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有一点也相当明白,这是臣权急于扩大呀,这是他们想要将手伸到军队里去。
文臣督师,原则上就已经犯了忌讳,但大家都坚信着文臣的忠诚,所以也就约定成熟。
(
第455章 天子门生
在大明,君权和臣权,从一开始就斗,斗的是头破血流。纵观整个大明的历史,除了两代开国皇帝之外,臣权一直压制着皇权,尤其是最近这几代,臣子更是将皇帝拿捏的是死死的,连口气儿几乎都不给。让堂堂的天下共主,大明朝的皇帝,要么就窝在被窝里不出来,干呕气,要么就是培养一群太监,来和他们斗。
但也算庆幸,大明的军队一直保持中立。但你这样一搞,那可就要天下大乱了,到时候你们肯定会先来一个清君侧。
想到这里的时候,崇祯就意味深长的看着赵兴。原先的那个坑儿你先别跳,你先跳进这里来吧。这可不是为了我哟,这可是为了你自己。
赵兴当然懂得皇帝眼神中的含义,两个人现在都已经达到了心灵相通的地步了。
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军队不被文臣们彻底霍霍光了,赵兴必须挺身而出,谁让他是孤臣,谁让他是保皇党的党魁呢。
赵兴就施施然走出来,看了看温体人。温体人得意一笑,然后赵兴温和的道:“我支持首辅大人的提议,向军队派驻监军。”
这一点,并不出大家的意料,大家都知道赵兴的后面,绝对是无条件的支持皇帝派太监监军,于是,双方两党,开始撸胳膊挽袖子,鼓足了底气,准备开掐。崇祯都有些坐不住的跃跃欲试了。
结果赵兴大声道:“我坚决支持文臣监军。”
此言一出全场大哗。
大家实在没想到,对崇祯忠心耿耿浓眉大眼的家伙,竟然叛变了,这是什么时候的事啊?
崇祯和赵兴身后的保皇党,当时就傻眼了。头子叛变了,我们该怎么办啊,是跟着叛变还是坚守阵地?
崇祯震惊了,自己唯一的打手跑了,现在自己成了光杆一人,那还玩什么?可惜自己辛辛苦苦的心血啊。培养出一个有能力的孤臣,我容易吗我,这怎么说叛变就叛变了呢,不行,弄死他。
看到一脸无趣的东林,一脸尴尬的保皇党,一脸黑线的崇祯,赵兴施施然道:“首辅大人果然是高瞻远瞩,所以,我坚决支持文臣监军。”然后对着崇祯道:“明年恩科制科的及第学子,立刻派到各地军队监军历练,为大明快速的培养出文武双全的官员。”
此言一出,立刻满殿再次大哗。
东林脸立刻就黑了,保皇党的脸立刻就笑了,崇祯的脸也开朗啦。
好,这绝对是一个好办法。新的科举考试学子,都是真正皇帝和赵兴的门生,那是一批批的制造着保皇党啊。这一下,可比太监监军更让武将们欢心。毕竟太监都是变态的,阴柔的,堂堂武将,老跟太监打交到,不单单是别扭,简直是要人命啊。
崇祯高兴,自己的门生弟子掌握监军,那其实比太监要强。毕竟,有学问的太监不多吗,也容易误事。自己的门生监军,不但他们有学问,而且还有干劲,这真要是历练一番,出一批自己的门生文武全才的,那还说什么?天下太平了。
同样的,他们获得军功,上升的就快,不用自己和赵兴刻意培养,估计有三五年,这朝堂上,就能有自己门生的身影出现了。到时候,自己和赵兴也就不是孤军奋战了,自己也就不必再要用勋贵,又要防备他们做大的两难中的战战兢兢了。
赵兴也高兴,因为赵兴其实最讨厌太监监军,即便是曹化淳做监军,他也讨厌。历史上,太监一个个都是变态,只会坏事,不会做好事。
之所以刚开始的时候,赵兴同意崇祯派太监监军,那的确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是这一次,温体仁提出了用文臣监军,赵兴就顺坡下驴,毕竟文臣还算是个正常的人,真的有那担当心的,还是好事。而同样是这件事,温体仁的文臣就不会反对。
当然,赵兴也绝对不让腐朽老迈的文臣们得逞,这也是为反对而反对。所以他提出了用新科的考生们监军,这是皇上的弟子门生,他也不会反对。而同样的,这些人更是自己的门生啊。夹带私货,这是必须的。
被摆了一道的温体仁,当然不能让赵兴得逞,你一个锦衣卫已经够让人头疼的,如果未来你的门生故吏遍布天下,那还了得。
“本官的意思是,让老城持重者去监军,而不是那些毛头小子。”这个理由比较苍白,但也透露了他的野心,所谓的老成持重者,还不都是你的那帮东林党人?
