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驭大明-第3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李宏宇人在刑场,不过心却飞到了京城,在他看来今天是东林党向李皇后难的时间,也不知道皇城里现在闹成了什么样子。

    李宏宇的推测并不是无的放矢,王安向李皇后提议的给泰昌帝的祈福大典就在今天,正好是李宏宇出城监刑的时间无法在朱由校身边伺候,这给了东林党提供了一个难得动手的机会。

    再加上现在距离朱由校登基已经没剩几天,因此东林党已经没有时间再拖下去,必须要在今天动手。

    赵欣跟李宏宇一样,心思同样在皇城里,皇城里生的变化将对大明官场产生重大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可灼原本挣扎着的双腿逐渐不再动弹,双眼缓缓闭上,整个人逐渐没了声息。

    又过了一盏茶的工夫,等李可灼已经死透了,行刑的差役将其从绞刑架上放下来,负责核验刑罚的官员领着医官和仵作对其进行了查验,确保其已死。

    “禀李大学士,经医官和仵作查验,李可灼已死,其余人等皆以伏法。”查验完后,行刑官来到李宏宇面前躬身沉声禀告。

    “诸位大人,行刑已毕,本官已经在京城备下了粗茶便饭供大家充饥,如有招待不周的地方还望诸位海涵。”李宏宇闻言微微颔,然后起身向凉棚里观刑的官员说道。

    观刑的官员们自然不会跟李宏宇计较粗茶淡饭的事情,起身随着李宏宇回城,现在可是泰昌皇帝的丧期谁敢吃那些山珍海味?

    就在众位官员簇拥着李宏宇和赵欣离开刑场的时候,几匹快马从迎着刑场疾驰而来,在路面上扬起了一阵灰尘,引得现场看热闹的百姓纷纷好奇地望过去。

    李宏宇的眉头顿时就是微微一皱,知道京城一定是出事了,因为他一眼就看见前来的几名骑士中领头的人穿着内侍的服饰,其余人则身着亲军的军服,如果不是宫中有巨变的话绝对不会此时派内侍前来。

    “李大学士、赵大学士,皇上口谕,让你二人调两千新军进宫护驾,言官和四品以上京官进宫觐见。”

    在众人有些惊讶地注视下,几名骑士奔到近前翻身下马,那名领头的内侍快步走向李宏宇,从怀里掏出一个黄色锦布包着的东西双手捧着递向了李宏宇,“李大学士,这是皇上调兵的御物。”

    “皇上?”

    听见“皇上”二字,现场不明就里的官员们顿时大吃了一惊,要知道朱由校的登基大典在数日后,现在大明哪里来的皇帝?

    不过,当听到那名内侍后来的言语后众位官员纷纷怔在了那里,意识到京城出了大事,否则绝对不会调新军进城。

    李宏宇自然清楚是怎么回事,看来朱由校已经被东林党的人拥立为帝,因此他不动声色地接过那个黄色锦布布团,打开一看是一个玉佩,如果他没有认错的话正是朱由校一直挂在腰上的那一个。

    为了表示慎重,李宏宇把玉佩拿给了赵欣查看,两人装模作样地辩识了一番,最终确定了这个玉佩是朱由校的御物。

    “诸位大人,你们先行回城,本官跟赵学士有事要做。”因此,李宏宇随后向现场的官员一拱手后领着手下的人风驰电掣地奔向了城外新军大营,赵欣则跟着那名传旨的内侍赶回京城。

    在场的官员们先是面面相觑,紧跟着急匆匆返回京城,都想知道短短时间里京城生了什么值得调动新军的大事。

    李宏宇赶到城外新军大营后迅调集了两千精锐,一路急行军直奔京城而去。

    由于朱由校已经下达了圣谕,故而京城的京军和亲军并没有阻拦,目送新军将士穿越防区,从紫禁城东华门进入了皇宫。

    新军士兵的出现使得内城和外城的百姓们顿时感到一阵兴奋,纷纷围聚在道路两侧看热闹,饶有兴致地指着新军议论着。

    由于皇城已经被封锁,除非奉有皇命外禁止出入,故而百姓们现在还不知道紫禁城里生了一场惊天闹剧,只是很好奇驻扎在城外的新军会进城。

    对于城外的新军,百姓们是充满了敬畏,新军在拥立泰昌帝登基一事中居功至伟,打得京军和亲军毫无招架之功,已经正式跃升为民间的皇家禁军,李宏宇的威望更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如今,李宏宇要给皇家编练两万正式禁军的消息已经在泰昌帝登基后正式昭告天下,一切相关的事宜已经有条不紊地展开,使得军户子弟以及京畿地区的士兵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届时,除了亲军军户子弟外,京畿地区的卫所军户子弟,以及京畿地区的士兵皆可报名参军,一旦得以通过考核将正式成为禁军,其家人也将成为禁军军户。

