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义子,都背负着和后金灭族的血海深仇,他们是不会投降后金的,东江镇之兵,哪一个不是和后金苦大仇深?即便他们想投降,将士们也不会跟着投降的。”
后来投降满清,那都是朝廷的那帮官员给逼的。先有崇祯坚决不同意给毛文龙平反,再有朝堂大佬步步紧逼,又有山东大小官吏层层压迫,带着为义父复仇绝无的心情,才不得不叛出山东,投降了满清。
而现在赵兴所做所为,这一点大家都点头赞同。
“而三义子对毛文龙的忠诚已经不能用父子可比的了,所以,臣心思黑暗,请封毛帅之子毛承斗为东江镇总兵官。但毛承斗年幼,为体现皇恩浩荡,请皇上在京城赏赐田宅,接毛帅发妻张氏妾田氏在京培养毛承斗。”
之所以赵兴有这样信心,只要捏住毛文龙家属,就能拿捏住三人,身体在历史的结局上获知的。
真为义父复仇,才甘心投降杀了他们全族的敌人,可见三人对毛文龙忠心到了什么地步。同时,当三人被封三顺王的时候,几次请毛承斗跟着他们享福,为此,不惜甘心上书顺治,愿将自己的王爷爵位,转让给毛承斗,这就不是忠心能形容了。但毛承斗有骨气,最终为了摆脱三人的一片真心,披发入山,最终不知所踪,全了自己的骨气。
但这时候赵兴这么说,其实是担着巨大的风险的,因为毛守义就握着刀子站在门口呢,这种明明白白的拿人人质的做法,如果毛守义反感,以他东北人的暴脾气,直接就能挥刀砍了他。
结果心虚的看向毛守义,所有的人都看向了毛守义。毛守义已经听明白了,他直接跪倒在门口,对赵兴磕头:“多谢大人良苦用心。”然后直言:“只要皇上为毛帅平反,善待我家小东家,我敢保证我家两伯父,兄弟毛可喜,绝不会做出背叛朝廷的事。”
有了这句话所有的人就都放心了,也解开了崇祯的担心猜忌。
之所以崇祯默认袁崇焕杀了毛文龙,最根本的是,毛文龙坚决不放家属在北京,不接受文臣太监监军,这是做为一个封疆武将最大的忌讳。
如果他们能接受将毛帅一家安置京城,崇祯还是可以按照赵兴的办法重建东江镇的。因为他也知道东江镇的巨大作用,尤其在赵兴汇报的皇太极贼心不死,更是建立蒙八旗,汉八旗的重大压力下,崇祯只得放下面子。
但真的让他明昭天下为毛文龙平反,还是有些下不来台。
看到崇祯这样的表情,赵兴只能继续和稀泥。:“臣请万岁给毛仲明等三人写一封家书,是家书。臣带着这份家书去山东,亲自面见三义子,向他们解说其中隐情前后。”
这样的安排非常周道,是家书,不是圣旨也不是手谕,如此,就在官面上,做为皇帝,就没有推翻先前为袁崇焕背书的圣旨,皇上就没有出尔反尔,但在人情安排上,上个人的关系给予了平反肯定。这不但能解决问题,还会拉近崇祯与三人的关系呢。
面对赵兴这样的热心担当,崇祯也不能再说什么了,于是,直接吩咐赵兴拿来纸笔,就在赵兴的家,亲自给三义子写了封信。
信的内容就是当时被袁崇焕蒙蔽了,同时也是为大局考虑,才给袁崇焕背书了。
现在,朕准备重新开东江镇,以毛帅之子毛承斗为东江镇总兵,三人实际领兵,朕允许你们以个人的名义,为毛帅在家乡,在皮岛设立祠堂祭祀云云。
其实这样的安排,就等于是崇祯向三人认错了。如此既全了崇祯的面子,又安抚了三义子之心。
拿到了这封信,赵兴新中欢喜,历史,总算是明显的被自己拧转了,皇太极后两场入寇京畿的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啦。大明这架烽烟滚滚冲向深渊的马车,只要崇祯不作死,总算是被自己踩死了刹车。而一旦洪承畴孙传庭再解决了西北,那么这架马车掉头他行的大局,就定了。
安排完这事,崇祯站了起来,开心的道:“短短半日,就办了这么多国家大事,而且还都能落实,这可比开一个月的朝会效力高多了,朕看来,下次有什么大事,干脆就在赵爱卿家谈吧。”
赵兴一个踉跄,你要死吗?你不能死,但我死定了。
第311章 围剿八大家的结果
重建东江镇,需要钱粮做基础,崇祯将这事交给赵兴办理。其实赵兴很明白,那就是明白的告诉你,什么都需要你出,连刚刚那封信的纸张笔墨,都在内。
所以,赵兴决定先完结了山西八大家的案子,弄出点钱来,一切就都好解决了。
毛守义看见赵兴要先去山西,当时急切道:“我的几个伯父和兄弟们,都急切的等待着这样的好消息,大人当第一时间向他们宣布啊。”
收拾东西的赵兴扭头看了下这个从那天开始,几乎就变成讨厌苍蝇的家伙,不得不耐心的解释:“为毛帅平反,重建东江镇,这是大事,大事是要花很多钱的。没有钱,怎么重建东江镇?所以,我先去山西为你们的伯父兄弟找钱去,而且还必须是很多钱。”
“这一点我懂,可是先通知他们,让他们安心不是更好吗?”
