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医宋-第2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入大漠作战而准备的,而它的二线与三线部队也因此而有些与众不同,别的卫都是屯田兵,而凉州卫则都是武装牧民。益州卫虽然同样没有炮兵师的配置,但与凉州卫相比,却走了另一个极端,益州卫下辖的一线部队全都是步兵师,而且训练内容也与其他各卫有些差别,其实都是为了山地作战而准备的。而交州卫则更有特色,官兵之中超过三分之二都是夷人(包括本国少数民族和外国的雇佣兵,但基本都是不会汉语汉字、或是军事素质相对较低的,否则只要条件适合,一般都会选择去别的卫,毕竟各卫之中,交州卫的各方面条件都是最差的,而即使是别的卫,对于本国的少数民族官兵也没什么歧视,当然汉语是肯定得学会的,在语言不通的夷人聚居区作战有独到的优势

    如果赵?构想中的这“神州九卫”全部建成并补满编制,一线与二线部队(也即是说,随时可以参战的部队。)加起来的总兵力将有两百万之巨,若连民兵也算上,那更是一个恐怖的数目

    注1:这一点可能很多人会有异议,因为队列训练也就需要几个月到半年时间,就已经很像模像样了,而习武显然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然而,这是因为现代人早已在学校、家庭和社会里主动或被动地受到了关于纪律的基本教育,接受军事训练时自然事半功倍,但对古代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一辈子自给自足,而且没什么文化的自耕农来说,却要困难得多,毕竟他们都是小生产者,缺乏分工协作与纪律的概念,得从头训练才行。

    bk

………………………………

第三百八十六章 神州九卫(下)

    

    但现在大宋还没法做到将九卫全部满编,目前已经编组完毕的九卫各支一线部队加起来也就三十多万人,而二三线部队的缺额则更多。毕竟大宋虽然很富,可各项改革都要钱,科教事业以及技术研发就更是烧钱,至少几年内还没有足够的财力养起这样一支总人数足有好几百万的大军。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卫军的九个卫一般情况下并不执行地方守备的任务,而全都是野战军的建制,所以大宋也不必急于将其编制补满,毕竟暂时大宋还是以稳定内部、深化改革为优先,而外敌虽然不弱,但以现在宋军的实力却足以应付。尽管如此,每个卫也都有着自己负责的“战区”,所谓“战区”,至少也有好几个省的范围,有些类似于抗日战争中国府划定的十大战区,但与那种防御性的战区不同,卫军的九大战区除了国内的省份之外,还包括藩属、盟国以及与大宋及其盟国地缘邻接的广阔地域(注1)。

    其中,对于负责战区的国内省份,除非有特别的命令,卫军并不参与守城,而是在内线以运动战的方式大量歼灭敌军的有生力量;对于盟国,情况也差不多;而那些邻接地区,则是该卫警戒(只要条件许可,往往也是其攻略的目标。)的主要目标,各卫统帅有权自行决定是否主动出击,“铲除战争的根源”

    既然卫军只是野战军,那么大宋自然还需要有另外的军队作为地方部队,其中除了一部分酌情由九卫的二三线部队充任外,则大多由当地的乡勇担当,而且若有需要,各省总督也有权自行招募。所以即使目前的九卫仍然远未满编,但大宋的军队规模却扩充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前提是,南宋初年那些亦兵亦匪、杀起自己人来比杀敌更凶狠,而且根本不把朝廷当回事的军贼不算军队人数。),这自然对大宋的财政产生了莫大的压力,毕竟虽然卫军自己有着相当不错的产出,但九卫之中大部分刚刚新建,而且重划编制后的短暂混乱也大大影响了卫王府旗下官营产业的收益,同时赵旉又将此前只在岭南一千多万人口中推行的《六年制义务教育法》(宋代没有外语要学、数学方面的教育课程也远不能与二十一世纪相比,六年时间已经足以学完那些必要的基础知识了。而与这个时代的传统教育相比,新式教育中的诗词书画等艺术类课程只作选修,文言文的要求也大大降低{赵旉专门安排了不少人手将古籍翻译成白话文,即加快了学生的教育效率,也解决了不少老儒的就业问题。},这令学习内容减少了足有一半还多,学起来自然要快得多。)与《国民营养卫生条例》推广到全国范围,所需的金钱也着实惊人,何况大宋朝廷的财政本就捉衿见肘,又哪儿有那么多的余财呢?因此,无论如何,大宋积弊已久的财税等各项制度(因为宋代与明代的情况不同,财税收入其实并不低,问题主要是出在不必要的开支太大上,所以光是改革财税制度,是肯定不够的。)必须立即全面改革,情况紧急、刻不容缓

