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东汉末年枭雄志-第1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帮他干脏事的孙坚也得到了不大不小的好处。
    之所以说不大不小,是因为孙坚得到的职位都是被袁术所『表』的,而不是朝廷的正式诏令。
    天下混乱以后,从各地通往京城皇帝所在地的道路不通畅,就算能抵达中央,皇帝和群臣是否能做出决断,也不一定。
    然后各地诸侯拥兵自重,皇帝的命令他们是否会遵循,那就难说了,对自己有利的就遵循,对自己不利的就找借口,说他们不会以傀儡皇帝的诏令行事。
    这个时候,上表表奏一件事情给皇帝知道或者请示皇帝就成了一种流程,一种以上表皇帝为名义实际上自作主张的流程。
    是中央权力的衰弱和地方实力增强开始各自为政的标志,是乱世开启无法逆转的标志。
    比如袁术表孙坚为豫州刺史,陶谦表刘备做豫州刺史,做徐州牧,又比如曹操表刘备做豫州刺史等等,都是『表』,是诸侯个人的意志,与皇帝无关,傀儡皇帝也无法限制这种你表我我表你的行为。
    实力才是标准,你有实力,你自然就能做到你想做的事情,你的地盘你做主。
    但是如果不是你的地盘,你还表官,那就是纯粹的装逼了,做个顺水人情,有什么不好的呢?
    比如后期三国之中,每一国都有各自的外州刺史或者州牧,除了自己所能掌握的地盘,其他的都是在装逼。
    袁术现在也是在装逼,豫州刺史孔伷战败之后一病不起,豫州刺史的确没有人来做,袁术表孙坚做豫州刺史,也就是随便一表。
    反正他也清楚,上表这种事情不用耗费精力,而且还能得到孙坚的感谢,虽然豫州全部根本不在袁术的掌握之中,但是,何乐而不为呢?
    孙坚得到了袁术表奏的豫州刺史,喜不自胜,立刻和自己麾下的部将们庆祝了一番,然后就开始筹备战争了。
    此时,孔伷和王匡纷纷战败的消息袁术也知道了,并且告知了孙坚,孙坚对待董卓所部精锐的战斗力很是忌惮。
    孙坚和董卓共事过,亲眼见过董卓麾下的军队战斗过,对董卓的战斗风格也颇有几分了解,知道董卓善战,所以丝毫不敢懈怠。
    所以孙坚向袁术建议。
    “将军虽然统领数万兵马,可是兵马大多不习征战,董卓所部兵马追随董卓征战数年,十分精锐,以新兵抗击精兵,是不明智的,我建议加紧操练兵马,搜集情报,再做打算。”
    袁术认为孙坚是专业的,认为他的话可信,于是就按照他所说的去做。
    练兵练了几日,七月下旬,袁术接到了郭鹏的来信,很是高兴。
    “子凤说他已经抵达了酸枣,随时可以配合我们进攻雒阳,询问我们下一步的打算。”
    袁术把孙坚喊来,把这件事情告诉孙坚,孙坚则表示自己这边训练士兵尚且还需要一些时日,建议不要急着进军,练兵,搞清楚董卓方面的动向比较好。
    袁术虽然着急,但是也不想打败仗,于是写信给郭鹏,相约至迟九月进军。
    袁术这边没有董卓军队的进攻,晚一些进军也没什么,但是郭鹏这里的确有董卓军前来进攻,麻烦不小。
    七月下旬,郭鹏率领八千军队抵达了酸枣,了解了酸枣诸侯们面临的危机。

二百一十三 能安定天下的,一定是将军
    郭鹏感觉自己的到来仿佛就像一根救命稻草一样。
    他一来,满酸枣的大小诸侯都来拜见迎接他,搞的郭鹏还以为自己成了讨董联军的盟主。
    结果一打听,才知道这群人被董卓军队的善战给吓坏了,愣是不敢进兵出战。
    这群人本来打算打酱油打到底,等着袁氏兄弟出兵作战,跟在后面捞点好处和名望,结果不成想酱油没打成,还损兵折将。
    更要命的是,接连打败了孔伷和王匡的徐荣所部军队两万人正在缓缓朝着酸枣的方向运动,俨然有要攻打酸枣的架势。
    于是海内名士们慌了,慌的不得了。
    然后郭鹏就来了,他们的救星就来了。
    被吹捧为『名士之风,名将之姿』的郭鹏,是真的有本事的。
