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崔文卿略微思忖了一下,言道:“其实在下觉得,从历朝历代的经验教训当中可得出一个结论。”
见他说到这里话头止住,半响没有开口,苏轼忍不住询问道:“不知是何等结论?”
“变法图强者生,循序守旧者亡!”崔文卿一字一顿的说出了这番话,脸上神情以说不出的认真。
“变法图强者生,循序守旧者亡?”苏轼轻轻一震,显然对崔文卿这样肯定变法,否定守旧之言震惊住了。
苏三双目中更是射出了惊疑不定的目光,怔怔的望着崔文卿,显然想听他如何继续说下去。
作为崔文卿,有着这样的认识并不奇怪。
他昔日也算喜好历史,对于与大齐身处同一年代的宋朝,还是有着一定了解。
其实说起来,宋朝可谓是华夏封建时代最为富庶的朝代之一,甚至许多学者认为在宋朝,华夏还曾出现过资本主义萌芽。
然只可惜,当时宋朝当政者循序守旧,全盘否定了王安石变法,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更对变法人士诸多打压,让原本有着改变曙光的宋朝彻底失去了希望,从而沦为异族人口中猎物,就连徽宗钦宗两位皇帝都被金人掳去。
南宋之后,宋朝更是困守江南不思进取,被蒙古人的铁骑踏破了山河,崖山一战十万军民投海,中原大地第一次被异族统治。
后世更有“崖山之后无中华”的论点。
可以说,宋朝很大程度是败亡在不思进取,循序守旧上面。
而后来明清两国沉浸在煌煌中华之梦中,同样不思进取,继而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叩开的国门,才使得中华大地的仁人志士猛然醒悟,只有改变才能救国。
即便到得当代,不也整日谈改革,谈创新么?
故此,身在大齐的崔文卿自然对变法派大力支持,对守旧派极为排斥,说出了刚才那两句话来。
看到苏轼怔然的神情,崔文卿罕见没有了微笑,正容言道:“如今大齐,可谓积弱积贫,军力疲乏,我听都督娘子说过,朝廷财力更是连应对一场天灾都会非常乏力,倘若大起战事,用钱更是拆了东墙补西墙,当此之时,以安石相公为首的变法派寻求改革,乃求变图存之举,在下虽则远离庙堂,然在心内却非常支持,苏兄,你乃新科榜眼,知书达理,满腹才学,可谓我大齐朝堂内的精英少壮派,难道你就没有想明白变法的好处么?”
苏轼本就是变法派年轻官员中的第一人,听到崔文卿如此认同,心内不由大是振奋感慨,亲自端起酒壶为他斟满一杯,举杯慨然言道:“崔兄之言,真乃说到在下心坎上面,人生难得一知己,今日当与崔兄浮一大白,在下先干为敬。”言罢,已是仰头饮干。
崔文卿也毫不犹豫的一口饮尽,用锦帕抹去了嘴角溢出的酒汁,笑语言道:“其实说起来,在下还不知道安石相公办法具体内容,还请苏兄能够告之。”
闻言,苏轼笑容顿时僵硬在了脸上,傻乎乎的望着这个自己刚认定是知己的男子,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崔文卿居然还不知道具体的变法内容?
那他刚才还这样支持王安石相公?
此人莫非只是凭安石相公的名气,才选择支持他么?
心念及此,苏轼心内又起了几分心思,淡淡笑言道:“变法之事,起于大佑二年,其时当今官家刚刚即位称帝两年时间,深感朝廷诸多弊端,命令当时还为中书侍郎的王安石起草针对时弊的建议,王安石奋笔疾书,书写建言二十七条,涉及国政方方面面,官家深以为然,立即任命王安石为中书令,统摄变法。”
“这么说来,到得如今,变法已经开始了六年时间呢?”
“对,不多不少刚好六年。”
“那成效如何?”
面对崔文卿的这个问题,苏轼不由苦笑了一下,轻叹一声言道:“远远不尽人意。”
“啊?为何?”崔文卿连忙询问。
苏轼怅然一声长叹,言道:“安石相公的变法,涉及面太广,针对的利益集团也太多,首先一条改革吏治,便是因为大齐官员数目太过庞大,远远超过了本有人数,使得朝廷财力不堪重负之由而提出,但因要淘汰多余官员,更对许多身居爵位的王孙贵胄有所影响,故此推进起来倍感乏力,光此一条,几乎已经将变法派推向了所大齐官员们的对立派。”
崔文卿皱眉苦思,言道:“以安石相公的天纵奇才,难道还没看出这么浅显的问题,竟会这样盲目树敌?”
