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候,突闻一阵马蹄声响过,可见一群头戴幞头,身穿红衣,系着黑色斗篷的武士纵马而过,个个精神抖擞,威风凛凛,直看得所有人为之瞩目。
相比之下,衙役们倒是显得有些渺小了。
见到年轻捕快愣怔怔的看着驰过的武士发呆,老年捕快叹息一声言道:“宁郎啊,刚才驰过的可是六扇门的鹰犬,他们全都是天子亲卫,不是一般人能够比拟的,你也不要羡慕了,好好当差吧,说不定哪天有机会被六扇门的大人物看中,当个鹰犬亦是不错。”言罢摇头喟叹,语气中充满了对六扇门的羡慕。
闻言,年轻捕快回过神来,嘴角不知不觉流淌出了一丝自嘲的苦笑。
这个年轻捕快正是因为犯错,而被官家贬官罚去作捕快的宁贞。
在洛阳府内,她女扮男装,行事低调,倒也没有人猜到她的身份,更没有人知道她不久之前便是威风凛凛的六扇门副总管。
只可惜昨日权贵犹如过眼云烟,如今的她只能沦为了普普通通的捕快,甚至还被当做了新人受到前辈絮叨的叮嘱,实在令她颇有些哭笑不得的滋味。
然宁贞坚信这些挫折也只是暂时的,只要她能够在洛阳府立下功绩,相信官家也不会熟视无睹,说不定能够网开一面,让她重回六扇门。
不过在这之前,她必须做好捕快份内之事,以恕昔日罪过。
想到这里,宁贞长长的吐了一口浊气,目光顿时变得坚定起来。
第六一二章 欧阳修
此刻,矗立在谢府门外的红衣管家,正唱诺般的高声禀告着来客的身份以及贺礼:
“兵部苏尚书遣子苏轼前来恭贺,送上金碗玉箸一对,恭祝谢丞相纳娶美妾。”
“武库署令严三立亲自前来恭贺,送上盛唐吴道子画作一幅,恭祝谢丞相纳娶美妾。”
“振武军大都督折昭携夫崔文卿前来恭贺,送上玲珑玉马一对,玉如意一支,恭祝谢丞相纳娶美妾”
……
话音落点,周边人群便是阵阵喧哗:
“噢呀,折昭?!振武军大都督折昭居然也来了。”
“来,快让我看看,哪个是折昭?”
“就是站在谢府门口的那个女的,身形高挑,长得十分漂亮的那个。”
“啊呀,果然是倾国倾城,貌美如花啊!啧啧啧,也不知道她那夫君究竟上辈子作了何等好事,竟能够娶到折昭这样美丽的娘子……”
说罢,又是一阵连连感概。
崔文卿自然没有理会外面人群叽叽喳喳的议论之声,他正在微笑着招呼许久未见的苏轼。
“苏兄,没想到今日你居然亲自前来谢君豪这里,实在大出我意料之外啊!”
苏轼故作苦色的言道:“文卿兄不知,在下也是受家父之托而已,没办法,也只要前来了。”说到这里,精神一振,笑道,“不过除此之外,在下今日还要充当诗词雅集的评判,听说文卿兄也要参加诗词雅集?”
崔文卿点头笑道:“不错,到时候还请苏兄多多关照了。”言罢,竟是对着他像模像样的行了一个长揖。
苏轼慌忙扶起了他,摇手笑道:“文卿兄啊,你文采非凡,诗词双绝,就连在下也对你服膺至极,乃仰慕你之对象,岂能关照于你?不过我听说今日诗词雅集,倒是聚集了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才子,常言民间乡野多有雄奇,文卿兄你倒是要注意了。”
崔文卿纳闷问道:“谢君豪面子如此之大,居然能够让这些士子不远百里千里前来参加雅集么?”
苏轼微笑解释道:“非是如此,乃因还有两月就要举行科举,许多才士都是通过了府试州试的举子,因担心大雪道路难行,故而提早来到了洛阳备考,对于诗词雅集这样能够结交权贵的妙事,自然争相踊跃出去了。”
说罢,他正容言道:“今日前来参加诗词雅集的这些士子中,论文采当属决卿尘第一,此人乃江南人士,才华出众,诗词冠绝,被誉为江南第一才子,若要评比诗文,今日他必定会成为你的对手。”
崔文卿满是自信的笑言道:“管他是谁,才华有多么高超,我也相信自己能够取胜,苏兄放心便是。”的确,拥有着五千年诗词沉淀、通晓历朝历代经典诗词的崔文卿,岂会斗不过一个古人?
