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医宋-第1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县都会增加一个营的驻军始的时候,平均每个县是一个团,都是屯田兵这种二线部队,但随着卫军动员体系的日益完善,即使是这些二线部队,其中也不乏从一线部队退下来的老兵,在正面战斗中要比交趾人反抗占领军的主力――所谓的“义勇救**”要强得多。交趾人虽然是**的先锋,但颇有讽刺意味的是,连他们自己组建的义军,名号上都带有浓厚的汉文明烙印,可见文化的侵蚀力有多大,当然,增兵所增加的军费开支自然是由该县百姓承担,而“维持治安”(尤其是剿灭匪徒)则是他们不容推卸的责任

    交趾人虽然对汉人十分仇视,但是他们毕竟都还是人类,情绪这东西再强烈也不能当饭吃,终究很难战胜趋利避害的天性

    bk

………………………………

第三百四十九章 南乱北治

    

    第三百四十九章南乱北治

    对交北民众来条路是可以拿钱到南边开始新生活,另一条路则要在军队的刀枪下战战兢兢地过日子,虽然有当民族英雄的机会,但代价却是全家人的生命,除了极少数顽固不化之徒,都知道自己该选择哪条路。而一旦过了红河,再想回来就没那么容易了,好歹红河也是南洋的一条大河,想游过去可没那么容易,而红河两岸的码头又被孙默派人全部控制住(北岸)或者干脆毁掉(南岸,顺便让海军陆战队演习一下突袭港口的战法。)了,“偷渡”的成功率实在是低得可怜。

    虽然孙默会给南迁的交北人一定补偿,但数量也不可能太多,到交中安家立业是够了,但却不足以弥补他们抛弃田宅等固定家产的损失。因此,只有那些对于占领军十分不满的人群才会选择离开,因为虽然“军管”对待“违法乱纪”的“刁民”,手段相当严酷,但对于“奉公守法”的“良民”,孙默主持下的交北总督府还是很客气的,而交趾好歹也是农耕民族,安土重迁的心理还是很普遍的。

    在花费一百多万贯(赵?得知后,不由再次感叹大宋铜钱在周边国家的强大购买力,交趾紧挨着大宋钱居然也能当五六文来用,而且交趾人又不算富裕,所以遣散费真tmd便宜送走三十多万对占领军不满的危险分子后,交北总督府不但获得了大量的“无主”土地(交趾的市民在当初联军第一次攻击交趾的行动以及随后爆发的大饥荒和瘟疫中死掉了一大半,所以这批人中乡民的比例较赵?的预想为高。),而且管理交北也轻松得多了。原因很简单,当一百人中有三四十人对当局极度不满的时候,就像一颗放在火上烘烤的炸弹,随时可能爆炸,而一旦出现暴*,就很容易迅速蔓延开来;但是若一百人中只有不到十个人对当局极度不满,而其他的人则都还能忍受的话,就算那些对当局不满者制造出一些零星的暴*,也难以形成燎原之势,再加上交北卫军一直严加戒备,留下来的那么一小撮人又岂能翻得了天?

    交北的社会秩序很快稳定下来,孙默便开始推行一系列的利民惠民政策,立刻就获得了当地百姓的拥戴(其实,老百姓是最好收买的,君不见,当初的土地承包制,而那些权贵豪绅则早被打击得形不成气候,就算在这些政策下吃了大亏,也只能无可奈何地接受下来。交北总督府获得了当地的民心,赵?又应孙默的请求,但一年内向交北迁移了十万多军民,明显改变了当地的人口结构。

    移民十多万人,就对整个交北社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是因为交北与中国几百年来长期接壤,以前更是中国的直属领土,所以在交趾北部,汉人以及有汉人血统的混血汉人本来就占了很大比例。而现在的交北总共也就只剩一百多万人口,一下子涌进来十多万汉民,汉人(含混血的汉人后裔)自然马上就成为了交北第一大民族(汉人势强,所以哪怕祖上只有一位是汉人,甚至根本没有血缘关系的交趾人也纷纷冒充汉人,才是最主要的原因。赵?这两年来虽然一直标榜所有民族一律平等,可是汉人无论在人口数量还是经济文化上都占据了统治地位,这本身就是巨大的优势。而且因为同样的原因,交北即使是本地人也大多会说汉语,所以清除掉那些不安定因素后,汉化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以致于赵?都有些怀疑,历史上交趾(越南)人那么多反抗外族侵略的记载是不是编造出来的