    与亲军军户和卫所军户不同的是,禁军军户勿需向禁军缴纳粮饷以及服徭役,这是皇帝降下的恩泽。

    而且,禁军并不是世袭制,一旦其不符合禁军的要求就会被赶回原来所属的京军或者地方卫所。

    除此之外,禁军的士兵服役有年限,通常以十年为一轮,到期后就退役回家成为民户,十年内其家人赋税可以减半缴纳。

    李宏宇此举自然是为了保持禁军的战斗力,同时也是对禁军军户进行休养生息,禁军的开销由海关司提供,朝廷很显然无力养活一支两万人的战备军队。

    这意味着新编禁军的命运跟海关司紧密联系了起来,两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使得皇帝必须支持海关司才能得到这支新编禁军。

    如今朱由校被强闯后宫的东林党人惊吓,肯定会全力支持海关司,希望早日建立一支能确保宫廷安危并且直属于他的部队。

    因为李宏宇制订了禁军十年轮换的周期,所以这意味着李宏宇并不会一下子招满禁军,而是每年招募两千人,十年内正好使得禁军齐编满员,届时禁军中的老兵和新兵比例将达到一个完美标准。

    另外,李宏宇之所以这样做也是为了使得京畿地区的军队可以有时间来应对因为士兵加入禁军带来的影响。

    实际上,李宏宇这样做是为了削弱京畿地区的卫所部队,在他看来卫所部队已经难堪大任,不如集中力量编练禁军。

    这也是李宏宇为将来的崇祯皇帝留下的一个用来保命的杀手锏,只要有这两万禁军存在,那么崇祯皇帝就有自保的能力,不会被大顺军如此轻易地攻破京城,同时也能在危急时刻杀出一条血路,护送其前往南京城。

    李宏宇能为大明做的事情只有这么多,也算是尽了他身为大明臣子的最后一分心意。

    至于届时禁军会不会被调去与造反的农民军以及后金军交战,以及崇祯帝能否逃出北京城前往南京,那就要听天由命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都来读手机版阅读网址:m。


………………………………

第四百五十一章 头绪纷乱

?    李宏宇率领着新军来到文华殿时,文华殿前已经聚集了众多奉召而来的四品以上的文武官员以及内侍、宫女,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低声议论着,气氛低沉。。lā

    由于文华殿大殿无法容纳下太多的人,故而那些品级较低的官员唯有在殿外恭候的份儿。

    人群中,一些衣帽破损、鼻青脸肿的官员显得颇为意气风,聚在那里眉飞色舞地谈论着,与周围妆容肃穆的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李宏宇知道,那些衣容不整的人肯定就是闯到后宫抢朱由校的东林党官员,要不然此时也不会摆出一副胜利者的姿态来。

    一想到堂堂的朝廷命官与后宫的内侍、宫女厮打在一起的混乱场面,李宏宇就不由得暗自摇了摇头,这哪里还有朝廷命官的威仪?简直就是斯文扫地!

    文华殿内,各部院大臣、勋贵和言官齐聚一堂,聚在一起嗡嗡地低声议论着今天生的事情,每个人的脸上都浮现出震惊的神色,谁也想到东林党会来这么一手,而且还成功了。

    大殿的御座前,众托孤辅臣躬身立在朱由校的面前,纷纷对今日东林党闯宫一事表看法。

    方从哲等齐楚浙三党的辅臣表示要惩处闯宫之人,不过看在其一心为主的份上可以酌情开恩,否则朝廷礼法何存?

