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司马绍一言之下,满堂皆静,谁也没有想到在赠画之后,司马绍却道出如此一番话来。
“殿下说得好!”
“此乃真玉良言也。”
不知是谁道一句,随即满堂之上,众人喝彩连连,掌声雷动。
而一旁林风目睹着这一切,听了司马绍这一番话后他有几分茫然若失。
他心底道,读书这么多年了,竟然没有殿下看得明白。
我常意不平矣,读书时常想着愤世嫉俗,自己为官以后如何兼济天下,但真正为官之后,却想着如何独善其身,此真为本末倒置了。
想到这里,林风将心情平复下来,以往的心结也在不知不觉间被打开了。
最后在座众人仍是取来笔墨请司马绍留下文墨。
司马绍抬起头想了想,当即就提笔一挥而就。
众人争相捧墨读之,看看司马绍到底写得是什么?
但见上面写着如下。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北疆终不还。”
一词作罢,众人不住称赞。
司马绍举起酒杯,一切尽在不言中,初来时的迷惘、结识朋友们的喜悦、现在的抱负都融入了这杯酒里,他与众人共饮。
晚些时辰,司马绍与众人一一作别,不少人红了眼眶。
林风这时道:“太其实之前听太子殿下之言,林某心底除了钦佩之余,还有一事不解。太子殿下既怀兼济天下之志,为何却又发表言论不愿做皇位呢。朝堂之外,还有何处可以安邦定国平天下呢?”
司马绍闻言大笑道:“林兄所言极是,其实不止你一人如此说,旁人早有建议。其实在下看来治平之功未必要在朝堂上才能修的,教书育人照样可以。”
“这一次,我打算办一间书院,教授学生,让圣贤之道薪火相传!”
林风闻言肃容道:“原来太子殿下早有大志,是林某冒昧相询了,不知太子殿下既办书院可有林某能够效劳的地方。”
司马绍闻言一笑当即道:“若是林兄肯帮我就太好了,有书院不可无读书人,有读书人不可无教书人。林兄才华横溢,若是能替我教授学生就好了。”
“不用太多时间,每周来三趟就好了,每周支十两银子你看如何?如此你既有钱财养家,也不耽搁你做官的功夫。”
十两银子已是相当丰厚,而且一周只用来教书三趟,实在是一份很不错的兼职生计。
林风知道是司马绍扶持自己,当下道:“殿下此情,林某此生默默无闻也就罢了,若有出头之日必当犬马报之。”
司马绍笑道:“以你我之情谊,说这样的话实在就是见外了。”
说完二人长揖作别。
却说司马绍回府以后,即着手开始筹办书院事宜。
对于在自家地这筹办书院,是司马绍一直有的念头。
钱财有了来处,接下来就是选址。
筹办起书院的事说来千头万绪,一时之间却也急切不得。
………………………………
第一百六十三章 选好院址
翌日,建康城南。
“你看此处如何?”
林风道:“甚好,仔细修葺后即可使用。只是略有不足之处。。。”
周围的人们闻言不由担心起来。
“不足之处是这里是街口通道的所在,离大街,街摊贩都很近,会不会担心有些嘈杂。”
城主和那围在周围的看客们一听各自立即道:“林公子,放心,放心,这里平日静得很呐。”
“是啊,这里可称得上闹中取静,闹中取静啊!”
