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妻为大都督-第3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错不错,谁不知道咱们苏尚书可是官家跟前红人,现在大臣们都在暗地里传言,只要进入兵部跟了苏大人,那肯定就是水涨船高啊!”
  “呵呵,当不得褒奖,诸位客气了,苏某实在受之有愧,倒是刘大人执掌鸿胪寺,听闻最近又有一边陲蛮国上表称臣,据说还派出了使团前来觐见官家,刘大人当真是居功至伟啊!”
  “尚书大人谦虚了,要说那边陲蛮国,也不过是那东海之外叫做东瀛的小国家,自唐一代就时常派出遣唐使臣前来中原,不过后因唐末天下大乱,那蛮夷小国倒是中断了觐见许多年,今番突闻我大齐盛世,自然又想前来觐见天朝天子了。”
  ……
  眼下早朝尚未开始,群臣们自然聚在一起唠嗑不断,说笑不停。
  人群之中,谢君豪紫衣纱帽,年轻俊朗的脸膛在白发苍苍、脸上满是皱纹的大臣们中间竟是说不出的显眼。
  然话说回来,也的确该他显眼。
  年龄不过二十五六岁的他,目前已经是朝廷宰相,可谓是少年紫衣,位极人臣,开创了大齐宰相的最小年龄。
  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乃谢太后亲弟的关系,谢君豪其人的确也有着几分过硬的本事。
  他昔日受命在江南道平定明教妖人之时,便颇有战功,如今又以羽林卫上将军之职护卫皇宫安全,更是非常得力,颇得谢太后的信任。
  光凭这两点,就令许多大臣为之称羡不已。
  正在一片其乐融融之际,把守卫士突然发出了几声厉声呵斥:“何人胆敢擅闯宫门?还不快快止步停下!”
  此言方落,众大臣纷纷一愣,全都朝着卫士所在的方向望去。
  只见不知何时,几个身穿白衣白袍孺子常服的国子监太学生,已是走过了天津桥,来到了皇宫宫门广场外围,时才正是把守卫士见几人逼近,才断然喝令。
  大臣们仔细看来,这几个太学生有男有女,都是非常年轻,为首一人身量适中不高不矮,容貌略微有些消瘦,然却是充满了肃然之色,一望就知道非是等闲之辈。
  而在见为首男子一瞬间,谢君豪双目陡然就瞪大了,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半响方才止不住惊讶失声道:“崔文卿?!他怎么来了?”


第六五五章 闻登鼓响(中)

  此话方落,谢君豪立即就后悔了。
  盖因他这话嗓门稍稍大了些许,竟让不少同僚都是听见。
  崔文卿此名经过了小报大肆宣扬,以及诗词雅集上的争相传诵之后,朝中不少大臣倒也是隐隐听过。
  再加之他乃振武军大都督折昭的夫君,这个名字自然而然令不少人为之上心。
  故此待到谢君豪叫出崔文卿名讳的那一霎那,许多大臣都是明白了为首者的身份。
  然大臣们的惊诧尚没有完结。
  就在谢君豪之话落点不过几个呼吸,本在同僚中犹若众星拱月般而站的司马光眉头猛然一挑,望着太学生中其中一个女子讶然道:“薇薇?你来这里作甚?”
  “薇薇?何人?”许多不清楚司马光家事的大臣,闻言一头雾水。
  司马薇心知躲过司马光的眼睛,只得老老实实得开口道:“爹爹……我……我是来这里办些要事!”
  “爹爹?!”
  群臣恍然醒悟,随即又大感惊讶,原来眼前女子竟是司马光的闺女,她怎么会与崔文卿同路而来?这里有什么要事可办的?
  尚在大伙儿好奇不已当儿,司马光已是皱着眉头问出了大家的疑惑:“你来办理什么要事?”
  司马薇从小到大都有些害怕她这位不苟言笑的父亲,听到司马光的问话,她不自禁的朝着崔文卿那边缩了缩,这才硬着头皮回答道:“待会……爹爹你就知道了……”
  闻言,司马光气得不轻,厉声呵斥道:“胡闹!你不去国子监就读,跑到这里干甚?!还不快快离开!”
  若是按照平日,被司马光这样训斥了几句之后,司马薇铁定早就开溜了,然今日,她却生平首次壮起了胆子,忤逆了司马光,开口言道:“爹爹,女儿今日来此,的确是有要事要办,还请你稍安勿躁,待回去之后,女儿再向你好好解释。”
  一席话听得司马光暗生怒意,司马薇从小到大,都没有忤逆过他的意思,今日究竟为何,居然在众大臣面前这样不给他情面?
