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驭大明-第6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过军务整顿后的陕西行都司现在面貌焕然一新,士兵和军户再也不会被上司剥削和压榨,又能吃饱肚子,自然不会像别的都司的士兵那样造反了。

    “屯兵制!”望着被拖下去的壮汉,李宏宇的眉头不由得皱了皱,口中缓缓吐出了三个字,看来屯兵制现在已经成为了社会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到了明朝后期,屯兵制的弊端已经暴露无遗,首先是克扣粮饷,由于是一种所属关系因此将领克扣士卒粮饷是一个极其普遍的现象,用剥削所得过着糜烂的生活,且向兵部官员、监视太监和纪功御史等人行贿以营求升迁或开脱罪责。

    另外,就是屯兵制使得军队的屯田多被军官、豪强和内监占夺,这就使得军队失去了粮食的来源,武官和士兵之间的矛盾必然激化,战时士兵岂会卖命?

    至于大明军队军纪败坏,就成为了一个非常正常的现象,例如李宏宇今天所见的“杀良冒功”,官兵通常对手无寸铁的平民滥施屠杀以换取功劳。

    史籍记载,“今官兵所至,动以打粮为名,劫商贾,搜居积,**女,焚室庐。小民畏兵,甚于畏贼。”

    虽然知道屯兵制的种种弊端,但李宏宇却无能为力,只能听之任之,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本章完)


………………………………

第八百六十四章 罪无可恕

?    李宏宇赶到京城的时候已经是崇祯四年的四月份,陕甘的剿匪使得他耽误了一段时间,面对犹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造反队伍他唯有摇头苦笑的份儿,显得颇为无奈。、

    很显然,要想彻底平定百姓的造反就必须解决一个根本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吃饭,百姓们唯有吃饱了肚子才会老实生活,不至于闹事。

    刚进城,李宏宇就得知了一件意想不到但又在情理之中的事情,崇祯皇帝借着召袁崇焕议事之际,将这位大明的蓟辽督师下狱问罪。

    袁崇焕的罪名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以市米则资盗,另外一个就是以谋款则斩帅,至于在后金军打到京城之际救援不力等罪名与这两个罪名相比简直就不值得一提。

    李宏宇的到来使得京城原本紧张的局势得以舒缓,他进城后回家沐浴换了一身衣服后就去觐见崇祯皇帝。

    与三四年前相比,崇祯皇帝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初登大宝的少年天子,显得成熟稳重许多,对李宏宇的到来感到非常高兴,设宴款待。

    叶尔羌汗国称臣纳贡的使臣年后已经抵达京城,这使得崇祯皇帝对此感到非常开心,可谓是近些年来他感到最高兴的事情。

    如果说开疆拓土是一个国家进入盛世的标志,那么李宏宇率领大明西征军攻取了吐鲁番就已经达到了这一标志,这可是连明太祖和明成祖都没有达成的一大功绩,结果在崇祯皇帝这里得以实现。

    “皇上,臣听说蓟辽督师袁崇焕下狱问罪,不知其所犯何罪?”

    宴会进入到尾声的时候,与崇祯皇帝谈笑风生的李宏宇忽然语峰一转,不动声色地问道。

    其实,李宏宇不想介入袁崇焕的案子里,但作为大明的太保以及袁崇焕的同科好友他必须要开这个口,否则的话既是失职同时也无法向外界交待,显得薄情寡义。

    “哼,此人辜负朕的皇恩,说要五年平辽,朕对其是恩宠有加,可结果建奴竟然堂而皇之地打到了京城,五年平辽成为了一个笑话,朕也成为了一个笑料,简直可恨直至!”

    听闻提及袁崇焕,崇祯皇帝顿时面色一寒,冷冷地向李宏宇说道,显得有些余怒未消。

    确实,为了解决困扰大明的辽东问题,登基不久的崇祯皇帝被袁崇焕所说动,故而寄希望于其击败后金光复辽东,为此是全力支持,恩宠有加,连袁崇焕擅自杀了毛文龙都能够忍受。

    可随着皇太极率军攻到了京城城外,崇祯皇帝心中对袁崇焕的信任已经荡然无存,显而易见,有能力打到北京城的后金是绝对不会按照袁崇焕所说的那样五年内被消灭,五年平辽无疑成为了一个天大的笑话。

    这个时候,关于袁崇焕的一切矛盾被激化,崇祯皇帝不可能再大力袒护这个欺骗了他,令他难堪的臣子。

    于是,这就有了身为蓟辽督师的袁崇焕的被捕下狱。

    “唉!”

