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们说话,听众往往担心那些好话之后的“但是”,或者是那些难听的话之后的“而且”,李世民虽然是皇帝,也不能免俗。
他本来听闻胡太清强行霸占了拉粮车的牛之后面皮就已经在不断抽搐,此刻发现后面竟然似乎还有更严重的事发生了,不由吼道:“还有什么事,你一并给朕说出来”
刘刚低声道:这一路上有许多门阀世家的子弟给胡御史送礼,他统统都来者不拒的收下了,礼物有许多,胡御史到达冀州时,已经整整装了十大车,用数十头驴马拉着。
“乱臣贼子”李世民一脚狠狠将旁边的书桌给踢翻掉,那胡太清昔日在朝堂上是何等的慷慨既让,信誓旦旦的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向自己保证一定不会允许赈灾粮食向外流出一丝一毫,可是现在呢刚刚到冀州,这一路上他便收受了世家门阀们整整十大车的粮食,十大车啊若是用来装粮食,得救回多少人难道还能指望这样一个与世家门阀狼狈为奸的家伙去监视那些人
自己真是瞎了眼睛,竟然选择了这个狗才去监督赈灾
“陛下,要不要微臣去将他拿下,逮回京师问罪”刘刚杀气腾腾的道。
李世民微微摆摆手,否定了这一提议。
当初是他力挺胡太清去冀州赈灾区行使监察职权的,为此甚至呵斥了杨慎几句,言他心存偏见,公报私仇,还对胡太清那番慷慨激昂的表态称好,此刻再去将这人拿回京师,那不是打自己的脸吗
李世民的脸皮当然不薄,但是却也不想成为朝廷上的笑柄。
他有些疲惫的向刘刚挥挥手:下去吧,记得朕交代过你的事,要是找不到人,别怪朕辣手无情。
“是”刘刚心中一颤,知道李世民指的人是谁,连忙答道:“属下一定尽心竭力。”
他向李世民躬身行了一礼,慢慢退出了御书房。
李世民这时已经恢复了平静,毕竟已经掌控天下数十年,养气功夫还是不错的,他指着地上被他盛怒之下砸碎的那些瓷瓶碎片向小太监道:将这些收拾好。
“是,陛下。”小太监不敢怠慢,出门去叫了几名宫女和宦官进来,将地上的东西很快收拾干净了。
“去将大皇子叫到朕这里来。”李世民淡淡吩咐道。
“是,陛下。”小太监应了一声,离开御书房,前往大皇子所在的漱芳斋。
漱芳斋中,大皇子正在仔细的观看手中的竹简,这是朝堂各地呈给李世民的奏折,这段时日来他可谓是春风得意,自从半月之前李世民将他叫到身边开始言传身教,并且让他接触奏折的时候,他就知道夺嫡之争已经落下了去帷幕,父皇选择了自己作为继承人。
初始之时他很是兴奋,一连好几天都兴奋的睡不着觉。
后来,当他从这种亢奋的情绪中恢复正常之后感到很是惶恐,害怕令父皇失望,使得自己这接班人的地位出现变数。
这些时日以来他很是勤奋,每天睡觉的时间都很少,一直在分析朝中的局势,观看父皇传给他的奏折,认真学习。
这段时日的学习让他充分认识到自己以往的肤浅无知,那曾经武力清洗各大门阀世家的提议在现在看来太过可笑。
这时,殿外走来一名老太监,他跪下向大皇子行礼道:“主子,小公公前来传旨。”
国朝固然不行跪礼,但是那是指平民阶层以上,奴仆则不在此列,老太监身为皇室家奴,面对大皇子这个主子自然不能不跪。
当世兴起的许多门阀世家即便在奴仆中也已经废除了这一礼节,然而皇室却将其一直保持下来了。
讽刺的是,当初废除跪礼的正是李氏开国太祖李云龙。
皇帝身边的小太监当然有自己的姓氏,但是因为他年纪小,才二十岁左右的面相,故而宫中人总是喜欢在私下里称呼他小公公。个别贵人甚至在大庭广众之下也是如此称呼。
大皇子站起身来道:“随孤出去吧。”
他走出内殿,来到外殿,见到了等在这里的小太监。
他微笑道:“小公公大驾光临,蓬荜生辉,不知父皇有何吩咐”
