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兴得意的道:“我的办法高吧。”
结果朱晨光笑道:“大人的办法,那个方正化早就施行啦,他是每日派专门的马车,拉着承包到土地的百姓上午门扣阙谢恩,把皇上和百官哄的那是不要不要的啊,现在,百官认为,这是他们的德政,皇上认为他已经堪比尧舜啦。”
赵兴愣了半天,最终点头:“不成,我得抽功夫见一见这个方正化,我得和这个皇上眼前的红人,好好的聊聊,嗯,改革吗,就得用这样的人。”
第307章 赏与罚
盛大的大朝会,在太和殿隆重的召开,为庆祝打退建奴重创之主力。
太和殿是什么所在,很多人认为太和殿平时是用于上朝的,其实不是。太和殿其实是用来举行各种典礼的场所,实际使用次数很少。明清皇帝上朝的地方主要在太和门、乾清门,是为御门听政、乾清宫是有大事或重要的事情时皇帝召见大臣所在地,并不是平时所说的太和殿。明清两朝24个皇帝都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如皇帝登基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
也就是说,这次在太和殿举行庆功大会,足可见崇祯的重视以及心中的欢喜。
说起来,在赵兴看来,这个庆祝有些尴尬,人家打到了你的家门口烧杀抢掠了,你勉强给撵回去,有什么好庆祝的,应该是坐下来好好的检讨自己才对。
但崇祯和内阁却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既然我辽西前线不敢出击,没有寸进尺功,那么,在京畿城下,前后歼灭建奴五万,还斩杀了建奴大将,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这就是大胜。正所谓,哪里打不是打?只要打胜了,就该庆贺,这是必须滴。
先是喜事,给有功之臣升官。
林林总总的连一个后宫的厨子都有封赏,一个官员的老爹,都因为曾经想上阵杀敌来着,而被封锦衣卫百户。仅仅这一封赏,就让赵兴的锦衣卫人数吹气一样的增加了上千。好在现在的规矩,封赏的锦衣卫都是虚名,只是荣誉称号,要不然,崇祯也舍不得拿出真金白银的封赏出来。
其他的赵兴不关心,他只关心自己的人。
洪承畴因为治理地方政绩卓著,再有奇袭遵化,死守遵化有大功,直接坐上了五年后才轮到他的山西巡抚之职,成为大明四大巡抚之首,这是意外之喜。
而孙传庭因为治理盐政有功,在京畿战乱中,源源不断的为边军提供钱粮,所以,因才适用,直接将孙传庭提拔为三边及宣大总督,兼任山西巡盐御史。也就是说,你不是能吗,那就将九边除了辽东之外的,都给你,从此朝廷就不再操他们的钱粮心了,单单这一项,户部就省大发了。
孙承宗老成谋国,特挂兵部尚书弦,接替冀辽督师。这也是迫不得已,袁崇焕留下的那群骄兵悍将,只有孙承宗能镇的住。
王大壮等十兄弟,加封游击,都外放成为宣大,蓟州遵化,蓟镇等北地总兵。这是朝廷开始加强北方的防御了,他们可不希望再被皇太极来这么一回,很吓人滴。
王尽忠赵何王胜林和贺人龙,也都升任游击将军总兵,回西北由孙传庭安排。
满桂没有如历史上战死,在孙承宗的提议下,调进辽东体系,加封辽东经略,如此,辽东再次恢复了蓟辽督师,辽东巡抚,辽东经略三架马车互相制衡的局面。再也不会再出一个袁崇焕这种大权独揽的人了。
至于重头戏,也是功劳最大的赵兴,皇上和内阁商量了再商量之后,他们一致的认为,其实吧,在这次大战中,赵兴没有功劳,因为,永定门一战,主帅是满桂,赵兴不过是看热闹的,抢占遵化的是洪承畴的队伍,赵兴不过是跟着旅游的。城外两次大战,是张之及主导,是王尽忠的指挥,是贺人龙冲锋陷阵的。死守遵化,你赵兴连个热闹都没看,跑城外去了。死守蓟州,那是他两个夫人的功劳,和赵兴一毛钱关系都没有。死守通州,似乎是保定巡抚解经传、御史方大任、总兵杨国栋的事。
而他在京城的种种做为,其实,其实都是他锦衣卫职责所在,份内之事,不做才是他的错。
纵观全局,哪里都有赵兴,但赵兴在哪里都好像是打酱油的存在,就是一个路人甲。