    何宗彦和韩爌等东林党的辅臣自然极力为闯宫的杨涟和左光斗等人争辩,认为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杨涟和左光斗忠肝义胆,为了大明皇权不旁落他人而不顾生死奋勇闯宫,忠心可鉴,不应该惩罚反而予以奖赏才对。

    不过,同为东林党大佬的孙承宗则出人意料地陷入了沉默,虽然他也是东林党的人但是事先并不赞同硬闯后宫以及诬陷李皇后,毕竟他与泰昌帝感情深厚岂能做出对不起泰昌帝的事情。

    可此次行事是东林党几大元老共同做出的决定,其目的是挽救东林党于水火之中,不至于在朝堂上被齐楚浙三党压制,故而孙承宗也唯有赞同大家的意见,毕竟他要为东林党的未来考虑。

    朱由校神情冷峻地端坐在御座上,心乱如麻,作为一名十六岁的天子他现在的表现已经堪称优秀,并没有表现出惊慌失措来,这可是君王的大忌,要归功高于万历皇帝昔日的调教。

    对于如何处置杨涟和左光斗等人朱由校也没有拿定主意,作为被拥立的君王,东林党的这些人自然是有功之臣。

    不过,如果就这么放过杨涟和左光斗等人的话如何能服众?国家立法何在?倘若日后他人效仿的话岂不是会天下大乱?

    综合来看的话,如果用一句话来评价东林党此次闯宫的事情,那么就是“虽罪无可恕但却情有可原”,这注定闯宫的东林党人不会受到严惩,而如何拿捏其中的尺寸是关键。

    由于身后跟着几名顶盔贯甲的新军将领,故而李宏宇进入大殿后立刻吸引了殿内众臣的注意,纷纷转身望向了他,这使得殿内一时间安静了下来。

    “臣李宏宇叩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来到朱由校面前后,李宏宇郑重其事地下跪行礼,心中暗自感到一阵无奈,现在朱由校可是连年号都没有确定下来。

    “臣叩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跟在李宏宇身后的满桂等将领纷纷跪在了李宏宇的身后,山呼万岁。

    “李学士平身,从即刻起,紫禁城防务由新军暂时接管!”见到李宏宇,朱由校心中顿时暗自松了一口气,无形中感到踏实了许多,然后沉声下达了谕令。

    这并不是朱由校不相信守卫紫禁城的亲军,实在是今天生的事情太过惊世骇俗,令他脊背上凉气直冒,万一那些东林党人怀有敌意的话那么他这个大明储君可就要死得不明不白了。

    因此,朱由校决定对亲军进行整顿,在此之前他需要新军来护卫紫禁城的安全,实在是不想再度生这种匪夷所思的事情。

    “臣遵旨。”李宏宇闻言向朱由校一躬身,然后站起身向身后跪着的满桂等人说道,“皇上有令,尔等去接管紫禁城防务。”

    “臣等遵旨。”满桂等人向朱由校磕了一个头,然后站起身急匆匆地离去,准备接手紫禁城防务的事宜。

    “李学士,你是先帝任命的辅臣,如何看待今日之事?”等满桂等人走后,朱由校开口问向了李宏宇,想听听李宏宇的意见。

    现场众人闻言纷纷看向了李宏宇,别看李宏宇资历浅薄,不如大殿内的众臣资历丰厚,但他是状元出身又相继立有大功,再加上是朱由校的授课师傅,故而意见对朱由校有很大的影响。

    “皇上,臣觉得此事的要点在于闯宫之人有无谋逆之心,以及如何进了紫禁城,只要查清了这两点那么如何处置也就好办了。”

    李宏宇知道自己这次是躲不过去,像这种重大朝政他身为泰昌帝的托孤辅臣必须要拿出一个态度来,故而沉吟了一下后郑重其事地回答。

    “你觉得何人来查此案为好?”

    朱由校闻言不由得微微颔,李宏宇一言直中要害,无论东林党和齐楚浙三党如何争执,说到底还是要彻查此事给天下一个交待,故而开口问道。

    “此乃御案,由皇上圣裁!”李宏宇一躬身,神色严肃地回道。

    显而易见,李宏宇不想卷入到这次的闯宫事件中去,此事牵涉太大,很难有一个两全其美的结果,因此届时肯定不是得罪东林党就是得罪齐楚浙三党,这可不是他想要的面对的局面。

    就目前的情形而言,李宏宇越少介入到朝堂之上的争斗越好,这样的话他就可以在海关司过逍遥自在的日子,京城的那些势力才不会注意到他。

    尤为重要的是,闯宫一案跟其他的案子不同,里面牵涉到了皇权正统的问题,还涉及到了李皇后,因此根本就没办法查清楚。

    难道要大张旗鼓地去查李皇后不成?李皇后毕竟已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