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驭大明-第5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都来读手机版阅读网址:m。


………………………………

第七百零三章 毛遂自荐

?    抵达石门山后,后金军按照努尔哈赤的命令在距离石门山三里的一个废弃村庄安营扎寨。

    皇太极拿到了努尔哈赤亲笔写给李宏宇的战书,即刻回营召集了几名亲近的骑兵,准备上山送信。

    虽然外界对皇太极此行感到担心,认为其可能有生命危险,可皇太极却丝毫也不以为意,因为他断定李宏宇绝对不会杀他,以李宏宇的自负岂会在这个时候斩杀后金的大将,那样的话传出去岂不是被人耻笑。

    故而皇太极认为他此次上石门山是有惊无险,既可以趁机见见李宏宇探一下他的底细,以备将来在战场上判断李宏宇的战略部署,同时又能达成努尔哈赤的意愿,探查石门山上明军的虚实。

    皇太极必须要去石门山,他知道这很可能是他与李宏宇唯一的一次见面机会,一旦错过的话恐怕相见无期,这将成为他心中的一个永久的遗憾,他很想见识一下这个接连打败后金,使得后金由主动陷入被动的大明年轻重臣。

    “贝勒爷,奴才恳请跟贝勒爷一同前往,奴才对明军的情况有所了解,能助贝勒爷一臂之力。”

    皇太极刚翻身上马,一名相貌堂堂、体格魁梧、脑袋精光,头顶顶着一条辫子的后金汉人年轻军官快步来到皇太极的马前,单膝跪地恳请道。

    “你是镶红旗的人!”皇太极瞅了一眼那名年轻军官,觉得此人有些眼生,然后不动声色地问道。

    八旗的旗兵所穿的服饰颜色和饰品都有区别,故而皇太极看出那名年轻军官是镶红旗的人,代善手下的旗人。

    努尔哈赤为了充实八旗,不断把掳来的汉人编进八旗,成为八旗的旗民,是八旗中处于最底层的一群人,备受奴役。

    值得一提的是,满清的“剃令”是在入关攻占北京城后下达的,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掌权时还没有强制所有的汉人都剃,像刘爱塔等汉人就留着头。

    不过,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时期对不同的汉人采用不同的政策,刘爱塔等被掳来或者主动投靠的汉人不用剃,但攻城后城里的军民要想投降必须剃,以示臣服。

    女真人的式与汉人不同,喜欢剔除头上多余的头,只留一处或者几处将其扎成辫子。

    汉人的剃则只能留头顶处的头,其余地方的头全部剃光,其留的面积不能大于一钱,否则要被处死,称为“金钱鼠尾”。

    一直到了清末,满清朝廷对式的要求才有所放松,逐渐演变成为了只剃额前的部分,被后世人所熟知。

    “回四贝勒,奴才是镶红旗的范文程,曾任文馆的章京。”那名年轻的后金军官闻言抬头望向了皇太极,高声回道。

    “章京?”皇太极的眉头微微皱了皱,文馆是后金专门从事文秘事务的机构,“章京”是里面的低级办事人员,负责抄抄写写的事宜。

    “你是何时入的旗?”随后,皇太极望范文程问道,虽然范文程官职微小但他能放弃安逸的文职而“投笔从戎”,这倒令皇太极有些感兴趣,毕竟能做到这一点的文人不多。

    “回四贝勒,奴才是天命三年在抚顺投靠的大汗,大汗让奴才加入了镶红旗,并成为了文馆的章京。”范文程闻言顿时面色一喜,连忙沉声回道。

    “给他一匹马。”皇太极闻言沉吟了一下,让一旁的士兵吩咐道,准备带范文程一同前往,既然努尔哈赤肯封其为官意味着范文程是主动投靠的后金,值得他信赖。

    “谢贝勒爷。”范文程顿时大喜,连忙向皇太极磕了一个头,上马后跟着皇太极离开了营地,直奔石门山而去。

    石门山,主峰。

    李宏宇的帅帐设在主峰上一座道观的边上,这座道观的规模不大,只有两间房子,一间供奉道教的祖师,一间供给看守寺庙的两名道人居住。

    广宁失陷后,一些难民逃到了山上的道观,不过很快就被后金兵找到,连道观里的两名道士一起带走,使得道观成为了一座空观。

    虽然道观比较小,但总比帅帐更能让人住得舒服,本来李宏宇身边的卫兵想要把道观里住人的房间打扫一下让李宏宇住,但被李宏宇婉拒,他岂能打扰道观里那些神祗的清净?