太监监军,做不成好事,你们东林党人,比太监还恶劣,你想把手插进军队里去,你想都别想。
赵兴笑着反问:“难道说新科的恩科举子们,难道就不是文臣吗?你作为堂堂的首辅,提携新人也是你的责任。”
“新人做事毛糙,不可信,不可用,需要历练。”
赵兴摊手:“您说的都对呀,那么就让他们下去历练不好吗?同时,这一次监军是绝对不允许指挥军队的,对将军们的指挥是绝对不允许干涉的。他们只负责监督武将的忠诚,监督军费的发放,对士兵们进行思想教育,然后将军队的状况,用密折专奏的形式,直接汇报给皇上。所以这跟他们做事毛糙不毛糙无关,只要他们用心去听就足够了。而同时,也可以在军队里得到锻炼,你哪里知道未来这一群人里,不出现个像岳武穆那样,能文能武的能臣干臣呢?现在的大明,正需要的就是这样人。”
然后语重心长的道:“像首辅大人,就应该做起首辅的责任,提携新人,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推陈出新。如果一味的使用老人,等未来这一群老人都下世了,我们的朝廷还有什么样的人可用呢?首辅大人,这是您的责任啊。”
这样慢条斯理的教育,当时嘢的温体仁脸色清白不定。
因为人家赵兴说的对,他真正点出了自己这个首辅责任之一,你还就没有办法辩驳。
“再说了,咱们现在大明缺少官员,要不也不至于一年来一次科举。现在这些官员们都是一个萝卜顶个坑,还能抽掉谁呢?如果将他们派出去监军,就得让那批新人继承他们的位置,你看这合适吗?”
不合适,相当的不合适,监军其实是个苦差事,如果按照赵兴上面的说法,几乎就不能掌握军队,结果去做了那个苦差事,却丢了现在的优渥差事,鬼才愿意去呢。
这就不好办了,不能掌握实权,不能参与贪污,不能参与分润军功的差事,谁去?
。
第456章 绕进去一个
吏部侍郎田文记,还要站出来挣扎一下:“军队乃国家大事,派一群毛头小子去监视他们,最终会出了乱子的。”
结果他不说还好,他这么一说,立刻引起所有武将的反感。
监军就是监视军人的,但这话你不能明白的说出来。说出来,就非常伤人心。
武将自甘堕落,武将卑微,但一个体面还是需要维护的吗。你这样直接打脸,谁受得了?
于是还没等赵兴说什么,那群武将们立刻群情激奋,将所有的怨气都撒在田文记的脑袋上,一时之间,弄的田文记狼狈不堪。
在一片声讨中,武定候一把拉住了田文记的手:“既然你如此不信任我们武将,我也不多说别的。来来来,我现在就请你跟我到扶风镇监军,谁不去谁是狗杂种。”
田文记闻听要去扶风,当时老脸就白了,那个地方是真正的西北边陲,风沙苦寒之地,不要说日子如何艰苦,连一口甜水都喝不上。再加上,那里白毛风一刮,真的是一个月一个月的不见天日,同时蒙古人,西域人,马匪流寇,那是呼啸来去,真应了那句话,只见戍边去,不见凯旋回。自己都七老八十的了,去那里,拉肚就能把自己拉死。不去,坚决的不去。
结果这个武定候还来了劲儿,死死的拉着他,说什么也不放松。
田文记急了:“我是吏部侍郎,朝廷重臣,职务不能获缺。”
赵兴就笑眯眯的站出来,对着温体仁道:“首辅大人,吏部侍郎,的确不能缺,现在请你选一个遴选,顶替这位大人的职位吧。”
这话说的有艺术,不显山不露水的,就等于把田文记给卖了,只要温体仁顺着话一说,这事就定了。
为了把握,然后面对他和崇祯,赵兴郑重其事的道:“臣保举今年新科状元田玉龙,做这个吏部侍郎。”
温体仁闻听,当时就急了,田玉龙,是北科状元,是真正的天子门生,绝对不是东林一党,这么重要的位置怎么能给他。于是立刻反驳:“田玉龙,没经过历练,怎么能胜任?”