赵兴就停下了手中的事,耐心的和这个一根筋的家伙解释:“我不带钱粮过去,就会被东江镇上下认为,这还是和以为一样,朝廷只动嘴,没有实际,如此就不能取信于他们,就不能将已经散了的军心民心重新收拢回来。”
毛守义想了下,点头同意赵兴的这个说法。
“再磨砺他们俩个月吧,只有痛苦越重,他们才会越感觉这次的机会的珍贵,他们才会越珍惜。他们才会感觉这才是大惊喜。”
毛守义懵懵懂懂的挠头,不懂。
赵兴就再次痛苦的道:“而为毛帅正名,重开东江镇,这不但会动了许多人的利益,更会因为当初东林全力支持袁崇焕杀毛帅,而再次打了他们的脸。他们会为了他们的面皮拼死反对的,这就是我为什么要请诸位封口的原因。一旦将这好消息传达给东江镇的将士,在我不在的时候,他们是绝对顶不住东林疯狂的反扑的。到时候就是一个前功尽弃。”
这一点,久在赵兴身边的毛守义,却是坚定的相信绝不怀疑。
“而我带着充足的钱粮,亲自重建东江镇,让一切都既成事实,那时候,他们想再反对,什么都晚啦。”然后拍拍毛守义的肩膀:“俩个月,如果你的伯父兄弟们,能坚持住,那么将来必将前途光明。但连俩个月都坚持不住了,那只能说明他们都是废材,我也就没必要拿出宝贵的钱粮来做这无用的事情了。”然后表情突然变得狠戾:“如果他们再做出对国对民有大伤害事,说不得,我只能全力平叛,灭了他们。”
对于赵兴这样的深谋远虑,毛守义深怀感恩,对赵兴这种很辣,毛守义只有战战兢兢,却也没有其他说法。只能在心中祈祷,祈祷他的伯父兄弟们,千万扛过这两个月啊。
赵兴将锦衣卫交给朱晨光代理,提拔的郭广生和升迁为指挥同知的赵梓协理,吩咐他们,大案不要办,抓几个小的贪官污吏要不断,只要给大家足够的福利,干好本职工作,不要节外生枝。然后和洪承畴孙传庭陛辞崇祯,三人同路浩浩荡荡的向山西赴任了。
一路上,反复推敲研究他们三人制定出来的政策,寻找其中的纰漏,增加完善内容,日夜不休,真可谓殚精竭虑。
一行到了太原,赵兴和洪承畴与孙传庭分手,孙传庭赶奔三边总督行辕所在地固原,而赵兴和洪承畴留在了太原。
屁股刚刚坐稳,黑着眼圈的侯志旺就赶来拜见禀报。看他的神情,不比打了一场生死大战轻松。
“坐下说吧。”赵兴体贴的给侯志旺这个得力干将安排了座位。“看来很辛苦,但事情办的怎么样?”
侯志旺坦言:“正如当初大人所料,我一人双马日夜急行进了山西,然后命令固关县令和咱们锦衣卫固关百户,封锁了固关。结果前后脚的,固关就抓了逃回山西报信的八家关系人十几个。”
赵兴一笑:“这应该在情理之中。”
“但好在在大人的命令下,我调动了整个山西锦衣卫,并且取得了大人留守在边地的陈策先生带着民团乡勇的全力配合,将八大家一网打尽。但百密一疏,还是漏掉了首犯范文斗,还请大人责罚。”
赵兴笑着道:“天下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事,走了一条丧家之犬也没有什么的。说说,可有反抗?”