    “禀大学士,建奴四贝勒皇太极求见,说有书信送呈大学士,现在山前等候。”李宏宇正在帅帐里召集高级将领议事时,一名卫兵进来高声禀报。

    “皇太极来送信?”李宏宇闻言微微怔了一下,觉得有些意外,他可是知道皇太极的厉害,不仅以庶子的身份成功接掌后金,而且还为后金开疆拓土奠定了以后入关的根基。

    值得一提的是,皇太极还非常善于劝降,收服了不少大明的高官为其所用,其心机城府使得李宏宇也颇为钦佩。

    “大学士,听说这个皇太极是建奴的一员干将,是建奴四大贝勒中最能打的一个,努尔哈赤派他前来恐怕另有深意。”

    现场众人也对这个消息感到惊讶,袁崇焕沉吟了一下后警惕地提醒李宏宇,他对后金的情形也非常了解,知道论才智皇太极为四大贝勒之。

    “努尔哈赤让他来打探咱们的军情,想知道山上的防守如何。”李宏宇闻言微微一笑,他岂能猜不到努尔哈赤这样做的用意,因此不以为意地说,“这样正好,让建奴知道咱们的厉害。”

    “传令下去,列阵相迎!”

    说着,李宏宇沉声下达了命令,他岂会让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失望?自然要给前来的皇太极一个下马威了,向皇太极展现明军的军威,这是任何军队统帅都会做的选择,希望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等袁崇焕等人离开做准备事宜后,李宏宇低声向一名身边的亲卫吩咐了几句,那名亲卫就快步离去。

    “皇太极!”望着那名亲卫的背影,李宏宇的嘴角流露出一丝笑意,皇太极肯定不知道他对后金的重要性,否则的话肯定不会出现在这里。

    “跟我走吧!”

    石门山山前,一名明军武官来到在明军阵营前等候的皇太极等人面前,面无表情地说道。

    皇太极深吸了一口气,神色严肃地跟着那名武官上了石门山,暗中留意着沿途的明军工事。

    抵达石门山后,李宏宇下令三万大军修建防御工事,有不少滚石和落木堆在山上,而且明军中有非常多的弓箭手,一旦后金军强攻的话势必造成巨大的伤亡。

    尤为令皇太极感到担忧的是,石门山上的明军斗志昂扬,士气高涨,这使得皇太极的神色变得越来越凝重,看来李宏宇果然治军有方,可谓明军中的一根定海神针,有他在的话那些明军的士气就不会变得低落。

    李宏宇的帅帐前的道路两侧整整齐齐排列着数百名顶盔贯甲的明军士兵,一个个神情冷峻,军容严整,气氛萧杀。

    皇太极望见那些列阵的明军士兵后心中顿时就是一惊,他自然能看出来这些明军士兵训练有素,如果李宏宇接连训练出如此厉害的士兵,那么后金以后的日子可就苦了。

    “狼烟起,江山北望!”

    当皇太极走进明军的队列中时,现场响起了一个略带沧桑的洪亮声音,高声唱道。

    “狼扬起,江山被望,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随即,阵列中的明军将士们齐声高唱了起来,声音雄浑,气势磅礴。

    皇太极没想到那些明军士兵唱起歌来,而且还是听起来非常悲壮肃穆的歌曲,听得人热血澎湃,因此不由得暗自留意起歌词来。

    “我愿守土复开疆,堂堂中华要让四方来贺!”