赵兴笑摊手道:“那这个位置不能空着呀,您给安排一个。”
温体仁张嘴就来:“刑科给事中谢学龙可当此任。”
赵兴就接着道:“那么,刑克给事中就缺了,那就由田玉龙充任吧。”
吏部尚书当时站出来:“田玉龙年轻无经验,这个空缺,臣,保举浙江左参政吴而成。”
赵兴再道:“浙江乃是朝廷赋税重地,左参政也不能缺,那么,就让田玉龙去做吧。”
户部浙江司郎中立刻站出来:“田玉龙北方人,不熟悉南方事,此位置当由右佥都御史王洽继任。”
赵兴点头,“那右佥都御史,也不能缺啊,所以田玉龙——”
大家已经忘记了田文记还没决定呢,而是开始讨论他的职位空缺,而一旦一个职位空缺,最少带动十几二十人的换位,这就是官场,于是,所有的人,都不遗余力的为自己一方争取。而赵兴将节奏带的死死的,不管什么人一动,赵兴立刻就拿到了死敌,北人恩科状元田玉龙说事,如此,大家不得不跟着他争抢,这样,所有的人,就做死了田文记已经赴西北监军,他的位置已经空缺了。
现在,感情赵兴是惦记上田玉龙了,说什么也要从翰林院,给他弄个实缺不可。
而这里还有个关键,只要想要占据吏部侍郎的这个关键位置,就必须从东林里出,而东林这些年占据的都是好位置,只要下来一个,都是田玉龙的。
这一圈下来,不管怎么弄,赵兴是铁了心,将这个拜了他做座师的状元,安排一个重要的位置了。
听的田文记急了,大家绕来绕去,感情把自己去扶风做监军这件事给定死了。“诸位诸位,我还没同意去呢啊。”
赵兴就笑着对他道:“你同意不同意,已经无所谓了,首辅大人和吏部已经安排了,你就安心的上任吧。”
这时候,温体仁和吏部尚书当时莫名奇妙:“我们什么时候定的啊。”
赵兴就郑重道:“刚刚,温大人不是已经安排这位田大人的遗留空缺人选了吗。吏部不是已经核定吴而成接替了吗?难道这还不是已经定了田大人上任扶风吗?现在,就等皇上御批啦。”
大家这下是真的傻眼啦,对啊,按照这个道理,就是这个道理啊,但好像是你赵兴把大家带顺拐啦。
崇祯闻听当时大喜:“朕同意,这就批,这就批。”崇祯最烦的就是他整日的呱噪,这下好了,螚走一个是一个啊。
田文记闻听,当时扑倒在地嚎啕大哭,哭的那真是如丧考妣:“万岁,老臣年迈,怎么经的起风沙,这是让老臣死啊。”
武定候怒吼:“你年迈,那本候就年轻吗?我在扶风镇守二十年,你为何去不得?你平时口口声声为国肝脑涂地,结果这次是你为国戍边的,报效国家君父的机会到了,然而却怕死到了这种地步,那么,你,你们文臣的报国感情都是空嘴白话,根本是虚假啊。”
他这么一说,更加激起武将的怒火,大家群情激奋对文臣大加讨伐,结果,难得的是,文臣竟然在这次讨伐里,甘心落了下风。因为,一旦按照套路来,立刻就得去边地戍边,谁去?我不去。
赵兴还不忘上去一脚,蹲在田文记的身边安慰:“田大人不要这样的悲伤,这是你东林党人对你的信任,好好的上路吧。希望你一出嘉峪关,不要被马匪流寇给干掉。”
这句话一出,当时吓的田文记一激灵,爬到玉阶前哭的更惨了:“万岁啊,这是赵兴想害臣啊,这不能准啊。”
赵兴很无辜,赵兴很痛苦:“怎么是我害你呢,首先是你们东林提出的监军制度啊,然后是温大人和吏部尚书派遣你的啊,这和我有什么关系呢?我不过是好心提醒你注意安全啊。难道同僚之间互相提醒注意安全,都是害人啦?这污蔑人也太那啥了吧,这比我还那啥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