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东汉末年枭雄志-第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我
    郭鹏抬起头看着曹操看了一会儿,然后缓缓开口。
    “我想我想谋求一个北部边境的官职,能正面对敌鲜卑匈奴的北方官职,比起平定内乱,我对打击外敌更感兴趣。”
    曹操有点意外。
    “子凤决定以后要走这条路吗?”
    郭鹏点了点头,笑了笑。
    “老师一定会很高兴吧?而且这次战事之后,我发现,我好像有些许的才能,北方蛮夷屡次犯我大汉边境,昔年我无力,如今我有机会,当然要为国戍边,保一方水土安宁!”
    夏侯兄弟和曹仁十分赞赏的看着郭鹏,曹操也面带激动之色,使劲儿的点头。
    “子凤所想,便是我所想!这样一来,我也会谋求这样的官职吧!子凤,你不孤单,届时,我随你一起去!”
    郭鹏点头笑道:“好。”
    晚上,曹操等四人都离开,各自回到帐篷里休息了,郭鹏熄灭了帐篷里的烛火,合衣躺下。
    方才,自己心里的那种极其烦躁的感觉是怎么回事呢?
    郭鹏没有摸清楚自己的内心,他对于未来的主张似乎变得有些模糊了。
    直觉告诉他,他想要多经历一些战火的磨练,变得更成熟,更善战,更有名气,除此之外,好像没什么想做的。
    这是自己真实的内心吗?
    郭鹏扪心自问,却没得到一个让他认同的答案。
    貌似,他真对未来产生迷茫了,而原本这种迷茫是不存在的,原本他就是想抱着曹家的大腿活下去,没什么。
    可现在,这个决定好像动摇了。
    一定要跟随他人的人生轨迹吗?
    一定要跟随曹操的人生轨迹,等着他大富大贵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魏王,然后自己也水涨船高吗?
    不能走我自己想要走的路吗?
    我自己的路,属于我自己的路
    我的路在哪里?
    郭鹏不停的思考自己的路到底在何方。
    不过很快这种思考就被打断了,因为他有了新的眼下就要解决的问题。
    貌似皇甫嵩和朱儁不太想让他上战场一起攻城,他所部的士兵没有得到上战场参与攻城的命令。
    他去询问皇甫嵩和朱儁,皇甫嵩和朱儁含糊其辞,和颜悦色地说希望郭鹏多休息休息,不要累坏了。
    我信你个鬼,两个糟老头子坏得很。
    郭鹏迅速洞悉了他们的意图。
    不想让自己抢功劳呗!
    自己和卢植立下大功,看来让他们有点心急眼热了,眼下自己又被调过来协助,很显然让他们的精神高度紧张了。
    算了,这里又没有什么值得争抢的功劳,无所谓的,为了些许功劳伤了同僚之情,自己会落得一个争强好胜不体恤同僚的名声,这不值得。
    “原来如此,话说回来,末将也觉得连日奔波较为劳累,麾下士卒长期作战,也的确需要休整,多谢皇甫中郎和朱中郎体恤。”
    微笑抱拳谢过,郭鹏离开了帐篷回营去休息了。
    皇甫嵩和朱儁互相看了看,脸上满满的都是尴尬之色。
    郭鹏回营之后派人快马送信给卢植,和卢植说了一下这里的事情,没过几天,九月初二的时候,皇甫嵩和朱儁得到了卢植的书信。
    书信里说卢植在路上遇到了好几股黄巾流寇,卢植正在指挥剿灭流寇维护地方安宁,抵达的时间可能会延后,希望皇甫嵩和朱儁原谅。
    我们原谅个啥哟!
    这张老脸哟!
