追随了袁绍近八年的时间里,许攸早已把袁绍的性子摸得一清二楚。
多端寡要,好谋无决,一件事常能相处多种方案,但却因为每种方案的优劣而迟迟下不了决断。
许攸自然是希望袁绍暂不出兵,但若是直言相对,袁绍必定恼怒,因此许攸只能提出了另一种可能性,袁绍便直接陷入了纠结当中。想要决定是出兵还是退军,估计得好一阵了。
袁绍也正如许攸所预想的那样,陷入这两种方式的纠结之中,屋内一时间陷入了平静。
“主公!”忽然间,就听得外面传来一阵仓促的脚步,沮授手里拿着一封书信走了进来。
“嗯?”听沮授这么一叫,袁绍的思绪便被打断了,抬起头看向了沮授,疑惑地问道,“怎么了,慌慌张张的,你可不想你的性子?”
“主公!这是刚送过来的公文,说是当今天子已经迁都襄阳,重设朝堂,下诏天下诸侯恢复,不从者天下共诛之!”沮授一边说着,一边将公文放在了袁绍的桌案上。
什么?
在场的这些人,全都是政客谋士,太清楚这件事情的严重程度了。
一个搞不好,刚打下来的青、并、冀三州就要给他人做嫁衣了。
而袁绍要是倒了,在场的这些人都没有什么好下场,因此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这封公文之上。
在所有人注视的目光中,袁绍打开公文,展开这么一看,眉头就皱了起来。
但袁绍并没有说什么,而是将公文传下了下去,让在场的几个人都传阅了一番。
“事已至此,真是后悔放出没听公与之言啊!”袁绍看着沮授,摇头叹道,“针对现在的情况,诸位说一说自己的意见吧。是上表归顺天子,还是拒不归顺!”
屋内沮授、审配、田丰、许攸、郭图五位谋士,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率先开口。
这种事情,确实不好开口。
如果说归顺天子,那么就代表袁氏家族争霸天下的雄心破灭,将再次沦为汉室皇族的附庸。袁绍七八年打拼成功,也将付诸东风流水。
可如果说拒不归顺,那可别忘了一句“天下共诛之”。这可是一个绝佳的出师理由,那些大大小小的诸侯们,一定不介意扛着平叛的大旗,将青、并、冀三州瓜分的干干净净。
“主公,其实也没有那么难办。”郭图很少见的率先开口道,“如今天子在荆襄,鞭长莫及,根本碰不到我们河北。不如先假意归顺天子,但实际上天子也根本管不到咱们头上。”
“公则,你想得实在是太简单了。”审配摇了摇头,略带愁容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