  然而很快,又有几声惊呼随之而起:
  “啊呀,崔文卿旁边那个壮硕的年轻男子,不就是关中经略使种世衡之子么?!”
  “什么,竟是种大流氓之子小种流氓?他怎么也来了?”
  闻言,崔文卿乜了一脸铁青的种谊一眼,小声调侃道:“小种流氓,嘿嘿,这个诨号不错哦、”
  种谊绷着脸道:“文卿兄,我敬你是友,以后可不能这么叫我,我会生气的!”
  “好的,小种流氓!”崔文卿坏笑一句,故意不去看种谊愤怒的表情。
  其实说起来,种世衡流氓这个诨号得来颇为委屈。
  盖因关中毗邻西夏、吐蕃两个强敌,自大齐开国以来便多战事,加之饥馑不断,百姓流离失所多矣。
  而成批成群落的穷苦民众,失去了赖以生存的资源,被迫背井离乡、四处漂泊,被称“流民”。
  种世衡当时奉命经略西北的时候,对于这些流民大费脑汁,最后在范仲淹的建议下,将流民收拢取成年男子编之为军,因名换作流民军。
  然因流民军之名大是不雅,故而后又改名了流氓军。
  “流民”跟“流氓”,就差一个“亡”字旁。
  “亡”字不仅仅只是“死亡”“生命陨灭”的意思,而且还有“离散”“无可归”“无定处”之意。
  所以流氓之词当时也并无歧义。
  只不过,那时候大齐刚经历了梁河惨败,一穷二百没有多余的钱粮支持关中,种世衡为了军略辎重给养等物,时常在西北一带劫掠异族财货,如抢羌人部落几百匹马,抢吐蕃几百头牦牛之类,故此边疆异族闻种世衡的流氓军,无一不为之色变,身为关中经略府经略使的种世衡相公,也被冠以了种大流氓之诨号。
  见到几人联袂而来,此刻谢君豪才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他快步走来挡在了崔文卿面前,铁青着脸怒声言道:“崔文卿,你这是何意?”
  崔文卿望着眼前年轻俊伟的谢君豪宰相,脸上露出了云淡风轻般的笑意,只轻飘飘突出了七个字:“一切是你逼我的!”
  谢君豪一怔,随即怒声道:“什么我逼你,说?你们究竟想干什么?!”
  崔文卿也不理他,左右环顾,见旁边立着一个身穿紫色官衣的老年胖子,圆盘老脸,腆着大肚,一副人畜无害,看热闹的模样,不由上前笑嘻嘻的询问:“这位大人,我见你面善,问你一个事儿如何?”
  话音刚落,旁边众大臣几乎快要绝倒。
  这个崔文卿,他可知道所问之人是谁?那可是当朝兵部尚书苏洵苏大人!这还有没有规矩了!
  苏洵显然没料到崔文卿居然朝着他问话,一时之间倒是有些惊讶,捋须哈哈笑道:“早听犬子说崔文卿行事历来不拘小节,也不太爱讲礼数,今日一见果然如此。”
  崔文卿一愣,迟疑问道:“敢问令郎是?”
  苏洵一脸微笑拱手的回答道:“犬子苏轼,久仰了,崔文卿!”
  “原来是苏伯父!”崔文卿倒是吃了一惊,挠着头有些尴尬的言道,“没想到咱们两居然在这样的环境下见面,在下面见世伯连礼物也没有准备,倒是失礼了。”
  “哈哈,无妨无妨!”苏洵亲切的执住了崔文卿的手,微笑言道,“对了,你刚才说要问老夫事儿?但问无妨,老夫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崔文卿笑道:“那好吧,敢问世伯,不知这个登闻鼓所在何处?”
  此言方落,原本有些喧嚣的场面顿时犹如被凌冽寒风刮过,所有人的表情都在一瞬间凝固了。
  苏洵傻傻的望着崔文卿,脸上仍旧僵硬着时才的微笑,显然尚未将高兴与惊讶两种心态完美切换。
  而谢君豪脸膛上首次出现了一丝惊慌之色,然而更多的却是深深的震撼以及惊讶。
  原本依照他的推测,崔文卿肯定会请求折昭出面与他协商要人,毕竟也只有折昭,他才会给上几分颜面。
  然而他完全没有料到,崔文卿不仅根本没有寻求折昭的相助,而且还采取用登闻鼓鸣冤的方式,与他抗衡,实在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一时之间竟是愣怔在了原地。
  至于其他大臣,则是要多懵逼有多懵逼,都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
  然唯有一点倒是可以断定,那就是今日肯定有好戏看了!


