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啊?那夫君是说向谁借钱?”折昭顿时不解,言道,“除了朝廷,一时半会谁能借六十万两银子给咱们?”
崔文卿悠然笑答道:“咱们能够借钱之人,自然是世间芸芸众生的百姓啊,也只有他们,才能拿得出这么多银两来。”
“啊?向百姓借?”
“对,为夫之意,就是用振武军的金字招牌,向民间借款筹款,数目大小不论,越多越好,咱们承诺三年偿还并许以利息,并以票据作为信用依据,提供给作为债主的百姓,如此积沙成塔,积少成多,六十万两银子自然是手到擒来。”
折昭被他这一席话弄的是目瞪口呆,说话止不住有些结巴了:“这……这样也行?”
“为什么不行!”崔文卿自信一笑,“据我所知,大齐民间借贷一直非常混乱,常常有人借出银两而收不回利息本金,落得人财两空,如此根本,在于民间借款人毫无信誉可言,才会出现这样的困局,故此民间借款,只能存在亲戚好友之间,这并非是亲戚好友信誉有多高,而是大家都认为亲戚好友不容易骗人,也较为容易收回借出去的银两,但朝廷不同,在百姓们眼中,朝廷可是有着较强信誉的,几乎不会存在赖账不换之事。”
说到这里,崔文卿略微一顿,加重语气言道:“作为振武军,也是相当于朝廷的一份子,对于百姓们来说自然也有着较强的公信力,咱们可以用振武军这块招牌,向民间借钱,我相信要不了多久,六十万银两很快就手到擒来!”
折昭足足愣怔了盏茶时间,方才理解明白了崔文卿的意思,霎那间美目一亮,却又不无担心,颤声言道:“崔文卿……利用朝廷之名号举债借钱千百年来从未有过,咱们这么做会被那些御史弹劾的!”
崔文卿正容言道:“从前有一个伟人说过,不管白猫黑猫,能捉老鼠的就是好猫。只要咱们能够解决这个当务之急,管那些御史这么多干什么!如果谁不同意这么做,那好,就让他来负责筹积组振武军的军粮!”
折昭犹豫良久,忽地深深吸了一口粗气,轻叹道:“圣人绝境,万法可用,的确,现在我们已经顾不得这么多了,好,那就照你的话去做,另外我还有一事不明。”
“娘子请说。”
“夫君,借钱容易还钱难,若到时候百姓要我们还钱,我们却拿不出这么多钱来,该如何是好?”
“呵呵,其实这个问题也很容易解决。”崔文卿笑语言道,“咱们这头向着百姓借钱,但另一头却是可以将借来的钱也借出去,并收取更高的利钱,从而赚取其中差价。”
见到折昭已经开始蹙眉细想,崔文卿摇着手儿笑道:“还是给你举例说明吧,娘子,比如你初次来到太原城,想在城内购买一座房舍,但苦于银两不够,这时候你该怎么办?”
折昭想了想回答道:“只有两条路可选,第一,努力赚钱存钱,待赚足了银子再来购买房舍;第二,向着亲戚好友们借钱,并及时偿还。”
崔文卿颔首道:“娘子所言甚是,但第一种方法却是刻舟求剑,待到你赚到充足的银两的时候,原本心仪的房舍说不定就会被别人买去了,至于第二种办法,借钱倒是不错,但登门借钱受人之脸色,说不定还会被亲戚朋友看低一头,此法也并不可取。故而,我这里可以提供第三种方法可选,那就是向我们振武军借钱。”
崔文卿继续沉声道:“比如太原城一座房舍要价一百两,而购买者只得五十两白银,只要信誉良好,家世清白,就可以在咱们振武军这里借五十两银子,利钱两成三年付清,你想想看,咱们从百姓手中一成利息借来的银两,转借他人收取两成利息,足足赚了一成之利,也就是说咱们什么都没做,只是将银两从左口袋换到右口袋,就赚了十两银子回来,如此手法,岂不是空手套白狼?!”