    赵旉位子还没坐热,就立即下令废除了大宋沿用至今的对于丝、茶、盐铁等特殊大宗商品的专营制度(准确地说,是专营权拍卖制度,虽然这确实令大宋朝廷获得了甚至超过两税的巨额收入,但是国内百姓的负担却大大增加了,因为那些包下专营权的商人为了牟利,会把那些必需品的物价抬到比国家垄断时还高。同时,因为专营权的转让缺乏透明有效的监督,其中猫腻极多,国家能够从中获得的利益不过是九牛一毛而已,而那些商人与有关官吏却从中攫取了暴利,百姓们却不得不咬牙承受日益增加的沉重负担。),以促进国内工商业的发展。而大宋朝廷以前出售(由于财政吃紧,大宋朝廷不得不寅吃卯粮,连十年后的专营权都已经卖掉了。)的那些专营权,则以打白条(没办法,十年专卖权转让费的总额已经超过了五亿贯,相当于目前大宋五到七年的岁入,别说朝廷拿不出这么多钱,就算有这么多钱,一下子都拿出来,也足以引发毁灭性的通货膨胀,如果以滥发纸币的阴招来支付,那后果就更不用说了。)的方式收回了。但与此同时,赵旉也吸取了记忆中后世的这方面不少为人诟病的问题,大大加强了对这些重要行业的监管,并颁布了一些极为严酷的惩罚措施,以打击这些行业的某些严重不法行为,宋代的文化虽然开明,但身为当权者杀点人却还是远比后世方便得多,而且当年的重挫也确实教育了赵旉(中国自唐代以后,一直是上层精英普遍吃硬不吃软,平民百姓却大多吃软不吃硬。历史上的朱元璋虽然杀了很多人,其中不乏无辜,但因为对老百姓不错,所以江山很稳。而后世的小日本要是这样做,抗日战争可就难打了。而且上层命贵、平民命贱,所以对上层人物稍微狠点就算是“硬”,而只要让百姓饿不死,就算是“软”了,因此其实“打压上层,善待百姓”的统治路线,成本并不高。),他自然倾向于严刑峻法的路线,同时朝廷还会不定期地派人突击检查,以防官吏渎职,要不然偏听偏信的话,法律再严酷也毫无威慑力。

    以食盐为例,如果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致死或者是患上不可治愈的重病)而相关监督官员却完全失察的话,渎职官员斩立决,其上一级主管官员就算没有查出问题也要罢职(至少三年后才能重新出仕),有问题的话更要从重处罚,而奸商则会被抄没家产,如果问题食盐已经上市销售,则奸商斩首,全家(三代以内的直系血亲,以及有名分的养子养女养父养母。)劳改三年,但未成年、丧失行为能力者以及主动举报者可以免罪。而违反贸易禁令(如出口火药到金国的)参与走私的,首恶是杀无赦,余者也都会受到严惩,哪怕是知情不报的也要抄没家产

    注1:在赵旉的计划中,扬州卫对应的战区为淮南、浙北、浙南三省;凉州卫的战区为甘肃、定远(即今新疆南部,取这个名字,是为了纪念定远侯班超。)、漠西、碎叶(外西域北部)、安西(外西域南部)五省;幽州卫的战区为燕云、辽宁、吉林、乐浪(北高丽)、辽阳、奴儿干六省;雍州卫的战区为陕西、朔方、汉中、河东、漠南、漠北六省;豫州卫的战区为河北、河南、山东、淮北四省;荆州卫的战区为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军事压力相对较轻,但却是全**粮的主要供应地;益州卫的战区为四川、云南、**、青海四省;广州卫则负责福建、夷州、广东、广西、琼州,以及南洋诸岛;成员最为复杂的交州卫则专注于民族成分同样复杂的中南半岛,包括印支、缅甸、罗斛、马来四省。

    不过,这只是构想而已,要想全部实现,光是统治这么广阔的地域就是一个绝大的难题,征服过程中的困难就更大,如果赵旉现在将其公开,只怕世上大多数人都会认为他只是在yy

………………………………

第三百八十七章 疾风骤雨

    

