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妻为大都督-第3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到如此比喻,崔文卿登时就满脸黑线,心内更是不知道该如何妥善处理与司马薇的事情了。
  而在一旁,苏凝的心内却是掀起了滔天骇浪。
  其实一直以来,她都对崔文卿非常的敬佩。
  一来是因向来远高于顶的兄长对崔文卿赞不绝口,视为高朋。
  二来因为崔文卿在府州以及洛阳的所作所为太过惊世憾俗,的确也引人关注。
  然她没想到的是,崔文卿居然还这般有情义,讲义气。
  为了姚徒南和君若柳这对苦命鸳鸯,他居然不顾当朝宰相的赫赫权威,不计利益不要回报的相助于他们。
  且就连司马薇,居然也对他……
  想到这里,她情不自禁的瞟了崔文卿一眼,却见他面露忧色,显然正在为如何向家中河东狮交代而发愁,芳心不由五味陈杂了。
  片刻之后,徐如水亲自指挥仆役端来了饭菜,摆上了八仙桌。
  崔文卿和苏轼、姚徒南、成事非四人一桌,边吃边喝边聊。
  至于其余女眷,则去了内院用膳。
  看到站在自己身旁抱剑而立,却不懂得离去的宁贞,崔文卿苦笑言道:“宁姑娘,我记得刚才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所有女眷前去内堂用膳,你在这里守着我干甚?”
  苏轼最近心情大好,整个人有些飘飘然了,想也不想就笑嘻嘻的接口道:“我说文卿兄,你居然还当宁姑娘是女的?其实要我说来,她可是比男人还要男人……啊呀,你打我干甚?”
  宁贞平静如常的收回了纤手,望着兀自摸着脑袋倒抽凉气的苏轼,冷冷言道:“本官奉官家之命,值司护卫之职,何能轻易离去?”
  听到她自称本官,苏轼才犹然记得眼前这女人,可是正五品六扇门副总管,也是威名赫赫的洛阳虎,冒犯她的人下场通常都比较惨,于是乎也只能苦笑一番了事。
  崔文卿笑叹道:“既然宁姑娘执意不肯前往内堂,那好,就请但且落座,与吾等同食同饮吧,不过待会我们要是谈及一些男人的话题,还请宁姑娘你不要见怪。”
  宁贞闻言暗奇,不解问道:“什么男人的话题?”
  崔文卿轻轻一笑,突然对着苏轼开口道:“对了苏兄,上次你说洛阳城温柔坊那小娘子,如何如何呢?还没说完呐。”话音落点,对着苏轼猛眨眼睛。
  苏轼闻弦歌而知雅意,立即明白了崔文卿的意思,笑嘻嘻的言道:“文卿兄啊,要我给你说,那小娘子当真非常不错,不仅容颜倾国,而且胸大活好真销魂,那日我与她风流一度,真是毕生难忘啊。”
  “哦?过程如何?快详细说说!”崔文卿登时就来了兴趣。
  霎那间,宁贞霞飞双颊,又羞又怒的痛斥一声:“无耻之尤!”转身怒气冲冲的而去了,不用问也是前去了内堂与女眷们一道用膳。


第七六一章 构建货币体系

  见她离开的背影,感觉报了一箭之仇的苏轼顿时乐不开支的大笑了起来,赞叹言道:“文卿啊,还是你有办法,闻名遐迩的洛阳虎,被你三言两语就气走了,说出去真是没人胆敢相信,来我敬你一杯。”
  崔文卿悠然一笑,端起酒杯与苏轼碰了一下一饮而尽,话题自然不会说那风流韵事,而是直接说起了正事:“成大哥,这段时间我可能会一直留在府谷县,也有很多事情须得处理,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府谷将举行银票发行仪式,到时候需要出动兵丁维护大会现场治安秩序,还要麻烦成大哥帮忙才行。”
  成事非目前乃折昭亲卫营副将,权力也算不小,对崔文卿的拜托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慷概允诺道:“崔兄弟的事情就是我成事非的事情,这肯定没问题,而且崔兄弟所言的银票,在下也曾见过,目前在商人们之间非常流行。”
  崔文卿笑道:“商人们使用银票,乃是为了大宗支付,自然非常方便,然若银票的作用只能体现在商事上面,却是显得太过可惜了,以我之见,当在民间进行推广。”
  “民间推广?这可能么?”成事非顿时惊讶了。
  当初在太原河东路经略府的时候,苏轼曾有幸聆听崔文卿讲解货币体系的高论,对银票之事倒是记忆犹新,况且崔文卿曾说过银票许许多多的便利好处,故此这段时间,苏轼也曾多番揣摩思考,得出了自己的一些意见看法。
  此刻他插言道:“要我说来我,文卿兄的想法非常之宏大,而目光也非常之深远,他所需要的,是以银票为支撑,重新建立一套大齐的货币体系,改变百姓们的支付习惯。”