折昭听得是目瞪口呆,显然被崔文卿的这套手段震撼得无以复加。
从小到大,生长在府州荒凉之地的折昭都觉得赚钱很艰难。
特别是看到父辈为了筹集振武军粮饷,耗费不小的精神,她更觉得赚钱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
从她接管了振武军之后,虽则军权在手,但财政大权却只能交给折惟本。
这并非是她不知轻重,而是她根本就不懂得经商之法,只能依靠折惟本的经商赚钱能力,从而维系振武军不倒。
但就实而论,光靠朝廷每年固定的拨付,以及折惟本的略加经营,振武军每年的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的,只能勉强算得收支平衡而已。
没想到今天,崔文卿却提出了这样一个匪夷所思的赚钱之法,费力不费力另当别论,光凭接着振武军的招牌名号,坐在这里什么都不做就能赚取巨资,实乃太过骇然,也完全颠覆了她以往的认知。
不过很快,折昭忽地想到了一个漏洞,连忙问道:“夫君,若是别人借我们的钱却不偿还,又该当如何?”
第一二九章 改变大齐货币体系
崔文卿想也不想就回答道:“这个更简单了,就拿咱们刚才所举例的那个购房者来说,他借来银子买到房舍之后,可以在地契上写他的名字,但地契却要作为抵押交给我们保管,若是他逾期不偿还银两,亦或是没钱偿还,那咱们就可直接没收了他的房舍,并根据市价拍卖偿还,如此一来,他也无从赖账了。”
折昭恍然的点点头,陡然之间,已对筹集六十万两银子充满了信心。
“除此之外,我还有一个打算。”崔文卿沉吟片刻又是一句。
折昭显然对他是甚为佩服,连忙点头道:“夫君有话但说无妨。”
闻言,崔文卿颇为神秘的一笑,问道:“娘子,不知你可有五百两银子,我先借来用用。”
折昭展颜笑道:“这有何难,我立即令人前去支取。”
片时之后,一位侍卫奉命抱来了一个青布口袋,里面装着白花花的银两,刚好五百两之数。
崔文卿吩咐侍卫将银两放在桌上,待他出去之后,这才对着折昭言道:“娘子,劳烦你将这袋银子拎起来如何?”
“好。”折昭没有半分犹豫,单手一伸抓住青布口袋袋口,微微用力一提,已是将那袋银子拿在了手上。
见状,崔文卿满头黑线,多多少少有些尴尬,连忙苦笑道:“好了好了,你可以放下了。”
折昭疑惑的看了崔文卿一眼,显然不明白他刚才的用意,依言放下了口袋。
按照崔文卿设想的剧本,五百两银子足足有五十斤重,即便是一个正常的男儿,提起来也会费一番功夫,如折昭这般的女子那肯定是更为费力了,说不定根本就拿不动。
然他忘却了自己家娘子本就是一个武功高手,五十斤的重量对她来说,完全是小菜一碟,如此一来,到有些尴尬了。
略微沉吟片刻,崔文卿正色问道:“娘子,你觉得这五百两银子重吗?”
折昭愣了一下,如实回答道:“我拿着倒还不觉得,若是寻常人手拿,自然要颇费一番功夫。”
崔文卿点点头:“若是五千两白银,娘子你还能拿么?”
五千两就是五百斤,听到如此数目,饶是折昭,也是摇头言道:“提起来片刻倒是可以,久了却是不行。”
“这样,我问娘子你一个问题,如果现在你需要购买一件东西,需要五千两银子之数,但路途却有些遥远,你觉得自己该怎么将银两带过去?”
折昭很喜欢崔文卿这种举例说事的方法,沉吟片刻如实回答道:“如果是我,大概会将五千两白银换作等价的黄金带去。”
“若事情紧急,容不得你去金铺换黄金呢?”
“那就只能雇车,将五千两银子直接运去。”
“那如果又没有车呢?”
