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条从云南,沿着古代的茶马古道开始,进行拓宽的道路,在艰难的,却是顽强的向西延伸。
为了修建这条道路,不知道多少汉家男儿命丧莽林,但他们却得到丰厚的报酬,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不知道有多少蛮夷的倒毙在路上,但他们心中有着一股顽强的,巨大的建立自己真正的帝国,不再受其他族群欺凌的美好前景,坚持,坚持着。
终于帮助西南的蛮夷,走到了莫尔王朝。
然后30万蛮夷大军,在2万装备精良,可谓是刀枪不入的勇士的率领下,用了不足三年时间,横扫了南亚次大陆,成为那里的真正主人。
在那里,建立了一个真正的,属于他们的伟大帝国。
随着就是大明的商队蜂拥而入。汉人的到来,立刻开展了文化教育,实现了圣人一直追求的理想目标。
在几十年之后,在南亚次大陆,真正崛起和稳定了一个脱胎于中原文化的王朝,无论是文字语言,还是官僚制度,都是一模一样。
而在以后若干年,中原王朝发生了对外战争,在大明王朝的军队中,总活跃着这个帝国的一支军队。他们带着感恩和认祖归宗的心,为大明帝国立下了累累战功。
(
第525章 凯旋归来
赵兴凯旋,百官接到卢沟桥,崇祯虽然没有亲自驾临,但却派出了太子。今年的太子才4岁。
在卢沟桥外,赵兴下马,他依旧保持着对百官的尊重,不敢骑马而行。
踏上卢沟桥,对面立刻想起了庄严的乐曲。
乐曲庄严肃穆而华丽,赵兴听着新鲜,就对跟随左右的官员笑着道:“不愧是泱泱五千年,这音乐之美,盖古论今藐视世界啊。”
结果事先迎接的赵梓却突然拉了一下他的袍角。
赵兴扭头:“干什么?”
赵梓面色煞白:“大人回来,应奏将军凯旋乐,但这是畅音阁的雅乐,这只有天子才能享受。”
赵兴一惊,这绝对不是好兆头。
于是立刻止步于桥上,对着对面为首的温体仁和钱谦益大声道:“弄错了,弄错了,赶紧的换回来。不管什么音乐都行,实在不行,你弄段儿秧歌调也行。”
温体仁和钱谦益就对望了一眼:“百般的琢磨,还是让这个丘八没上套。赵兴身边有能人啊。”
于是两个人回身吩咐:“奏将军令。”
雄浑激昂的将军令奏响。赵兴这才举步过桥。
来到了太子面前,施礼参见之后,耐心的询问:“太子学业如何?”
赵兴是太子太师,考察学问这是他的职责,这也在礼仪之中。
太子扬起小脸儿,稚嫩的回答:“百家姓刚刚会背,但还不会写。”
赵兴就笑眯眯的转头,对太子伴读,自己的儿子赵洁道:“你到那一边,准备领10板子。”
太子立刻惊讶的问:“我学习不好,干嘛打哥哥?”
赵兴耐心的解释:“皇家身份尊贵,是不能打的,皇家有错,就要打臣子。历史上,汉朝的高阳公主犯罪,强项令杀了他的车夫,就是这个道理。”
赵兴这样解释,让围在周边的大臣们纷纷点头。
太子死死的抓住赵洁:“我不许你打哥哥,还是打我吧。”
“那怎么可以?”
“我们的祖爷爷曾经对当年教育太子的师傅说过,不打死,就行。我的父皇也这么说过的。”
赵兴心中欣慰,只有不护犊子的父亲,才能教育好儿子。还从这一点上看出,自己家的儿子和太子,是相处融洽的,他们已经是朋友了。
这个年纪的朋友是最纯真的,会将这份友谊一直保持到地老天荒。
这个程序走完了,温体仁和钱谦益首辅次铺上前,说了一番官样文章,然后百官上前。
这个过程很繁琐,这个夏天很闷热,站在卢沟桥那一面的六千锦衣卫虎狼,全副的装备,就在这闷热的天气里,汗流浃背。
太子看了看,就扬起脸问赵兴:“师傅,为什么不让他们解甲?”
赵兴就反问:“那为什么太子不下令?”