  “对!”崔文卿重重拍案,回想起前世手机移动支付的兴起,也不过短短数年就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支付习惯,加之纸质货币千年来不可撼动的地位,使得他非常相信纸质货币的能力,从容不迫的娓娓而论:“现在我们前往市集购物亦或是前去酒肆用餐,通常都是携带白银,以布匹和铜钱而论,白银支付的确是方便不少。然可惜的是,白银携带起来还是非常不方便,遇到较大额度的支付,一般都是将白银换成金子,再行支付。”
  说到这里,崔文卿顿了顿,这才继续言道:“而银票之妙,便是省去了这些不必要的麻烦,那些铜币啊布皮啊白银啊什么的,都可以不携带了,今后购物,带上银票足矣,买卖均是方便。”
  成事非不太能够接受太过新颖的观点,有些迟疑的言道:“但是崔兄弟,我还是觉得带上真金白银在身上安全一些,就那几张轻飘飘的银票,实在令我感觉到非常不安呐。”
  闻言,崔文卿却是一笑。
  其实在当初手机支付兴起的时候,他也非常不习惯,总觉得要在钱包里放足了纸质货币,出门办事才有安全感。
  然当手机支付用习惯了,且周边之人也开始逐渐运用手机支付后,崔文卿的不安全感就消失了。
  自此办事之后,他都是只携带一点零钱,然后手机支付便可。
  双方在支付平台上甚至连好友都不用加,你轻轻一扫支付钱财,我轻轻一点收取钱财,一笔交易就算完成。
  故而,成事非之问题非是什么难点问题,说来说去只是一个习惯的问题。
  当他身边的人都开始使用银票,重视银票之后,一切均是引刃而解了。
  姚徒南一直默默然的倾听崔文卿等人的讲话。
  当初在国子监的时候,原本他以为崔文卿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学子,没想到他却是府州折氏的赘婿。
  正待他为崔文卿的显赫身份惊叹不已的时候,却没有想到崔文卿居然还有着自己巨大的产业。
  那被誉为是河东金山的河东银行,没想到正是由崔文卿提议成立的。
  而不可思议的是,崔文卿还是河东银行的行长。
  得知这些事情,姚徒南实在叹为观止,也激动不已。
  数月前他和君若柳前来府谷定居的时候,曾为了购置房产而发愁。
  成事非虽然慷概仗义的借给他不少银两,然因成事非也是刚购置房产不久,并没有太多闲钱,故此也是捉襟见肘。
  正待姚徒南苦恼的时候,一日曾听人言及河东银行之事,说是百姓购房可以前去河东银行借取银两,手续简单便捷,按时归还本金利息便可。
  抱着侥幸的心理,姚徒南前去河东银行府谷县支行询问,没想到诚如所言,借钱的确非常方便。
  他只填了一张借款单据,再找了几人签字用印之后,银行吏员就递给了他五十两白花花的银子。
  当拿着沉甸甸的银子走出银行大门的时候,姚徒南还在云山雾里,竟不敢相信一切都是真的。
  就凭一个时辰的功夫,他就借来了五十两银子,换作以前何能相信?
  这么大一笔金额,若非关系要好的富朋贵戚,谁会慷概仗义相借?
  然即便如此,姚徒南还是没有胆敢赖账之意。
  因为在借钱之初,银行就以他的照身在官府备案确定,也就是说,只要他心存赖账,就会立即吃上官司,想跑都跑不掉。
  况且想要赖账也非常不划算,因为他购房之地契目前也抵押在银行,只有归还了本息,银行才会还给他地契。
  如此精妙之布局,实在令姚徒南大开眼界不已,暗叹此乃如管仲范蠡的政商之才,才能想出这样绝妙的点子。
  直到今日,姚徒南这才知道,原来这一切都是崔文卿设想出来的。
  而自己不仅有幸与河东银行行长崔文卿成为同学,还结为好友,两人现在更是同座而食。
  想到这里,姚徒南便大是振奋。
  目前他虽然靠买些字画赚取生活用度,然就实而论,生活还是过得非常窘迫的,这次若能得到崔文卿的相助,在他手下某些事情来做,可谓是乘风而上了。


第七六二章 拔擢良才

  心念到此,姚徒南说不出的激动,勉力压住了心头的为难,乘着几人讲话的空档,腆着脸插言道:“崔公子,在下有一个不情之请,还请你能够考虑一下。”
  崔文卿非常敬佩这位既有才华,又忠于感情的年轻士子,笑着点头道:“姚兄有话但说便是,只要我崔文卿能够相助的,就一定不会推辞。”
  姚徒南苦笑了一下,言道:“这个……自洛阳逃难来到府谷,在下一直赋闲在家无事可做,且自问还有一些才华,也不知道能不能前来崔公子的河东银行帮忙呢?”