第一百三十三章 前夕
小太监是父皇的身边人,即便是大皇子对他也需要客客气气,甚至是刻意讨好。
小太监向大皇子微微躬身道:大皇子,陛下召您觐见。他名义上虽然是天价家奴,但他又是服侍李世民的人,无需向大皇子下跪。
大皇子微笑道:那我们便去见父皇吧。
很快,小太监带着大皇子来到御书房外,他让大皇子在外稍等,自己进去禀报。
进去之后,他跪下对李世民磕头道:启禀陛下,大皇子到了,正在外面等着。
李世民本来埋头正在批阅奏章,闻言抬起头淡淡道:让皇儿进来吧。
过了一会,小太监领着大皇子走了进来,大皇子躬身施礼道:儿臣向父皇问安,父皇万岁
李世民面上流露出一缕笑意:皇儿请起。
自从确立大皇子为皇位的继承人之后,他对大皇子倾注的心血增长了无数,潜移默化之下,连称呼都不自觉的亲近了几分。
大皇子对父皇这种亲近的态度感到很是欢喜,过去二十几年他虽然身为父皇子嗣,但是天家无亲情,父皇每日里忙碌无比,哪有时间与他共享天伦之乐
在那望子成龙的心态之下,就连对他说话都一直很是严厉。
等他站起身来,李世民向他问道:这些时日以来皇儿你也观看了许多奏折,可有什么感想,知道该如何处理国家大事吗
大皇子恭敬道:父皇,儿臣看过您在奏折上的批语,真是字字珠玑,学习之下颇有几分体悟,儿子以往太过浮躁,鲁莽,这段时间来一直努力想改正这一毛病。
“嗯”李世民听了这话,微微有几分赞赏,他其实很是欣赏这个儿子骨子里的那股天不怕地不怕的冲劲,只是以往这小子眼光太浅,颇有些不知天高地厚,如今看了些奏折,开始知道分寸,还是值得培养的。
他觉得自己的眼光无误。
“你去见过智清大师了吗”李世民忽然开口这样问道。
早在半个月前智清大师刚刚来到京城的时候,李世民便曾叮嘱自己这个儿子要时常去向老和尚请教。
“这个还不曾。”大皇子硬着头皮说道。
“嗯”李世民豁然盯住了他,脸色有些不好看了:为何不去
“这”大皇子有些呐呐的说不出话来。
李世民淡淡道:你是瞧不起武林中人是吧
他虽然看起来并没有什么怒火,可是大皇子还是有些忐忑的道:不是,只是儿臣这几日一直在用心学习,没有时间顾及此事。
“哼,你难道比朕的事情还多”李世民很有些不快的问道。
儿子给他找了这么一个不靠谱的接口,实在令他心中不快。
“是,孩儿知错了,请父皇责罚。”福至心灵的,大皇子竟然不再狡辩,坦然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哼”李世民轻哼一声,心里的气总算消了几分,他语重心长的对大皇子道:“一般的武林中人凭借你的身份固然不用在意,即便是宗师高手面对强弓硬弩也只能逃命,但是大宗师之境的高人却不同,他们几乎已经开始超越凡人的层次,不仅寿命增高,而且只要不是深陷千军万马之中,军队也无法奈何他们。你若是能够得到智清大师的欢心,将来会对你有极大的好处。”
“父皇,儿臣只怕并不需要他的相助吧。”大皇子小心翼翼的道。
他将来注定会成为天下至尊,小事自然有诸多臣子处理,大事即便智清大师能够帮上忙,可连皇帝都觉得为难的事定然非同小可,老和尚究竟是否愿意出手大皇子很是怀疑。
毕竟,老和尚不可能当真给皇帝去卖命。
大宗师,在当世是无上人物,身份足以与三大超级门阀,六大千年世家的家主并驾齐驱,不弱分毫。
李世民深深地望了他一眼,并没有再多说什么。
自己的身体状况及老和尚能够辅助大皇子登基之事都还不到告诉这个儿子的时候。
儿子的城府毕竟不够,只怕很难完美的隐瞒这个秘密。
想了想,他终于再次开口,只是语气加重了几分:“记住父皇的话,好生与智清大师亲近,以师礼待之,总有一天你能获得丰厚的回报。”
