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术”也因此面世
金军自认为实力强大,根本就没有想到城内一直像缩头乌龟一样死守不出的义军居然敢出城夜袭,而金军的兵力又不足以将城围死,结果被偷偷出城的百名勇士打了个措手不及,甚至还导致金军炸营,若不是夜袭的人数太少,金军猛安恐怕就只能自尽谢罪了。饶是如此,金军的伤亡依然达到了上千人,其中绝大部分都是被自己人害的,这实在令他们的猛安切齿不已,急怒之下的他一时间忘记了撤军的计划,亲自率军猛攻县城,但当初金军锐气正盛的时候他们都攻不下来,如今就更不用说了,结果又白白送掉了几百条人命。沉重的伤亡终于令金军猛安清醒了过来,这时军中的一个渤海文吏献上了一个计策,他让猛安继续佯攻县城,以掩饰大军将撤的真相,否则就算金军实力强大、不怕敌人追击,营内的粮草与辎重恐怕也很难保住。金军猛安一听,觉得很有道理,便采纳了他的建议,但令其恼火而又无奈的是,当金军象征xing的攻城结束,回到营内睡得正香的时候,义军的夜袭又来了
第一次夜袭因为对方没有防备而大获成功,不但予以金军很大的杀伤,夜袭部队也基本全数安然返回,极大地鼓舞了全军的士气,金军次日的报复xing攻城遭到惨败与此也不无关系。辛弃疾的命令是要他们每天都起夜袭,而第一天又占了这么大的便宜,因此他们自然要继续坚决执行命令了,次日晚上城内义军又派出了一百人的敢死队继续夜袭,但金军又不是傻子,前一天刚吃过大亏,这天晚上自然严加戒备,结果夜袭部队毫无悬念地中了埋伏而全军覆没
金军猛安这下总算松了口气,心想贼人吃了亏,总不敢再来夜袭了吧?结果义军却又按照辛弃疾的命令派出了第三支夜袭部队,于是金军又杯具了,虽然他们比第一次遭袭时多了一点经验,但经过义军夜袭部队连续两天的sa扰,大多已经疲惫不堪,睡得比平时更死,以致于很多人都被无声无息地杀死在睡梦之中。此役金军的伤亡总数虽然于第一次,但阵亡人数却反而更多,更可怕的是金军官兵普遍因为敌军持续不断的夜袭而搞得有些神经衰弱,身体与精神都呈现出委靡不振的状态,甚至还有些人对黑夜产生了恐惧,以致于夜里根本无法入睡。金军猛安恨得牙痒痒的,但他虽然采纳了那个文吏的“yu退先攻”之计,却因为只是佯攻,对守军造成不了多少实际杀伤,反而每次都会吃点亏,这实在是令他更加怨愤难平。但那又有什么办法呢?毕竟在攻城一方没有攻城机械的情况下,守城一方的优势是相当巨大的
为了防范义军的夜袭,让官兵们睡个好觉,那个猛安不得不特地分出一部分兵力改变作息制度,他们白天休息、夜里却不睡觉,专门监视城门。谁知城内那些狡猾的农民立刻就想到了破解的办法,他们将夜袭队员用绳子从城头直接吊放了下去,由于他们全部身着黑sè的夜行衣,脚步也十分轻盈,轻易便避过了金军的警戒。而营内的金军却因为放心的缘故而睡得很香,结果再次悲剧,虽然经验越来越丰富的金军最终将来袭的敌人几乎全部擒杀,却又付出了几百条人命的惨痛代价,而且全军上下睡眠不足的问题也变得愈严重了
再这么下去,用不了几天金军就要完全崩溃了,没有办法的金军猛安只得放弃大部分的辎重和粮草轻装上路,争取以最快的度回援自己的老巢,除了路上的口粮,其他的粮草全部烧掉
………………………………
第四百九十二章无尽夜袭战(下)
第四百九十二章无尽夜袭战下