斩杀多尔衮,这个算吧,但是后来据报。多尔衮是自杀的,这样看来,赵兴似乎还有冒功的嫌疑。
好吧,不管怎么说,赵兴出现在所有的战场打酱油,没功劳也有苦劳不是,酬劳其苦,是苦吧。那就将赵兴正式任命为锦衣卫指挥使。其实要不人家也是了,不过这次是被内阁认可的了。
其实,这就是上到皇上,下到百官,都不想封赏赵兴。他太年轻了,按照大家的意思是,封赏太大,提升太快,对他不好。按照这个封建社会的意思,这是一个老年政治的局面,你一个小年轻就登上高位,你是在找死,我们是对你不负责任,这样的安排是对你的爱护。
而深藏内里的是,以文官为代表的内阁认为,赵兴是锦衣卫的人,是人憎人恨的,和官员集团根本就不在一个裤子里。那么大的功劳,如果真的按照实际状况封赏,那就水到渠成的封赏出一个实际的军权或者是政权合一的权臣。大明不需要权臣,哪怕如张居正于谦那样正值的能臣,也必须弄死。
所以,那还了得?不行,绝对不能让一个锦衣卫的混蛋捞过界。
于是就只能升赏其母其妹,多多赏赐金帛钱币。感觉还是不好意思,那就给赵兴加一个太子洗马,不行再加一个太子少傅,再不行给个太子少师。反正是除了锦衣卫内的职务之外,所有没有实权的虚名,可劲的加,最终弄的赵兴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没有用的职衔了,他更不知道自己开资的时候,该到哪个衙门领工资去。
好在反正大明的俸禄低,加多少,也不过是三瓜俩枣的事,最终是有钱给点,没钱拉倒。大不了大不了给你点霉变的粮食,废纸一样的宝钞,坑你一点大不了。
大肆封赏之后,就是开始论罪了。这次崇祯是真的怒了,内阁是真的吓到了,不杀几十个人是不能压惊的。于是,以大明四大巡抚之首的山西巡抚耿如起为首,各地总兵守备,各地巡抚知府等等,杀的是人头滚滚。
而三边总督杨鹤也在该杀之列,但杨鹤是个大嘴巴,大嘴巴的意思是没心没肺。没心没肺的人有个好处,那就是人缘好,论罪该死,但保的也多,不但东林保,赵兴也保,唯一不同的是,赵兴保的原因是他要交好杨嗣昌,但还必须让孙承宗占据三边总督的位置,只是保他不死。
最终崇祯和内阁决定,先放在狱中,等勘核后再说。
袁崇焕果然按照历史上的结局,被千刀万剐于市井,京师百姓争食其肉。
后世争论袁崇焕是英雄还是汉奸,弄的是针锋相对。其实没有必要争论了,就一个百姓争食其肉,这六个字还不能做定论吗?
史书是任人打伴的小姑娘,但民心不是。
第308章 朝会般的家宴
一场喧嚣总算退去了,赵兴再次回归平常。在自己的家里,赵兴举行了一个宴会。
之所以叫宴会,而不叫家宴,是因为他发现,能参加自己宴会的人,已经多到坐满了五桌了。而坐在这些桌子上的,都是大佬级别的人了。
和自己并肩,是英国公张之及小舅子,左面是山西巡抚洪承畴,自己的右面是三边及宣大总督山西巡盐御史孙传庭,而在赵兴兴致勃勃刚要开讲的时候,孙承宗的到来,赵兴必须让坐。
而孙承宗刚刚要说的时候,王承恩带着干儿子方正化来了,于是,即便老资格的孙承宗也得退一位,因为人家是内相,代表的是皇上,这是明目张胆跑来听阴谋来了。
但不管怎么说,秦夫人是女席之首,满桂是必须坐在首席的。
就在大家高高兴兴准备开席的时候,一个小太监给了赵兴一脖溜子,而且还理直气壮的呵斥:“滚一边去”。
当时赵兴就急了,现在自己是什么人,是皇上面前红的发紫的孤臣,你王承恩这个太监之首,见到自己都得先施礼,你一个小小的太监,还敢给自己来一下,找死吗?这不能惯着,打回去。
当正面一对,赵兴不敢找死打回去,还恭恭敬敬的请这个小太监坐到了首位,满屋子的大佬,还就没有一个敢和他抢的,因为,这个小太监,是崇祯。
拿起筷子直接开吃,一面吃一面还道:“朝堂太闹心,御膳房做的菜太不好吃。”然后看看全部卑躬屈膝的群臣,崇祯就用筷子点了点:“坐坐,大家都坐下,这里是赵兴的家,也不是朝堂,没有规矩的。没有了那群最爱为反对而反对的家伙们胡搅蛮缠,在这里,我们真正说点正事。”
大家就磕头之后,半个屁股坐下,等着皇上的垂询。
“洪爱卿,知道朕为什么力排众议,将你直接委派为山西巡抚吗?”
