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妻为大都督-第1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轼颔首笑道:“对了,此行前去还有一段距离,只怕会夜宿那里,还请文卿兄作好安排。”
  崔文卿这才听明白苏轼的这位友人还非住在洛阳城,而是住在城外,但既然答应了下来,他也不会因为这点小事出尔反尔,笑道:“无妨,夜宿在外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到时候我给三舅父说一声便是。”
  返回府中之后,崔文卿把将要与苏轼出城一游的事情对杨怀玉说了。
  后者自然是满口允诺,甚至还让崔文卿多与苏轼这样的文才名士接触,以便提升自己的文章水平以及交际圈子。
  第二天一早,崔文卿便带着荷叶来到乌头门前,等待苏轼前来。
  大概卯时,一辆双马驾拉的马车从街口驶来,车辕上除了驾车驭手之外,苏轼也坐在其上。
  “文卿兄。”人还未至,苏轼已是对着崔文卿遥遥挥手,爽朗大笑远远传来。
  少顷马车抵达门边稳稳停下,崔文卿与荷叶上得马车,苏轼已是对着崔文卿摇手道:“来,文卿兄,坐外面。”
  崔文卿正在奇怪当儿,忽地看见车厢帐帘微微一动,探出一只洁白如玉的素手,苏三柔美的嗓音已是从里面飘了出来:“荷叶,快到里面来。”
  “呀,苏三姐姐。”见到好友,荷叶自当十分惊喜,可怜兮兮的望着崔文卿,含意不言而喻。
  崔文卿哑然失笑,大手一挥言道:“这里不用你伺候,进去吧。”
  “谢公子!”荷叶喜滋滋的行得一个礼,连忙钻入了车厢之内,顷刻之间,里面就传来了少女们欢乐的娇笑声。
  崔文卿失笑摇头,这才坐在了苏轼的旁边,问道:“苏兄啊,直到此刻了,你还不告诉我前去何处?”
  苏轼爽朗大笑道:“我还以为你能耐得住好奇,一直不问哩,实不相瞒,咱们此行是前去城东二十里之外的白马寺。”
  “白马寺?”崔文卿着实一愣,讶然问道,“你那友人莫非是和尚,竟在寺庙当中?”
  “去了你就知道了。”苏轼对着他颇显神秘的眨了眨眼睛,吩咐车夫策动马车,从定鼎门出城,顺着官道向着城东而去。
  时至七八月相接的初秋时节,洛阳城外宽阔的原野上稻浪翻滚,道边村畴连绵炊烟袅袅,鸡鸣狗吠之声不绝于耳,显然是热气蒸腾的富庶气象。
  坐在车辕上的崔文卿自然将原野上的一幕幕丰收场景尽收眼底,忍不住叹息言道:“洛阳国都,真乃非同凡响,光这丰收气象,便远远强过府州了。”
  闻言,苏轼却忍不住失笑了,言道:“文卿兄莫非以为,这些都是农人们所种植的稻谷?”
  “当然,难道不是么?”崔文卿惊讶了。
  苏轼轻叹言道:“洛阳城外良田虽是无数,然这些土地都被城内的豪门大族所兼并购入,而里面的农人全都是豪门大族们所请雇农,幸幸苦苦一年,却是得不到多少粮食。”
  崔文卿一听,脸上顿时凝重了起来:“苏兄的意思是,洛阳城外的土地非寻常农人所有,而全是豪门大族之田地。”
  “对,自太祖开国以来,允许农田自由买卖,便有豪门大族依仗权势购买农人田地,当然,其中大多数乃买卖自愿,然也有小部分,乃是非法强买所得,就洛阳城外这些良田而言,几乎都已经没了农人之地,而这些农人为求糊口,要不入城寻得一门技术手艺,要么就沦为了这些豪门大族的雇农,丰收的粮食再多,也没有一粒米是属于他们的。”说到这里,苏轼止不住为之一叹。


第三零三章 齐王卫率

  崔文卿穿越前本就是出身农村,自然懂得土地对农民意味着什么,默然半响开口询问:“面对如此局面,难道朝廷就视而不管么?”
  “唉!管,怎么管?!”说到这里,苏轼变得有些愤愤然,“朝中制定庙堂长策的,正是占据土地的豪门大族,达官显贵,这些人会自己为难自己么?即便是官家,对此也是毫无办法,只得听任由之。”
  崔文卿叹息颔首,正容言道:“古语常言,天下非一人之天下,而是所有人的天下,若朝中显贵们无视农人疾苦,实乃杀鸡取卵,愚蠢至极。”
  “是啊,这个道理你懂我懂,他们也懂,但是……”苏轼摇头苦笑道,“要他们放弃既得利益,却是不可能的。”
  说到这里,苏轼忽地精神一振,言道:“鉴于这些情况,安石相公才主导朝廷多项制度的改革,相信改革渐深之后,田制必定是安石相公的重中之重。”
  崔文卿深知王安石的了得,不禁大觉振奋的点了点头,然在他从前的那个世界的宋朝,王安石变法可是失败了的,故此,崔文卿也忍不住有些担心,问道:“苏兄,安石相公多主导的这场变法,究竟可有成功的把握?”
