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兀术毕竟是一心为国之人,在这种情况下,他还不惜亲冒大险,率领身边仅剩的四千多“拐子马”掩护大队人马撤退,令吴璘不得不放弃了进一步扩大战果的打算,心中颇为遗憾。
尽管如此,那些重伤的金兵兀术也只得狠心丢下,令宋军获得了自南宋建国以来最为辉煌的一次胜利。当宋军步骑会师后,战果很快就清点了出来,全军一共斩首两万四千余级,而且其中女真人将近一半,还抓了七千多俘虏。
赵旉知道这个消息后激动得流出了眼泪,这次大胜不但暂时解除了金军对淮西的威胁,而且也将极大地提高卫王府和卫军的声望,对下面将要推行的改革将有极大的帮助。
为了震慑金人,激励淮西的民心士气,也为了警告那些改革的反对者,赵旉违反了大宋开国以来宽仁的传统,将数万具金军尸骸堆成了恐怖的“京观”。而一向仁慈的虞允文居然没有阻止,他只是轻轻说了一句,“只有令恶人畏惧,他们才有可能弃恶从善。”
但这一破天荒的举动后来还是激起了文官集团对赵旉的强烈反感,小小年纪就如此残暴,将来长大了还怎么得了?于是弹劾赵旉和淮西将领官吏的奏本如同雪片一般飞到了赵构手中
………………………………
第六十九章 陈规的提议
赵构后来迫于无奈下诏将赵旉狠狠训斥了一顿,但只是罚了他半年俸禄,而对淮西的大员们就更是只有口头上的训斥,说他们没有尽到劝谏的责任。赵旉由此心里笃定,便更不把那些只知道没事找事的言官放在眼里了,不过表面文章还是做了一点,中国人嘛,形式主义从来都是免不了的
这次大胜之后,将士们普遍信心爆棚,再加上襄阳的岳飞也率军出动出击,粉碎了伪齐十余万大军的进攻,总体形势继续向着有利于大宋的方向发展。
于是,除了吴璘等极少数将领较为冷静以外,大多数将官纷纷上书请旨北伐,却都被赵旉压了下来。理由是卫军虽然获胜,但也付出了将近一万人的巨大伤亡,虽然淮西军民关系日渐融洽,青年踊跃参军,估计编制很快便可以重新补满,但要达到原来的战斗力尚需时日。
而且现在无论是淮西还是南宋其他地区,都才刚刚安定下来,经济远未恢复,朝廷的财政依然捉衿见肘,而金军虽然损失不少,但实力仍比南宋强大得多,北伐的时机尚不成熟啊!
由于目前在军中威望大增的虞允文与吴璘也赞成赵旉的观点,北伐的动议不久便消声匿迹了,但就在赵旉准备下令前线宋军撤回淮河以南的时候,这一年来安心写书的陈规却对此提出了异议
“殿下,老臣以为,如果我们现在从淮河以北撤军,那此次大胜除了鼓舞士气、增强信心以外,将一无所得,那些忠勇的将士就白白牺牲了。”,陈规劝谏道。
其实赵旉也有类似想法,甚至还动过先将山东光复的念头,只是由于目前实力不够,就算打下来也守不住;加上若山东收复,其中一处特殊地点不好处理,他现在还没那个实力和威望,才不得不暂时放弃夺回山东的打算。现在听陈规一说,赵旉立刻来了兴趣,问道,“那么陈老有何高见?”
“臣以为现在应该乘势拿下泗州,一则收复旧疆可以激励士气民心;二则以后全面北伐时此地可以作为进攻的中继点;三则可以牵制金军,使其在拔除这个钉子之前不敢渡淮,这样一来我淮西便可以安心生产,经济必能更快恢复。”,陈规躬身道。
赵旉有些意动,但还是摇了摇头,“现在淮北金军已经胆寒,拿下泗州倒没难度,可如果守不住的话,也没什么用啊!搞不好反而刺激金贼派遣更多的军队过来,我淮西兵力有限,如何挡得了它一国之力?纵然守城可以凭寡胜众,这钱粮消耗也吃不消啊!我已经答应爹爹不向朝廷要钱了”
陈规却显得信心十足,“殿下,如果泗州只留三千驻军,只靠淮西能够保证钱粮供应吗?”
“三千自然可以,但”,赵旉这时突然脸色一变,惊叫道,“陈老您的意思难道是想只靠三千人抵挡金贼举国之军吗?”
