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联军十万人马注1声势浩大,其中也不乏智谋之士,可是现在驻守葱岭诸关的却是大宋最擅长山地作战与特种作战的三百名特战队员,联军高层想出的所有办法都被周密和他的部下们一一识破并轻松化解,而强攻的尝试更是令他们痛不欲生,战斗中他们几乎要损失一百条人命才能杀死一个守军的普通士卒,而非战斗伤亡则还要高出好几倍。免费毕竟这里可是海拔四五千米的高原,比起联军官兵的家乡足足高了三千米以上,高原反应之强烈自不必说,而战斗的疲劳又大大加剧了病情,使得无数联军官兵病倒乃至死亡,厌战的情绪在军中迅速蔓延开来,不过短短一个月时间,联军就已经几乎无力再发动千人以上的较大攻势。而守军一方要么是身强力壮而且对高山地形气候十分适应的特战队员,要么就是原有驻军中那些对于高原气候已经习以为常的老兵,纵使在几次最艰苦的战斗当中他们也很少有人因为高原反应而倒下。
守军士卒自然是很高兴,可周密却有些犯愁,敌人一点成果都没有取得却连连碰壁,万一早早撤走,他就无法完成姐姐的托付了,“半年,一定要拖住他们半年时间,看来只有割点肉了,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啊!”
结果几天之后,本来已经心生退意的联军高层却突然惊讶地发现敌人已经连夜从那座他们似乎永远都不可能攻克的险关中撤走了,联军士气登时得以重振。立刻拔营追击。可是他们却又在下一个关隘面前卡了一个多月,结果还是是宋军主动撤走,如此反复。但联军当中也有聪明人在,到第四个月时终于有人发现了其中的问题,若是敌人抵敌不住被迫撤退,为何他们还能从容带走伤兵、甚至是死者的遗骸?而若是守军粮尽,为何他们在每个关隘都能坚持一个多月?总不至于他们撤军是省得从后方运粮,图个方便吧?而如果是因为守军兵力不足,那他们就应该一次性地放弃那些无力据守的据点,将兵力集中起来使用,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节节抵抗。很明显,他们之所以这样做,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拖延时间
听这人一提醒,联军主帅立时脸色发白,没错,敌人一定是这样想的。虽说高耸入云的葱岭阻隔了东西方之间的通路,但如果不怕绕远路的话,宋军完全可以取道大漠攻击联军的背后,甚至不管他们而直取各国本土也不是不可能。毕竟这些年里大漠诸蕃已经基本都被大宋征服,宋军深入大漠的行动比起前几年可要安全得多了,而且消息也更不容易走漏。想通了这一点后,联军主帅立刻决定连夜撤军,这一决策无疑是十分明智的,但想想那白死了的一万多人以及数量还要多几倍的伤病员,他还是有些欲哭无泪
大军开动是很难瞒住敌人的,何况敌人那么少,似乎也没有必要相瞒,所以周密很快就知道敌人要走,这可把他急坏了,离他给老姐保证的半年时间还有一个多月呢。但他手下的人数实在太少了,纵然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什么办法将很明显识破宋军计划铁了心要走的联军主力留下。无奈之下周密断然决定趁着敌人没走发动一次夜袭,就算不能将敌人留下,也多赚些战功,将来见了姐姐,面子上也好看一点。
但夜袭毕竟是极其冒险的事,周密几乎是怀着必死之心带兵出关的,走前不但安排好了防务,连遗都留下了。不得不说周密的行事较其幼年之时的确“周密”了许多,若不如此安排,万一敌人撤走只是调虎离山之计,乘着他带兵出关的机会将其夺下,那周密可就后悔莫及了。
周密考虑得很周密,但敌人却没有如此聪明,他们是真的铁了心要走,而自恃兵力强大的他们,根本没有想到关内那点可怜的敌军居然敢杀出来这也因为周密一直示弱于敌,只是死守关隘,绝不出关反击,尽管以特战队的精锐,他们是有这个能力的。,完全没有任何准备,再加上联军成分复杂,连所说的语言都有好几种,彼此之间也不是非常信任,结果猝然遭到夜袭之后,登时就炸了营
