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亲军锦衣卫-第2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炭一样的铅子呼啸而过,让他的面庞生疼,然后他身后,就传来了一声惨叫。

    但是惨叫不过是瞬间,然后就戛然而止,他知道,那个勇士或许没死,但只要他掉下了战马,就成为同伴铁蹄下的肉泥,在这铺天盖地的铁蹄之下,只要掉下战马,就没有生还的道理。

    “冲,不要犹豫,继续冲锋。”阿济格高举着自己的战刀,声嘶力竭的呐喊着。他不知道他的命令会传到多远,在这千军万马的冲锋中,将军的命令,仅仅能够保证自己听到,而对整个队伍来说,连蚊子的声音都不如,这不过是将军作为本能的命令。

    好在八旗勇士,并不是按照将军的命令在战斗,他们是按照勇士的本能在冲锋。

    第2批铅子如蝗虫一样扑面而来,将前面冲锋的勇士,一片一片的打倒。阿济格看到了对方第三阵硝烟喷发,然后他就看到了自己的勇士们,就如同飞蛾扑火一样,撞向了那密密麻麻的铅弹。

    一批又一批勇士,毫无征兆的闷哼一声,然后就无力的松开了他们手中的弯刀,丢掉了他们手中的弓箭,无力的栽倒下马,转眼间被同伴踩成肉酱。

    前面的一批战马,轰然倒地,挡住了阿济格战马的冲锋。他很想停一下,躲开倒地站马的揪拌,但身后那嘶吼声,隆隆的马蹄声,让他知道,在这千军万马冲阵的时候,只要自己稍微停留一下,不会被对面的人杀死,而是会被身后冲锋的同伴撞死。于是,他狠狠的对着自己的马屁股来了一下,自己神骏的战马,立刻飞跃而起,飞越过前面战马的障碍,继续前冲。

    这就是骑兵一往无前的根源所在,并不是他们真的不畏惧生死,而是他们不能停住。冲锋,可以有生的希望,而一旦停住,必死无疑。

    这样的大兵团作战,一旦发动,就是身不由己。

    “冲,不能停。”莽古尔泰大声的嘶吼,因为他比任何人都明白,撤退回去,就等于给了敌人冷却火枪的机会,自己的那些勇士的生命就白白的付出了,而下一次再冲,就又要经历这样惨烈的屠杀过程。

    一鼓作气,杀过去。

    八旗的勇士有面对死亡毫不畏惧的勇气。

    一排又一排的铅子,不断的飞来,对方的火枪,密集的好像连在了一起一般。

    但冲锋,依旧在进行,沙土松软,限制了战马的速度,让两箭之地只是半刻钟就能冲到的距离,竟然用了两刻钟,才冲到了一箭的距离。

    八旗勇士看到自己的弓箭已经够到了敌人,他们迫不及待的拉弓放箭,飞蝗一样的狼牙箭飞向了敌阵。

    精准的射击,飞扑向敌人的咽喉脸面,但敌人刀盾兵的盾牌立刻遮盖了火枪兵的头脸,挽救了无数兄弟的生命。

    前面打刀队的将士也将头低下,让他们的头盔迎向了敌人的箭雨。

    叮当响中,狼牙箭带着火星掉落在地。东江镇的头盔不是大明工部粗制滥造,薄的如同破纸一样的头盔,而是真正的宽沿钢盔,他们挡住了敌人的利箭。

    有的东江镇将士身上中箭,或被铠甲挡住,即便射进身体,能坚持的,依旧咬牙坚持。不能坚持的,也咬牙不发出声音,默默的倒下。

    而一旦倒下的,立刻被后面的兄弟拉到后面,然后大步上前,补上兄弟的空缺,继续战斗。

    面对这样的一支队伍,莽古尔泰感觉到打心里升腾起来的冷。

    东江镇还是那个东江镇,他们依旧像原先那样,保持着顽强的战斗意志,保留着从骨髓里因为仇恨而爆发的不怕死。

    但他们又不是原先的那个东江镇,他们的装备精良到可以用奢华来形容,他们的训练可以用最精锐来比拟。他们不再是一群乌合之众,而是有着铁打纪律的军队。

    在付出了惨重的伤亡代价之后,八旗的勇士总算是冲到了阵前,面对那不动如山的打刀队,那些最精锐的白甲红甲,狠狠的就撞了上去:“杀奴。”随着一声怒吼,前面的一千打刀豁然挥起,大刀翻飞间,敌人的人马一刀两段。刀光滚滚,如闪电劈开乌云。