洪承畴赶紧站起来,给崇祯施礼:“万岁深谋远虑,臣实在不知。”
崇祯就很满意这种感觉,用筷子点着他:“山西巡抚管辖太多,原先都是庸碌之辈,要么文治不行,要么武备不成。你在延绥时候文治卓越,在京畿之战,武功赫赫,谁不佩服?”
就这一句评语,就已经让洪承畴感激涕零,让百官羡慕不已,让赵兴心中一冷,因为,这次崇祯绝对是来自己家,砸自己场子,挖钻机墙角的。
“而你在这次的勤王中,表现卓著。”然后笑着问:“洪爱卿,你的种种做为,你老实说,是你的做为,还是赵兴的安排?”
这话怎么回答?因为赵兴一直是以洪承畴勤王主帅名义,所以,洪承畴再次站起回答:“虽然是小臣提议,但还是有赵大人参与,才有今日之功。”
得,洪承畴现在就把赵兴给甩了。
崇祯满意的点头,他最不想听到洪承畴把所有的功劳,其实是实情说出来,那是给赵兴加功。一旦他证实了赵兴的大功,那么,原先的封赏就不够了,就必须再提拔重用赵兴,那不是一个好结局。
“你去山西巡抚任,准备怎么施政呢?”
洪承畴信心满满的回答:“既然三边以及宣大都划归了孙传庭大人,那臣在军事上就脱了身子,所以,臣准备专心民政。”
这是洪承畴自动避嫌,也是他接受了赵兴的建议的结果。
山西巡抚权利实在太大了,全称是巡抚山陕甘政事,辖山西,甘肃,延绥,山西巡抚,提督雁门等关兼巡抚山西地方,统冀宁兵备道、雁平兵备道、岢岚兵备道、河东兵备道、潞安兵备道、宁武兵备道六道,山西布政司之太原、平阳、潞安、汾州四府,辽、沁、泽三州,山西都司之太原左右等九卫,沁州、宁化等九所城堡。也就是说,他管辖甘肃,陕西,陕西全部,以及河北京畿一部。相当于管辖北方大部。
一旦这个家伙有了野心,一下整个西北就都是他的了,所以,朝廷选择这个人选,那是慎之又慎,一点都不敢含糊。
这次洪承畴等于主动放弃管辖的兵权,这让崇祯放心不少。
“说说你的政务方针。”
“臣出略的理念是,徐徐肃清吏治,因为三边及各地的军饷由孙传庭大人接手了,臣认为当推行减免百姓负担,然后在山陕推行承包制度,继续劝士绅地主行减租减息,安稳民心,将流民减少,压缩祸乱根源。”
崇祯很满意洪承畴的施政方针,沉思了一下,突然询问:“如果按照你的办法,你能用多长时间,实现西北大治?”
来了,又来了,逼疯一个袁崇焕,现在又要逼疯一个洪承畴啊,这暴躁的脾气啊,得改啊。
洪承畴看了眼赵兴,再看了下充满希翼的崇祯,最终咬咬牙道:“若是专心施为,七八年当大治。”
崇祯一听,有些失望,赵兴一听,当时急了。
洪承畴,你不知道,小冰河期才刚刚开始,天灾会越来越重,朝廷会越来越乱,已经有消息说了,东林准备加辽饷和练饷,还有剿饷了。到时候,你还七年大治呢,你不被流寇淹没了,就算你能了。
不行,你不能被崇祯真的逼的投敌,那我这个穿越者,岂不白忙活了,得赶紧给两个人泼冷水,必须给他们退烧。于是借着给崇祯续酒的机会,对崇祯道:“洪大人的施政方针是好的,但安置流民好办,减租减息难行。”
崇祯皱眉:“怎么说?”
赵兴道:“山陕的土地,是百姓只占两分。”
“这么少了吗?”崇祯吃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