    见崇祯皇帝好像对袁崇焕恨之入骨,李宏宇不由得无奈地苦笑了一声,这也许就是所谓的爱之深,恨之切吧,当崇祯皇帝对袁崇焕所报的希望化为泡影后,心中的怒火可想而知。

    李宏宇无法为袁崇焕求情,这个时候崇祯皇帝正是痛恨袁崇焕的时候,他要是求情不仅等于火上浇油,而且还会招惹崇祯皇帝的厌烦。

    毕竟,崇祯皇帝不是天启皇帝,性格显得有些刚愎自用,李宏宇很早就已经看到了这一点,所以还是避免招惹崇祯皇帝为好。

    当然了,朝廷给袁崇焕定的罪名并非空穴来风,以最重要的“市米则资盗”和“谋款则斩帅”两条大罪而言,都是真实存在的。

    所谓市米则资盗,不是指的袁崇焕把粮食卖给后金,而是指袁崇焕担任蓟辽督师后卖粮食给了蒙古的喀喇沁部。

    非常不凑巧的是,喀喇沁部与科尔沁部一样都是投靠后金的蒙古部落,结果喀喇沁部又把粮食转卖给了闹粮荒的后金,属于间接资敌。

    崇祯元年的时候,喀喇沁部得到了后金的帮助,双方联军击败了林丹汗在喀喇沁旧地的蒙古军队,这一点袁崇焕身为蓟辽督师的袁崇焕应该一清二楚,很显然喀喇沁部和后金有了共同的利益。

    虽然崇祯元年九月喀喇沁部也接受了明朝的封赏,但这是那些夹在大明和后金势力中间的蒙古部落两面讨好以谋求最大利益的惯用手法,很显然曾经与后金联合作战的喀喇沁部与后金走得更近。

    值得一提的是,崇祯二年正月的时候,皇太极为了增加军力和国力,于是命令蒙古的科尔沁部、敖汉部、奈曼部、和喀喇沁部等投靠后金的蒙古部落加入后金八旗,这意味着这些部落成为了后金的八旗旗人。

    由此可见,喀喇沁部已经投靠了后金,这一点袁崇焕合格蓟辽督师应该心知肚明,可即便如此他还是在崇祯二年三月份给崇祯皇帝上书,以拉拢喀喇沁部为由卖给缺粮的喀喇沁部,防止其投靠后金,最终获得了崇祯皇帝的御准。

    结果,就在崇祯皇帝御准卖粮的五个月后,得到粮食的喀喇沁部的大汗派人到沈阳与皇太极结盟,向外界预示了袁崇焕的招抚政策失败。

    至于喀喇沁部把多少从大明哪里得到的粮食暗中交给了同样因为饥荒而缺粮的后金,现在已经无法查证,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后金一定从中得到了大批粮食,喀喇沁部岂敢不听从后金的命令。

    要知道,当时对后金有着重大牵制作用的毛文龙的东江军也同样缺粮,可袁崇焕却没有向朝廷为其请求援助,而是用粮食去招抚已经和后金结盟的喀喇沁部,进而使得粮食流进了后金那里,说是资敌一点儿也不为过。

    至于以谋款则斩帅,这个外界就已经很清楚了,所谓的“谋款”指的就是议和。

    其实,早在天启皇帝健在时袁崇焕就已经开奏请与后金议和,希望能稳住后金,给大明争取时间练兵,以夺回辽东,希望能取得“便宜行事”的权力,结果得到了天启皇帝的御准。

    本来,议和是麻痹后金的缓兵之计,为大明争取时间以加强关外宁、锦等重镇的防御,可因为此事却牵连上了东江军的统帅毛文龙,使得毛文龙被袁崇焕矫诏杀害,这就是“斩帅”。

    毛文龙虽有千般万般不是,但他却是大明抗击后金的主力,给后金造成了非常大的麻烦,后金历次在辽东南下都受到了东江军的牵制,进而不敢纵兵深入。

    由于没有水师,故而后金对东江军无可奈何,结果袁崇焕被帮后金除掉了这个心腹大患,杀死了东江军的统帅同时也是东江军的灵魂毛文龙,被人检举是为了议和故意讨好后金。

    结果,随着毛文龙的死,皇太极再无后顾之忧,直接纵兵打到了北京城下,这无疑使得人们怀念东江军。

    如果毛文龙尚在,那么在东江军的牵制下后金绝对不敢深入到大明的腹地,否则东江军会把后金搅得天翻地覆。

    退一万步来说,毛文龙是朝廷从一品的武官,而挂太子太保衔的袁崇焕也是从一品,即便他有尚方剑也不能擅自杀了毛文龙,况且毛文龙也有尚方剑。

    可袁崇焕却出人意料地还是这样做了,令外界是大跌眼镜,使得外人根本不知道他这样做的动机是什么,自然怀疑到跟后金议和有关了,否则为何如此急切?