粮草烧掉了,但物资却基本上都原封不动地留在了已经人去营空的营帐之内。金军之所以没有将这些物资全部烧毁,是因为他们的猛安大人实在是穷怕了,舍不得将其毁掉注1,而且他心里还存着一点幻想,认为自己救下广宁府以后还有机会重返这里将那些物资夺回来,也不知道该说他是“利令智昏”呢,还是“人穷志短”
金军撤走后,城内的义军并没有出城追击,只是待其走远后喜滋滋地开进金军原来的营地接受战利品。这一方面是因为辛弃疾的命令里没让他们追击,也是因为农民之中也不乏聪明人,他们都靠脚底板走路,而金军都是骑马的,追得上才奇怪。此外,那五个乘着金营遭到夜袭的机会随着夜袭队离开金营来到城内的游骑兵也发挥了他们出众的口才否则也不会选他们五个去骗金军的猛安了,省了义军首领们不少的力气。
在连续数日的夜袭战中,金军的伤亡人数超过了两千,而且还被折腾得疲惫不堪,游骑兵大队与其决战的时机已然成熟。后来辛弃疾根据义军当时已经是大宋的官军了将士的回忆与总结,出了一套令他以后所向无敌的特种战术,后人称之为“无尽弃子夜袭sāo扰战术”。据说当辛弃疾使用这种战术的时候,与其对峙的敌人只有两个选择,要么主动向其发起进攻,要么立即撤退,但在面对素以野战见长的辛弃疾时,这两种选择却形同自取死路,而这种战术本身却偏偏又是无法破解的,为此不知多少名将死不瞑目。不过,自辛弃疾以后,却罕有能够将其用好的将帅,无论中外,因为世界上实在是很少有人能够像他一样舍得重赏、狠得下心,还能始终一碗水端平
由于这两天风向和气候合适注2,宋军热气球部队的侦查工作较为顺利,因此辛弃疾很快就和他的部下做好了战斗准备,并在金军回援广宁府的必经之路上严阵以待。而金军的状况却令他们的猛安很是头痛,由于前几天一直严重缺乏睡眠,行军又十分劳累,常有金兵走着走着就倒在路边沉睡不起的情况发生抗美援朝时期的志愿军因为连续作战而过于疲劳,也常出现这种情况,甚至有整排整连因为昏睡过去掉了队而被敌军俘虏的,再想想因为缺医少药、食物缺乏而死的志愿军战士,总数甚至比战死的还多,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还能将美军赶回三八线以南,真是奇迹。,为了防止他们掉队,猛安不得不让其他金兵将这些瞌睡虫架起来同行。但这样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就在猛安无奈地准备下令让大家停下来扎营,好好歇一天的时候,金军的前锋却与突如其来的游骑兵大队遭遇了。
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等到担任金军先锋官的那个谋克反应过来的时候,游骑兵大队已经进行了两轮齐射,这个八百多人的谋克几乎是在眨眼之间就被打残了,射击毫无防备的敌人,命中率不是一般地高。不过那个谋克的反应迟钝倒反而令他自己多活了一点时间,否则按照金军中下层军官的传统,冲锋在前的他一定会被狙击手立刻击杀
金军前锋虽然是整支军队当中状态最好的,但也经历了同样的折磨,现在意志力正是最弱的时候,骤然之间遭到如此猛烈的攻击,而且他们居然连对方的攻击方式都没搞清楚,心中又怎么能不慌乱?他们的谋克心里也不好过,这可都是他的家底,居然一会儿的工夫就被打掉了差不多一半,这简直就是在他心里剜肉啊。身为军官,这个谋克还是要比他的部下见多识广一点,他很快就判断出敌人使用的是传说中的火枪,只是对方的射击速度竟这么快、射程竟这么远、而威力还这么大,跟传言的完全不一样,这仗还怎么打啊?
