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亲军锦衣卫-第1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东林君子站满朝堂,不就一劳永逸了吗?”

    新任礼部尚书钱龙锡鼓掌叫好:“陈大人果然高瞻远瞩,这才是提纲契领的英明决断。现在的勋贵太不像话了,在张维贤的带动下,竟然蠢蠢欲动干预朝政,而在张维贤死后,却更加嚣张,总是蛊惑皇上行些倒行逆施之法,处处针对我们这些君子官员,当除之。”然后询问:“但不知道陈大人有何良策为国锄奸呢?”

    这次等于再次噎了陈余廷一下。钱龙锡这么做,是因为他也有野心,正在为未来内阁次铺的位置暗暗努力,已经形成东林的第四派了。面对呼声比自己高的这位同僚,必须给予时刻的打击。

    陈余廷当然知道钱龙锡的心思,不过他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于是就尴尬的站在那里无言以对了

    钱龙锡得意的站起来:“陈大人没有办法,本官倒是有一法,可将勋贵集团一网打尽。”

    一听钱龙锡有办法,所有人的目光,立刻关注到了他的身上。

    钱龙锡得意的道:“大年初一,据说韩国公李善长十世孙李世选陈奏,家藏太祖高皇帝的诏旨,许诺再次封爵。”

    这事大家都知道,这事正交首辅黄爌处理,钱龙锡不过是旧事从提,也没有什么新鲜,真的不知道今日拿出来说是干什么。

    (崇祯三年,据说是韩国公李善长十世孙李世选陈奏,家藏太祖高皇帝的诏旨,许诺再次封爵。帝遣韩爌等核验,都认为这是伪诏,于是将李世选下狱论死。但为了本书故事,特意提前到崇祯二年,敬请考据党原谅。)

    事情的起因是崇祯二年的夏天的某天。比起天空那炎炎烈日,更让崇祯皇帝心烦的,是有司衙门呈上来的一道折子。

    大明王朝的烂摊子让他早已焦头烂额,可在这节骨眼上,居然有个名叫李世选的农民来向他要官儿!

    没错,明目张胆地要,且要的还不是小官,要封侯拜相讨爵位!

    事情的来龙去脉,奏折上写的甚是明白——

    徽州绩溪县农民李世选来到京师,求见皇帝。

    按说,一个乡野村夫想见皇帝一面,难如登天。但这个农民却非一般人物,自称是开国功臣韩国公李善长的十世孙,手中还攥有太祖皇帝朱元璋的一件遗物。

    那遗物是一封御笔书信,需崇祯皇帝亲自开启查验。

    甫一打开,崇祯当场惊愕得瞠目结舌——

    “敕赐皇亲外孙李盛庆,尔祖善长因国事罚贬去守龙关,二百一十六春为民,依数满我封。

    此旨到京,见主开拆。复忠臣勋爵护国,永远世世不忘。

    刘、李、徐勋臣,保障我为主,收伐陈友谅,天下俱服。十大功劳,秋毫无犯。

    洪武二十三年出给李盛庆收执。”

    这封朱元璋风格文理不通的书信,说人话就是:“刘伯温、李善长、徐达等助我平灭陈友谅,一统天下,功勋赫赫。但李善长因国事被罚,去守龙关(被斩了)。我,朱元璋,特给外孙李盛庆留下圣旨一道。准其后人于216年后前往京城,找皇帝开拆,恢复李家勋爵之位…

    按道理,出身草根的朱元璋写出这么个不伦不类、文词不通的书信,完全是有可能的。

    当年朱元璋登基后,为了巩固皇权,将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宿将屠戮一空。

    洪武二十三年,76岁高龄的韩国公李善长卷入胡惟庸谋反案,满门尽诛。

    但他的长子李祺,则侥幸躲过一劫。

    因为,李祺娶了朱元璋的长女临安公主。身为老爹,朱元璋自然不能让亲生女儿守寡。

    故此,李祺只是被罢官,带着儿子一起被流放到绩溪县,为李家留下一脉香火。

    而这位要求面见崇祯的李世选,正是朱元璋当年那被贬为民的外孙李盛庆的嫡系子孙!

    这般周折,堪称奇闻,崇祯一时也难以决断,翻来覆去地琢磨犯嘀咕:

    如果真将这个来历不明的李世选封为韩国公,万一是骗子怎么办?岂不让天下人笑掉大牙?

    可世上会有如此胆大包天的骗子吗?敢拎着全家乃至九族的脑袋,明目张胆来骗朕?