  “这怎么说呢,”苏轼却是一叹,“如果朝局稳定,官家能够不遗余力的支持,到也有成功的把握,然如果出现什么变数,是怕……”
  崔文卿明白了他的意思,不由沉声一叹。
  便在这个时候,两人突闻身后马蹄声急,愕然回首望去,却见一队骑兵正顺着官道飞驰卷来。
  这些骑士身穿红甲,胯下白马,身后黑色披风随风鼓荡,看上去极其威风。
  而在骑队上方,一面上书“齐”字的大纛旗迎风舒卷,飘荡不止。
  见状,苏轼脸色微微一沉,想也不想就对着驾车车夫吩咐道:“车夫,将马车赶下官道,先让他们过去。”
  车夫点头言是,连忙策动马匹从一条分叉小路弛下了官道,停在枯黄的草地上等待。
  骑队飞速而至,激起一片尘土呼啸卷过,沉重的马蹄声直如战鼓般响彻不停,当真是一往无前,锐不可当。
  饶是崔文卿的早有准备,也吃了一阵尘土,握着嘴鼻咳嗽不止。
  半响之后,骑队渐渐远去,烟尘也是飞散不见,崔文卿这才开口询问道:“苏兄,刚才过去的骑兵来自何处啊?竟鲜衣怒马,疾驰官道,无视路人?”
  望着骑兵离去的方向,苏轼嘴角飘出了一丝若有所无的冷笑,冷冷言道:“此乃闻名洛阳的齐王卫率。”
  “齐王卫率?”崔文卿眉头大皱,“你是说,他们为齐王陈轩的亲卫?”
  “对,除了那位声名赫赫的齐王殿下,谁人胆敢如此放肆啊!”话到此处,苏轼的口中已是满含揶揄讥讽。
  崔文卿深有同感的点点头,却是一阵默然。
  历来皇室爱长子,百姓爱幺儿,然当初临朝称制的谢太后却是一个另类。
  虽说当今官家陈宏与齐王陈轩都是她的亲生儿子,但她一直对长子陈宏没有半点喜爱之情,反倒是特别偏袒维护幼子陈轩。
  据宫廷里那些道听途说传来的消息,谢太后之所以不喜欢陈宏,乃是因为在她生陈宏的时候差点难产而死,加之陈宏降临当天一颗扫把星横空出世,被视为了不详之人,故此谢太后才对陈宏没有半点母子之情。
  而这陈宏也忒煞怪也,完全没有普通孩童那般对母亲的依赖,反倒是自小就非常独立,也非常懂事,两人的母子之情更为淡漠。
  据传若非当年正当盛年的太宗皇帝梁河大败郁郁而终,说不定继承大统的,就非是陈宏,而为陈轩了。
  即便如此,谢太后依旧对两子是亲热不一,特别的钟爱陈轩。
  在陈轩年幼的时候,便封爵齐王以示尊荣,而“齐”乃是国名,其用意不言而喻,也激起了朝野内外一片议论之声。
  如今,陈轩恩荣更盛,齐王之名几乎快要盖过当今官家。
  而谢太后也有意让陈轩担任洛阳府尹。
  要知道这个官职可不简单,当初太宗皇帝以及如今的天子都在当太子的时候,权兼过洛阳府尹。
  故此,这个职位在某个时候,会被视为储君的象征。
  只是因目前的洛阳府尹包拯宝刀未老,加之其断案如神在民间有青天之美誉,一时半刻谢太后也不便动他,情况在这样僵持了下来。
  心念及此,崔文卿叹息言道:“这位齐王如此招摇,相信也不是一个简单之辈,看来这朝局实乃波澜云诡啊!”