  崔文卿一愣,皱眉询问道:“来银行帮忙?也不知道姚兄属意银行何等职位呢?”
  姚徒南生怕崔文卿会以为他得陇望蜀,贪心不足,一时之间倒是有些忐忑,连忙开口解释道:“其实只要能够赚些银两养家糊口便可,以在下之见,就是银行里那种办理贷款的吏员便可,在下自信还是能够胜任之职。”
  “你去银行当吏员?”崔文卿更是惊讶了。
  姚徒南以为崔文卿不愿意,脸膛顿时窘迫得涨红了起来,连忙摇手道:“无妨无妨,若是崔公子觉得麻烦,那就算了便是,我也只是随便提提而已。”
  “唉!”崔文卿却是沉沉一叹,“姚兄,我记得你乃贡生,对吗?”
  姚徒南不知道崔文卿为何突然有此问,依言点头道:“对,在下乃是以贡生进入国子监。”
  崔文卿正容言道:“能够成为贡生之人,无一不是万里挑一,人中之龙,可以说姚兄你的才华,超过普通学子多矣,若非痴于感情离开洛阳,说不定已经金榜提名,高中进士,难道你就甘心在河东银行当一个小小的吏员?整日忙碌于案牍之上,周旋于杂事之间么?其实你应该还有更大的作为才是!”
  一席话听得姚徒南双目不知不觉湿润了。
  突然之间,他想到了自己十年寒窗苦读,想到了家中白发苍苍的双亲,想到了对自己寄予厚望的乡亲们。
  然他为了与君若柳之间的感情,所有的一切都是放弃了。
  而从此之后,他的前途也是黯淡无光,甚至这辈子只能过上这样隐姓埋名的生活。
  一番思忖,姚徒南沉沉一叹,抬起衣袖抹去了眼角泪光,端起酒杯痛饮而尽,这才沉重言道:“生活所迫,图奈何也!”
  苏轼大觉感概,言道:“真是一文钱难死英雄好汉,比起姚兄,吾等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了。”
  崔文卿默然有倾,肃然言道:“那不知姚兄可为自己所作所为而后悔过?”
  听闻此话,姚徒南却是沉重之色尽扫,正容言道:“崔公子,我从未后悔自己的选择,若是背弃与若柳的鸳盟,那可真比杀了我还难受。”
  “好,说得好!大丈夫理应如此!”崔文卿此生最是欣赏这样重情重义之人。
  这种人并非是不懂得利益要害,而是在面对利益之时,他更能割舍利益选择感情。
  特别姚徒南能够放弃自己的煌煌未来,宁愿开罪当朝宰相谢君豪也要与君若柳在一起的风骨,实乃凤毛麟角,太过难寻了。
  这使得崔文卿不自禁的想起了曾经听说过的一句话:大业易成,风骨难求。
  若能将这样重情重义,且身怀才能之人收为己用,那才是人生一大快事。
  想到这里,崔文卿已经有了主意,开口言道:“姚兄,你去河东银行当一小小吏员自是不可能的……”
  姚徒南刚露出了失望之色,不意崔文卿忽地话锋一转,言道:“但是你可以在河东银行从事另外的事情。”
  “什么事情?”姚徒南顿时大喜。
  崔文卿一字一句的言道:“以我之见,你可以当河东银行的副行长!”
  “咝!”
  崔文卿的话音落点,正堂内顿时响起了一片倒抽凉气的声音。
  不仅是成事非,就连苏轼都呆住了。
  因为他们都知道河东银行副行长意味着什么,也明白那副行长的权力有多大。
  以崔文卿时常不在银行的现状来看,副行长几乎是银行内一言九鼎的人物了。
  目前河东银行开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