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亲军锦衣卫-第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支军队虽然现在只剩下不足六千,虽然他们的纪律是出于王尽忠巨大的人品影响,但这不重要,只要懂纪律,只要遵守纪律,这就是一支真正能战军队的基础。

    “说一说整个军队的状况。”赵兴坐在简陋的守备衙门里,询问着王尽忠。

    王尽忠嘿嘿一笑:“我不过是带兵训练,真正帮我管理这支军队的,是我的好兄弟陈策。”

    赵兴恍然,立刻对坐在王尽忠身边的布衣文士陈策拱手:“早就想找先生帮忙,但却没有来得及见面,失敬失敬。”

    面对这个礼贤下士的年轻钦差,陈策坦然一笑:“其实,钦差所作所为,可比我中间引荐强上百倍。钦差大人的做为,更让将士安心啊,这还何须我这中间人多此一举。”

    “先生在这次事件中,能秉承一个士子对国对民的负责任,这足以说明先生之品行,本官将在上奏皇上中给予肯定,希望先生将来能出仕为国操劳。”

    童生做官,不是不可能,那叫恩官。只是不受官僚集团认同罢了。

    陈策一笑:“官场我算是看透了,算了。要是我兄弟免罪,依旧做个将军,我还是帮这个大字不识的夯货做做师爷吧。”

    赵兴哈哈一笑:“既然先生志不在仕途,也就算了,还是说说现在王将军军队的状况吧。”

    陈策也不看账目,就如数家珍的汇报:“王守备所辖一堡十墩,二十营,应有并员六千,实际有兵五千。”

    赵兴就一伸大拇哥:“了不起,在这个年代,各地驻军有一半将士就非常不错了,王将军果然尽责。”

    陈策继续汇报:“后来,总督派来围剿我们的赵何将军的队伍加入,共计有兵一万一千。”

    直想看向坐在王尽忠一边的赵何:“你就是那个战场哗变的赵何将军?将军也是忠义正直的好将。”

    赵何欠身:“多谢钦差夸奖,大人这次如此处断榆林军事,末将也算是求仁得仁了。”

    赵兴大手一挥:“好说,做为将军,就当正令毫不犹豫,乱命坚决拒绝。这次你帮助王将军杀鞑子,有功。”然后充满期待的询问陈策:“能战的有多少?”

    陈策的神情一暗:“扣除军中马夫火夫等杂役,应该有能战之兵六千。”

    赵兴惊呼:“这么多,这可比当年徐光启督师冀镇时候,七千人,能战之兵百不足二百多多啦,王将军是怎么做到的呢?”

    王尽忠笑道:“我们这一带,都是一代代的传下来的军户。现在施行募兵制,我就在原先的军户里挑选了精壮者招募,挑选也算严格。更因为我们这里经常受鞑子打谷草的侵袭,战斗不断,自然也就淬炼出来了一支能战的将士。而真正的功劳,先前的时候,陈策先生能让将士们吃饱,吃饱了就能训练战斗,所以才有这么多能战之兵。”

    赵兴闻听更感兴趣,在这个年头,能让这些将士吃饱,简直就是神仙才能做到的事情。于是立刻向陈策请教:“先生是如何让将士吃饱的呢?”

    陈策转身,从墙角的书箱里,拿出了一本翻看都破烂的书,双手奉上:“在下也没有通天之能,只是得了这本书,按照书中之法,发动将士家属耕作罢了。”

    赵兴双手小心的接过,看到书目《农政全书》当时就大喜,他可知道,这是徐光启对农业最全面的著述,在这个年代绝对是一本最权威,最切合实际的农业宝书。

    陈策介绍道:“当年徐大人父亲去世,徐大人回家守孝,恰逢江南水灾,农田尽淹。大人十分忧心,恰在此时,他的一位朋友提到,福建一带从外国引进了一种高产农作物甘薯,极易成活。

    徐大人立即让朋友带来一些秧苗,开荒试种,果然丰收。于是他把种植心得编成小册,发送乡邻。本来只在福建沿海种植的甘薯就这样得以在江浙推广。

    几年以后的初冬,守孝后回朝不久的徐大人,因与大臣们政见不合,一气之下,告病到天津闲住,继续试种甘薯。他发明了地窖保温技术,成功地将这一高产农作物品种,介绍到了寒冷的北方,而地窖储存法也在北方沿用至今。