林风道:“诸位有所不知,古之书院必建于城郊山林之胜地,即远离喧哗世俗,也可陶冶性情,所以选址一定要清净。”
林风是司马绍的好友,林家又是本地名门望族子弟,所以周围人一时也不好反对。
司马绍闻言笑了笑道:“以往士人散居山林,躲避喧嚣,但而今不同。
建康城里左邻右舍所居七七八八都是官宦子弟。
没有哪个地方比建康城中之中,更是人才汇聚,书院建在此处图得就是交通便利,往来方便,二者并论只能说各有千秋。”
说完司马绍继续察看,步出屋子后门时,但见面前就是不知名的野山。
只见山与山之间,是一层浓而厚的云雾,只见山头,不见山脚。
远方云雾萦绕,山峦叠翠,俯视山下,只见绿树成片,绿草如茵,有少许鲜花装点,是个安身修养的好地方。
抬眼望去,只看见重重叠叠的远山次第向天边延伸过去,近处清晰可辨,远方渐渐模糊起来,消失在遥远的天边处。
众人见此此幕都是心旷神怡。
真是一个读书的清净好去处,令司马绍都有等回到年少读书时候的冲动。
司马绍心底已是决定将此地作为书院之处,口中却道:“不过作为书院还是太狭小了一些,这周边几屋的乡邻是否愿意出让,此事劳请城主派人打听一二。”
城主一拍胸脯道:“太子殿下放心,此事包在我身上。”
周围人等也道:“那周边邻居与我相交多年,我可以助城主的人出面游说,尽绵薄之力。”
司马绍笑着道:“如此太感谢各位了,他们若愿意转售,价钱上我必不会亏待。若是他们不肯,你们再回来商量,切记不可强迫百姓。”
几人一并称是,即前往周边人家去了。
。。。。。。
司马绍闻言大笑,展望眼前山水道:“我打算除了书院之中,再设一个蒙馆,延请建康城中里官宦子弟,富家子女们来蒙馆就学。”
这时林风低声道:“其实以我之见,这书院建在建康城中即在官府眼皮子底下,我担心会多受干扰。”
司马绍失笑道:“你说的是,但以我的身份,若是将书院建在别处,就无有心人的打探吗?倒不如大大方方建在城里,以示吾之坦诚!”
林风仍是道:“可是将书院独立于朝廷之外不是更好,如此好厚养清净之士。”
司马绍闻言心道,自己又不是学儒家书院那样自成一片天地,让儒家学生议政论政,成为天下的舆论之地,这不是自己建立书院的初衷。
但他也知道如林风这样的读书人都有抱负,认为朝廷政治应该出于公议,读书人的想法可以左右中枢决策。
可是古代朝政最后的局势就是官员们的尸位素餐,读书人却积极论事,最后惨遭屠杀。
所以在监督与干涉之间要如何权衡,这是一个很难把握的度,但无论怎么说先得有自己的书院再说。
司马绍道:“你所言固然是有道理的,但我等办事又哪一样能离得开官府的支持。
与其堵不如疏,把风放进来,至于窗户开多大自己说得算。”
林风错会了司马绍的意思以为他另有对策,大喜道:“殿下所言极是。”
这时候城主这才面带笑容地走来,见他的表情,司马绍就知道书院这事成了。
之后司马绍就命人以这里为根本开始修建这书院,周边的五六户人家,以及山下田地,加在一起一共有几百亩的地方。
随后司马绍命人放出了自己要建设书院的风声,闻此于此司马绍的朋友,周围的百姓乡亲以及地方上的官员都表示支持。
一时之间建康城中之内,风起云涌。
。。。。。。
“先生,我想。。。”
中年男子打断年幼者的话道:“人这一生际遇艰难,出头的机会没有几次,错过了,一辈子也是后悔莫及。”
“我至今未取得功名,也是因为在年少时没有遇到一位好的先生。以你的才华,当趁着年轻时候拜一位明师,若继续留在这社学之中就是耽误了。正好我知道有一个去处,你想不想去?”
年幼者闻言抬起头道:“想!”
中年男子点点头道:“前不久深得民心的太子殿下打算在建康城中里开设书院,招募四方英才而课之。”
“我看过了,他们那边招考不设限制,但得识字,不过条件优异者可以放宽,但是前提必须是通过书院的招考。”
“当然,据说有名额限制,取前三百名。”
年幼者闻言定定地站在那一声不吭,但干净的脸上却透露出一股渴望的神情来。
中年男子将年幼者脸色看在眼底继续道:“太子殿下的大名你应该早就听说过了,他是咱们建康城人,也是今年的金科状元郎。”
“他这一次在建康城中办书院,就是打算造福乡里的。他的书院包食宿,优异者还按每个月给俸银,这对于贫寒的读书人而言是一件好事,在他的书院读书至少不用为生计发愁。”
“不过我担心的不是这个,以太子殿下的名望肯定是满省的读书人趋之若鹜啊,多少人要挤破头的要考进这书院来,要凭真才实学考进书院那是何等之难,在这一点上你可别以为太子殿下他会念在有些香火情的份上照顾于本地人。”
“那时考书院的人何其之多,希望何其之渺茫,听到这里你还想考书院吗?”
