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医宋-第1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也有人清醒地注意到,解潜年老无子,也许在其间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要不然再贤德开明的君主,恐怕也不会如此信任一位封疆大吏吧?而那所谓的世袭藩镇,考虑到这一因素后就变得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因为几年或者十几年以后解潜归天了,那么河东这块土地不还是大辽的了吗?

    百度搜索)

………………………………

第三百四十章 淆乱的天下(一)

    

    第三百四十章淆乱的天下

    而且耶律大石将河东封给解潜还有一个目的,万一大宋势强,辽国也可以将解潜抛弃以求得大宋的谅解,他们可一直都没强占大宋的河东,只是宋将解潜闹**罢了,而辽军进驻太原,只是为了与金军作战而已

    在耶律大石离开这个世界之前,他那个一直留在西域的儿子耶律夷列总算及时赶到太原见了父亲最后一面。因为儿子的到来而“回光返照”的耶律大石,对儿子说出了他最后的话,“都说‘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儿啊,你要记住为父今天所说的每一句话,这对你很重要”

    “你虽然在西域长大,对那里更熟悉和亲近,但你一定要记住,如果有可能,一定要将国都迁回东方(目前大辽的国都还在虎思斡耳朵,太原连行在都算不上,依耶律大石的意思,昔日的“五京”还是首选,但现在却一个都不在辽人手中,只能靠儿孙们继续努力了。),因为这里经济富足、文化昌明、人口稠密、交通便利。西域虽然广阔富饶,但是土地破碎(中亚多沙漠、戈壁、雪山、沼泽,精华地带集中于一条条河谷与零星分布的绿洲之中,罕有连片的大面积平原。)、民族混杂,除非没有别的选择,只宜以之为屏藩,不宜建都于彼”

    “你自幼聪明,但不像为父那样历经坎坷,更不曾受过刀兵之苦,虽有才智,胆魄不足,在大事上要听你母后的,更要多多学习”

    “每种宗教都有可取之处,但绝不能让某一种独大,那只会影响政权的稳定,这上面不要听你母后的你没有经历昔日的苦难,也不必背负我们这一辈的仇恨,与别国的关系,怎么做有利便怎么做,不必固执”

    “人才是国家的根本,民众是一切的源泉,你一定要选贤用能、善待百姓,其实也没什么诀窍,只要做到‘公平’二起来容易而已),百姓必然安分守己、人才自然源源不竭(但地大人多的国家还是很占便宜”

    “除了宗教问题之外,你尽可以放心地将一切交给你的母后,不过别忘了学习,你的母后也已经不年轻了”

    “大辽尚未复兴,根基还很浅薄,可堪大任的人才,现在朝中并不多,将来还得依靠你自己去发掘。你的那位岳父虽然有大将之才,却是桀骜不驯之辈,好在他并没有不臣之心,而且现在的大辽也确实少不了他,所以不管你喜不喜欢,都还是得重用他。只不过,你千万要记住,对于萧斡里剌,你要‘用而不信’。一方面给他施展才能的机会,因为现在的大辽只有他这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的大将之才了;另一方面,你固然要与其处好关系,却不能让他利用你的信任过分扩充势力,如果这两点都做不到,你会非常危险,他那个人虽然对皇位没兴趣,但换个皇帝却是完全可以的”

    “解潜虽是南宋降人,你却是完全可以信赖的,朕花了那么多的工夫在他身上,可不是白费的,他是一个实诚之人,既然感念朕的知遇之恩,一定会竭尽所能地辅佐你。至于他汉人的身份,其实并不打紧,我大辽的历史上,也不是没有过汉臣执掌大权的例子,某种意义上来讲,他们甚至比宗室更加可信只不过,解潜除了屯田以外,将才并不突出,战事紧急时却有些不堪大用。所以你对他,要‘信而不用’,他决不会有害你之心,但你也别指望他能够帮你解决难题。解潜的最大作用,是对萧斡里剌形成制衡,同时也令你身边能有一支绝对可信的军队”

    “时代已经不同了,如果可以努力,就要尽最大的努力,即使只为了你自己;如果困难实在太大,也没必要逞强,想要逆势而为,真的很累很苦”

    “万一朕是说万一走投无路的时候,去找你姐姐,她会帮你的”