  苏轼也懂得即便是两人的关系,但许多话还是不便挑明讲开为好,颔首表示认同,微笑言道:“时候已经不早了,文卿兄,咱们还是继续赶路吧。”
  ※※※
  初秋时节,霞举云高。
  坐落在一片开阔平原上的白马寺金顶辉煌,气象庄严,沉沉的撞钟声不断低鸣而起,阵阵青烟袅袅而上,恍若人间佛国。
  这间白马寺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乃中原第一古刹,因天竺高僧受汉天子之邀,以白马托经前来为名,取名为“白马寺”,为名副其实的中原佛教的祖庭和释源。
  白马寺布局规整,风格古朴,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宝殿、接引殿、毗卢阁等,均列于南北向的中轴线上,只可惜许多殿阁数次毁于战火,其后有数次兴建,这都与王朝的更替兴亡有着很大的关系。
  故此,民间有一句非常恰当的比喻:白马寺兴则王朝兴,白马寺败则王朝亡。
  目前正值大齐盛世,虽则在外武功多有败绩,但整个中原还是富庶繁华,欣欣向荣,故此,白马寺的香火也是大盛。
  当身着红甲的齐王卫率骑兵犹如秋日里火红一片的胡杨林般,从官道飞马卷来,齐刷刷的停在了白马寺之外的时候,正值午时。
  白马寺毗邻洛阳,历来不乏贵胄豪门前来上香,然如齐王这般领军护卫前来的威风,还鲜是少见,故此马队一到,立即就迎来了香客们的驻步围观,指指点点之声不断。


第三零四章 路见不平

  白马寺之外,骑兵威武,军容雄壮。
  骑士护持的那辆马车中,陈宁陌放下了马车车帘,蹙眉对着坐在面前的陈轩轻叹言道:“轩兄,这般鲜衣怒马,纵马而至,当真是有些太过了。”
  陈轩一身武将软甲,面如冠玉,目若朗星,此际闻言笑吟吟的开口道:“宁陌,咱们出身皇家,自当鲜衣怒马,招摇过市,这样才能显得出吾等尊贵,你也应该习以为常才对。”
  说完之后,他一瞄车窗外面指点不断的百姓,淡淡笑道:“而且如此一来,这些蚁民才会懂得什么叫做天,而什么是为地,什么叫做尊卑,你说呢?”
  闻言,陈宁陌不置可否的一笑,一身白衣的她看起来是如此的淡雅如兰,轻声言道:“今日出城,有劳轩兄相送,轩兄还要赶至汴州,就此别过,还望一路顺风。”
  陈轩微笑颔首,言道:“宁陌此去见到八贤王,记得代我向他问好,本王走了。”
  陈宁陌点点头,这才翩然下车而去。
  待到崔文卿和苏轼两人驾车悠悠抵达白马寺的时候,齐王马队早就已经离去,对于刚才所发生的一切,他们自然是毫不知情。
  “文卿兄请看。”苏轼微笑指点道,“这间寺庙便是中原最负盛名的白马寺,也是毗邻洛阳城的第一大庙,据说里面的菩萨也非常灵验,文卿兄有志于科举,不妨前去请求菩萨保佑一番。”
  崔文卿微笑颔首,跳下马车瞩目于眼前这片宏阔的寺庙,却有一种物是人非的沧桑感觉。
  在穿越之前,他也曾有幸浏览过白马寺,并也站在今日相同的位置凝神观看。
  往事越千年,想来还是止不住阵阵感慨。
  便在他愣怔发神之际,荷叶与苏三也是下得马车。
  由于今夜须得在寺庙内住宿,故此两女都是身穿书童着装,娇俏可人站在一起犹如一双盛开着的并蒂莲一般。
  “走吧,进去。”苏轼折扇轻挥,当先举步。
  崔文卿一笑,招呼荷叶以及苏三紧紧跟上,一并走入了白马寺之内。
  穿过把守山门的哼哈二将,又拜了琴瑟琵琶四大天王,最后四人在大雄宝殿停下了脚步。
  在佛教寺院中,大雄宝殿就是正殿,也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筑,为僧众朝暮集中修持的地方。
  大雄宝殿**奉本师释迦牟尼佛的佛像。
  大雄是佛的德号。大者,是包含万有的意思;雄者,是摄伏群魔的意思。
  因为释迦牟尼佛具足圆觉智慧,能雄镇大千世界,因此佛弟子尊称他为大雄。
  进入大殿上香叩首,待到一起忙碌完毕,苏轼这才笑语言道:“我那位友人目前只怕正在主持功课,大家不妨到处转转,四处游览一番。”
  崔文卿点头叫好,也不待吩咐荷叶,却见苏三已经拉着荷叶不知去了何处。
  他微微一笑,便与苏轼绕过大殿走向后殿,顺着林荫小道漫步在秋风萧瑟的树林之内,边走边谈说笑不断。
  没多久,苏轼人有三急,前去了茅房。
  崔文卿百般无聊之下,独自一人踽踽独行在树林中,看那黄叶飘落,看那枫林如火,一时之间不禁痴了。
  便在这个时候,树林深处似乎响起了一个女子含怒的声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