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驭大明-第3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东林党会提前下手,进而一举将她击溃。

    说实话,李太后心里并不恨东林党,所谓愿赌服输,她没能控制住局面被东林党钻了空子是她的失误,这就是权力场上的博弈。

    然而,令李太后恨之入骨的人是王安,王安身为司礼监掌印太监可谓是皇家最为信任的奴才,可私下里竟然勾结了东林党,这使得李太后无法释怀。

    因为王安触犯了内侍的禁忌,越过了不应该越过的红线,利欲熏心下忘了他的本分与外臣相勾结,要知道他可是皇帝手中一把对付朝臣的利刃,而今却与朝臣联合了起来,实在是大逆之罪。

    听了李太后的话后,朱徽媞的脸上不由得浮现出了失望的神色,她这个年龄正是喜好热闹的时候,更何况是登基大典这种天下间最为热闹隆重的事情。

    要知道上一次泰昌帝的登基大典的场面可宏伟盛大,人山人海,喜庆异常,令她久久不能忘怀。

    很快,朱徽媞的眼角闪过一道狡黠的目光,虽然李太后不让她去看登基大典,不过这种盛大的典礼她如何能不去凑热闹呢?

    “太后娘娘,东西已经收拾好了。”这时,一名女官走了进来,向李太后一躬身后说道。

    “走吧!”李太后闻言神色顿时一黯,环视了一眼东暖阁后向那名女官微微颔,此次离开恐怕她在有生之年内无法再踏足乾清宫。

    “母后,咱们是去坤宁宫还是清宁宫?”女官闻言躬身离去,朱徽媞不由得饶有兴致地问道,她知道慈宁宫里住着郑氏太皇太后,故而符合李太后身份的只有坤宁宫以及清宁宫。

    与从未去过的坤宁宫相比,朱徽媞自然更喜欢从小长大的清宁宫,况且那里还有朱由检和两个姐姐,届时可以陪着她一起玩。

    “咱们去哕鸾宫!”李太后闻言双目神色变得黯然,然后向朱徽媞微微一笑后说道,“以后那里就是咱们的家了。”

    “哕鸾宫?”朱徽媞的脸上微微一怔,顿时流露出不解的神色,“母后,那里不是冷宫吗?”

    “紫禁城里怎会有什么冷宫,那里是先皇的妃嫔们住的地方,现在你太子哥哥登基了,太皇太后又年事已高,所以母后选择去哕鸾宫,那里清净,免得被人打扰了。”

    李太后微微一笑,强颜欢笑地开口向朱徽媞解释着,她总不能把失势的事情告诉朱徽媞,这不是朱徽媞这个年龄该知道的事情。

    “只要母后去哪里,孩儿就跟着去哪里。”朱徽媞闻言向李太后莞尔一笑,她哪里清楚皇宫中已经生了惊天巨变,她此时正是无忧无虑的年龄。

    “奴才恭送太后离宫!”

    乾清宫宫门,当李太后牵着朱徽媞的手走出宫门时,立在宫门外的一名被一群内侍簇拥着的瘦高个宦官向她一躬身,尖着嗓子喊道。

    “要不要查验一下,看看哀家有没有把不该带走的东西带走!”李太后冷笑了一声,冷冷地向那名瘦高个宦官说道,此人是王安派来监视她的。

    “太后言重了,奴才岂敢无礼。”瘦高个宦官闻言再度向李太后,满脸堆笑地回答。

    “回去告诉你们总管,要他以后好自为知!”李太后面罩寒霜地瞪了瘦高个宦官一眼,领着朱徽媞和用车推着大包小包行礼内侍、宫女往冷宫方向而去。

    “跟上去,看看她们是不是去了哕鸾宫!”

    瘦高个宦官有些不放心,低声向身后的几名内侍说道,担心出什么岔子,否则就没法向王安交差,很显然李太后口中的“总管”就是担任紫禁城总管的王安。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都来读手机版阅读网址:m。


………………………………

第四百五十六章 娇俏小公主

?    “哼,你想让我死,那咱们看看谁先死!”

    当王安得知李太后离开乾清宫时对他的那番告诫后,双目顿时闪过一道凶光,阴沉沉地低语了。。lā

    王安知道李太后心中对他有着很深的怨念,两人之间的这个梁子很显然已经无法解开,成为了不共戴天的仇敌。

    由于做贼心虚,王安对李太后的那番告诫十分敏感,认为李太后以后不会放过他,这使得他心中感到非常惶恐。

    虽然李太后现在失了势,但她毕竟是大明的太后,而且曾经养育了朱由校一年,双方之间怎可能没有一点儿母子之情?