注1:之所以杀鸡却用牛刀,一是因为他们对宋军兵力并不清楚,为了以防万一,必须狮子搏兔,亦用全力;二是为了防备葱岭宋军及时获得后方的支援;三是准备在计谋无效的情况下,实施人海战术,不惜代价拿下葱岭。
………………………………
第五百八十七章 其疾如风
手机同步阅读请7
炸营是十分可怕的事情,搞不好令大军土崩瓦解都有可能,但这还仅仅是个开始,由于各**队之间本就缺乏信任,只是为了对付共同的大敌才联合起来,在混乱之中自然有人乘机下手,有冤报冤,有仇报仇,这一动手就停不下来了。结果当周密等人功成身退的时候,营内还在自相残杀,等到天亮以后混乱才基本被控制住,但这时联军伤亡人数已经足有好几万人了,其中九成以上都是倒在自己人的刀下
在确认这次灾难的起因是关内宋军的夜袭后,联军高层很想发动一次报复性的攻击,但不要说这样做只是让士兵白白送死,即使他们真的能下得了这个决心,这仗还是打不起来,因为这一夜过后,各国官兵之间的信任已经完全崩溃,大家都防着别国的人对自己下黑手呢,那还有心思报复宋军啊?而且因为同样的原因,各**队撤走时都是各走各的,算是彻底分道扬镳了。而这样一来,四分五裂的他们已经没有能力在短时间内消灭夏国残军,只能泄愤似的在夏国境内大肆劫掠一番后撤回本国
可是各**队还没回到祖国,就都听到了一个令他们魂飞魄散的噩耗,一支人数不详的宋军铁骑已经如同神兵天降一般杀到了他们的老家。虽然人数不明,可他们的攻势之猛烈已经足以说明他们的可怕实力,在短短十八天内,这支强悍得不似人类的可怕军队已经攻克并摧毁了七个城市,他们不但几乎抢光了这些城市所有的金银财宝,而且还将城内的建筑统统付之一炬,至于城内的市民,除非有本事在一天之内逃出城去,否则不是被宋军杀死,就是被活活烧死在屋内。
这支突然出现的宋军正是辛弃疾的“飞虎军”,作为空降到凉州卫的部队,这支精锐步骑却很快就成为凉州卫这支大宋王牌军卫的骨干和中坚,其实力可见一斑,尤其是连续强行军的能力更是冠绝天下。这次为了追求行军速度,辛弃疾更是一个步兵都没带上,一路不知跑死了多少战马,还好他这次几乎将凉州卫所有的马匹都带出来了,否则还真吃不消这样大的损耗。就这样,飞虎军在几近万里的征途中,行军速度超过了每天二百里,而得以提早一个多月的时间进入外西域。若非如此,周密所没能争取到的那点时间就很要命了
按照原定计划,辛弃疾所部是应该首先攻击联军主力的,但辛弃疾却选择率先袭击路途更远的各国本土,这一方面是因为各国国内现在十分空虚,而飞虎军现在大量装备了骑兵轻炮,在守军人数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攻城简直是轻而易举,而兵法的要旨就是先易后难;另一方面则是辛弃疾毕竟刚到外西域,情报方面比较吃亏,想要确保截住行军过程中的联军大队人马并不是十分容易,还不如先打各国本土,逼迫联军回援,再打他们的伏击。而辛弃疾纵容部下施暴,也是为了激怒敌人,令他们丧失理智与自己决战,同时还可以警告西方诸国不要与大宋为敌,当然,这样做也本来就是他一向的习惯
联军得知这一消息时早已分道扬镳,但在如此可怕的敌人的威胁下,大家只好再度捐弃前嫌,重新联合起来。而宋军的暴行也彻底激怒了联军上下,这反倒意外地重新激发了这支军队本来颓丧至极的士气,若不是他们的对手是辛弃疾和他的飞虎军,辛弃疾的这种做法搞不好就会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重新汇集起来的各国联军又达到了十万余人,这是因为联军高层深知此战若败,大家可就都要亡国了,所以连各地的驻军也都尽量召集了过来,随军民夫也发给了武器,可是人数多了,就一定有用吗?宋军大规模使用火器的可怕景象,即使是联军当中积年的老兵也有些胆颤,何况是那些久不打仗的地方驻军和根本就不是军人的武装民夫呢?结果辛弃疾本来派出他最信赖的游骑兵大队只是想挫挫敌军的锐气,却一下子直接将十余万联军主力给打垮了。于是,世界战争史上人数比例最悬殊的一次以少胜多就这样产生了,要知道这次出战的游骑兵总共也就五百来人