    在下对徐大人仰慕万分,亲自去他门下求教,才获得这本宝典相赠。于是拿回来,在这一带播种储存,产量虽然不如江南,但也高过谷子小麦太多,才能维持将士及其家属温饱。”

    赵兴恍然,自己只知道有这本书,却不知道内容。感情这时候,地瓜这种高产的东西在中国就已经有啦。至于为什么北方其他地方没有大面积播种,等以后自己一定好好的探讨一下,若是现在就问,说不得又跑题了。

    “既然能维持将士及其家属温饱,那怎么又被逼哗变呢?”赵兴不解的询问。

    王尽忠嘿了一声,气愤的一拳砸在了桌子上。“由于我们的将士平时训练之余,就行耕作生产,才勉强维持了温饱。也经过这么些年,将开荒出来的生田,养成了熟地。可也正是如此,三边总督招抚流寇手中无粮,不但断了我们本来该有的军饷钱粮,还强令我们成为军屯,上缴大部粮食,而最可恨的是,他们不要甘薯,要的是麦子。这赤地千里,我上哪里给他掏弄麦子?”

    赵何也愤怒的道:“更可恶的是延绥那个岳和声,看到我们这里是块肥肉,竟然跑来说,军户已经形同虚设,大家开出的土地应该做为国家之有。更厚颜无耻的说什么,当初大家开垦土地,也已经两三年没有收缴赋税了,现在必须缴纳赋税以及辽饷,合计每亩达到了一两二钱,再因为是军户,折算徭役银子二两一钱九分。天老爷啊,这一算下来,一亩的赋税徭役竟然需要缴纳三两三钱九分。一亩地的产出也不过是一两多点的核算,这不是要人命吗。”

    王尽忠再次敲打桌子:“种地赔钱,不缴纳那沉重的赋税徭役,就让我们交出土地。拖欠五十多月的军饷钱粮,又变着法的抢夺了我们的土地,我们不哗变闹饷,我们怎么活?”

    赵兴闻之也不得不同情边军之苦,憎恶官吏贪婪了,这也太不做人事讲道理了。

    但想要用岳和声案子整肃下西北吏治,赵兴太过想当然的乐观了。他发现,即便是皇家亲军锦衣卫和自己的北镇抚司,也撼动不了这黑暗的官场。

    听到大家的诉苦和怨气,赵兴决定,既然自己从上往下不行,那就从下往上吧。

 第168章 准备抢劫八大家

    想从下往上整肃西北吏治,就必须壮大下面的力量,让上面惧怕。所以,当初出京时候自己的规划正是其时。

    背着手,对着这些真正爱国的汉子,一面踱步一面道:“既然你们有六千能战之兵,我们就要发挥他们的作用。”

    陈策打住了赵兴的乐观想法:“经过刚刚梁茆一战,我们战死了两千能战兄弟,现在,只有四千不到,而且您带来的一千石的粮食,根本就支持不了多久。只要粮食一断,别说能战了,即便能站的起来都是两可之间啊。”

    “是的,要培养出能战之兵,必须有钱粮军饷足以让他们养家糊口,否则,有杀人的勇气却不如杀猪赚的多,那谁还参军?”

    下面不由得发出了一阵轻轻的笑声。

    “还要有足够的粮食,否则两顿稀粥,勉强能让大家能躺着喘气,怎么能训练,怎么能杀敌?”

    赵梓道:“还要有精良的装备,否则上战场,用我们的血肉之躯,怎么面对敌人的铁骑钢刀。”

    赵兴点头:“所以,粮食和军饷以及装备,便是我们现在的当务之急。但大家不要担心,这事我会解决的。我带来的一千石的粮食,让大家正常的吃喝,先恢复体力,稳定军心,我在半路上受贿九万,拿出来,给将士们先发放点军饷,购买点装备。”

    面对赵兴坦然的说用受贿的钱帮助大家,大家在有些抵触的同时,也心怀感激。

    “在这批粮食吃光之前,我会给大家再弄来不下一万石的粮食的。”

    再提这事,大家一起疑惑的问道:“大人用什么办法能获得万石粮食?那些昏官贪官,能真的给我们吗?”