如果这里只有他们一支金军,这个谋克肯定拨马而逃,可问题是他的上司猛安大人也在,如果他临阵脱逃,肯定会被明正典刑,那个老家伙可是早就瞧自己不顺眼了,否则为什么让自己当这个看似风光实际上却最危险的先锋官呢?这个倒霉的谋克只能无奈地咬咬牙大喝一声“跟我冲”,就一马当先冲向了敌人,他只希望能在自己这个谋克死光之前,冲到弓箭射程以内,那时他要让敌人常常他们女真人骑射的厉害。
客观地说,如果游骑兵大队的人马立在那里不动的话,这也不能算是什么奢望,后膛枪的射速确实比前膛枪要快很多,但那是与前膛的来复枪相比,后膛枪归后膛枪,它终究是线膛枪,而且是早期的线膛枪,射速比起同类型的滑膛枪来还是要慢很多,每分钟也就只能射击1-2发而已。然而,见到金军冲上来,游骑兵大队却根本不yu与其拉近距离,立刻掉转马头就跑,等他们重新拉开距离并装好弹药后又是一轮猛烈的齐射,而那个郁闷无比的谋克也终于得到了解脱,他英勇的表现引起了游骑兵狙击手的注意,很快便身中四弹落马身亡
注1:别说这个情节太yy,其实历史上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当年红军长征初期,就是因为舍不得丢下那些瓶瓶罐罐而被国民党军围追堵截,差点全军覆没的,“舍得”不过两个字,但想要做到却很难,特别是在穷困潦倒的时候。
注2:雨天与大风天热气球都是不能升空的,而且风向基本上决定了热气球的飞行路线,尽管大宋的工匠们集思广益,想出了不少辅助手段,但也只能对热气球的飞行方向略作微调,还无法像船舵那样灵活自如,不过碍于热气球的形态与大宋如今的科技水平,能做到这种程度已经很不容易了
………………………………
第四百九十三章换马突击
第四百九十三章换马突击
主将一死,该谋克的残兵顿时失去了继续作战的勇气,纷纷惊恐地向者主力的方向逃去,结果他们的猛安担心其冲乱己方阵势,命令身边的弓箭手对着那些逃兵放箭,结果这个谋克的几百残兵绝望地在敌人与友军双方的“夹击”下全军覆没了
不过辛弃疾可不会对金军主力的“出手援助”表示感谢,反倒是乘势率军逼近了金军中军。不过遗憾的是,猛安毕竟是接近万夫长一级的准高级将领,如今女真人又已经深受汉化影响,那位猛安大人可不会像他的前辈那样身先士卒,所以游骑兵大队的狙击手们便不可能轻易获得狙杀的机会,否则获胜就容易多了。尽管如此,游骑兵大队的特有战术依然令金军在短时间内就又损失了几百人。
不过那个猛安的见识显然比他那几个已经殉国的部下要高得多,并且他现在也有破解游骑兵战术的条件,那就是几乎达到二十倍的巨大兵力优势,而且动力与敌军差距不算很大的骑兵。随着他的一声令下,两个谋克的轻骑立刻向游骑兵大队的侧翼包抄过来,挤压着他们的机动空间。虽然游骑兵们马快,但金军这样一来,他们便很难在保持与敌之间距离的前提下对金军进行有效杀伤了,即使辛弃疾下令全军改齐射为自由射击也不行,因为他们还有副马随军行动注1,这虽然增强了持续作战的能力,却对行军速度有着一定的影响,而金军中军又再次分出两个谋克,使其两翼进一步延伸,如果游骑兵们恋战不退,就很有可能会被围住而不得脱身。
面对不利的情势,辛弃疾尚显稚嫩的脸上却现出一缕嘲讽的笑容,嘴里不紧不慢地吐出两个字,“愚蠢”,随即脸sè一肃,沉声下令道,“给副马披甲,全军换马随我冲阵,破敌中军”
辛弃疾说得铿锵有力,但大家却很明显有些迟疑,因为自游骑兵大队组建以来,他们的战术一直以拉开与敌人之间的距离为宗旨,而现在赵旉却要他们跟其一起冲上去砍杀,这不是以己之短、攻敌之长吗?辛弃疾虽然一直在游骑兵中强调自己的权威,却也没有搞“一言堂”,所以马上便有部下质疑道,“队长,我们可是来去如风的游骑兵啊零伤亡地消灭敌人才是我们的特点,为什么要和敌人硬碰硬呢?”
“即使是以骑射为主的轻骑兵也一样有冲阵杀敌的时候,一支军队如果连与敌人近身肉搏的勇气都没有,就算他们的战术素养再高,也只是一群打不了硬仗的懦夫而已。游骑兵也是骑兵,而且还是精锐的骑兵,为什么不能打硬仗?早知道你们这么没用,当初就不该求摄政王给你们配备最好的马、最利的刀和最好的甲胄了”,辛弃疾面带“失望”之sè,出言相ji道。
游骑兵们原来就基本都是各支主力部队中的精英,自从组建成军以后又战无不胜,自然一个个心高气傲,又怎么能够受得了这种嘲笑?当即纷纷表态说,“队长太小瞧人,咱们要怕死就不会当兵了,只是突然改变战法,大家伙儿一时间有些不习惯而已。既然队长你决定了,即使面前枪戟如林,我们也一样会冲突过去”
“很好,你们没有令我失望,要知道火枪再怎么厉害,但决定战争胜负的,始终是近身白刃战‘火枪是傻蛋、刺刀才是好汉’的中国版本?,而骑兵的突击更是天然的利器,如果我们过分执着于‘零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