    到绍兴十六年夏收的时候,交北就已经只剩两个县仍未摆脱“军管”,而孙默见交北大势已定,便不再有怀柔的耐心,在得到告密者提供的情报,并确认其可靠性之后,立即派出精兵对几个被反对分子盘踞的村寨进行清剿。那些乌合之众在事先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又怎么能够抵挡得住卫军一线精兵的进攻?就这样,孙默以那三千多条生命成就了他在交趾人心中的莫大凶名,也掐灭了交北最后一点反抗卫军占领的火种,在绍兴十六年底的时候,交北地方财政就已经扭亏为盈,而且还未考虑“没收”与“征用”的获利,创造了世界征服史上的一个奇迹

    孙默的办法奏效后,卫藩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成功地吞并了交趾北部地区,而且卫王府还从中获取了巨大的经济与政治利益,可是那几十万不安定分子南渡红河以后,却对卫藩的“盟友”占婆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他们带来的冲击,甚至是毁灭性的。

    交趾人反对外侮的传统是不分对象的(其实交趾人所谓的反汉传统,只是因为在交趾**以后的大多数时期,中国是其周边唯一比它他强大的国家,又曾多次与其发生军事冲突,在交趾人看来,这是汉人以大欺小,交趾人最痛恨这一点,所以这仇就越结越深。尽管交趾人自己也同样常常以大欺小,侵略那些更小的国家,何况占婆人与其争斗了几百年,又一直被交趾欺负,这次他们居然请来外援以多欺少,还居然将交趾给灭国了,交趾人又怎么甘心?某种意义上来说,交趾人对于占婆人的憎恨,甚至要超过汉人(注1)。

    而且占婆人也同样记着交趾人这几百年来不断压迫欺凌之仇,现在他们好不容易翻身做了主人,自然不会对交中和交南的交趾遗民客气。何况占婆人虽然战争获胜,而且疆域大大扩张,可是也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即使只为了还债,占婆人也不得不对新占区的交趾人大肆盘剥压榨,对他们敲骨吸髓,总好过鱼肉本族的父老乡亲。就在占婆新占地区的民族矛盾空前激化的时候,孙默却将那几十万危险分子全都赶到红河以南,就好像烟头扔进了火药桶,一下子就引爆了

    由于交中与交南两地交趾遗民的民愤实在太大,反抗占婆人占领和奴役的复国起义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形成了燎原之势。占婆人打败交趾,只不过是因为有卫军替他们啃掉了那些硬骨头,才能狐假虎威一番,毕竟不是靠着他们自身的力量,因此占婆人心中的“恐交症”仍未痊愈,又怎么是交趾义军的对手?

    何况现在占婆因为沉重的外债压力,经济十分困难,官兵的军饷和武器装备都发不齐,又能有多大的战斗力?如果这次是自卫战争,也许占婆王室和朝廷还能以“保家卫国”为口号鼓舞军队的士气,但恰恰相反,这次暴*只是侵略战争的后遗症,官兵们自然没什么士气。

    注1:这一点上,似乎很像后世中国人对日本人的态度,本来一直不如我们的国家,突然强大起来欺负我们了,所以心里特别火大。因此虽然近代史中沙俄才是对中国伤害最大的,而且西方列强个个都不干净,但中国人就专盯着日本一家。虽然日本在发动侵华战争一事上,没有认真地道歉,只是不痛不痒地说了几句;但西方列强则是半个字都没说,俄罗斯也就列宁表达了歉意,还很快就被斯大林给否定掉了,但恨日本的中国人绝对比恨其他所有国家的加起来还多

    bk

………………………………

第三百五十章 不中用的占婆



    暂缺

………………………………

第三百五十一章 推而广之

    