“这怎么可能?老臣又不是神仙”,陈规失笑道,但他接下来的话却依然令赵旉精神一振,“不过抵挡十万金军应该没有问题。”。说着陈规拿出了一份刚刚绘制完成的图纸,介绍道,“泗州现在有东西二城,互为犄角,也算是难得的坚城,但其原来的建城思路太过陈旧,没能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地理条件,所以必须如此改造”
“这也叫改建?简直可以说是推倒重来了!”,赵旉再次惊叫道,不过听了陈规的分析,他也颇为意动。泗州新城一面背靠洪泽湖,可以从水路获得源源不断的补给,所以金军就算围困得再严实,泗州也决不会因缺粮而陷落。
而泗州新城的设计方案又是陈规按照他那“综合防御体系”思想制定的,以金军现有的攻城手段,不死上四五万人根本无法摧毁泗州新城的城防,这还没有考虑城内民夫的修补。而因为水路通畅的因素,金军的车轮战也将毫无用处,因为卫军可以随时派生力军进城轮换。赵旉不由感叹,这城要是建成的话,金国君臣恐怕就要睡不安枕了,这实在是一根带有倒刺的钉子啊!虽说洪泽湖成因特殊,湖面下降得相当快,但十余年里还是不会有明显变化的,这已经足够大宋复仇雪耻了。
但是,这一切都有一个无法回避的前提,建造新城需要时间,万一这时金军过来破坏怎么办?赵旉提出这一质疑后,陈规却依然信心不减,“金人经此重挫,短期内应该无力再举,而就算他们意图出兵阻挠,淮北名义上还是伪齐的地盘,总得知会一下,这也需要时间。再说兀术经此大败,地位恐怕难保,金贼朝堂上应该会有一场大的风波,等到这事完毕,咱们的新城早该建好了。这次所建新城以军事用途为主,更接近于一座大型的堡垒,土木工作量并不算大,而且因为物资和劳力可以依赖水运,也将大大加快施工进度,所以殿下无需过虑。”
“不过伪齐的军队也可能会来捣乱啊!”,赵旉一时拿不定主意,便将虞允文和吴璘也叫了过来,想跟他们商量商量再作决定。而四大伴读只有詹会龙一人旁听,赵旉也很郁闷,四个孩子个个才智过人,却偏偏只有詹会龙一人在军事上极具天分,自己实在是很不走运
虞允文和吴璘都对陈规的想法很感兴趣,但是前提是新式城防确实足以抵御数十倍兵力的猛攻,不过陈规有十余次守城战胜利、而且次次都是以少胜多的战绩摆在那里,为其增添了不少说服力。
尽管自信十足,但考虑到其他人未必能够完全领会自己的守城思想,陈规最后还是建议由他自己负责监督新城的修筑工作,并担当新城的守将。赵旉这才知道,早在背水之战结束后的第二天,他委托陈规撰写的《守城学概论》就已经写完了。
这也未免太快了,赵旉一问才知道,原来陈规只写结论和理由,而没有附上战例,由于这些早就成熟在胸,成稿速度自然快得惊人。至于缺少的部分,随便懂点军史的人就可以按图索骥将其补上,用不着浪费他老人家的时间
陈规决定先建码头再筑城,这可以大大加快进度,但由于这种新式城池是初次兴建,即使是陈规这种守城学权威也不能保证修筑过程中不出半点纰漏,所以一到两个月时间不受干扰是必须的。
但即使真的因为兀术战败而在金国内部引起变乱,淮北和山东的伪齐军队也不可能什么事都不做,干等着卫军在他们眼皮子底下筑起城来。虞允文和吴璘都是方正君子,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反倒是年轻的詹会龙在讨论中获得了灵感,“北伐的条件的确尚未成熟,但并不是说我们就不能对山东发起进攻!”