    看着大家,包括赵梓疑惑担心的眼神,赵兴胸有成竹的笑道;“皇上不会给我们的,贪官更不会给我们。在这个世界上,不要指望神仙皇帝,一切都要靠我们自己。所以,我才要求大家好好的恢复体力。然后有我缇骑五百,贺人龙将军三百亲兵,再加上诸位配合,只要大家同心协力,我们就能解决我们所有的问题。”然后不等大家再询问,赵兴直接挥手:“赵梓,陈策,王赵两将军留下,其他人现在就开始整理自己的属下,准备练兵。”

    没有被点名的众人纷纷起身告辞,转眼间,屋子里就剩下了这几个人。

    等人都走光了,王尽忠小心的询问:“钦差大人,您如何弄来我们需要的钱粮装备,还请大人明示。”

    赵兴一笑:“我们是什么?是军人。既然是军人,就要用军人的办法解决问题。怎么解决问题,当然是抢啊。”

    一听赵兴说抢,当时王尽忠和赵何就豁然起身,原先还充满对赵兴信任的脸,立刻就冷了

    王尽忠和赵何冷冷的给赵兴拱手:“多谢钦差大人救命之恩,但钦差大人解决我们后续的办法,在下等不敢苟同。我们一直坚守着,我们依旧是军人,所谓的哗变,其实也是官府的定性,我们不过是在用这种办法,讨还我们的公道。如果依靠抢劫的办法,来解决我们的问题,对不起,我宁可带着我的兄弟们,越过长城,到蒙古草原去做马贼,也绝对不会祸害我们大汉民族的百姓。”

    赵何也跟随道:“至于钦差大人怎么定性我们,请您自便。”然后跟着王尽忠大步向外走去。

    陈策站起来,一把拉住了自己的兄弟,一脸的笑意道:“慢来慢来,请两位兄弟还是听听钦差大人的说法吧。”

    “还有什么可说?道不同,不与为谋,这一点古训我们还知道。我们宁可去到边外做马贼,也绝对不会强掠周边的百姓,这边关关口,就请钦差大人派兵来驻守吧。”

    陈策笑着道:“钦差大人从北京一路出来,沿途不是按照规矩强征百姓的物资,一概是沿途花钱购买。而在固关,不但不强征民夫,而且还杀了那个借机敛财的县令,并且给民夫工钱。钦差大人有这样的行为举措,到这里怎么会让我们去无故的抢劫百姓呢?还是坐下来,安心的听听钦差大人怎么说,然后再做决断不迟。”

    王尽忠和赵何互相看了一眼,感觉陈策说的也有道理,就停住了脚步。

    赵兴就笑着向两位招手:“还是陈先生说的有道理,也理解本官的心性。来来来,听我将话说完,二位再做决断不迟吗。”

    赵梓也笑着拉着两位,将他们拉到原先的位置上坐下:“既然我家大人将其他闲杂人等屏退,就一定有机密的事情宣布,两位何不听完再走?”

    王尽忠想了下,就对赵兴道:“那我等着听听大人如何安排。”然后和赵何双双坐下,但神色已经充满了警惕。等到两个人坐下,赵兴突然间问道:“不知道两位知不知道山西最有名的商人,山西八大家的事?”

    一听赵兴问这件事,王尽忠一皱眉,神色间充满了厌恶:“这8个人整个西北谁人不知,就是一群卖国贼。他们向外蒙向女真走私,是我们大明百姓将士的血肉,让他们富可敌国。”然后再次狠狠的捶打着桌子:“只可惜,他们买通了整个西北的官员,掩盖他们的罪行,让我们对他们没有任何办法。”

    陈策也愤恨的道:“虽然我们拿他们没有办法,但我们也绝不为虎作伥,所以在这一段长城沿线,无论他们使出了威逼利诱什么样的办法,我们坚决不让他们从我们这里通过。”然后悲哀地一声长叹:“但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就联合那些狗官们,停发了我们的军饷钱粮,强夺了我们的土地。其目的就是准备逼着这一批有血性的将士们离开这里,让他们罪恶的生意可以自由的往返。”

    然后扭头看了一下赵兴,突然间激动的站了起来:“大人的意思,是要惩处这些卖国贼?”

    赵兴苦笑:“先生虽然说到了我的初衷计划,但是我经过延绥一案,算是真的领教了山西官员的铁板一块,以我这个小小的钦差,总算是看到了我当初想法的自不量力。”

    赵梓帮助解释:“我家大人,本来是想在延绥一案上,在山陕的这个官场打开一个突破口。但可惜,最终只能是灰头土脸。如果强行施为,我们不但实现不了我们的目标,更可能被他们反噬,所以现在只能隐忍不发。”

    山西八大家的能量,当地的这几位当然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