    布置完身后事,耶律大石也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他所生活的年代,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之一,但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而以耶律大石的死为标志,一两个天才的出现就能改变一国命运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以后各国将要比拼的,是它们各自的国力,尤其是可动员的国力

    耶律大石死对于辽国上下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损失,但对太原城外进退两难的金军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完颜亮也坚定了自己打下去的决心。但是在这种危局下,辽国刚刚称制临朝的太后萧塔不烟却展示出了非凡的政治手腕,她巧妙地运用各种手段,很快就平息了内部的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令辽国可以集中力量一致对外,而解潜也没有辜负耶律大石的信任,竭尽所能地辅佐那对孤儿寡母,为其扫除了后顾之忧。辽国上下一心死守太原,令原本打算浑水摸鱼的金军连连碰壁个多月的攻城战中,金军除了丢下两万多具尸体,可以说是一无所获

    没过几天,完颜亮又得知了大宋四川、陕西、甘肃三地连成一气的消息,不禁对吴?指挥的数十万大军心生忌惮,而变得有些犹豫不决起来。这时,完颜亮帐中的一个渤海族文官张浩看出了他的心思,进言道,“方今天下金、辽、宋三国争雄,恰似昔年汉末三国时魏蜀吴三足鼎立的态势,弱者要想自强,就必须联合起来,对抗那个强国”

    完颜亮也算是聪明之主,自然明白张浩的意思,只是堂堂大金国居然成了“弱者”,他的脸色顿时变得很不好看。

    不过这张浩确实很会说话,他并没有直说是金国目前很弱,而是迂回道,“昔年曹孟德挥师数十万大举南下,结果却逼得孙刘联合,遂有赤壁之败。如今我军如果逼迫辽军过甚,只会令其与宋人靠得更近,同时对抗两大敌人,殊不可取。还不如‘退一步海阔天空’,让它们两家争斗起来,我们大金国便可以扶持一家对抗另一家,从二者的均势中渔利。”

    “继续说。”,完颜亮叹了口气,在心底里他已经接受了张浩的意见,只是终究还是有些不甘心。

    “何况,卑职以为,王爷您的隐忧,不在这太原城,也不在辽宋二国,而在咱们的上京城”,张浩说到这儿,声音已经变得有些阴沉。

    完颜亮听后默然不语,张浩这话正中他的心坎,虽然昔日大权独揽的梁王兀术早就将自己这个侄子视为他的接替人,如今完颜亮更是成为了他们大金国的第一号权臣,可是国内“听调不听宣”的仍然大有人在,不知道多少人等着看他的笑话。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完颜亮在外征战,为大金国累死累活,反对他最凶的却反而都是那些女真贵族,其他的民族和阶层反倒较为平静。而且,据上京的眼线回报,在那些老家伙的挑唆下,那个低能的皇帝完颜合刺正准备收回完颜亮的兵权

    左思右想之后,完颜亮觉得目前既然没有一举搞定辽军的把握,不如听取张浩的建议,暂时先退出河东,让辽宋两国狗咬狗去,而自己则腾出手来,将国内那些局势稍好一些就站到自己对立面的老顽固们清理一下

    bk

………………………………

第三百四十一章 淆乱的天下(二)

    

    第三百四十一章淆乱的天下(二)

    金军退去后,太原城内的辽军和百姓都不约而同地松了口气,这小半年来可真不是人过的日子。(而耶律大石那最后的一战也开始显出效果,自从金军上次战败后,金国治下的一些契丹、奚人开始大量外逃到河东与漠南,而大漠诸蕃中南下归附的部落也日益增加,如果不是耶律大石很快亡故大大削弱了那次胜利的影响,此时金国境内的契丹与奚人各部只怕已经纷纷起来造反了,而大漠诸蕃也应该是成片地而不是一个部落一个部落地过来归附。

    即便如此,到大宋绍兴十五年底的时候,河东与河套两地的辽军总数已经超过了十万,其中两大“国族”的“精兵”接近五万,这无疑令萧塔不烟和她的幼子安心不少。可是,与总兵力都有几十万的宋金两国相比,这十万多人,真的够用了吗?不可否认,至少目前来看,如果辽军不能将东西两头的实力很好地整合,三国之中依然是辽国最弱