    第三百五十一章推而广之

    然而,赵?要的只是“土地”,却不要这块土地上居住生活着的人,结果占婆政府(以后还是都叫政府好了,读起来顺口点-。-。。)不得不又花费很大的力气,消耗了不少钱粮,从澜沧江三角洲迁出了十多万人口。按赵?的要求,能够留下来的,只有尚未入籍占婆的大宋侨民。结果该地只要是会说汉语的人家,无不自称他们“身在异域,心向中国。”,哪怕已经来到占婆三四代甚至更久的家族也说他们只是“旅居”,并不是占婆人,赵?虽觉好笑,却也没有揭穿他们,因为他很清楚,只有大开归化之门(当然,素质必须保证,不然就反而会削弱自己的发展潜力了,但在南洋,除了与大宋相邻的边境地区,会说汉语的相对来说,基本都算得上是高素质人群,所以对他们的归化,赵?还是挺欢迎的。),才能减小将来一步步蚕食南洋诸国过程中将会遇到的阻力,而且也可以避免(至少是延缓)将来大宋沉溺于骄傲之中而最终盛极而衰。

    获得澜沧江三角洲之后,赵?立即调拨大量人财物力,在原占婆国都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建,最终将其建设成为整个南洋最大的城市。这座被赵?称为“安南府”的大都市,只是其庞大的南洋攻略的一个开端,它的建立也引起了整个南洋势力格局的剧烈动荡。

    先,占婆从此一蹶不振,不光是因为失去了一大税源地,更是由于迅速变得繁华起来(在工业**以前,只要有权有钱有人,一座大城市很快就能建立起来,就像明朝前期朱棣迁都之后的北京。)的“安南府”就像是一座黑暗中的灯塔,将占婆仅存土地上的财富与人才毫不留情地吸走(在人类历史上的绝大多数时期,城市都要比农村更有吸引力,而大都市的吸引力又要强过中小城市,而且越是强人就越要往城里跑。人进了城,他们的财富又怎么跑得了呢?

    一个大城市需要大片的农村来支持,否则光是粮荒就足以将它毁掉,占婆剩下的那点土地和人口是根本无法支撑在赵?计划中将要发展成为百万人口大都市的安南府的,不过赵?也不必过分担心,占婆商人活跃于南洋诸国,借助他们的力量,南洋各国尤其是中南半岛各国的物资与人才源源不断地流向安南府。十几年后当安南府的人口第一次突破百万的时候,赵?仔细回想了一下,卫王府为此所做的工作,不过是为其注入了第一笔投资和移民,并始终在该城驻扎足够的军力,以喝阻那些贪婪之徒,仅此而已。从发展模式与经济基础来看,安南府倒是很像历史上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可见文明、财富与出人头地的机会不管对哪个民族而言,都有着致命的诱惑力

    不过即使如此,卫王府为此耗费的人财物力累计下来,也绝不是一个小数目。赵?之所以要在南洋建立一个这样的大都市,是因为他想建设的国家,是一个海洋帝国,而非中国历史上一直延续着的大陆帝国模式。在工业**之前,世界上的大陆帝国都是以农村为基础,而海洋帝国则是以城市为中心,极端的例子还是得数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甚至可以这么说,哪怕拜占庭帝国其他的国土都丢了,只要君士坦丁堡仍在,拜占庭帝国就依然可以维持它的繁荣和富庶,而当这个城市遭到洗劫后,虽然拜占庭帝国还有相当广阔的疆土和为数众多的人口与军队,但却从此一蹶不振,彻底沦为了一个二流国家,直至灭亡

    在赵?的计划中,他在南洋可不仅仅打算只建安南府这一个中心城市,南洋地域广大、人口众多,而且山海分割、地形破碎,就算成功地将其纳入大宋版图报出现之前,“山高皇帝远”的情形将长期存在,同时南洋还是进入印度洋与大洋洲的跳板,至少也得有四个五十万人口以上的中心城市辐射周边,才能保证大宋中央政权对于南洋的控制力。在赵?的构想中,中南半岛需要两个中心城市,东边一个西边一个,因为有纵向山脉的阻隔,山东与山西就像两个世界;菲律宾群岛那边要一个,印尼那边要一个,当然,这些历史上后来才出现的地名在这个时空只会出现在赵?的脑海里,却不会再出现在这个世界上了。

    澜沧江三角洲是整个中南半岛最富庶的地带,历史上后来建在这里的西贡(胡志明市)也是南洋最大的都市之一(要不是越南统一后被长期封锁和制裁,曼谷等城市未必能超过它,新加坡地利极大,倒是很有可能,只是人口方面却是无法相比的。),所以这里无疑是赵?的首选,安南府的建设正说明了这一点;第二个城市的选址也是不必费神思考的,马六甲海峡东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