    战马悲嘶,尸首横飞。但建奴依旧如海冲杀,这样的付出是有结果的,东江镇的阵型总算是被撕开一个又一个缺口。

 第434章 惨胜

    就在东江镇大阵被突破的时候,从东江镇的大阵里,飞出了无数个两斤重的炸药包,东江镇的将士,不顾误伤自己的危险,将这些小炸药包,丢到了敌人群中,随着惊天动地的爆炸声连成一片,黑红的浓烟火药,四处飞溅的铁丸,转眼间将敌人的冲锋阵断为两段。

    毛仲明大吼一声:“刀盾兵,出击,火枪兵,上刺刀。”

    刀盾兵挺着刀盾,奋不顾身的越过已经精疲力尽的打刀队,冲向了已经被阻止住冲击的敌人,刀光闪闪,砍马杀敌,一往无前。

    而火枪兵,动作整齐划一的将长长的枪刺,套上枪管,挺着刺刀,呐喊着加入了厮杀的战团。

    女真人骑在马上,利用居高临下的优势,不断的砍杀着敌人,但刀盾兵和火枪兵,利用灵活的步法,发挥着他们杀敌的战斗力。

    就在双方杀的难解难分,各不相让的时候,一片绵密的枪声,在冲锋的八旗左右响起,这是毛友德的队伍。他们虽然满身疲惫,但却斗志昂扬的加入了战场。

    正在混战厮杀的八旗,根本就抽不出手来用弓箭还击,只能任凭着敌人的火枪兵,站在两箭之地,好整以瑕地对他们进行射击。

    而没有火枪的东江镇将士,将一个又一个小炸药包丢进了敌群,炸的敌人人仰马翻。

    阿济格一看不好,立刻下令:“撤兵,撤兵。”然后第1个掉头就跑。”

    毛仲明见敌人撤退,他们没有追赶,而是一个个立刻瘫倒在了沙滩上呼呼喘气。

    毛有德的五千兄弟立刻接替了他,对撤退的敌人展开了警戒,以防建奴再杀一个回马枪。

    已经被汗水湿透了蟒袍的赵兴,双腿一软,一屁股坐在了椅子上,长长的呼出了一口气:“第一阵,我们胜利了。”

    稍微喘息了一下,正好毛有德的参军跑了上来汇报:“启禀指挥使大人,临时码头已经修好,我们的大炮可以上岸了。”

    赵兴豁然起身,大声下令:“随军民夫,立刻搬运佛郎机炮,搬运二人抬上岸。”

    随着一声令下,兩营两千民夫,立刻将火炮二人抬向岸上转运。人手不够,已经被刚刚惨烈的战斗,东江镇将士那悍不畏死感染的登莱水师水手,毫不犹豫的加入到了搬运的队伍中。

    一门门速射佛郎机炮,加大的二人抬快速的搬运上案,然后直接安置在了重新整顿了的东江镇大阵前,形成了一道密密的火网,随时准备对再次冲过来的敌人展开阻击。

    抽空,毛仲明登船汇报:“刚刚一战,我损失两千兄弟,杀敌两千不止。”

    对于这样的战伤比,张大可惊讶的差一点掉下了下巴。面对女真的所有大小战争中,最佳的占损比,是十比一,大明的将士,需要用10条人命,才能割取一个女真人头。然而这一只东江镇的军队,竟然达到了惊人的一比一。这让他不由得由衷的发出赞叹:“东江镇,真雄兵也。”

    赵兴没有赞同,因为以他这种最先进的燧发枪装备,在配备上最精良的盔甲,取得这样的战损比,在他看来,这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因为在他认为,自己倾尽了无数钱粮,打造的这一支军队,和眼前的野蛮的八旗军队相比,就不在一个时代上。

    “让毛有德营接替你营,你营抓紧时间喝水吃干粮,准备再战。”

    毛有德大声回答:“是。”然后跑下战舰,回到了自己的队伍。

    对面的阵型再次摆开了,阿济格和莽古尔泰无奈的摇头:“这东江镇,在毛帅不在之后,却依旧留下了他们的韧性,真是难缠的很。”

    后金的将士,是毛文龙的死敌。但在女真人中,却一致的认同,毛文龙是英雄。既然是英雄,就不能有任何侮辱,就应该被尊重,所以,女真人称呼毛文龙为毛帅。

    莽古尔泰接口:“有坚韧的韧性,再加上赵兴为他们打造的精良装备,整个东江镇,已经脱胎换骨了。单单这一场冲锋,和接下来的混战,足足让我们损失了四千勇士(炮火覆盖)。而我们杀敌,还不足这个数目,真的是得不偿失啊。”