    宋军方面,听到完颜亮从河东撤军的消息后,吴?立即又向朝廷上书,请旨讨伐辽国,但这只是走个形式,他在此同时已经派人知会辽国方面,要他们在一个月内退出河东,这算是“先礼后兵”,政治上会主动一点。但无论辽国是强硬地拒绝要求,还是采取拖延战术,他都准备出兵伐辽了,现在三路宋军的指挥权集中到了他的手里,可以出征河东的不少于十万之众,即使朝廷方面没有什么支持,吴?自觉也颇有把握(其实攻城战是他唯一的软肋,判断也一直不准,与战略和野战方面的准确性没法比。虽然现在有了火药爆破的方法,使得攻城难度大大降低,但也不是什么情况下都可以用的,中国古代防地道的办法太多了。然而,不久朝廷终于有了消息,而吴?倒反而犹豫不决起来,不知道自己该不该与辽军开战了

    “卫王殿下到底是怎么打算的?既然已经将官家‘请’到了封地,为什么又放走了呢?是他的忠孝之心?那为什么又要走了岭南三路之地呢?实在搞不懂啊难道他是准备将重点移向南方,这北方的事情他暂时不准备管了吗?”,吴?不觉十分迷惑,之前耶律普速完替赵?转交给他一封信,但那时金军的奇袭尚未发动,信中也不过是些家常话而已,可现在

    考虑到万一自己妄动,结果却与赵?的主攻方向不一致的话,不但有损两人的私交,更会浪费兵力国力,而且还可能会影响赵?心中方略的实现,吴?最终还是在其后的一个多月里按兵不动,直到赵?有信送来。

    “先南后北,西防东扩,变革中华之大陆传统,走向海洋吗?”,吴?看完信笺,面上满是犹疑不解,但最终他还是长出一口气,脸上露出了坚毅的神色,喃喃自语道,“卫王殿下,虽然臣不明白您的想法到底如何,但这么多年来,您从来都没错过,臣就再相信您一次吧而且,如您所料,假使现在与辽人开战,确实得提防辽金合流,虽然即使同时对付他们双方,也未必就赢不了但如果真像卫王殿下所说的那样,朝廷现在根本无力犒赏的话”

    “传令下去,全军即刻做好入川的准备”,随着吴?一声令下,大宋庞大的西军系统立刻加速运转起来,本来准备参与北征的军队与物资开始掉头陆续南下。这么庞大的兵力调动,当然并非是简单的换防而已,赵?既然准备在岭南再待几年,自然要好好利用这段时间,将邻近的几个问题解决掉,要不然等日后返回中枢的时候再解决,成本会增加一倍以上。

    其中最紧迫的问题,在于一劳永逸地解决交趾与大理两国。交趾是天下**意识最强的国家,即使是为了将来北伐大漠(收复中原在赵?看来毫无难度,而北伐大漠则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补给难题,并不是有了一支新式军队就一定能赢的。)时后方的安全,也最好提前将这个钉子拔掉。而大理国长期以来一直都是中国的土地,赵?自然不愿看到它长期**,万一时间拖长了彻底分出去就不好了,毕竟那里是多民族混居,汉人在人口比例中并不占优势。

    至于开战的借口,对赵?来说从来都不是问题,何况眼下还有现成的摆在那儿。交趾当初战败后被迫签下城下之盟,每年都要向大宋(其实都被赵?截留)缴纳大笔献金,以交趾的贫弱,根本无力负担,因此当时赵?“好心”地向交趾政权贷款,使其勉强能够支付,给了他们一线生机,交趾人才会在和约上签字。然而,这些贷款却没有任何书面凭证予以保证,也即是说,赵?高兴才给,不高兴就可以不给,但是交趾的赔款却都是白纸黑字地逐一写在条约上的,还有交趾的死敌占婆作为见证

    当金军奇袭江南的消息传来后,赵?就已经预见到自己必将能够从中大获其利,而暂停了向交趾提供的贷款,尤其是父亲赵构平安抵达广州后,赵?更是放下心来(如果赵构挂掉,赵?就不得不出面收拾烂摊子,不管他做不做皇帝,都得回到中枢,那么几年之内他都没工夫与交趾等南方国家纠缠了。),将给予交趾的贷款彻底断供。没了这笔贷款的支持,交趾又怎么能够继续交付战争赔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