侯志旺点头:“这个是必然,毕竟八家家大业大,而且还是行走内地和蒙古,所以豢养了庞大的押运民团,其装备之精,战斗力之强悍,对八家的忠心程度,都超过了我们的意料。再加上他们知道,一旦被抓,就绝无生路,所以狗急跳墙,拼死顽抗。要不是大人在边军里遗恩,得到各地边军帮助,说不定属下就再也见不到大人了。”
就这一句话,足可见战况之惨烈了。
“损失如何?”
“我千户足额一千,现在连伤残在内,只有五百一了。”
赵兴沉默一阵,算是默哀,然后决定:“为那些战死的兄弟记功,抚恤加倍,家有男丁,合乎我们标准的,准许继承。战伤的,能继续工作的,给予抚恤奖励,记功留任。不能服役的,请他们回家,有生之年,每月半俸禄,一直到死。”
一听这样的安排,侯志旺豁然起身,给赵兴轰然跪倒:“属下代替将士感谢大人大恩,若此命令下发,整个锦衣卫系统的将士,会更加归心,更加奋勇。”
赵兴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就是要将锦衣卫建设成不但能抓人侦查,还能战敢战的队伍。
拉起侯志旺,沉声的询问:“可杀官?”
侯志旺点头:“杀一知府,十七个七八品的官员,还有三个边军守备。”
赵兴轻松的笑了:“不多,不多,还好没有杀的是人头滚滚。”然后转头对洪承畴道:“这一次为你弄出这么多空缺,你可以选拔精明强干者,帮助你推行政策了。”
洪承畴就痛苦的点头,却没有说出感谢。这不值得感谢。
“据说八家之富,只要共同做一件事,就可以一下凑出上亿两银子,这次我们的收获一定不小,说说,弄了多少银子?”这才是赵兴最关心的。为国锄奸是一回事,顺带为国敛财也是重中之重。只要有了这笔巨大的钱,最少自己可以重建东江镇,在东江镇做生意,建造工厂。
在东江镇设立自己心目中的炼钢厂,是因为那里紧靠朝鲜最优质的矿山。有了心目中的钢铁厂,就能建设自己规划的枪炮厂,就可以内武装东江镇,让他们成为大明真正的全火器营,就可以向朝鲜,日本,所有发生战乱的,或者虽然现在没有战乱,将来一定让他发生战乱的地方贩卖军火枪械。
同时,还要依靠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朝鲜铜矿,建设铸币厂,让钱生钱,用这些工厂来安置难民和养活东江镇。
之所以这些药将这些关键的厂子设立在东江镇,究其原因就是他孤悬海外,不会被大明的那些官员混蛋惦记上,成为这些自己的工厂,自己未来的实力。
这些都需要大笔的钱。
同时也可以给穷困潦倒的崇祯弄足个三五年的开销,不单单是为了效忠,而是为什么后来的辽饷,练饷,剿饷都给他整没了。那么一来,天下的百姓就可以缓缓劲,激起大规模民变的原因就少了。
所以,赵兴对这笔钱,是寄予厚望的。
第312章 了结大案
面见指挥使大人那种对银子渴望到无限的眼神,侯志旺赶紧苦笑回答:“可能让大人失望了。八大家一下汇集亿两白银,那都是百姓以讹传讹无限夸大的结果。”
洪承畴也道:“是啊,咱们大明不产银子,即便这历朝历代通过海外贸易的顺差,也不过是亿两的流入,他们八家哪里有那么多?”
赵兴嘿嘿的傻笑了一下,是的,洪承畴说的对,大明几乎不产白银,依靠贸易顺差也不是年年有,各朝各代,总是弄个什么禁海的。真要他们八家就能出亿两白银,那历朝历代就不必铸造铜钱了,也不至于时不时的发行宝钞那种开屁股都嫌硬的废纸了。
侯志旺继续道:“而现在的人,是不喜欢将银子放在家里的,有钱了,建设豪宅庄园,购买土地,才是根本。”
赵兴理解的点头:“中国人啊,似乎一生就和土地死死的融合在一起了,连月亮上不能种菜,都会让国人的心态崩了呢,何况其他。”
洪承畴立刻反驳:“谁说月亮上不能种菜,那么广寒宫怎么维持生计,吴刚砍的桂花树是怎么长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