    颍川出身,卢植的弟子,根正苗红的士人,二十岁不到参军作战,第一次上战场就杀掉了张梁,接着跟随卢植打败黄巾军,积累了军功,崭露头角,被任命为护乌丸校尉。
    后来又在北边上谷郡收拾鲜卑人和乌丸人,收拾张举张纯叛军,皆获胜,被授予护乌丸中郎将和上谷太守,战功赫赫。
    数年之间,立下无数功劳,无一败绩,封侯拜将,威名赫赫,又在青州剿灭黄巾数万人,于是二十六岁被拜为青州牧。
    整个反董卓联合军之中,就没有拥有像郭鹏那么好看的战争履历的人存在。
    别看郭鹏年纪最轻,但是从军年份已达七年之久,在座的诸侯,并没有几人能在带兵征战的年份上和郭鹏相提并论。
    更不要说他麾下有一支强悍的军队,打败了鲜卑人五万人和叛军,现在又打败了黄巾军,战功赫赫,诸侯们都认为只有郭鹏的军队才能和董卓的军队抗衡。
    对于这种再明显不过的吹捧,郭鹏只是很淡然的笑了笑。
    “原来如此,这不过是小事而已,郭某既然来了,自然会出击叛逆,匡正天下,只是郭某所率军队刚刚在青州消灭了一支黄巾贼军,甚是疲惫,且让郭某休息几日,即可出兵征战。”
    有了郭鹏这句话,名士们顿时放下心来,然后对着郭鹏一顿猛吹,好酒好菜拿来招待他,一场宴会举办到下半夜,一群名士才醉醺醺的回营休息。
    郭鹏真的不知道这群人是来开宴会搞团建的还是来讨伐董卓的。
    大家难道不应该商量一下战略战术吗?
    郭鹏彻底看穿了这群名士的草包本质,对他们这声势浩大的十万大军也是不屑一顾。
    乌合之众,精锐之师只要指挥得当将士用命,以一当十都能击溃他们。
    若真要说有谁值得关注一下,大概也就是济北相鲍信了。
    名士们喝的醉醺醺的回到各自的营中休息,只有鲍信没有喝醉,整场酒宴一言不发,等他们全都走了,鲍信半路折返回来拜见郭鹏。
    “将军打算什么时候出兵讨董?”
    鲍信一上来就很直接的询问郭鹏的打算。
    “鲍君很心急吗?”
    郭鹏擦了一把脸,笑眯眯地看着鲍信。
    “将军不来,鲍某心急如焚,将军来了,若不出兵,鲍某一样心急如焚!”
    鲍信痛心疾首的看着郭鹏,开口道:“那群人,他们到底是不是真的想来讨董,鲍某是真的不知道,都五个月了,他们不进兵,不开战,就聚在酸枣,成天吃喝玩乐!
    军队荒废,他们也不管,从上到下,军队无人管束,四处劫掠,惹得周边郡县苦不堪言,我们到底是来讨董的义军还是打家劫舍的黄巾贼军啊?”
    看来鲍信也差不多看穿了这群海内名士的本质了。
    “鲍君所言,我也看出来了,聚兵数月,十万之众,居然不敢对董卓发起进攻,依我看,他们根本就没有讨伐董卓的决心,只是凑在一起,站队表决心,他们在朝中习惯站队,打仗也要抱团站队。”
    郭鹏冷笑一阵。
    “他们……一个个的名望那么大,结果居然……”
    鲍信气的话都说不出来了。
    “我一点都不奇怪,鲍君,这种人,我在雒阳见了没有一千也有八百,我所见到的这些人全是如此做态,根本不用惊讶,我早就习惯了。”
    郭鹏冷笑道:“胸中似有千言,下笔实无一策,整日只知道高谈阔论,崇尚清谈,却对实际事物毫无作为,吃喝玩乐,醉生梦死,以此为名士姿态,这就是名士。”
    鲍信深深地叹息。
    “别说这些人了,鲍某甚至觉得袁本初和袁公路这两兄弟也是心怀鬼胎,袁太傅死难,他们两人至今未曾发兵与董卓作战,这像话吗?鲍某虽然不赞同袁太傅的行为,但是鲍某觉得袁氏兄弟做的不对。”
    郭鹏摇了摇头。
    “这个我并不担心,谁都可以避战,但是袁本初和袁公路两人不可以,他们两人若是避战的话,情况会非常严重。”
    “这倒也是。”
    鲍信又看向了郭鹏:“将军会避战吗?”
    “绝无可能。”
    郭鹏看向了鲍信。
    “我果然没有看错将军,将军出兵之日,也是鲍某出兵之日。”
    鲍信握住了郭鹏的手:“能安定天下的,一定是将军,才不会是袁本初和袁公路,更不会是其他人。”
    安定天下吗?