“我父皇说,师傅治军严谨,兵听将令。我不是他们的将军,我说了不算。”
群臣们再一次心中震惊,但将目光全部转向了赵兴。
赵兴弯着腰对太子郑重的道:“锦衣卫是皇家的亲军,是听皇上的,也是听太子的。你认为他不会听你的,那你为何不试试?”
太子左右看了看,又看了一眼钱谦益,这些话是他教的。
然后迈着小步,走到了卢沟桥中,用稚嫩的声音对着那将士吩咐:“将士们脱下铠甲。到一边的树林里休息。”
就在群臣们万众瞩目之中,以吴三桂为首的锦衣卫一起单膝跪地,高声回答:“谢太子体恤。”然后站起,纷纷解下甲胄,退到两边的树林之中。
树林里,早已经有有司为将士们准备了食水。
小孩子得到了这样的回应,虚荣心爆棚,转身拉住赵兴:“师傅跟我坐车回京吧,父皇还在午门上等着呢。”
赵兴就看了看左右,看了看那一溜儿的席面,摸着鼻子嘿嘿笑:“我饿了,和同僚们吃完了再去面圣吧。”
太子道:“父皇今天早上就上了午门,还特意吩咐,已经叫御膳房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席,将师娘们也接进宫中了。说好了,两家一起吃一顿团圆饭的。”
这下是真震惊了百官,真感动了赵兴。
师徒两个共乘一车进京,在马车上,赵兴顺口问到:“您让将士们解甲是谁交给你的?”
太子就兴奋的回答:“是钱阁老教的,他说那很好玩儿。”
赵兴就噢了一声,这是钱谦益在给自己上眼药啊。
汉奸周廷儒死了,温体仁被自己架空了,表示加入了保皇党的钱谦益的野心又爆棚了。这帮东林党人啊,怎么这么死不改悔呢?非得要把我这个忠心耿耿保佑大明的人,除了吗?我碍着你们什么了?
车马来到了午门,果然看到崇祯皇帝,站在高高的城门楼上,翘首以盼。
赵兴赶紧下车,来到了午门广场正中间,恭恭敬敬的跪下:“臣赵兴,完成了推行新政,完成了西南剿匪。臣,交回圣旨尚方剑。”
其实赵兴已经获准了崇祯皇帝面君不跪的恩裳。
但赵兴坚决的拒绝了。
这并不是说赵兴喜欢给别人下跪,也不是说故意的,显示自己的忠心。原因是,每一天上殿朝会,自己站在第1排。别的文臣武将,舞拜磕头,就自己杵在那里,就好像是一群兔子里,站着一头驴般突兀。不但别扭,还招嫉妒,真的犯不上啊。
这个年代有这个年代的规矩,尤其是在上一次的事情之后,赵兴变得越来越谨慎小心,绝对不触碰这个时代的规矩了。
太监王承恩走了过来,接过了上方剑,方正化走了过来,接过了圣旨。曹化淳走了过来:“赵大人请起,我代替皇上为您解甲。”
接受了这一切的安排,宫中雅乐声起,午门大开。守卫的锦衣卫,都用疯狂的崇拜眼神,目送着自己家的大人走进了皇宫。
在金水桥头,崇祯负手而立迎接。
赵兴再拜。
崇祯一把拉起:“赶紧的,赶紧的,朕都饿坏了,咱们边吃边聊。”然后就这样拉着赵兴的手,直接赶奔了乾清宫。
第525章 总结未来
乾清宫是皇帝的寝宫,也是办公的地方。
这次不是赐宴,算做了家宴。
久不露面的先张皇后,被请来上座,边上的是赵兴的娘和周后,然后依次是田妃,翠艳和秀芬,赵兴的妹妹带着太子和赵洁,以及赵洁的妹妹。
赵兴拜见了张皇后和娘,参见了周后和田妃,再与妻儿示意之后,来到了外间,和崇祯同席而坐。
赵兴在席间汇报了自己在云南处置了蛮夷事后,崇祯满意的道:“按照你说的,祸乱咱们十三年的奢安之乱,提前五年解决了,这彻底的打破了我们三面受敌,四面楚歌的局面,你真的功不可没。”
“只是尽力罢了。”
“还是按照你说的,今年,田妃果然又得了一个大胖小子,真的国兴家兴旺啊。”
赵兴也为崇祯贺。
“但一样是你说的,袁可立老爱卿病逝在了任上,国家失去一个栋梁啊。”
赵兴就蔚然叹息。
“还是按照你说的,农民军承受不住卢象升孙传庭的打击,不是十一月二是就在四月,就进入了河南。现在,河南没有主事的人,就等着你回来,咱们商量商量,让何人做人选。”
然后看向赵兴:“你说的陈奇瑜能行,但你又说他最终降清,我很讨厌。”
赵兴笑道:“历史的大明,即将崩溃,有些人无奈做了汉奸,其实也是可以理解原谅的。更是大明现在已经在皇上的手中改变啦,我们还是要看他现在的能力表现,最少,他已经没有接触满清的可能了,他现在是忠臣,能臣。只要您不听谗言,还有什么关系呢?”