    如果断然拒绝,万一这封信真是太祖手谕,那我可就成了忤逆不孝之人,是对太祖皇帝的大不敬;世人更会耻笑我吝啬抠门:

    堂堂一国之君,竟连祖宗圣旨都不认。民间对朝廷的信任,又从何谈起?

    陷身进退两难之境,崇祯最终决定,将此事交由内阁调查处理。

    结果调查还没有头绪呢,建奴打进来了,这事就撂下了。

    尔按照大明的规矩,只要是撂下的事,就等于没事了,所以,这事就成了大家茶余饭后偶尔的谈论罢了。不知道今日钱龙锡拿出来干什么。

    钱龙锡傲然一笑:“这件案子说明了什么?”然后自信回答:“足以说明,勋贵野心不死,当年洪武爷处断何其英明,咱们就应该遵循祖制,将勋贵驱逐出朝堂,为大明永诀后患。”

    闻听此断,当时所有的人都恍然大悟,这借口,何其的高大上,何其的名正言顺。

    明天,明天大家就上书,弹劾勋贵集团颠覆国家之心不死。

    勋贵集团,你们死定了。

 第259章 一路收兵

    第二天,群臣上朝,异口同声声讨韩国公后人祈重封案,严肃的指出,太祖高皇帝的英明神武,打倒那些开国元勋是多么的正大英明,李善长的子孙这时候却来翻案,勋贵直接承认支持,这是那些勋贵贼心不死,想要继续谋逆的铁证,打倒勋贵,铲除谋逆的祸根。

    勋贵当然不能让,于是,在强敌兵临城下之关键时候,掀起了一场跟眼前危难,根本一毛线关系都没有的大争论,大辩论。当时群臣认为是假,勋贵认为是真,争论的是不可开交,让本来为城外战事忧心的崇祯一个头五个大。

    最终崇祯大吼一声:“都给朕闭嘴,皇太极城外攻城,转眼大明就将灭亡,还讨论关心可能十几年后的灭亡做什么?这都火烧眉毛了,先顾着眼前。从现在开始,谁再争论与城外战事无关的事,罢官夺爵。纠缠不放的,直接午门问斩。”然后大吼一声:“赵兴——”大殿上没有人回答,这时候他才想起,昨日夜,赵兴告别了自己,告别了他的家人,带着两位夫人,夫妻三人齐上阵,去城外扰敌为大军休整训练争取时间去了。

    两相比较之后,崇祯对东林更厌恶了。

    赵兴带着秦夫人的白杆兵到了武清,洪承畴与秦夫人换防之后,养精蓄锐很久的大军,随着赵兴绕路北上,去实现他心中早就计划好的战略。

    兵到怀来,京营驻扎在外十营中的一营千总,一早就在城外迎接。见到赵兴,就好像没娘的孩子见到了爹娘,咧开大嘴就哭。“姑爷,国公死的冤枉啊,姑爷,要给国公报仇啊。”

    面对这个忠心的张维贤部属,赵兴拉起来对他道:“现在是国难,不提私人恩怨党派之争,但等战事结束,我保证有仇报仇,有怨报怨。我现在就问你,你手下有多少兵。听清楚,是能战之兵。”

    这个千总立刻禀报:“启禀姑爷,在您预警之后,老帅(张维贤)加强了我们外围的戒备,补充了缺额也给了钱粮,现在我卫所齐装满员可以一战。”然后脸色立刻凄苦:“只是老帅含冤,更没了近来两月的钱粮,军无战意啊。”

    张维贤的战死,只要是一个明眼的人都知道原因,做为老帅的下属,灰心失望在所难免。

    张翠艳挺身而出:“召集兄弟们集合,我要说话。”

    大小姐站出来,这个千户跪倒哭泣:“大小姐站出来,我们就有主心骨啦,我这就召集兄弟们。”

    转眼之间,聚将鼓响,一千将士汇集,张翠艳直接蹬台,看着下面虽然面有悲愤,但人数满员的将士,张翠艳含泪拱手:“我,张翠艳,在这里先感谢诸位伯伯兄弟对我爹的忠诚。”

    此言一出,下面一片哭声,一来是对大小姐能如此屈尊降贵的感动,更是一种对老帅的怀念。从此也看出,张维贤对待属下还算可以。

    其实在这个年代,一个可以的考评,足以让这些军户们感激涕零了。

    张翠艳深吸一口气:“我是女子,但我深知,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道理,平时或多或少的被朝廷供养,现在建奴兵临城下,打到了我们的京城之下,这是我们做为京营的耻辱。我父亲战死,不论其他,单单一份战死,就是死得其所。没的说,我们英国公一家世受皇恩,老的战死了,小的上。我弟弟张之及领了京营,我张翠艳也不甘人后。今天和我的丈夫,指挥使赵兴帅军勤王,我需要叔叔伯伯兄弟们支持。拜托啦。”