    当听到其中的两句铿锵有力的歌词后,皇太极禁不住在心中默念了一遍,紧跟着脸色变得越来越凝重。

    从这两句简单的歌词上他自然能听出了开疆拓土的意味,这与明军以前只能被动防守截然不同,攻击意味十足。

    其实,李宏宇原本想让皇太极过“刀门”,也就是道路两旁的士兵把手里的刀交叉架在道路上方,让皇太极从刀身下穿过。

    不过最终他打消了这个念头,如果现在明军占据了优势的话倒是可以使用“刀门”,可现在明军处于劣势,如果再用“刀门”的话就显得有些色厉内荏,根本就达不到想要的效果。

    “来者何人?”当皇太极来到帅帐门前后,现场的雄壮的歌声嘎然而止,立在门前的一名武官望着皇太极高声问道。

    “本官是大金四贝勒皇太极!”皇太极闻言不动声色地答道。

    那名武官随后一挥手,十余名明军士兵走上前开始对皇太极等人进行搜身,以确保其身上没有携带兵器。

    皇太极自然清楚这个规矩,故而他此次前来根本没有携带兵器,不仅他,他的那几名随从也都没有携带兵器,因为如果李宏宇想要对他不利的话,几把兵器无法改变格局。

    “跟我来。”等搜完身确保没有私藏兵器后,那名武官向皇太极一点头,扭身向帅帐而去,立在帅帐前的明军士兵伸手掀开了帐门。

    皇太极不由得吁了一口气,稳定了一下有些慌乱的心神后领着身后的一名随从大步走进了帐内,他已经有些迫不及待地想要见见这个给了他巨大心理压力的男人长什么样子。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都来读手机版阅读网址:m。


………………………………

第七百零四章 双雄会

?    营帐里,李宏宇端坐在上位的座椅上,袁崇焕等人分列在他下两侧。

    众人后方立着两排精壮的刀手,一个个神色严肃地立在那里,气氛萧杀,令人感到颇为紧张和压抑。

    当皇太极进入营帐后,袁崇焕等人齐刷刷地望向了他,而李宏宇则在那里慢条斯理地品着手里端着的一杯香茗,连正眼都没有瞧皇太极一眼。

    李宏宇当然不是那种傲慢自大的人,他之所以无视皇太极是因为两人之间的较量从现在开始已经展开,故意在皇太极面前表现出傲然,这样的话皇太极就不会知道他对其的重视。

    “好年轻!”看清了端坐在上处的李宏宇后,皇太极心中顿时暗叹了一声,脸上流露出惊讶的神色,万万没有想到这个使得后金手忙脚乱的人竟然如此年轻。

    “李大人,本官奉父汗之命前来给你送信!”来到李宏宇的面前后,皇太极向李宏宇一拱手后说道。

    虽然李宏宇可以对他傲慢,但皇太极却无法对李宏宇失了礼节,归根结底大明是天朝上国,况且李宏宇又击败过皇太极,皇太极作为李宏宇的手下败将就是想傲然也傲然不起来。

    “念!”李宏宇吹了吹手里茶杯里茶水冒出来的热气,口中缓缓说出了一个字,根本就没有接信的意思。

    皇太极见状只好从身后的一名随从那里拿过努尔哈赤写给李宏宇的信,拆开后当众宣读了起来。

    信的内容无非是努尔哈赤起兵造反时的“七大恨”版本,认为后金的反叛是天经地义之事,诉说了对大明欺凌的不公。

    李宏宇对这些内容不感兴趣,专心致志地品着茶,想看看努尔哈赤在信的最后会耍什么花招,他可不认为努尔哈赤只是写给自己一封牢骚的信。

    “……上天有好生之德,本汗怜悯百姓疾苦,故决定与大学士会猎石门山前,以免除锦州百姓之兵祸,不知大学士意下如何?望大学士早做决断,以免误伤锦州百姓!”

    果然,等到了信件的后部,信的内容语峰一转,向李宏宇下达了战书。

    “锦州?”现场的明军将领们顿时面面相觑,脸上不由得流露出惊讶的神色,谁也没想到努尔哈赤竟然会拿锦州百姓的性命来威胁李宏宇下山交战。

    锦州守军现在只剩下千余人,其他都是逃难来的百姓,在城里暂住后前往宁远,以躲避后金的兵锋,毕竟现在后金表现得气势汹汹,除了李宏宇外没人能想到努尔哈赤为了巩固根基而选择撤退。

    一旦后金分兵前去攻打锦州城,那么城里的那些军民肯定难逃屠戮的命运,这使得袁崇焕等人的心中倍感着急,他们原本就处于劣势,面对咄咄逼人的努尔哈赤根本无力去救锦州。

    李宏宇的眉头微微皱了皱,缓缓地吹着面前茶杯里的热气,他也对努尔哈赤这样做感到意外,按理说努尔哈赤这次来只是虚张声势而已没有必要搞得那么麻烦,前来下战书即可。

    届时只要李宏宇不下山迎战,那么等林丹汗率军抵近后努尔哈赤就可以光明正大地撤退,何苦要把锦州的百姓给捎上。

    因此,李宏宇觉得这并不像是努尔哈赤的行事风格,努尔哈赤现在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