此时,折昭走来打断了两人之间的谈话:“夫君,你在这里磨磨蹭蹭的说个甚来?有这么多话聊么?!”说罢,瞪了苏轼一眼,示意风流不羁的他,可不能将自家相公带坏了。
苏轼尴尬的摸了摸鼻头,自然不敢与折昭理论,对着崔文卿笑嘻嘻的拱手道:“既然如此,在下也不打扰两位夫妻商谈了,告辞。”言罢,转身一溜碎步的去了。
崔文卿摇头失笑,便与折昭一道进入了谢府之内。
得知折昭亲来,谢君豪迎出正堂,对着折昭以及崔文卿拱手笑道:“折大都督贤伉俪亲来,实在蓬荜生辉,来来来,屋内坐。”
折昭含笑点头,说得几句喜庆吉祥的话语,这才在谢君豪殷情的相引下走了进去。
来到正堂,座设倒是不多,然却全都是朝廷达官显贵,四顾望去,几乎全都是五品以上的高官。
齐王陈轩乃谢君豪挚友,自然早已到来,且因位尊,居于正堂首座。
见到陈轩,自然免不了一番见礼,陈轩打量着崔文卿,嘴角流淌着意味不明的笑容:“听说今天崔公子也要参加诗词雅集?对吗?”
崔文卿拱手笑言:“的确如此,到时候还请齐王殿下多多指教了。”
“哈哈,本王才疏学浅,岂敢指教崔公子你。”齐王语气中充满了淡淡的调侃之意,指着旁边的一位老年大臣微笑言道,“况且有欧阳尚书在此,本王岂能班门弄斧?”
崔文卿惊讶望去,只见这老年官员乃是一个矍铄健旺却又沉静安详的老人,宽袍大袖,纱罗幞头,散淡闲适,举止从容,望之便让人想起传闻中的世外高人气象。
这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醉翁欧阳修?
崔文卿尚在惊疑不定当儿,折昭已是微笑行至那老年官员身边,拱手言道:“学生折昭,见过欧阳先生。”
“先生”乃是对学问人之称,但折昭在这老年官员面前自称学生,就令崔文卿有些想不明白了,莫非两人还曾有师徒情分?
那老年官员站起身来,脸上露出了缅怀的笑意:“犹记昔年折大都督在国子监就学之时,本官忝为国子监祭酒,那时候折大都督可没少惹麻烦啊!”
一席话落点,倒是激起了周边不少人善意的微笑。
折昭笑道:“那时候多亏先生不计在下之过,多谢了。”
老年官员颔首笑道:“人不轻狂枉少年,折大都督何须道谢?”说罢,目光转向了站在折昭身边的崔文卿,言道,“这一位,莫非就是学生会会长崔文卿?”
崔文卿赶紧抱拳道:“学生崔文卿,见过先生。”
折昭笑吟吟的为他介绍道:“夫君,这一位便是当朝吏部尚书欧阳修大人。”
一听此人果然是欧阳修,崔文卿顿时忍不住激动了,深深一躬满是兴奋的言道:“在下仰慕欧阳先生久矣,今日得见先生尊荣,实乃幸何如之!”
欧阳修摇手笑道:“崔公子客气了,你所作的那首《满江红·怒发冲冠》本官可是喜爱至极,冒昧作成书画悬挂在自己的书房当中,一来权作欣赏,二来也是一种激励,激励自己勿忘国仇家恨,誓要早日夺回失去的燕云十六州故土!”说到后面,语气已是铿锵有力。
第六一三章 诗词雅集
与齐王一党同样,欧阳修也是朝廷中的主战派,坚持主张靠征伐收复沦丧于辽国的燕云十六州故土,故此才有这样感概之论。
崔文卿也没想到这首《满江红·怒发冲冠》居然能够得到欧阳修的喜爱,倒是有些意外,不禁报以笑容。
毕竟这首诗真正的作者可是岳武穆,以岳武穆精忠报国之风范,所作诗词慷概悲歌,自然能够获得欧阳修的赞誉。
欧阳修笑叹道:“今日崔公子能够参加诗词雅集,但愿又能有佳作问世,供老夫欣赏,拜托了。”说罢,竟是对着崔文卿抱拳一拱。
崔文卿慌忙回礼,心内却暗忖道:看来今天要过关,非得想一首惊鸿绝艳的诗词才行了。
纳妾仪式与婚礼等同,乃是在黄昏时刻举行。
整个上午,谢府前院均在表演各种民间杂耍以及宫廷歌舞,场面一片热闹。
到得午膳,众人均是酒酣耳热,就连折昭也是多喝了几杯,俏脸有着一丝迷人的酡红之色,直看得崔文卿移不开眼来。
午膳之后,便是诗词雅集,举行之地位于谢府前院的花园之内。