一听这话,崇祯立刻精神振奋,有了一种自己改变了历史的成就感。
“那好,就用陈奇瑜做五省总督,围剿李自成。”
“但一定要告诉他,绝对不许接受李自成的诈降。”
“那明年的满清入寇京畿还会出现吗?”
上一次的入寇京畿,真的把崇祯吓到了,若不是当时有赵兴救火,如果再荼毒三月,大明可能真就再也无法挽回了。
而二一次入寇,也弄得崇祯鸡飞狗跳,一日三惊。如果这一次再来一次,按照赵兴告诉他的,建奴比上两次更加凶猛,那可能就将这大好局面再次打破,这个刚刚起步的大明,就有可能走回历史上的那样。
现在煤山上已经没有了歪脖树,但这故宫里房梁多啊。无论是从历史的宿命,还是自己的责任性格,都会一根绳子吊死的。
赵兴笑了,自顾自喝了一口小酒,笑眯眯的道:“现在历史已经改变了,这个即将灭亡的大明,已经在您的领导下走向了重生。虽然我不再确定我原先知道的历史是不是会再次发生,但是,现在的大明已经不是原先的大明了。
君能臣贤,政通人和,兵精粮足,对于未来的事,只要咱们不走错误,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听到赵兴这么提气的话,崇祯用拳头捶了一下桌子:“是的,这个大明,因为我和你的努力,已经重生,不再是那个老朽没落的了。既然是这种状况,我还有什么担心的呢?”
然后更是兴奋的连连捶打桌子:“最好皇太极来,然后咱们给他四面出击,将它包围在这里,省得咱们还得到辽东去,这就省了许多事了。”
这的确是一个好办法,但赵兴不敢这么实行:“皇上的想法是好的,但微臣绝对不敢执行。”
“为什么?”
对于,赵兴反驳了自己伟大的构想,崇祯皇帝表示了不满。
面对这个操切起来的皇帝,赵兴只能耐着心向他解释:“先前两次的建奴入寇,已经给我们的民族,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尤其是在人心士气上,造成的打击更大。皇上和微臣,倒是知道我们的国家有了底气,但百姓和将士们不知道啊。”
崇祯默默的点了点头,拿着筷子夹菜,但筷子只是在菜碗里左右的扒拉,陷入了沉思之中。
“如果建奴再次打进来,就会造成百姓的巨大恐慌。他们会认为,我们这个老大帝国根本没有改变,还是那样脆弱,还是那样的不堪一击。军心士气就会彻底的崩塌。而随之崩塌的,就是对我们这个帝国的信心,那将是一场灾难。”
没有夹菜,将筷子放到桌子上,把身子往后一靠,崇祯皇帝就只能长叹一声:“你说的对,我这个急切的心情还是犯了,多亏你的提醒。这真是国有诤臣!”
赵兴谦虚了一下。“微臣只是就事论事。”
“不要谦虚,这里也没有外人,也不需要你毫无意义的捧我的臭脚,咱们君臣之间,就应该有事说事。”
然后郑重的看着赵兴:“那你的意思是什么?”
“历史已经在您的英明领导下,发生了改变。当初我所知道的,也不一定再发生。但我认为,大的方向是不会改变的。而我站在皇太极的角度,在时机成熟的时候,他还会入寇京畿的。”
“为什么?”
“为了打击我们的士气,打击我们的民心,更为了获得物资,解决他们现在的困难。”
崇祯不言不语。
“据我的锦衣卫汇报。”
“从今以后,你没有必要再拿这个借口做搪塞了。”
赵兴郑重道:“微臣还是那句话,历史已经改变了,我的那些历史经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