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魅力的人,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成为主角,让人不由自主的在意他,听他说话,赞同他的意见,而没有魅力的人只能做陪衬。
有些人明明没有为大家做过什么,可是大家就是无缘无故的喜欢他,有什么好事都能想到他。
有些人埋头苦干为大家做牛做马默默奉献,结果真的成了牛马,连人都做不得。
这就是魅力造成的人生差距。
毫无疑问,刘备是个极富魅力的人。
而且他的魅力甚至超过曹操孙权这一类人,曹操和孙权都是由本家势力做家底子,而刘备唯一的家底子就是自己本人。
颠沛流离数十年,花甲之龄才做了皇帝,刘备从二十四岁起兵到六十三岁病死,四十年戎马生涯,大部分时间都在寄人篱下。
但是就是这个状态之下,他的身边却依然聚有一大群愿意为了他付出的人,不论如何就是要跟着他,高官厚禄什么都不管用,有没有根据地也不管,就是认准了他这个人。
曹操对刘备麾下的很多人都进行过高官厚禄的许诺尝试,比如关羽,糜竺和糜芳,他们都没有离开过刘备。
这不是魅力是什么?
刘备也不是教主啊。
当然,这个时代绝大部分的人才都是有家有产的富家子弟,他们都有自己的家族利益,会选择为占据自己家乡的军阀效力,确保自己家族的利益。
占据荆州之前,刘备的魅力所能招揽到的,要么是真正的理想主义者,要么是没有家族之累的人。
这就和刘邦时代不同了,也是刘备最终没能获取天下的原因之一。
郭鹏要程立监视他,分析他,然后讲解他,看看他的过人之处,打算从刘备身上学点东西。
第二天,刘备就去了军营报道,带着自己的几十名手下,被郭鹏编入了一个五百人的新编曲内。
由刘备担任曲军侯,刘备推荐他的两名优秀部下关羽和张飞做屯长,郭鹏允许了。
这个时候,郭鹏终于见到了关羽和张飞这两个和刘备绑定在一起的大名鼎鼎的人物。
两人的个子都很高,而且身材非常壮实。
从容貌上来说,关羽比张飞要好看,胡须的确很长,被称作美髯公不是没有道理的。
他的眉眼之间透露出一股英气,长身而立,不怒不喜,只站在刘备身后,一言不发。
而张飞则稍显活络,比关羽壮,但是没有他高,容貌生得粗旷,一下巴的大胡子,但是细细看上去,却也是挺耐看的,很有男人味。
要说最引人注目的,不是他的壮实身材。
他的身材固然强壮,但是在郭鹏军中,也不是特别显眼,只是他的嗓门太大,分贝太高,所以非常引人注目。
毫无疑问,这两人都是一等一的武将坯子,而不喜言语、眼睛却喜欢四处观看的关羽,更有帅才。
郭鹏倒不是觉得那么年轻的刘备就能识人,而是刘备运气很好,正好碰上了关羽和张飞。
而郭鹏自己就没那么好的运气,雒阳游侠千千万,投靠他的也有好几百,愣是没有一个将帅之才。
如果张飞和关羽是我的部下的话,该有多好啊
郭鹏情不自禁的想到了这样的可能。
大概是出于对关羽和张飞的尊崇吧,自己对这两人天生自带好感。
而刘备本来也没什么,但是却被罗贯中描写的太过于仁厚,太过于没有私心,怎么看怎么有一种虚伪的感觉,所谓是过犹不及。
所以郭鹏对刘备的观感甚至是负面的。
这三人真正出现在郭鹏眼前的时候,这种感觉就更加明显了。
对关羽和张飞的喜欢,以及对刘备的不爽。
无奈的笑了笑,驱散了些许的小情绪,郭鹏带着刘备等人观看了他们的军营,交代了军规。
刘备让关羽和张飞还有简雍把军规牢记,然后告诉士卒。
郭鹏看到关羽和张飞拿着军规一本正经的读着看着,便询问刘备他们两人识字的问题。
“我与他们数年前就相识了,云长和益德都是穷苦出身,原本是不识字的,我看他们虽然勇猛过人,感觉若是不识字,只是匹夫之勇,不能做大事业,所以我教他们识字,还为他们取了表字。”
接着刘备还笑着说关羽识字之后给自己取表字叫长生,刘备一听就觉得很好笑,劝说关羽把表字改为了云长。
郭鹏听了,感觉很有意思。
他很确定关羽和张飞并不是什么好出身。
关羽是杀人犯,流亡到幽州,而张飞三十六岁才抢了夏侯渊的侄女做妻子,显然也不是什么好出身。
既然两人都不是好出身,不存在接受教育的家庭基础,那么两人都识字,而且有表字是怎么回事呢?