第六五六章 闻登鼓响(下)

  广场之上,大臣们依旧震惊在崔文卿的言语中无法自拔。
  在他们看来,登闻鼓那玩意儿乃是朝廷专门为那些告状无路的老百姓所设,所针对的也是没权没势的阶级所开设。
  而且形式上的作用多余实际上的功效。
  毕竟在洛阳府尹包拯的治下,许多入京告御状的老百姓想找的也是包拯这位青天大老爷了。
  眼前这个崔文卿虽然非是朝廷显贵重臣,然好歹也为七品骑都尉,且又为振武军大都督折昭的夫君,他有什么理由,前来鸣响登闻鼓呢?有什么冤屈难道还是折昭不能摆平的么?
  心念及此,大臣们更是陷入了深深的不解当中。
  就这么沉默了一会儿,王安石当先反映了过来,皱着眉头开口道:“文卿,何能如此胡闹!你有什么冤屈,尽管说出来,容本相为你做主。”
  此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一句“文卿”之称更是表明了王安石与崔文卿关系可是不浅。
  而且王安石能够当着众大臣的面向崔文卿作出为他做主的保证,无异于表明将会为崔文卿出头,不管他想要禀告的是何等冤屈,王安石都不会置之不理。
  想通了这一切,众大臣全都一副了然之色。
  能够得到当朝第一人如此承诺,崔文卿总该满意了吧!
  还鸣什么登闻鼓,安石相公摆明了是为他开后门啊!
  然而令所有人都没有料到的是,面对王安石的承诺,崔文卿却摇了摇头,一脸认真的言道:“安石相公,这件事可有点棘手,你管不了!”
  此话一处,众人皆惊,王安石更是一阵惊诧,半响方才哭笑不得的言道:“崔文卿,本相乃当朝尚书令,执政事笔,这天底下的事情,没有我管不了的。”
  的确,即便是官家陈宏不肖,在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大齐,王安石也能够摆出师长架子,规劝陈宏一番。
  没想到,崔文卿依旧还是摇头,苦笑道:“安石相公,你的好意我心领了,但是这件事,我不能给你带来麻烦。”
  王安石一怔,本想开口询问,然明白崔文卿绝对不会无的放矢,想了想索性也不继续劝说,看他如何行事。
  “敢问苏大人,不知登闻鼓所在何处?”崔文卿又是问出了刚才同样的问题。
  苏洵看了王安石一眼,见他再没有开口劝阻之后,这才无奈一笑,转身指着城门旁边言道:“就在城门不远处。”
  崔文卿点点头,对着司马薇、种谊等人正容言道:“走吧,咱们过去。”
  司马薇看也不看司马光已经逐渐变得铁青的眼神,微微颔首,跟随着崔文卿一道朝着城门边而去。
  众大臣相互目询,迟疑了一下,不少人均是相随而去,想看看崔文卿究竟意欲何为。
  不消几步路,崔文卿便来到了端门城门之前,可见离城门不过五六丈之地,立着一面高大的牛皮大鼓,两名卫士把守在此,倍显威风凛凛。
  见状,崔文卿深深吸了一口粗气,快步走上前,从鼓架上拿起了那两只包裹着红布的鼓槌,屏息而待。
  谢君豪心头一阵乱跳,上前咬牙切齿的怒问道:“崔文卿,你当真决定这么做?!一点也没有商量的余地呢?”
  崔文卿见他脸膛涨红,神情愤怒,终是忍不住笑了,乐呵呵的回答道:“是谢相公起先不愿意与我商量,怪我咯!”
  说完之后,他一声嗤笑,凝神定气紧接着猛然发力,轮圆胳膊便用手中的鼓槌朝着牛皮鼓面上狠狠擂去。
  “咚咚咚咚……”
  一声声的鼓声犹如浪潮一般从城门口喧嚣来开,恰如冬雷平地而起震撼天地,老远就能听见。
  所有大臣全都默默然的看着崔文卿,静静的看着他擂鼓不息。
  足足擂得数十下,崔文卿额头冒出了豆粒般的汗珠,胳膊也是酸疼不止,几乎快要坚持不下去了。
  终于,登闻鼓院掌事的官员脚步匆匆的出现了。
  这掌事不过一六品官儿,依照他往常的尿性,人还未至就会拖长声调矜持一声:何人擂鼓,有何冤情相报诸类云云。
  而且每当见到那些擂鼓鸣冤的老百姓,从他们脸上看到那种无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