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突然诗兴大发,要来文房四宝写了一首七言绝句,平清盛的态度立时大变
宝 书 网 w w w 。 b a o s h u 2 。 c o m
这倒不是詹会龙的这首诗写得多么出色,且不说赵旉一直以来都在打压詹会龙诗词上面的爱好,以促使其将精力集中到军政等正事上去,结果詹会龙现在的诗词水准比起他五岁时几乎没有什么提高;而且中日对于诗歌的评判标准多少有些差异,平清盛虽然深受汉文化熏陶,却也未必觉得詹会龙的汉诗比他高明到哪儿去。可詹会龙的书法却引来了日方一片惊叹,平清盛甚至不顾自己的身份,厚着脸皮要求詹会龙再题一些墨宝给他作为留念
詹会龙在书法上幼得良师,也确实颇有天赋,苦练七年写出来的毛笔字自然颇有神韵。然而,他的两位书法师父赵构与虞允文虽然在历史上都是著名的书法家,可现在他们都还年轻,书法还远未大成,就更别说他们这位如今才十三岁的徒弟了。
而且,詹会龙因为年幼时便遭遇了灭家惨祸,心理受到了相当大的创伤,他的书法在赵构的洒脱婉丽与虞允文的雍容大气之外,又多了几分激愤之意。并且由于詹会龙还太年轻,控制能力尚显不足,这股郁愤之气几乎是毫不遮掩地从他的书法中流露了出来,在崇尚平衡的中国社会中,并不是很受人喜欢,虞允文也因此批评过詹会龙多次。
但日本人却是喜欢走极端的,而且他们的民族性格中又有畸形偏执的一面,所以詹会龙在中国人看来并不十分出色的书法居然在日本一炮打红。而且,后来连詹会龙自己也无法理解的是,他早期的作品居然比晚期的成熟作品更加受人欢迎,这个民族实在是太奇怪了
即使是在最重视出身门第的社会中,任何一个能在某领域达到极致的人都会受到普遍的尊敬,何况书法还是一个极为高雅的艺术领域。再加上平清盛虽然多少有些贵族习气,但比起那些正宗的日本公卿来,他已经算是好得多了。所以平清盛再也不敢因为詹会龙的年龄和出身而对他有半点轻视,甚至还明白无误地表露了招揽之意,先前詹会龙不是说他现在还没有出仕吗?
可这些话听在詹会龙耳中,却无疑是莫大的侮辱,他即使在大宋也是少有的天才,怎么可能到日本这个小国当官?而且,居然还只是一个大臣的家臣?不过詹会龙思维速度极快,马上就意识到这是自己此前的话引起了平清盛的误解,当即强忍怒气婉拒道,“实在抱歉,在下虽然尚未出仕,却是有主君的”
这时平清盛才意识到詹会龙现在才十三岁,又是平民出身,没有官职是正常的。可像他这样的奇才,又怎么会被一直埋没呢?要真是那样,他也不会有机会第一个代表中原皇朝抵达日本了。
不过詹会龙虽然聪明绝顶,身上却也有中国文人最常见的一种毛病,那就是好面子,尤其是他很不擅长向别人发出请求。结果磨蹭了很久,詹会龙愣是没有将鹿儿岛的事说出来,反而内心渐渐烦躁起来,便要告辞离开,这时平清盛却着急了,因为他也有事要向詹会龙求助。
注1:公元11世纪,日本沿海遭遇被称为“刀伊”的通古斯语系海贼多次袭击,虽然最后都被日本地方武装击退,但却暴露出日本军队作战模式僵化的严重缺陷。从此以后,日本人对战争的理解才脱离了幼稚的“一骑讨”阶段,律令制下以健儿制、选士制为基础的军团军制完全的确立了起来,各军团在统领的指挥下统一行动,不会再有此前那样原始的各自为战、单挑独斗了。