“这崔兄就有所不知了。”苏轼正容言道,“所谓变法,必须是自上而下的改革,不改朝廷陈规旧习,妄想改变各种既定制度,无疑是刻舟求剑之举,没有一支心存变法、支持变法、投身变法的官员力量,变法也无从谈起,故此,变法必须首改吏治,然只可惜,变法派遇到的阻力太过庞大,故此才推行缓慢,只得徐徐图之。”
听到这里,崔文卿隐隐有些明白了。
据折昭说讲,当今官家陈宏年少即位,朝廷大事一直把持在谢太后的手中。
而谢太后垂帘听政,党羽无数,就连折惟本也是她在振武军当中的亲信,朝堂之内更是不消多说,故此陈宏几乎已经被谢太后架空。
王安石昔日本是陈宏之师,陈宏启用王安石进行变法,自当也有想要夺回皇权之意。
只可惜陈宏始终没有什么势力,支持乏力,才使得变法派在变法当中屡遇挫折,变法之路举步维艰。
而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深得谢太后信任,成为变法派极大的阻力,双方更是在朝堂内明争暗斗不休。
折昭更对崔文卿说过一则秘闻:谢太后有意罢黜陈宏天子之位,另立齐王陈轩为帝,只是摄于陈宏乃是太宗皇帝指定继承者,故此才一直隐忍未发。
朝廷看上去虽则是变法派和保守派在争斗不休,其实也是两派幕后的官家陈宏和谢太后在争斗不休。
第二一九章 暗自神伤
崔文卿想了想,觉得如今形势与清朝时期的戊戌变法非常相像。
而陈宏与谢太后,也如同光绪帝以及慈禧太后一般无二的相像,同样是年轻天子,同样是听政权后,同样是权力争夺。
但唯有一点很是不同。
王安石不是康有为。
无论是政治智慧,还是政治手段,亦或是对君王之忠诚,对变法事业之忠诚,王安石都强过康有为太多太多。
总而言之,这一场既涉及国运,又涉及皇权争斗的大事。
还有一百多年,蒙古人便要崛起踏破中原山河,以成吉思汗子孙们的强悍势力,世界上似乎没有哪个国家能够正面抗衡,华夏命运危在旦夕,作为一个穿越者,难道他就忍心看到历史的悲剧再次重演么?
不,既然他崔文卿穿越而来,就一定不能坐视异族人的铁骑踏破山河,必须在蒙古人席卷而来之前,将大齐打造成为一个不弱于汉唐的强盛国家,这才有可能抵御住外族入侵,让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
时不我待,对,就如此般,支持王安石变法,让大齐成为世界上最为强盛的国家。
心念及此,崔文卿目光渐渐坚定了起来,找到了穿越以来活在大齐的最重要意义。
似乎感觉到了崔文卿的不同,苏轼皱眉询问道:“崔兄,你这是怎么了?”
“没什么。”崔文卿淡淡一笑,继续言道,“只是想起了一些很重要的事情而已,对了,不知苏兄如何看待安石相公的新法?”
苏轼想也没有多想,展颜笑道:“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苏轼这番话自然是表明了想要投身新法建功立业之心,让崔文卿大是振奋,颔首笑道:“这么说来,我与苏兄真算是志同道合之士,当痛饮三百杯为贺。”
“对,痛饮三百杯,今日不醉不归。”苏轼拊掌大笑,直觉崔文卿这个人着实大对他的脾气。
说来就做,一坛一坛的美酒接二连三端了上来,崔文卿和苏轼相坐对饮,犹如长鲸气吞河川,根本就没有半分停歇,直看得旁坐的荷叶以及苏三睁大双目震撼不已。
及至喝到黄昏时刻,饶是崔文卿的了得,此际也忍不住有了几许朦胧的醉意。
他心中牵挂一事,心知这件事苏轼肯定知道,于是乎忍不住出言询问道:“苏兄,昔日你们在国子监就学的时候,阿昭她……与司马唐的关系非常要好吗?”