谢府的众多仆役们早就将花园积雪打扫得干干净净,露出了原本的青砖地面、假山怪石、绿树绿草。
一片结着零碎浮冰的水池倒影着天空散发出温暖光芒的太阳,闪烁着磷磷波光,倒也生出了几分暖洋洋之意。
前来参加诗词雅集的学子共计三十余人,几乎全都是来年参加科举的士子,也通通希望能够凭借今日的诗词雅集,获得坐在正堂内这些达官显贵,特别是吏部尚书欧阳修的青睐。
故此,今日的诗词雅集极具竞争力。
这时候,负责司仪的吏员通报了参与雅集者的姓名。
当介绍到决卿尘的时候,崔文卿特意看了那人几眼,好歹是苏轼特意提醒他需要认真应付的人物,崔文卿自然不会掉以轻心。
可见着决卿尘也不过二十出头,一张线条刚毅的国子脸,细眉细眼,高挺的鼻梁显出一股读书人特有的孤傲之气。
大概是此人的确有才华,被几个士子犹如众心捧月般围在中央,宛然风云人物。
对此,崔文卿却是付诸一笑,不以为然。
这时候,司仪吏员念到了一个叫做马韦的名字,叫的半天却是无人应答,他正要唤下一个名字的时候,突见一人慌慌张张的跑来,边跑边高声言道:“在下马伟,不好意思,不好意思,不小心来晚了。”
见此人慌慌张张,匆匆忙忙,居然连谢府所举行的诗词雅集都能迟到,士子们不由发出了一阵阵嘲讽的大笑声。
崔文卿本也在笑,然一见到来者,顿时就愣怔了。
这叫做马伟的人物头戴幞头,秀眉星目,瑶鼻红唇,完完全全乃是一个标准的小白脸,加之她身材单薄瘦弱,更平添了几分柔弱之意。
当然,若是如此,自然不能让崔文卿发怔,他发怔的主要原因,便因为这个马伟,乃是司马薇易钗而弁所扮。
那司仪吏员见司马薇来迟,自然免不了训斥几句,司马薇满是抱歉的点了点头,这才来到了崔文卿面前,身子转了一圈,一双好看的美目几乎笑成了月牙弯儿,问道:“崔兄,我这身装束如何?”
崔文卿故作认真打量,点头道:“不错啊,活脱脱的一个小白脸。”
闻言,司马薇微微哼的一声,表达不满。
崔文卿问道:“对了,你为何来得这么迟?且还穿这身男儿的衣服?”
司马薇轻叹道:“你以为我像你这样好运么?身为女眷,只能前去内堂饮宴,由谢君豪发妻高夫人款待,刚才学士也在那里,为了避免被人认出身份,产生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我才换上男儿衣服前来参加雅集。”
崔文卿心知她乃司马光之女,就这么在外人面前抛头露面的表明身份的确不妥,点点头也是释然了。
司仪吏员将众人引入院中,这才拱手笑言道:“各位才子,待会在下会出上三个题目,大家可以以题目作诗或词,待诗词作好之后,在下就会送到正堂之内,供各位评判评点,到时候每个题目各取一位头魁,昭告洛阳士林。”
此话落点,几乎所有士子都是激动了。
特别是能够昭告洛阳士林,那可是莫大的荣耀,说句不好听的话,仅凭一首诗词,就能够名扬天下。
人群中,崔文卿也是精神振奋。
但他并不是希冀名扬天下,而是与折昭之见的小小约定。
若是夺得头魁,他就能一亲芳泽,想想真乃不错。
在他身边,司马薇却对这些名扬天下的机会不感兴趣,心内想得是另外一事,悄悄问道:“崔大哥,你说高能他们能够顺利混进来吗?”
崔文卿回过神来,笑言道:“仅凭高能一人,只怕有些困难,然好在真真和姚徒南与他同路,以真真的智慧能力,相信没问题,待到时候火起,我们再一并前去救君若柳出来。”
司马薇含笑点头,想了想忽地轻声言道:“崔大哥,这次你能够相助姚徒南、君若柳这对苦命鸳鸯,我的真是非常的高兴,谢谢你。”
崔文卿愣怔了一下,这才笑道:“让有情人终成眷属,也是应该做的,待将来你若是遇到了这样的麻烦,我也会毫无保留的相助你。”
此话刚落,司马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