詹会龙提出可以乘着金军退去的机会,发兵进攻山东防御薄弱的州县,以获取人口和战利品为主要目的,而不死守除泗州以外的任何一地。这样一来,伪齐军队只能疲于防守,便没有余力干扰泗州筑城了。为了不致因此影响卫军的形象,也为了避免影响全军的机动能力,詹会龙建议官兵们只带走容易搬运的金银细软和粮草钱帛,而将田地等不动产分给贫民。
詹会龙的想法与赵旉不谋而合,令在场的两位成年人大受启发,虞允文很快便意识到,只要不以收复土地为目的,各地宋军现在未必就不能主动进攻。因为现在宋军的战斗力已经今非昔比,只是由于兵力不足、粮草不济,即使攻下城池也很难守住而已。
如果只是剽掠一把就走,各支宋军完全可以自负盈亏,而不会增加朝廷的财政压力。不过考虑到大多数宋军的军纪实在很成问题,未必就会遵守只抢府库和伪官的要求,那样的话势必会令宋军的形象大受影响。再考虑到战斗力的因素,目前可以出击的宋军,除卫军外也只有驻守襄樊的岳家军了
………………………………
第七十章 战后处置
赵构向来畏金如虎,抵抗也是不得已为之,要说服他主动进攻金国似乎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尤其是现在形势远未有历史上绍兴十年那样有利,赵构应该更加不敢冒险才对。
但赵旉现在不在父亲身边,摆脱了细节的干扰,反倒越来越理解他的想法,当即写信对赵构说,如果大宋一味死守,金人只会认为我们软弱可欺,与之媾和必无指望,只有主动出击一次,令金人见识到我大宋的实力,才有谈和的本钱。
至于金国以此为口实大举南下,虽然不无可能,但也无须过虑,首先,淮北战役中金人损失惨重,士气大受打击,修整恢复尚需时日,此时出兵,于理不合。
其次,据传金国皇帝完颜吴乞买病重(赵旉前世记忆中此人于次年正月归天,所以才如此说,此时才建立没多久的军情司还没那么强力,只能注意到金国境内的大规模军队调动而已。),只怕难保,金国各位重臣必定忙于争权夺利,而暂时无暇顾及南边。
再次,从形式上看,大宋此次北伐,目的是讨平逆齐,而非进犯金国疆土,对其刺激有限。
何况即使真的金军南下,现在秦岭淮河一线已经全部光复,大宋军力士气也不比从前,他们就算雄兵百万,也很难有所作为。
赵旉在书信中说的虽然是出兵进攻,但句句不离讲和,很对赵构胃口,而且赵旉还建议只派部分精锐出击,以保证各大防区安全为前提,就更是令其放下心来。
不久赵构便下诏让岳飞准备北伐,淮西卫军则攻掠山东作为呼应,但他在诏书里也要求岳飞只能进攻伪齐,而决不能攻入金国境内,以免令战争扩大而不好收场。
赵旉这段时间的表现令赵构这个当父亲的非常振奋,所以虽然碍于言官的压力对其不符合大宋传统的一些做法加以贬斥,该赏的却一点没落下。赵立的淮南东路原来就受赵旉节制,如今赵构更是遵守承诺将其并入特区,整个淮南因此连成一片。
卫王府的属吏们也无不受到封赏,吴璘被提升为都统制,成为卫军毫无争议的主帅,年轻的岳云也成为了统制官,晋升的速度比他老子还快,可后来却因为岳飞上书替儿子恳辞,最后赵构只能收回了任命,令岳云颇为无奈,而王德等其他将领也都升了官。
至于功劳最大的虞允文,赵构原本想要将其调入中枢担任参知政事(副相),但赵旉却以特区初建为由不肯放人,最后赵构只能改任其为淮南两路宣抚使,集贤殿大学士,虽然比不得宰相位高权重,却也当得上“使相”二字了。
虽然对儿子的迅速成长非常欣慰,可有一件事却令赵构颇为不满,太医王继先在淮西已经呆了一年多,居然全无回宫复职的意思。而更令赵构惊异的是,这并不是赵旉强留,而完全出于王继先的自愿,他就不明白了,赵旉那边有什么东西竟能比当他的宠臣吸引力更大?
这话说起来就长了,但真正令王继先下定决心的,却是淮北战役中俘获的一千多女真俘虏
淮北战役不但给不可一世的金军主力以重创,而且收益也极为丰厚,光是缴获的粮草就够现在的卫军支用两三年了,大概这本来是兀术为长时间围城所做的准备,却没想到他连城池都没看到就输得一败涂地。
财货倒不算太多,只值四五十万两银子,毕竟金军南下是为了抢钱,而不是被抢,但至少聊胜于无。而兵器甲胄则令卫军将士大喜过望,虽然在激烈的战斗中损毁大半,但即使只算无需修补就能使用的,便足以装备五万大军,而且这些兵器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