苏轼一听此话,不禁笑了起来,言道:“文卿兄啊,我知道你想要问甚,实话告诉你,以阿昭当年那个性子,只要是脾气相对之人,关系都算不错,至于她与司马唐,呵呵,只能说是襄王有心而神女无梦吧。”
崔文卿愣了愣,却是有些不敢相信,言道:“司马唐如此优秀,居然都督娘子从前都没有动心,这也未免太过了得。”
“其实阿昭的性子可以说是非常与众不同,与其他女子大不一样,她根本不喜欢那些琴棋书画,唯好舞刀弄棒,乃是国子监当之无愧的女魔头,昔日国子监内曾有许多贵胄子弟结成帮派欺压其他学子,阿昭就读不过区区两年时间,便将所有帮派都收服了,那些贵胄子弟还尊她为老大。”
“老大?阿昭竟如此厉害?”崔文卿听得是膛目结舌了。
“对啊,”苏轼苦笑了一下,“昔日她独力打得四十多个纨绔子弟的战绩,更是成为了一个不可磨灭的神话,现在国子监内还流传着折昭的传说……”
崔文卿这才知道自家娘子昔日居然如此的厉害,没想到她却是只字未提。
看来,这就是所谓的姐早已不在国子监,国子监却依旧流传着姐的传说。
折昭,的确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女子啊!
崔文卿与苏轼大生知己之感,美酒下肚不断,然在大都督府内,却有一人暗自神伤,自斟自饮喝得全是苦酒。
“阿昭,你为何要这么对我……”
“难道我还对你不够好么?”
“我千里迢迢跑来府州见你,没想到你却这么不留情面……”
“崔文卿他到底有什么好,为何你却只喜欢上他,对我的真心置之不理,视如草芥?”
数不清的话音从司马唐口中接二连三而出。
只不过区区一晚,原本英伟不凡,风度翩翩的俊俏公子已是变了一副模样。
他发髻散乱,面颊通红,浑身酒意,一双原本洁白如玉的大袖上沾满了酒汁,看上去说不出的狼狈。
昨夜从梅苑伤神而回,司马唐便感觉自己一颗心都已经为之破碎,特别是得到折昭那样坚定而又果断的表态,更使他自感情路无望,再也没有一丝一毫的希望。
大是难过悲愤之下,司马唐才借酒浇愁,独自一人躲在房中伤神不止。
便在这个时候,房门被人从外面“吱呀”一声推开了,谢助教绷着一张冷冷清清的老脸走了进来,司马唐对清晰的脚步声浑然未觉,依旧沉浸在自己悲伤的天地当中。
谢助教来到司马唐面前站定,望着当朝状元郎如此狼狈的模样,老脸上的沟壑不禁轻轻的抽搐了起来。
“酒?我的酒呢?”司马唐喝完一杯,双手摸索着酒壶,很明显陷入大醉。
见状,谢助教再也忍受不住了,他重重一声冷哼,径直抓起桌案上的酒壶走到窗棂前推开窗户,手臂一抡将酒壶扔得老远,撞击破碎声随之而起。
紧接着他快步返回案几前,怒声言道:“司马唐,你好歹也是当朝状元郎,何须为了一个女子变作这般可怜的模样?看看你自己,还可有昔日唱名应天门外的名士英姿,司马相公若是得知你这样不成器,必定会气得不轻。”
司马唐恍然抬起醉眸,凄然苦笑道:“助教,你不会懂的,你不懂我……”
“不就是一个女子吗?我有何不懂!”
“你不懂,阿昭她不是寻常的女子,她这样决绝,肯定是不会回头了。”
谢助教又是一声冷哼,言道:“是啊,她非常不同,青梅竹马的同窗状元郎不选,却选了一个普普通通的落榜穷秀才,如果我是你,也非常想不下。”
司马唐一脸黯然的言道:“只可惜流水已逝,心境非昨,阿昭已经不再是昔日的阿昭了。”
今晚醉酒,脑袋晕乎乎的,更新一章,欠下一章明天补。
第二二零章 好坏皆有(补昨晚欠更)
谢助教冷笑言道:“司马唐,妄为你乃是当今天下最富盛名的才子,难道就这么准备轻言放弃么?”
“不放弃又能如何?难道助教觉得还有更好的办法?”司马唐神情看起来说不出沮丧。
“当然。”谢助教镇重其事的点了点头,“女子都爱英雄,都希望自己的相公能够比别人强,折昭岂能例外?现在崔文卿提出了国债以及福利彩票等等新颖见解,加之又助折昭斗倒了折惟本,折昭自然对他是敬佩万分,在这个时候想要撼动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