    这可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情,再怎么说朱由校和李太后也是一家人,而王安只不过是个奴才而已,与朱由校的关系并不算密切,万一哪一天朱由校和李太后重修母子之情,那么他将遭受灭顶之灾。

    李太后不会想到,她的这一番肺腑之言会带来一场性命攸关的灾难,不过命运也随之迎来了转机。

    其实,李太后的那番告诫确实是在警醒王安,虽然她痛恨王安但是却不希望大明朝局不稳。

    在李太后看来,王安并没有意识到其已经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过错,既然连她都能意识到王安与东林党勾结,那么天启皇帝又如何不知道他所干的好事?难道紫禁城的宫禁就真的如此不堪?

    王安更没有意识到,万历朝的冯保就是他的前车之鉴,显而易见,无论以任何名义想要绕开皇帝而凌驾于君权之上的行为都会招来灭顶之灾。

    张居正可谓是大明的一代名臣,可结局却异常悲惨,究其原因就是越过了红线,与冯保联手架空了年轻的万历皇帝,触动了万历皇帝的君权。

    当然了,后世的文人自然不会说张居正凌驾于皇权之上,只会说他当内阁辅之时立下了多少功绩,而他之所以会落得一个凄惨的下场是因为小人作祟,以及对万历皇帝过于严格而使得万历皇帝怀恨在心。

    这种说法看起来冠冕堂皇,实则不过是掩人耳目而已,古代封建社会是君为臣纲,万历皇帝即便年龄再小也是天子。

    张居正先是臣子而后才是辅臣,可他却对万历皇帝乎寻常的严格,甚至呵斥和惩戒,哪里还有臣子的本份?

    毕竟,万历皇帝不是普通人家的孩子,那种“不打不成才”的理论如果用到他的身上的话与谋逆何异?能这样对皇帝的臣子不是权臣又是什么?

    从明太祖废除宰相开始,注定了在大明当权臣的结局是悲惨的,这也是为何有了内阁和司礼监的原因。

    明朝的皇帝对政权的态度采取的是分权治国,优待文士,这也才有了文人们施展才华的舞台,出了众多的名臣。

    明朝的官员可以抗旨甚至顶撞皇帝,但通常都安然无恙,可如果换在高度中央集权的清朝,恐怕早就被砍了脑袋。

    别人或许不清楚朱由校,但李皇后可谓是看着朱由校长大的,知道朱由校自幼聪颖,否则不会得到万历皇帝的喜爱直接被立为皇太孙。

    如果说瑕疵的话朱由校当然也有,与别的皇帝不同他喜欢木器,毕竟皇帝也有七情六欲,这也成为了后世之人攻击他的罪证,蔑称其为“木匠皇帝”。

    不过,朱由校虽然喜爱木器但还没有到痴迷的程度,试问天下间有谁没有自己的小爱好?

    经历最初的惊愕后,朱由校肯定能想到闯宫事件并不简单,一系列的巧合都表明这是内侍和外臣里应外合的结果。

    因此,王安以后的表现就至关重要,要是他能为朱由校忠心耿耿地办事,那么朱由校会网开一面不计较他在闯宫案时的罪责,可如果王安不知好歹想要效仿冯保,那可就是自取灭亡了。

    登基大典结束时已经是下午,年轻的天启皇帝在众臣的簇拥下去了清宁宫,接受文武重臣的朝拜。

    虽然李太后已经离开了乾清宫,但天启帝并没有住进乾清宫而是准备在清宁宫里住上几日。

    天启皇帝本无意让李太后去哕鸾宫,可由于以东林党为的文官集团的反对,他一时间也没有更好地安置李太后的去处,故而心中倍感歉意,以实际行动告诉世人他没有逼迫李太后离开乾清宫的意思。

    “大人,我们抓到一个冒充内侍的女孩,她自称是乐安公主,认识大人。”

    当李宏宇与周嘉谟等辅臣在清宁宫的便殿里聊天,等待天启皇帝召见的时候,负责紫禁城防务事宜的满桂忽然急匆匆地赶了过来,低声向他禀报道。

    由于事关李太后,所以满桂不敢声张,亲自前来向李宏宇进行汇报。

    “乐安公主?”李宏宇闻言微微怔了一下,朱徽媞现在不是应该与李太后一起去了哕鸾宫,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不过下一刻,李宏宇就不由得摇头苦笑了一声,朱徽媞自幼受宠,故而自然有些刁蛮任性,而且胆子也大,因此还真的可能做出这种出格的事情,冒充内侍跑出来凑热闹。