    朱儁和皇甫嵩看的老脸一红,拔剑上阵就加快了进攻频率,开始轮班没日没夜的攻城,给了黄巾军极大的压力。
    郭鹏既然不参加攻城了,成天练兵也实在是有些无聊,一次去军营里闲逛的时候,发现了伤兵营内的惨状,便想起了自己带长水骑兵队在广宗大营做过的事情。
    于是郭鹏决定重操旧业,客串一把战地医护救援队。
    提高受伤士兵的生存率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郭鹏秉持的观念是力救老兵,不练新兵。
    上过战场见过血的老兵和一个新兵蛋子之间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与其耗费大量钱财训练一个新兵蛋子,还不如花点药材钱救活一个老兵。
    更何况大部分受伤的人都是刀剑创伤和箭伤,及时救援就能活,不需要太多的功夫,比起训练新兵,当然更容易。
    但是这个时代,这一点实在是没有多少上层人物能真正愿意去做。
    他们宁愿招募新兵,也要把手上的老兵抛弃掉,任由他伤口发炎而死,能得到救治的实在是少数。
    郭鹏把原先五百名懂得技术的长水骑兵派出去给军医官打下手,又找来了几个军医官传授相关的技术给其他士兵,叫麾下的兵马学习战地紧急救援常识,对于包扎一些简单的刀剑伤和箭伤进行突击训练。
    之后,郭鹏就带着麾下兵马轮番操练和救护伤兵。
    一半人操练,一半人随郭鹏去伤兵营救治伤兵,清理包扎伤口等等,皇甫嵩和朱儁得知,都很疑惑。
    不过也就是惊奇,短期内情况并不凸显,但是十天半个月之后,随着越来越多的伤兵伤愈归队,军队死亡率有了切实可见的下降之后,皇甫嵩和朱儁都无法忽视了。
    他们还听闻军中流传着对郭鹏及其麾下军队的感激之情的时候,就更是如此了。
    皇甫嵩和朱儁一合计,还以为是郭鹏因为自己不能上战场而有了怨气,所以才这样做。
    于是他们叫曹操去探探郭鹏的口风,看看郭鹏是不是真的有了怨气。
    他们也的确有点不好意思。

九十一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乎?
    曹操听闻这件事情,也觉得惊奇,便来到了伤兵营,正好看见郭鹏正在亲自给伤兵包扎伤口,手法娴熟。
    曹操看了一会儿,深感不解。
    “子凤,你这是真的”
    “真的什么?”
    郭鹏洗了洗手,笑着看着曹操。
    “你”
    曹操把郭鹏拉到一边,低声道:“你若是想上战场,说一声便是,你这样做,不是在让皇甫中郎和朱中郎难堪吗?你一个战功卓著的将领却在这里救治伤兵,做这种事情,说出去不好听吧?”
    “啊?”
    郭鹏一脸奇怪:“没有啊,我在广宗的时候就这样做的,那个时候我在带骑兵,轮不到我攻城,我又不愿意闲着不做事,所以就带兵学了战场的急救包扎法,救治伤兵。”
    “真的?”
    曹操一脸奇怪。
    “真的,大兄,你看。”
    郭鹏带着曹操来到了另外一名肩膀上有箭伤的士兵身边,指给曹操看:“这种箭伤,要是及时处理的话,并不是什么很大的问题,用药就能医治好,但是军中军医太少,一千名士卒都摊不上一名军医官。
    很多士卒都是因为得不到及时救治,而死于小小的创口炎症,些许草药就能救一条人命,何乐而不为?一名见过血的老兵伤愈归队,总比重新招募一个新兵要来的好吧?”
    曹操仔细想了想,觉得的确是这个理儿,找不到可以反驳的地方。
    “其实行军征战,除了粮草重要,医药也很重要,粮草保命,医药救命,我是不愿意放弃任何一个能救活的伤兵的,他们跟着我上战场,为我赚取功业拼命,我至少要带着他们活着下战场,否则,我于心不安。”
    郭鹏拿起了一些药材给那名伤兵涂抹:“我发现这个药材实在是很匮乏,每次打仗之前药材准备的都很不充分,有些时候甚至都没有药材,还要临时去采摘,这不,之前我叫我麾下士兵跟着军医官进山采药去了。”
    郭鹏还埋怨起了军营里缺少药材的事情,曹操听的一愣一愣的,回去将此事原原本本的告诉了皇甫嵩和朱儁,两人互相看了看,觉得十分惊奇。
    郭鹏当真不在乎这件事情,只是一心为了让士卒活下来?
    这心肠有点好?
    他们从来不曾关注此事,过去不曾,现在不曾,以后也未必会,一直以来大家的惯例都是如此,你突然做出了改变,可不是要云里雾里吗?