大皇子见到父皇一而再再而三的告诫,终于在心中真正重视起来,他面色庄重,眼神认真的答道:父皇放心,儿臣一定谨记此事。
“嗯”李世民终于满意的点点头。
他有些怅然的望向外界的天空,若不是他马上就要走向死亡,没有足够的时间给这个儿子铺路,何至于此
便是大宗师,也没有让一国储君低头讨好的资格啊
杨府,圆月当空,柔和的月光照耀在门窗上,散落在凭窗而立的杨慎身上。
他少年英俊,一袭白衣如雪,看起来仿若神仙中人。
在月光之下,他平添了几分飘然悠远的气质。
叶凌波站在他身旁,清丽绝世,容光慑人,宛若九天仙子降临凡尘。
两人站在一起,仿若金童玉女般,看起来再般配不过了。
她轻启朱唇,柔声问道:“夫君你在想什么”
杨慎幽幽一叹:边关凶险,古来不知有多少盖代英杰在战场上死于飞磺流矢之下,亡于无名之辈之手,为夫在这离开京城的前夕心中也难免有些不安。
面对叶凌波,他并没有掩饰自己心中的不安,也不会因说出这番话而感到羞耻。
叶凌波温柔的拉住他的手,轻声道:夫君莫要太过忧虑,你说的这种情况固然存在,但是那些身亡的人往往是自恃勇力,所以才会死于非命,夫君你届时只需尽到一名统帅的职责便可,何须冲锋陷阵
“不错”杨慎微微点头,他并不是一个喜欢逞英雄的人,将自己的性命也看得很重,绝不会去无谓的冒险。
他是杨家家主,更是叶凌波的丈夫,背负的责任重大,岂能让自己轻易死去
第一百三十四章 集合
杨慎站在一座小山坡上,静静注视着不远处不断来到这里集合的士兵们。
凌晨五点左右,天空中微微出现一点光亮的时候,左武卫与右武卫大军就开始由本身的军营不断地往这里集结,到此时早上八点左右,历经整整三个小时,十万人终于集结的差不多了。
他的身边,张发财与郑成功两人稍稍落后他一点儿,与他并排而立。
叶凌波作为他的亲兵之一,也与他站在一块。
张发财与郑成功乃是成了精的老人,叶凌波略经化装的面目根本无法瞒过他们的眼睛,只是这两人都装作没有看见。
张发财是勉强与杨慎一条心,当然不会开口拆穿叶凌波,郑成功却是因为心有顾忌,不愿激怒杨慎。
不远处,一名中年人和两名老者站在那里,时刻注意着杨慎这儿的动静。
他们分别是出身杨家的方华祥、杨晓顺和来自叶家的周爱国三名宗师高手。
更远一些的地方,一名身着明黄色衣袍的年轻男子正站立在那里,手中握着一卷圣旨,身边跟着十余名宫廷侍卫,正是大皇子。
他是奉皇帝的命令来监督大军出征,同时宣读圣旨的,只是此时大军还未完成集结,还不到他出场的时候。
杨慎微笑着对张发财道:左武卫大军集结的速度不错,老将军真是治军有方。
“呵呵”虽然年纪一大把,都足以做杨慎的爷爷了,张发财对杨慎的夸奖还是感到很开心,从古至今,下位者对于上位者的肯定都是会感到愉快的,这与上位者的年龄并无太大关系。
他摆手道:“大将军过奖了,这是手下儿郎们自己争气,老头子并不太大功劳。”
并无太大功劳,那就是有功劳了,杨慎在心中暗笑,这老头儿还真是不要脸,要不是杨采青在军营中为他严肃军纪,清州长风军团的士兵作为全军的骨干很是带动了军中一批有理想和志气的年轻人,仅仅靠你张发财这因为名字吉利而侥幸被自己祖父选中作为在府军中代言人的家伙,左武卫大军还不知会是什么模样,这支军队以前的烂样京城中又有那个不清楚
郑成功在一旁听得就有些不是滋味了,到现在为止,左武卫的大军基本上已经集结完毕,如今整整齐齐的站在远处,虽然能够看见有人交头接耳,但是明显都很是收敛。
而右武卫大军相比之下就差的很远了,不仅到目前为止全军没能集合完毕,而且那些集合在这里的军士们无不在大声喧哗,军官们虽然在弹压,但是效果却不是很好。
杨慎将右武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