    毕竟,袁崇焕曾经向崇祯皇帝承诺,要在五年内平辽,可这很显然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为此,如果袁崇焕能与后金达成和平协议,使得后金不再南下犯边,届时袁崇焕就有了台阶可下,不至于无法向崇祯皇帝交待。

    事实上,不单单李宏宇一个人这样想,京城官场的官员也是这样认为的,毕竟大家都不傻自然能看出毛文龙死得蹊跷。

    第二天中午,锦衣卫北镇抚司,诏狱。

    “太保,这就是关押袁崇焕的房间。”

    一名锦衣卫千户躬身把李宏宇领到一个单人牢房前,推开房门后恭声说道,李宏宇昨天已经向崇祯皇帝请旨前来看望袁崇焕。

    由于袁崇焕是崇祯皇帝钦定的御案案犯,故而没有崇祯皇帝的首肯外人自然不能见他,李宏宇与袁崇焕的关系自然要来看望他。

    “梦生,你何时回京的?”

    牢房里,袁崇焕正坐在墙角的干草堆闭目养神,见李宏宇来了连忙惊喜地起身迎了过去。

    他自然知道李宏宇去了关西,而且还打了好几个胜仗,不仅解决了漠西蒙古诸部,而且还收回了关西七卫的地盘,并攻占了吐鲁番,可谓立下了赫赫战功。

    “昨天抵京。”李宏宇闻言笑了笑,让身后跟着的随从把携带的食盒里的酒菜摆在了桌上。

    “好香呀,这是望月楼厨子的手艺。”

    等随从摆好酒菜离开,袁崇焕俯身闻了一下酒菜的香气,笑着向李宏宇说道,这望月楼可是京城数一数二的酒楼,达官贵人聚会的场所,厨子手艺无比高超。

    “元素,咱们已经好久没在一起喝酒了,今天大家不醉无归。”李宏宇闻言笑了笑,示意袁崇焕落座,端起酒壶给两人倒上了酒。

    确实,李宏宇上一次跟袁崇焕喝酒还是在辽西的时候,后来李宏宇奉旨入关,又跑去了关西,而袁崇焕则留在了辽西,很难有聚首的日子。

    “好,不醉无归。”袁崇焕闻言笑了起来,端起酒杯跟李宏宇碰了一下,两人一饮而尽。

    酒局的气氛热烈而欢快,非常融洽,李宏宇和袁崇焕是谈笑风生,觥筹交错,回忆着往昔的一些趣事。

    李宏宇没有问袁崇焕为何要杀毛文龙,以及与后金议和的事情,这是外界所有人都想知道的一个谜,而袁崇焕也没有向李宏宇打探他的案子的案情,两人是心照不宣,都不想扰了酒兴。

    袁崇焕很清楚,他的下狱是因为崇祯皇帝的震怒,现在的崇祯皇帝可不像登基时那样好说话,已经展现出了皇帝强硬的一面。

    虽然朝堂上现在是东林党的官员主政,但即便是这样袁崇焕还是被下了诏狱,由此可见崇祯皇帝对他的痛恨,因此袁崇焕又岂能奢望活命?

    李宏宇能来诏狱里看他已经使得袁崇焕心中非常感动,要知道遇到他这种情况别人可是避之唯恐不及,生怕与其牵扯上关系,以免引火烧身,可李宏宇却毅然来看望他。

    确实,李宏宇对于袁崇焕的案子无能为力,抛开其他因素不说,身为蓟辽督师的袁崇焕防备不利,使得后金袭扰京城,这件事情必须要有人来负责任,而袁崇焕正是这个要负责的人。

    不过,虽然李宏宇不知道袁崇焕杀毛文龙的真实原因,这一点恐怕只有袁崇焕自己清楚,但袁崇焕与后金议和一事则不是什么秘密,毕竟他曾经得到过朝廷的允许。

    据李宏宇所知,朝廷知道的议和有两次,历史上,袁崇焕第一次议和时,皇太极正暗中准备攻击朝鲜,第二次议和时皇太极准备着南下征明。

    因此,议和对于袁崇焕或皇太极来说都是为赢得时间而采取的计策。

    不仅如此,皇太极看出了袁崇焕急于求和的心理,故而狮子大开口开出了苛刻的条件:

    例如大明每年给后金十万两黄金、一百万两白银以及一百万匹布作为和好之礼,又想每年用东珠十颗、貂皮一千张、人参一千斤换取大明一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