现在听刘备这样一说,郭鹏明白了,原来是刘备的功劳。
刘备是卢植的门徒,不喜欢读书不代表不会读书,不说学识多么渊博,识字是不成问题的,教会关羽和张飞识字也是有可能的。
而且以关羽和张飞对刘备的忠诚和不离不弃的感情,估计真的有相当一部分要算在刘备教他们读书认字这方面了。
让这个时代不识字的人识字,接受一些教育,是一种多么大的恩情,郭鹏自己就深有体会。
他亲自传授化知识的金木水火土五人都有为他而死的决心和意志,并且数次付诸实施,以自己的生命保护郭鹏。
被传授化知识的数百家兵对郭鹏也相当忠诚,数次征战跟随他出生入死,毫无怨言。
想来关羽和张飞也就是刘备身边的金木水火土,不过刘备的运气太好,收了关羽和张飞这两个天赋异禀的小弟。
羡慕嫉妒恨。
郭鹏自嘲地笑了笑。
好像有点贪心了。
不过对人才的贪心不是贪心,那叫求贤若渴。
一百零六 因地制宜
打败了和连立下战功确定威望之后,郭鹏的地位也得到了内迁乌丸人的认可。
他们纷纷遣使来交好,整个幽州的胡人都对郭鹏相当的畏惧。
在此基础之上,郭鹏联合宗员上报朝廷,奏请开设宁县胡市,与乌丸匈奴等胡人交易,以此补贴幽州之用。
上谷郡宁县的胡市是东汉政府很早以前就经常开启的。
平时只要边疆没有战事大体和平,汉政府也很愿意开胡市与胡人交易,让这些钱补贴幽州的用度。
因为幽州实在是太穷太乱,经常需要冀州和青州的钱财支持才能维持度日,这让冀青二州十分不满。
之前一段时间的混乱让宁县胡市中断了数年,如今边关平静,正是开启胡市的时候。
开启胡市对很多人都有好处,对宗员和郭鹏都有很大的好处。
胡人归郭鹏管辖,郭鹏有了威望确立了地位之后,乌丸匈奴等各大部落对郭鹏的名声都很畏惧。
如今开胡市,他们必须要得到郭鹏的允许才能来交易,哪个部落能来哪个部落不能来,都是郭鹏一句话的事儿。
对宗员也一样,幽州乃至冀州等地的商旅要想来参加胡市和胡人贸易获利,没有宗员的审批是不行的。
胡市赚钱,对胡人和汉人来说都一样,带走各自的货物,回去转手一卖,好几倍的利润,让人眼红的不行,但是不是什么人都能来的。
所以,想做生意,就要打通上层关节。
上层关节就是郭鹏和宗员这两条地头蛇。
乌丸部落和匈奴部落和一些杂胡部落听闻此事,纷纷派人来宁县求见郭鹏,希望得到参加胡市的资格,并且给郭鹏送礼。
宗员那边貌似也得到了不少灰色收入。
这是应该的,没人觉得不对劲,你要是不收,人家才觉得不对味道,你是不是在针对我之类的。
郭鹏很愉快的收下这些部落赠送的大量礼物,牛羊马,骨制品,皮制品,金银之类的,然后从郭鹏手中得到了参加胡市的凭证。
这些所得,郭鹏没有独吞,而是拿出来赏赐给有功部下,以及用来改善军队的生活等等,士兵们十分高兴,训练的更加努力了。
宗员那边则通过胡市重新和一批态度比较温和的拥兵土豪建立了关系,改善了彼此之间的互相的不信任,成功拉拢了一些愿意为自己办事的人。
当然也有人被宗员拒绝,那是和宗员素来有私怨的,宗员看他们不爽,就不给他们参加胡市的资格。
这是宗员的事情,郭鹏不干预。
他和宗员互相交换了名单和贸易内容,一起宣布召开胡市,限时一个月,让各地要来参加胡市的人前往宁县参加胡市。
郭鹏调动军队搭设胡市市场,将胡市市场设置在距离宁县县城有一段距离的地方,确保宁县百姓不受到影响。
为此,还派遣夏侯惇和曹仁带领军队看管此处,维持秩序。
然后,郭鹏就坐等那些前来此处参与胡市的豪商来拜见自己了。
有权有地位有身份有威望不能什么都不做,要做得好,做的妙,在社会共识的基础之上,将自己的身份地位权力名望最大程度的变现。
用命换来的战功不仅仅只是换来朝廷赏赐的一个阳翟亭侯,它所附带的很多东西不是直接送到手上,而是要自己主动去开发的。
最早来拜见郭鹏的人是刘备引荐来的,是曾经帮助过刘备起兵的中山马商苏双和张世平。
这两人自知身份地位,所以小心翼翼的来拜见郭鹏,结果郭鹏十分热情的款待了他们,和他们亲切交谈,言辞之中并无任何轻视或者要勒索他们的意思,这让他们受宠若惊。
他们带来的礼物的确不少,最值钱的自然是战马,一送就是二十匹,这二十匹还不是一般的马,全是白马。
郭鹏一猜就知道是刘备提醒的他们。
刘备曾见过郭鹏胯下的战马,询问郭鹏是否喜欢白马,看似无意,没想到居然用到了这个地方。
这是真的要自己去做白马将军?