话到此处,折昭直接懵逼,沉思良久,苦笑道:“那就没有办法了。”
“对,是没有办法了啊。”
崔文卿笑了笑,开口言道:“现在民间流通的基本货币主要是铜钱,如遇大额支付,使用者就将铜钱换为等价,且便于携带的黄金亦或是白银,从而方便流通,但据我所知,我朝白银产量一直不高,黄金自然更少了,以钱易钱很多时候却不是那么容易,特别是需要携带巨款出城到他地买卖货物,不安全的因素就是更多了。”
听到这里,折昭点点头表示认可。
这一点她深有体会,盖因振武军每次购买军需之物时,所需钱财甚多,即便是用白银支付,很多时候也是直接装了几大车,护送的时候只能派出军队前去,十分不方便。
崔文卿笑道:“如此一来,娘子啊,咱们赚钱,不,不应该说是赚钱,这样格局太小了,应说咱们改变大齐货币体系的时候就到了。”
一听这个词汇,折昭就知道崔文卿接下来的想法一定非常不简单,连忙认真聆听。
崔文卿想了想,开口道:“咱们利用振武军名号,在民间借贷一事迫在眉睫,但我觉得咱还可以发行一种名为银票的票据,代替大额支付。”
“银票?”折昭第一次听到这个词,露出了不解之色。
“所谓银票,指的是一种纸质货币,盖上官府的阳文大印用作防伪,从而在市面上流通,代替银两的交易。娘子你不妨想想看,咱们可以在条件成熟之后,发行这种名为银票的货币代替大额支付,数额从一两、二两、五两、十两、二十两、五十两、一百两共有七种,并允许持有银票之人可以用银票进行交易流通,并自由的在我们开设的钱庄中兑换白银,以后民间乃至官方的买卖大额支付,就可以使用咱们发行的这种银票。”
折昭思忖半响,方才明白崔文卿的话,惊讶言道:“你的意思是说,咱们自己造一种钱出来。”
“对,就是造钱。”见她明白了过来,崔文卿立即满意一笑。
在他的记忆中,前世古代首次出现纸质货币的时候,就是在北宋初期的四川一带。
目前虽则历史已经走向岔道变得面目全非,但现在所处的时间应该正是北宋初中期的时候,崔文卿相信民间也应该会有适合纸质货币运行的经济基础。
折昭面色渐渐凝重,沉声言道:“夫君,依照大齐律法,私造钱币可是死罪,你这样做是行不通的。”
崔文卿笑道:“这的确是不折不扣的造钱,但咱们可以完全可以换一个说法,我们只是在为需要大额支付的百姓们提供一种便捷的支付方法,纸币本身并没有实际价值,比不得铜钱、白银、黄金,记住,我们只是提供一个支付平台,供便捷支付而已。”
崔文卿这么说起来,倒是有些深奥了,折昭想了半天也似懂非懂。
其实在后世,网络支付发展突飞猛进,所依赖的就是庞大的客户群,以及客户对支付平台的信任。
国家可以管控调控,可以立法立规,但却没理由认为支付平台是在造就虚拟货币,滥发钱物。
而作为大齐朝廷来讲,也没理由认为崔文卿这个想法是在造钱。
第一三零章 打预防针
一时之间,折昭被崔文卿搅得有些心乱如麻,半响方才冷静言道:“夫君,若是当真要发行你所言的这种银票,绝对不能只限于整府州、麟州等地,而必须囊括整个河东路,甚至是中原方才又意义。”
崔文卿甚是佩服折昭的一针见血,笑道:“不错,而且银票的发行,必须依赖官府,咱们振武军虽说勉强算作官府机构,但在全国的影响力却是不足。”
折昭沉吟了一番,言道:“要不这样,我立即起草一份奏折,将你这套银票支付的思路上报给政事堂知晓,容各位相公定断,不知你意下如何?”
崔文卿登上就被折昭的话吓了一条,连忙低声道:“傻妞儿,如果被朝廷得知,将印制银票的权力上收,那咱们就竹篮打水一场空啦。”
“那你说怎么办?”折昭皱眉垂询。
“嘿嘿,”崔文卿荡荡一笑,“我的意思是咱们先在整个河东路发行这种银票,并以振武军的名义在河东路各地开设银两、银票兑换的钱庄,待到朝廷回过神来,将制造银票的权限上收,咱们已经赚足了许多银两,倒也不怕吃亏了,不过这件事情毕竟有些冒犯朝廷的威严,不知娘子你是否敢愿尝试?”
折昭早就是穷疯了,想了想颇为无所谓的笑道:“折家的振武军大都督本就是世袭罔替,倒也不怕丢官,其实比起丢官,我更怕振武军穷得揭不开锅,故此,我倒觉得可以一试。”
崔文卿笑着点头道:“那好,娘子,咱们可分两步走,第一,先发行军债筹够银两,然后第二步,再开设钱庄发行银票,不知娘子意下如何?”
折昭欣然点头道:“好,就这么办,不过咱们必须得到河东路经略使支持才行。”
“那好,就请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