“刀伊”据日本史学家分析应该是女真海贼,但考虑到当时落后的女真人尚无那么先进的航海技术,所以很可能是与渤海人甚至高丽人合伙作案。
………………………………
第一百三十六章 变通之法
由于自重身份,平清盛并没有马上将征剿海盗的事说出,而只是表示想要到詹会龙他们乘坐的大海船上看看。由于造船技术并非只靠眼睛看一看就能学去,平清盛又不是专业船工,詹会龙并没有拒绝他的要求。
在上船观察了好一会后,平清盛更是惊叹不已,大宋的海船无论是装载量、航速、稳定性、抗沉性、灵活性、续航能力等各项性能,都远非日本以划桨为主要动力的安宅船(注1)所能比拟。
而那两艘大型“客舟”的价格就更是令平清盛瞠目结舌,虽说詹会龙事实上哄抬了物价,但即使他报出的是两三万贯的造价(注2),也足以令平清盛放弃购买的念想。毕竟此时的日本由于长期封闭的缘故,生产力水平远远不能与大宋相比,在外贸中更是除了倭刀之外再没别的拳头产品。
再加上这时日本尚未发现石见银山等众多的金银矿藏,不但平民普遍赤贫、普通武士也仅能糊口,即使是公卿这种地位最高的阶层,生活水平也远不能与南宋的富绅相比。再加上詹会龙还是以在日本价格被大大抬高了的南宋铜钱为单位来报价,平清盛不被吓住才怪
从短暂的震惊中回复过来后,平清盛进一步坚定了开海通商的想法,而剿除海盗则成为了当务之急。为此他也不再顾忌颜面,很坦诚地向詹会龙提出,希望他的船队协助日本剿灭在濑户内海中肆虐的海贼。
剿灭海贼可以促进海上贸易的发展,对于大宋也是有利的,但詹会龙又怎么会放过这样一个就地还钱的好机会呢?于是他立刻以不能拖延主命为由加以推托,直到平清盛的脸上现出焦虑的时候,詹会龙才叹气道,“鹿儿岛建立港口之后,从我们大宋来到贵国的商人肯定会日益增多,但是他们之中通晓日语的只在少数,风俗习惯也与贵国多有不同,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贵国是否可以将鹿儿岛专门划给我们宋人居住?”
平清盛立刻为难起来,毕竟此事从无先例,即使是已经存在了很久的“大唐街”,也只不过是个事实上的聚居区,只要土地的真正主人发话,随时可以将其中的“唐人”赶走。他倒没有担心大宋会以此为突破口入侵日本,因为以他现在心目中大宋的实力,只要想灭日本的话,随时都可以做到,何必要等到今天?
而且还有个问题,在日本土地是不能买卖的,转让起来非常麻烦。何况现在南九州没有被天皇分封出去,算是天皇自己的直领,以平清盛现在的地位和权力,根本不可能作这么大的主
其实,如果有足够的时间运作,这倒也不是没有办法,可是詹会龙总得回去复命,不可能长期滞留外国。好在平清盛并不笨,不一会的工夫就想到了一个变通的办法,“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若是詹君愿意加入我日本国,以君之大才和我们平氏的地位,成为大名也并非难事,到时候詹君可以再将鹿儿岛分出,划为专门的区域即可。”
“这可不成,在下先前已经说过,我有主君了,怎么能再奉贵国天皇为主?”,詹会龙摇摇头,“我们只是想要一个通商的口岸而已,这对贵国也是大有好处的,而鹿儿岛本是无用之地,辟做商埠不是比任其废弃要好得多吗?”