还真别说,打败和连之后,郭鹏数次前往乌丸部落与他们协商事情,调解部落之间的矛盾,他们已经有了骑白马的是郭校尉这样的认知。
郭鹏拉着两人的手,告诉他们胡市还会再开,只要愿意来,就来,只要符合规矩,做生意就是好事。
两人十分高兴,千恩万谢的离开了郭鹏的府邸。
之后,又有很多汉家商人来拜见郭鹏。
这些汉家商人往往不是来买东西的,而是来卖东西的,和胡人竞争,售卖马匹等在中原地区十分紧俏的物资。
因为这层关系,所以希望得到郭鹏的关照。
看到他们送的礼物,郭鹏自然是很愉快的答应了好好的照顾他们。
前来购买东西的商户也有来拜访郭鹏的,当然,他们是来买东西的,需求不同。
前来拜见郭鹏主要是为了结识郭鹏,怀着一些其他的目的,比如获得稳定的购买马匹牛羊等物的销路等等。
郭鹏见了很多商人,这些商人有些本家甚至在江南,是顾陆朱张四大姓家的商人,本人长期在河北居住做生意,此番也来拜见新的护乌丸校尉郭鹏,寻求更多方面的合作。
郭鹏威望大,掌握着胡人的交易命脉,在这些人看来就是至关重要的人物。
只有得到郭鹏的许可,他们才能合法的接触胡人部落,直接从胡人手上购买数额巨大的商品,还不用担心被扣押。
其中,郭鹏接触到了徐州糜氏,徐州陈氏,无极甄氏等有名的地方豪族,他们纷纷与郭鹏交好,赠送礼品,寻求购买货物之路。
他们的一些介绍让郭鹏意识到了其实自己也可以依靠自己所掌握的权力和便宜为自己寻求一条富裕之路。
他掌控乌丸部落,乌丸部落敬畏他,赠送给他很多马匹和牛羊,加上之前战争的缴获,他掌握了大批牛羊马,都在长城脚下派人放牧,用来改善生活之用。
可是在这里,这些牲畜要么用来吃要么用来耕作,马只能用来骑,但是若是卖到中原去,一转手就是数倍甚至是十倍利润,这些钱再回来能购买多少同样的东西?
郭鹏感觉自己必须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属于自己的优势,将自己的地域优势发挥出来,好获取更多的财富,这样才能扩大自己的势力。
但是郭鹏要是自己重新搞,怕是要花费很多功夫,而且还没有那个精力,家里没有可靠的行商之人,有货物找不到销路也很令人为难。
而且这年头地域之间相互的提防和歧视非常严重,外人绝对的水土不服。
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找人合作,找有可靠销路的商家合作。
郭鹏想了想寻思片刻,就决定接触徐州糜氏。
关于张飞的一点问题说明
写这篇之前,我搜集了很多史料,对要写的每一个人物,都去看了他们在三国志和后汉书当中的传记,毕竟是第一手史料,可信度最高。
现代人对于张飞的一些看法,主要源自明代,三国演义成书于明代,距离汉代很远,跟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