    更关键的是,赵?无视了中国自古以来的“法不责众”原则,只要犯了法,不管是多少人,都一样会依法予以惩处。但是,赵?的不近人情却并未如他那些潜在反对者所想的那样激起民变,因为他将其当初在军队中试行并收到不错效果的“十一抽杀律”引入到了法律之中,死罪人数超过一百的,原则上只从其中抽出一百人处死,超过一千的则从其中抽出十分之一处死,这样一来犯罪者往往心存侥幸(中国人的侥幸心理尤其普遍,历史与现实中例子太多,就不多说了。),就很难齐心反抗了

    这样一来,律法的打击面便大大扩展了。也正因为这样,虽然放弃那些特殊商品的专营权在短期来看令朝廷损失惨重,但是朝廷却从抄没之中获取了更多的补偿(注结果原本年年借债(指的是提前收取以后的各项税赋)的朝廷很快腰包就鼓了起来。

    赵?这种极端的做法自然激起了士人的普遍不满,却得到了平民百姓的普遍支持,因为赵?特别授意法官(制度改革详见后定罪时,对官吏要从严,对商贾要从轻。因为官吏的合法收入是明摆着的,抄家抄出太多无法解释的财产,就足以认定其有罪了,虽然宋代对于官吏的贪腐十分纵容,但那只是潜规则,只要上面真的想以此治罪,他们还真是没法辩解,而百姓一向最恨的就是贪官,对于朝廷此举自然是拍手称快。而如果抄家发现是清官,对于此案还来得及换人复查(赵?制定的执法程序是先抄完家,再与初审结果对照,找不到疑点的话,才能动刑。),这样一来冤假错案出现的几率就不会太大(至少在赵?活着的时候,几乎可以说是杜绝了这种可能性,毕竟还有告密制度在呢,但不是每个统治者都有魄力玩这个的,社会太不稳定可是会亡国的。

    商贾就不同了,他们本来就是弱势群体(相对于朝廷、官府和军队来而且又很有钱,是很容易遭人算计构陷的。再说就算商人真的有罪,也是大环境逼的,不然谁愿意行贿啊?何况商人虽然现在地位不高,但对于整个国民经济却是不可或缺的,如果一下子惩治太多,也会引起社会动荡,毕竟就算朝廷能够无损地接收他们的财产,也无法保证其进货与销售的渠道也依旧畅通,而赵?虽然不怕社会动荡,但没有哪个统治者会在获利不大(毛大大是价值观异于常人,而且那时年纪也大了,自觉时间紧迫,于是两个理想开始打架,没有分清主次的前提下将整个国家弄得一团糟的。而且“剪羊毛”比起“涸泽而渔”,从长远来看,显然更加划算。因此这几年中全国被处死的不法商人只有二三百人而已,而光是渎职的官吏就足足死了一千多人

    但这只是赵?整顿大宋吏治的开始,由于宋代官吏**成风,十个里面能有一个清官就不错了,赵?真要认真起来,只怕没有几个官吏能够幸免于难。即使赵?很开通地只对不能解释其来源的财产超过其正常收入十倍以上的大贪官(当然还包括那些一直与其不对付的清流,如果是真清流,赵?不管是为了给国家留点骨气、还是考虑到影响,都还会放他们一马,但为数更多的伪君子他可不会客气动手,大宋的官场依然掀起了一阵腥风血雨,其中光是翦除秦桧一党(赵?本来还想放秦桧一马的,毕竟他有才而听话,但是秦桧得罪的人实在太多,翦除这一家子可以收揽人心;而且秦桧和他的党羽这些年里也确实捞了不少钱,不抄他们的家对不起自己。但赵?基本上没有株连秦桧的家人,除了其中为恶最大的“铁三角”――秦桧、他老婆王氏和他的养子秦熹的过程中,就有上千人家破人亡。经过一年多的追查和严打,大宋共有超过五千名官员被免职,近两千人被处死,获得赃款三亿多两白银(各种财物折算后的结果,但字画古董价值波动很大,其实收获没那么大,但也足以令赵?两眼放光了。这虽然还远远比不上历史上后世朱元璋的“暴行”,但对大宋的官吏士林来说,却无疑是一次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