    就这一句,全体将士一起跪倒:“追随大小姐。”

    张翠艳看向了赵兴。

    赵兴立刻表态:“现在,你们是大小姐的亲兵,我现在补发你们积欠的两月钱粮,并且从现在开始,算战时,大小姐将发你们双饷。现在就发,请你们交给家人安家,然后,保护大小姐上阵杀敌。”

    赵梓毫不犹豫的拿出了钱粮,直接兑现了赵兴的许诺,一时间教场上一片呼喊:“誓死保护大小姐,誓死杀敌。”

    留下这个千户带着五百老弱继续守卫辖区。剩下五百跟着翠艳随军继续东进。

    到了延庆,结果却不顺利了。当赵兴和翠艳进了当地卫所衙门,这个千户就是一种阴阳怪气。

    张翠艳冷眼询问:“你所有兵多少?”

    这个千户回答:“有兵一千。”

    张翠艳道:“聚将,我要清点。”

    这个千户直接拒绝:“大小姐虽然身为县主,但却没有点兵聚将之权,请不要僭越。”

    赵兴乐了,他已经明显的看出,这个卫所,已经背叛了英国公,是现在的英国公自己的兄弟张之及。

    于是,赵兴直接将自己的御赐绣春刀拍在了桌面上:“县主无权,我这个钦差指挥使有没有权?”

    这个千户当时看到赵兴,将特殊黄色刀鞘的绣春刀拍在了桌子面上,当时也是心惊,艰难的咽了口唾沫,但还是倔强的回怼:“现在,末将已经划归蓟镇,不再听京营指挥,请恕不能从命。”

    赵兴微微一笑:“攀高枝却是快哈。”然后豁然起身,直接抓起了绣春刀:“我不管你是归谁管,但现在本大人是钦差,你现在归我管。”

    结果这个千户却也硬气,嘿嘿一阵冷笑:“你是钦差不假,但据末将知道,你原先是督办边军哗变钦差,不是掌军钦差,国朝法度在,你管不到我。”

    赵兴笑了:“不错,还跟我杠上了是吧。我虽然是你说的,我原则上管不到你,那好吧,我是锦衣卫指挥使,有权稽查天下文武官员,现在,我怀疑你吃空额,慢待军事,当严惩。”然后直接换上了严肃的表情:“缇骑何在?”

    早就按耐不住的智风直接上前:“在。”

    “将此贪墨军饷,克扣钱粮,吃空额,慢待军事,还有——”看向了赵梓。

    赵梓低眉顺眼的加了一句:“纵敌过境,形同卖国。”

    赵兴一拍桌子:“对,这条比我那些捏人罪名直接多了。好,纵敌过境,直接卖国的混蛋抓了。”

    这个千户当时大惊,站起来大吼:“你不能抓我,我要上述。”

    赵兴直接嘿嘿冷笑:“锦衣卫拿人,还给你上述的机会?你太天真了。现在,你连上房都没机会啦。智风,将这卖国的家伙拉出去,砍了。”

    智风二话不说,上去就是一个大脚,将这个被酒色掏空了的家伙踹翻,然后和毛守义一起,直接拉了出去,当堂砍了脑袋。

    云淡风轻的赵兴对张翠艳道:“大小姐,你继续。”

    张翠艳当时面向满堂将官再问:“可听我调派?”

    满堂无声。

    她不可怕,可怕的她的丈夫,真狠啊。

 第260章 面见孙承宗

    兵到平谷,张翠艳已经收拢了老爹旧部两万。看着这是一支不小的实力了,但其中老弱不齐,流氓地痞居多,所以,赵兴决定,留下张翠艳和秀芬,由赵梓陪同,在平谷驻扎,整顿这支队伍,淘汰老弱之后,再跟上。他看出来了,这两万,按照自己选兵的标准,能剩下两千就不错了。

    而之所以这么决定,是因为一出平谷,就脱离了顺天府的管辖,也就是说,脱离了京营的控制,再往前走,就是真正的蓟镇辖区了。现在,紧急启用的蓟镇总督孙承宗,七十岁的老人家,可不是赵兴拿个指挥使能镇的住的。他是天启的老师,也是崇祯这个旁听生的老师,骂起两代皇帝来,两个皇帝连跑都不敢。

    想当初,孙承宗教导崇祯,轻重上询问天启,自己该怎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