年幼者没有表态。
他只是道:“先生,学生想试一试。”
中年男子见此摇摇头道:“你有此心还不够,你若真要考进这书院,以你现在的功底少说还要加倍再加倍的努力才行。
你要知道与你一起招考的都是什么人?
咱们建康最不缺的就是能读书的人。
他们各个都比你聪明,甚至还比你勤奋!
你真想去就得努力!”
年幼者肃然道:“先生,学生愿意。”
殊不知,这一幕幕发生在无数家庭私塾里。
………………………………
第一百六十四章 格格不入
天气寒冷,来顿午宴暖暖身子。
司马绍一行人来正堂中,堂里摆着七八张扶手椅,桌上都已摆好筷箸,司马绍和庾文君一并让侍女上菜。
菜色是普普通通四菜两汤,都是府邸常的食蔬,以及河水里的河鲜。
司马绍坐下,林风,顾昌陪坐下席,至于一众科举好友也得以入座,倒是庾文君,侍女几人没有坐下。
司马绍暗道,以往府邸里女眷是随便坐的,眼下竟也有官宦人府邸的规矩。
司马绍摆了摆手道:“说了是普宴了,随便坐吧!”
司马绍说完,她们应了一声这才坐下。
司马绍对林风道:“你们在城里现为官,吃得宫廷御宴,我府邸里饭菜不知合不合你们口味?”
林风道:“都是家乡口味,我们从小吃起的,大鱼大肉的反而吃得不实在。对了,能不能上份米饭。”
司马绍点点头道:“莹儿,端米饭来。”
一旁服侍的侍女莹儿欠了欠身,然后去端来一大碗白米饭。
林风对司马绍笑着道:“米饭对我而言才是美味,比什么大鱼大肉都滋补。”
司马绍点点头,然后对侍女道:“也给我端来一碗米饭。”
见司马绍,林风如此,一旁的管家当下吩咐撤下桌上的酒盏,众人尽换上米饭。
如此简朴的宴席,才有了普宴的样子。
见几人都要换上白米饭,司马绍道:“你们大可不必学我,自便才是。
众人听了一愣,几个嗜酒的随即又笑嘻嘻地从仆人手里取回美酒来。
庾文君见如此,也不多说什么,而是小口扒饭,同时也不忘了给司马绍,时不时夹一筷子菜肴。
见林风就着一碗白饭吃得甘之如饴,司马绍心想,他这并非是有意为之。
人能 变得富裕,不能骄傲放纵,一如既往的质朴,这才是正理。
于是司马绍也是捧起一碗白饭大口大口地吃着。
。。。。。。
一番吃饱喝足后。
庾文君回房休息,侍女收拾餐桌。
众人于是商量着去哪里放松一下,许魏然提议众人去听戏作曲玩乐,约莫半数人都是答允了, 司马绍本要推辞的,但被周围人等怂恿。
司马绍没辙,都眼巴巴等着他表态,怎么办,那就去呗。
说起都城里的听戏作曲去处,最负盛名的就是那满春院,其实就是那烟花柳月场所。
开在那国子监附近,在考生眼里,每当大考之时,四方学纷至沓来,无不怀揣盘缠和诗稿。
卖弄诗情者不少,所以那满春院,也就留下无数才子佳人的佳话。
那闲人听戏作曲间,也会评选花榜,分列次第,也如殿试那般,评出个一二三等出来。
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满春院的现任一等——苏荷姑娘了。
曾经的前任,自然是那若云姑娘了。
来到眼前的满春院,就拿他当天上人间吧,就算是还了上辈子还是屌丝时的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