    阿济格总结道:“这其实咱们还是占了天时的便宜,东江镇的将士为了修建临时码头,将毛仲明的营,摆在前面警戒我们,从上午一直站到刚刚,在秋老虎的烈日下,早已经透支了体力。如果正常的对战,在战舰的火炮掩护下,我们的战损会更高。”

    莽古尔泰有些懊恼的道:“是我们太心急了,骑兵在海滩上冲杀,这本来就对我们不利,而敌人战舰上的大炮,都是远距离的大家伙,让我们吃了大亏。”

    阿济格也点头道:“我们太轻视对面的敌人了,我们以为没有了毛帅的东江镇,就是徒有虚名,草率啦。”

    这就是女真强盗集团不断发展壮大的原因。他们好学,而且最善于战后总结,不断的在一场又一场的战斗中,总结着经验教训,不断的完善自我,向更强大发展。

    有时候,几次的战斗失利,对女真人来说,反倒是件好事。

    莽古尔泰看看天色,对阿济格道:“天色也不早了,经过这一场厮杀,将士们也已经精疲力尽。我看这样,咱们向后退十里扎营,让他们上到陆地上,远离战舰炮火,我们才能发挥我们骑兵的冲击威力,用我们的所长,打击他们的短处。”

    “哥哥说的对,退后十里,他们也得不到战舰上的火炮支援,整个局面就对我们有利了。反正他们是来救援大凌河城的,在时间上,他们耗不起,而我们却耗得起,让他们进攻我们吧。”

    于是,在太阳即将落山的时候,赵兴接到了锦衣卫侦查的报告:“建奴后撤十里扎营。”

    听到这个消息,所有的人都松了一口气,看来,建奴是放弃了夜间再战的打算,准备在陆地上防守。

    赵兴对毛仲明毛有德和张大可道:“如此正好,可以让我们的将士恢复一下海上颠簸的疲惫,好好的喘息一下,然后我明天,发动进攻。”

 第435章 调兵遣将

    啃着建奴战死的马肉,赵兴吃的是满嘴流油,指着地图,询问毛仲明:“明天我们的进攻路线是什么?”

    这是赵兴在考教毛仲明。

    毛仲明看着地图,对赵兴道:“叔儿,明日我建议,我们的队伍沿着大凌河一路向上攻击前进。”

    “为什么要这么安排?”

    “敌人对我们的阵型是有忌惮的,只要我们的阵型调配得当,在历次的战争中,建奴是拿我们没有办法的。”

    这一点毛仲明说的对。在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中原的队伍面对草原民族,总的胜利失败比,中原民族胜利的还是占据绝大多数的。就比如弱宋,面对大金,后来的辽国,再后来的蒙古,据统计,宋朝的战争胜率超过百分之七十,远远超过鼎盛时期的唐朝。唐朝被称为军事鼎盛时期,然而却是输多胜少,反而宋朝这个被认为“军事软弱”的朝代创造了中国军事历史上少有的辉煌。

    之所以出现这样意想不到的战果,就是因为汉人的阵型越来越趋于完美的结果。

    什么是阵型,所谓的阵型就是多兵种合成。这样的军事理念,是绝对领先各个时代的。

    只是可惜,大阵虽然完美,但却笨重不能移动,尤其是自打宋以来,丢失了燕云,汉族人就缺少战马。战胜了,不能追击敌人,扩大战果,战败了,就被敌人追杀屠戮,逃不了。

    所以才出现了不管是宋还是现在的明,战胜了,战果却少,而失败了,却损失惨重的状况出现。

    “叔儿,女真人最拿手的就是骑射搔扰,本来他们并不靠近我们的大阵,只是围着我们的阵型,往来奔驰。不断的射出弓箭,杀伤我们,涣散我们的军心,沮丧我们的意志。我们只要沿着大凌河岸循序推进,松软的河岸,迟滞他们骑兵的速度。同时,大凌河又让我们的阵型有所依托,让他们形不成围绕骑射,这样我们就基本立于不败之地。”

    赵兴满意的点头,毛仲明想的,也正是自己所要执行的。这样的经验,是从上一次永定门之战总结出来的,赵兴受益匪浅。

    赵兴转头对辽东巡抚张克利道:“明天一早,我就将带着队伍去救援大凌河,巡抚大人可跟着我一起去?”

    张克利一听,当时将脑袋摇的和拨浪鼓一样,让人看着头晕。

    “大人,兵凶战险,有毛总兵指挥就行了,您还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