    考虑到目前李太后的处境,朱徽媞私自离开后宫的事情自然不宜宣扬开来,而且也不适合把朱徽媞带来清宁宫,否则的话必将使得李太后的处境更加艰难,无论是王安还是东林党都会因此而紧张,更加猛烈地向李太后起攻势。

    因此,李宏宇悄悄找到与人谈笑的赵欣,把朱徽媞的事情告诉了她,让她帮着在天启皇帝找他的时候打圆场,然后快步领着满桂离开。

    李宏宇对紫禁城非常熟悉,出了清宁宫后径直去了协和门外一处亲军值守的四合院。沿途的官员、内侍和宫女纷纷向他躬身行礼,望向这位年轻辅臣的眼神中充满了敬畏和羡慕。

    “告诉你们,你们的编练使大人当年去辽东的时候与蒙古的勇士比武,三场比试下来大获全胜,打得那些蒙古勇士是落花流水……”

    进了院门后,远远的李宏宇就听见了一个银铃般的清脆声音从前方的大厅传来,嘴角不由得流露出一丝无奈的苦笑,这添油加醋地夸大他当年蒙古之行的声音的主人无疑就是朱徽媞。

    大厅里,一名模样俊俏的小内侍双腿盘坐在一张桌子上,兴致勃勃地给屋子里围着的一群新军将士讲着李宏宇的英勇事迹,由于其讲述得绘声绘色,故而那些新军将士们听得津津有味,以至于没人看见李宏宇进来。

    “编练使大人到!”跟着李宏宇进们的满桂见状连忙沉声喝道。

    “参见大人!”屋里的军士闻言这才回过神来,纷纷向李宏宇躬身抱拳行礼,对李宏宇敬畏有加。

    由于新军主要由当年辽东战场当过后金俘虏的将士组成,故而没人能想到有朝一日他们能进驻紫禁城成为天子的禁军,足以扬眉吐气,光宗耀祖。

    当然了,新军将士们知道带来这一切的人是李宏宇,李宏宇对他们无疑有再造之恩,使得他们以后能挺着胸膛回到故乡,不至于因为被俘的往事而被人在背后戳脊梁骨,这使得新军自从建立起就深深地打上了李宏宇的烙印。

    李宏宇向众将士微微颔,然后屋子里的人就纷纷离开,满桂也知趣地退到了门外,像一尊铁塔似地守在门口处,他能以一个蒙古人的身份成为守护天子的近臣,已经是大明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公主,您怎么这副装扮?”等满桂等人离开后,李宏宇向朱徽媞一躬身,不动声色地开口问道。

    “母后不准本宫出来看热闹,本宫只好出此下策。”

    朱徽媞笑盈盈地从桌上跳下来,拍了拍小腹后忽闪着一双灵动的大眼睛可怜兮兮地说道,“大学士,你这里有没有吃的,近来乾清宫里的饭菜实在是难以下咽。”

    “公主稍等。”

    李宏宇闻言眼神顿时一黯,他自然已经听说了李太后在乾清宫里过得并不舒心的事情,因此向朱徽媞一躬身后抬步走到门外,让满桂找人去清宁宫给朱徽媞拿些吃的食物来,李太后身边那些下人的手艺如何能跟宫里的大厨相比。

    等李宏宇进门,趁着满桂的人拿吃的东西过来的时间,朱徽媞缠着他讲述海外的奇闻异事,她最喜欢听李宏宇讲海外那些新奇的事情。

    李宏宇身为辅臣现在自然忙得不可开交,哪里有心情给朱徽媞讲故事,不过既然朱徽媞已经开了口他自然无法拒绝,于是耐下性子给朱徽媞讲着海外的风土民情。

    朱徽媞双手支着下巴趴在桌子上,听得津津有味,她很好奇李宏宇不仅文章写得好,而且竟然还知道许多海外的事情,知识异常渊博。

    没多久,满桂派去清宁宫的人带了两个食盒回来,一盒是饭菜,另外一盒是糕点,是赵欣帮着张罗的。

    朱徽媞也不客气,拿起碗筷狼吞虎咽地就吃了起来,丝毫也不顾及她公主的仪态,毕竟她只有九岁只是个孩子,哪里会刻意在乎宫里那么多的条条框框。

    另外,朱徽媞在李宏宇面前感到非常轻松自在,故而丝毫不感到拘谨,自然而然地就释放了天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