平清盛听后也觉有理,但是以他目前的权力,并不能作主将自己领地以外的土地让给外国人,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无人岛。不过平清盛毕竟深受汉学熏陶,其变通的能力在日本人中算是相当强的,很快就又有了主意,“可以说服天皇陛下在南九州分封诸侯,只要萨摩的大名是我们平家一系,再由他将鹿儿岛转让给你们,就没有任何问题了。”
于是,平清盛便写信让父亲上奏崇德天皇和鸟羽上皇,以南九州归附王化已久为由请求朝廷加强对该地的控制(即是将南九州分封掉)。为此,平家一系甚至放弃了其在近畿一带的富庶之地。
有平氏带头,源氏和藤原氏也只得纷纷放弃近畿及其周边的领地,自请移封到较为偏远的地区,最后,平家一系获得九州大部,其中南九州更是全部成为平家直领或者是其家臣的领地;源氏则完全控制了关东平原,不过此时的关东地区并未得到充分开发,还没有成为日本最大的粮仓;而日益衰落的藤原氏则被挤到了日本的东北地区,此地和九州差不多贫困,虽然盛产马匹(不过日本马和驴子差不多大),奈何此时日本尚未出现成建制的骑兵,只能用来耕田拉车
南宋时期的日本大部分地区都未得到充分开发,近畿一带及其周边地区是日本的精华地带,提供了全国大部分的税收。而三大势力吐出这块大肥肉,至少现在来看都吃了不小的亏,皇室的权力则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各方的实力对比产生了相当大的变化
平家这次突如其来的行动,虽说加深了皇室对其的好感,却同时得罪了另外两大武家势力,而且至少目前来看也削弱了自己的实力,看起来似乎是不智之举。连平氏的家督平忠盛对此也很不理解,不过他知道儿子虽然还很年轻,才智却在自己之上,所以他最后还是按照儿子说的去做了。
差不多在天皇的诏书颁布的同时,平清盛从詹会龙和丁渊等宋商那里借到了二十余艘大船(相对日本的安宅船来说),很快便掌握了濑户内海的制海权。从此海贼们的处境日益困难,在几次海战失利后不得不陆续向日本海贼讨伐军主将平忠盛投降,他也凭借这一大功升任刑部卿,领地也有所扩大,基本挽回了移封造成的损失。自此,平家的势力已经超过受损较大的另外两家,成为毫无争议的日本最强武家势力,平忠盛以为这就是儿子当初的打算,心中释然而未作深思。
可对此时已经接替其父原有的官位,成为从四位下中务少辅兼安艺守的平清盛来说,这不过是附带的赠品罢了。随着中日之间新航线的开辟,南九州的商业肯定会迅速繁荣起来,而即使是基础的农业和矿业也早晚会因为引进大宋的先进技术而脱胎换骨,到那时平家的实力可不会像现在看上去这样,只是稍强于其他两家了。
另外,九州山高皇帝远,平清盛完全可以瞒过京都偷偷开海通商,而获得更大的利益。与此同时,出于同样的原因,平家的势力退出近畿之后,便远离了与其他各大势力之间的争斗,而可以安心夯实基础。等到他们在中枢都得精疲力竭之时,平清盛再出来收拾残局,不是更加轻松快意吗?
注1:安宅船是日本水军的主力战船,排水量在五百石到两千石之间,远远小于宋代的“客舟”,更不能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帆船“神舟”相提并论。而且这还是历史上几百年后日本战国时代的数据,中国南宋时期日本长期海禁,造船能力只会更差。
注2:这是笔者根据明代的造船费用与两朝物价的差异推断出来的,可能不太准确,但应该不至于有数量级上的误差。因为南宋时期粮价等各种物价远远高于明代船价资料对应的那个时期(4-6倍),而且宋代百姓徭役极轻,人工都得算钱,所以这方面的费用也比明代高得多。
………………………………
第一百三十七章 平家的请求
此外,还有一个潜意识中的因素,移封到九州可以加强与大宋之间的联系,就算有什么万一也可以向大宋寻求支持。也许是基于这一心理,也许只是单纯地表示感激,海贼剿灭之后平清盛向詹会龙赠送了相当丰厚的礼物,包括美女十名、倭刀一百把、以及一些工艺品如玳瑁发饰等等,还有最实惠的几百两黄金
这些礼物自然只有一小部分是送给詹会龙本人的,另外的大部分都是作为国礼要送给詹会龙的主君赵旉以及大宋皇帝赵构。对于这些厚礼,詹会龙基本上是照单全收,只有那十名日本美女被他要求退回,全部换成了十五岁以下的小萝莉
这当然不是因为詹会龙是个萝莉控,他还没到那个年纪;也不是他在为自己长大后做准备,这些美女又不是送给他的;而是因为日本一项非常令人恶心的风俗。
因为是国礼,那些美女自然不可能是出身卑贱的女奴,而都受到过良好的礼仪教育,至少也是中级武士家的女儿。可按照日本此时的风俗,贵族女子成年时(注1)普遍要涂黑牙齿、剃光眉毛、涂白面孔。如果说涂白面孔符合中国以白为美的传统(虽然那粉也实在厚了点),剃光眉毛可以画出更完美的眉形(本来就是从中国唐朝学过去的,宋朝人对此接受度应该还可以。),那涂黑牙齿就令宋人无法忍受了。
更令人厌恶的是,涂黑牙齿的那些颜料会散发出浓烈的酸臭气味,詹会龙很清楚,如果他敢将这些又丑又臭的日本女人带回大宋,作为礼物送给官家,那自己不被定个“欺君之罪”有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