对此不免有些哭笑不得的辛弃疾只得分兵追歼敌军溃兵,结果足足花了接近半个月的时间才基本歼灭联军主力。没办法,敌人都人,熟悉当地环境,逃跑起来简直就像兔子一样,真不好追啊!但他们的逃跑是毫无希望的溃逃,所以结局不会有任何改变,也就是多活了几天而已。
按照原定计划,辛弃疾打败联军主力后就应该要前往夏国帮助长公主殿下夺取王位并收拾国内残局,但辛弃疾却有自己的想法。辛弃疾很清楚自己现在的军功已经高到了什么程度,此役结束后朝廷肯定不可能让他继续带兵了,虽然入阁为相、哪怕只是副相,对大宋的武将们来说也是无上的荣耀和巨大的诱惑,但那种整天与文官为伍,远离战火厮杀的平静生活却不是辛弃疾所喜欢的,他还没有杀够
而且据皇帝陛下所说,在西域以西还有很多国家,那片未知的土地甚至远比现在宋人目前已知的世界更加广阔,而且那里虽然现在还没有强国,各方面也十分落后,但正因为小国林立,思想文化科技的交流十分便利,将来总有一天可以赶上来,甚至成为大宋的威胁。
辛弃疾虽然一向崇拜赵旉,但在对那些未知的西方诸国的态度上却有着很大的分歧。赵旉认为大宋目前还是要以稳定内部为优先,只要大宋自己发展好了,那些西方小国纵然发展起来,也不会有什么机会,如果穷兵黩武,没有符合道义的理由却发兵远征,而打下来却又无法占为己有,这根本就是损人也害己的愚行。还不如与它们友好相处,避免不必要的对抗,通过商贸手段等软刀子限制其发展壮大,来得更加合适一些。
………………………………
第五百八十八章 擅自远征
手机同步阅读请7
而辛弃疾则认为既然那些国家是潜在威胁,大宋就该乘着现在国力强势的时候狠狠教训他们一下,削弱他们的发展潜力,也令他们对大宋心生恐惧,而不是玩什么“和平演变”,形同于变相资敌。当然,辛弃疾虽然胆大包天,但这种话他也只敢在心里腹诽一下
其实两人态度的不同归根到底是缘于两人地位的不同,赵旉是帝国皇帝,自然凡事以国家利益为重,对于如今版图已经空前辽阔的大宋来说,稳定比什么都重要。而且远征无罪之国,又没有任何实际利益,只会引起民间的不满。但辛弃疾是带兵将领,对于他们来说,无仗可打是很可怕的一件事,现在大宋已经没有什么够份量的外敌了,所以在潜意识里他总是会给大宋找些潜在的假想敌。本来这也无可厚非,但辛弃疾却有着胆大妄为的个性以及一呼百应的威望,所以这问题就大条了
心中决心一下,辛弃疾立刻召集全军将士宣布,“大家应该都知道,本座回国以后估计就要离开军队入阁为相了,但在此之前,本座还有一个心愿未了。古人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次战争的罪魁祸首还未受到惩罚,而在更遥远的西方,还有很多的夜郎小国并未向我大宋臣服,所以本座决定为帝国清除这些祸患,将西征继续下去,希望你们随我一起,扫灭一切敢于抵抗的敌人,一直杀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原为大帅效死!”,全军上下轰然应诺,浑然不顾辛弃疾这样做是否得了授权,这些年里辛弃疾带着大家南征北战、立下的赫赫战功已经为其建立起了绝对的威望,估计就算这时辛弃疾起兵作乱,相当一部分将士也会矢志相随,朝廷自然也明白这一点,所以才会明示辛弃疾这一次是他最后一次出战,但辛弃疾居然会胆大妄为到私自发动远征,这却是连对辛弃疾最了解的皇帝赵旉都没有想到的
不过,相比容易盲从盲信的下层士卒,那些高级军官们则普遍脸现忧色,虽然他们不敢公然和辛弃疾唱反调,但是他们更不想跟着辛弃疾干这种自寻死路的蠢事。这时身为凉州卫副帅的吴拱挺身而出,对辛弃疾劝谏道,“我们若都走了,长公主殿下那里怎么办?”
辛弃疾虽然自行其是,却也没起谋反的心思,一想确实是个问题,赵青凤那里现在就三百名不到的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