    不过最近几日攻城大有进展,皇甫嵩和朱儁的全部精力都在城池上,没有多余的精力干预此事,也就听之任之了。
    任由郭鹏率兵救人。
    过了几日,城池攻防战已经进入到了汉军登城肉搏的状态之中,两军的厮杀进入了白热化阶段,汉军的伤亡率陡然增长。
    大量受伤的汉兵被送到伤兵营里等待处置,痛呼惨嚎的声音从早到晚就不停歇,军医官根本忙不过来,郭鹏就喊了更多士兵来帮忙。
    郭鹏带着手下士卒没日没夜的在伤兵营帮忙,尽最大的努力让能活下来的人活下来,那些受伤太严重,流血流得太多的,郭鹏实在是无可奈何。
    能做到的事情郭鹏一定会做,做不到的,超出眼下的客观事实的事情,他无能为力。
    遇到这种事情,别说士卒,军官也不会怪罪他,只会感谢他。
    比如孙坚就很感谢郭鹏,他所部在攻城战冲锋在前,损失很严重,下来之后,他就带着一大批受伤的子弟兵到伤兵营寻求救治,当时正好是郭鹏带着人接受了这一批伤兵,立刻开始救治。
    忙活了两个时辰,算是把能救活的都包扎了一遍,至于受伤太严重就剩一口气的,郭鹏只能向孙坚表示遗憾。
    孙坚摇了摇头,对郭鹏行礼。
    “郭司马之恩,孙某不会忘记。”
    郭鹏坦然接受,然后扶起了孙坚。
    “孙司马每战必争先,鹏亦十分仰慕孙司马之勇武,只可惜这些伤兵,实在不是鹏力所能及的。”
    “足够了。”
    孙坚感叹道:“他们都是跟着孙某从老家北上讨逆的子弟兵,本来他们之中大部分都活不下来,现在大部分都得到了救治,他们的家庭得以保全,孙某感激不尽。
    可惜孙某身无长物,官职低微,也无甚家资,郭司马之恩情,孙某无以为报,唯有将来郭司马若有能用得上孙某之处,孙某必不推辞!”
    郭鹏则表示孙坚太客气了。
    望着孙坚离去的背影,郭鹏还是有些感叹的。
    关东讨董诸侯联军里,只有孙坚和曹操是真的冒着生命危险主动进攻董卓的。
    孙坚是讨董的主力,本身也和董卓有仇,数次打败董卓及其麾下猛将,是逼迫董卓离开雒阳逃回长安的真正主力。
    而曹操虽然勇敢,虽然也想讨董证明自己,但是实力有限,军队战斗力低下,一战就被徐荣打崩了,后来不得不退出战场南下募兵寻求出路。
    除了孙坚和曹操,其他人都是各怀鬼胎。
    讨董发起者的袁绍袁术两兄弟明知道袁逢和袁氏嫡长子袁基留在雒阳,还是举起反旗对抗董卓,要讨伐他。
    结果惹得董卓大怒,尽诛雒阳袁氏子弟,摆明了是借刀杀人,要除掉袁逢袁基,好让自己成为袁氏下一代的家主继承人。
    董卓可是有袁氏故吏的身份的,曾经在袁氏手下做过官,那时却对袁氏举起屠刀,可见已经气恼到不惜自绝于天下了。
    这两人在讨董之前甚至可以说是某种意义上的联盟,为了对付高高在上地位稳固的嫡长子袁基,让董卓做了恶人,他们则摇身一变成了义士。
    其余的讨董诸侯也是心怀鬼胎。
    两个集团的讨董诸侯,一拨在河内一拨在酸枣,根本没有和董卓的部队交手几次,几支偏师被董卓军队全灭之后,就被吓得屁滚尿流不敢再战。
    此后这帮人就在驻地吃喝玩乐,耗尽粮草之后一拍两散,不止如此,还火并,当时就灭掉了几路诸侯,狼子野心一览无遗。
    所以后来的军阀混战里,最后的三家里两家都是在这场战争之中全力以赴不参水的。
    曹操定鼎中原,创立曹魏基业,影响深远,孙坚的儿子孙策孙权坐稳了江东基业,孙吴政权成了三国之中延续到最后的政权。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乎?
    没人知道。
    但是毫无疑问,那些靠着家世轻松登上高位的人和凭自己的本事噙着血泪爬上高位的人,是有区别的。
    前一种人天生什么都有,伸伸手就能拿到,甚至不用伸手,就有旁人送来。
    后一种人要献祭掉很多很珍贵的东西才能爬上高位,和平时代也就罢了,乱世之中风云激荡,王侯将相不如鸡,谁能活到最后?
    献祭掉那些东西的过程之中,他们的内心也变得越发冷酷坚韧顽强,最后成功蜕变为乱世枭雄,而开国帝王往往就在乱世枭雄之中决出。
    而眼下,不正是乱世吗?

九十二 护乌丸校尉
    九月中下旬,战争告一段落。
    在皇甫嵩和朱儁下达了死命令、曹操和孙坚拼死作战的情况之下,汉军终于攻破了宛中城,斩杀孙夏,击杀黄巾军两万人,生擒数万人。
    最后一支成建制的黄巾军终于被灭掉了。
    自此,第一次黄巾之乱宣告平息,天下暂时恢复了平定。
    那之后第三日,卢植姗姗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