    这可是我真正的目标。
    鲍君,你说得很对。
    不过,我要安定的,可能不是你所想的那个世界。
    鲍君,你又会如何看待我呢?
    郭鹏微笑着握住了鲍信的手,开口道:“鲍君若相随,郭某必不弃。”
    数日之后,郭鹏派出去索敌和勘探地形的队伍回来了,向郭鹏报告了他们所得知的事情,郭鹏将之一一在战略地图上标注,思考战略战策。
    仗是一定要打的,而且还要打赢,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宣扬自己的名声。
    董卓所部军队都比较精锐,除了他本部的凉州兵,还有并州兵,以及皇甫嵩手下和凉州叛军战斗的精兵,精锐兵马应该不下五万。
    进一步扩军之后,能动用的兵力约在七八万之数,甚至更多。
    而关东联军这边,大部分都是新近招募的兵马,不善战,不懂战,更兼这帮名士压根没有什么统兵练兵的才能和想法,只是人多势众而已。
    真正有讨伐董卓的能力的军队,只有孙坚麾下的荆南兵,还有郭鹏麾下以幽州兵为骨干打造的青州军,以及公孙瓒带来的幽州骑兵。
    孙坚麾下以长沙桂阳零陵三郡兵马为骨干组成的军队是有讨伐董卓的能力的。
    此一时期,南方大部分都是蛮荒之地,尚未开发完成,长江以南很多地方都是汉人和少民杂居,时常有冲突,战乱频繁,民风彪悍,所以孙家的军队战斗力一直都很不错。
    然后就是郭鹏和公孙瓒麾下身经百战的边军了。
    能和董卓对抗的军队就这么些,其他的都是些滥竽充数的壮丁,用来运送粮草还可以,真要打仗,还不如直接遣散算了。

二百一十四 正面交锋(上)
    打仗靠的是战阵配合,没有系统经过军阵旗号的训练的军队是不堪一用的。
    郭鹏算了算,此战要打起来,估计只有鲍信会配合他。
    鲍信手下有两万步军和七千骑兵,算上郭鹏与公孙瓒的八千精锐,人数在三万五千人左右。
    不过鲍信麾下的军队看起来很多,但是水分也很大,多数都是不习战的新兵,马都骑不稳,长矛都端不住,还怎么打仗?
    真要算起来,从鲍信的军队里能挑选出五六千能战之兵就不错了。
    从能战之兵的数量上来说,对上徐荣的军队,郭鹏其实算不上多么占据优势。
    不过,真要对上了,郭鹏丝毫不畏惧,必然会和徐荣血战一场。
    第一支打败董卓的军队,对于郭鹏而言,这个荣耀,他必须要获得。
    关东诸侯们无论如何嫉恨自己,无论如何嫉妒自己的功业,这份功业必将在天下广为流传,为自己打下坚实的人望基础。
    看到这些诸侯们如此的无能,而自己如此勇武忠诚……
    大家不傻,嘴上不说,心里有杆秤,该相信谁,该依附谁,大家的心里一清二楚。
    无关自身利益的时候商业互吹,关乎利益的时候,被吹出来的人谁会相信?
    讨伐天下贼,为天下敌,这种事情,郭鹏是不会害怕去做的。
    于是,在八月中旬,郭鹏整顿军队,宣布进兵,并且邀请酸枣诸侯与自己一同进兵讨伐董卓。
    酸枣诸侯基本上被徐荣全灭孔伷和王匡的战绩吓到了,纷纷用各种理由推辞不出战,郭鹏心中鄙视,表面只是略显遗憾。
    当其时,只有济北相鲍信和陈留太守张邈麾下卫兹响应了郭鹏,各自带领各自的军队和物资追随郭鹏,与他一同进兵。
    郭鹏遂率领三万多人的军队向雒阳进军。
    关东联军接连失败的档口,郭鹏率军出征,顿时吸引了无数眼球。
    谁都想知道拥有偌大名声战绩无数的郭鹏到底能不能获得一场胜利,一场至关重要的胜利。
    这场胜利关乎着讨董联军的未来走向,如果连义军之中战绩最为卓著的郭鹏都无法战胜董卓,那么,这场战争要怎么打,还就真的成了问题。
    有些人觉得郭鹏可以获胜,有些人则觉得不能,并且悄悄的开始为自己谋划未来。
    当然,他们的主要注意力都放在了这场战争本身上,这场战争的结果才能决定他们的未来走向。
    董卓方面很快探知了郭鹏率军来征讨他们的消息,董卓十分恼火,觉得郭鹏是忘恩负义,曾经友好的关系不复存在。
    董卓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