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天下-第4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玉成道:“县尊就要登基了,你这个大里长也该变成知府大人了。”
  杨雄笑道:“您要是还不端来肉包子,您眼前的知府大人就要饿死鬼大人了。”
  “急什么,包子总要热一下才好吃。”
  “来不及了,就算您端来石头我也能吃下去,一天跑了两百多里地,实在是受不了了。”
  尽管杨雄喊得很凶,刘玉成还是点了炉子,热包子,打蛋花汤。
  寒冷的晚上,赶路的人一定要吃热食。
  杨雄等人靠着炉子坐定,火光照在他们的脸上,每个人似乎都显得很是严肃。
  刘玉成见这些人的脸色不好,也没有问什么事情,只是将火烧的旺旺的,想给大家多一点温暖。
  杨雄看着窗外黑乎乎的玉山喟叹一声道:“别人带来的都是好消息,唯有我们带来的是坏消息,不论怎样,我们都跟县尊说清楚。”
  其余人等也各自叹气,瞅着通红的炉火发愁。
  包子很快就热好了,热汤也端上来了,饥饿的众人却似乎没有了什么胃口。
  杨雄道:“不管了,先吃饱肚子,即便是挨骂也好,撤职也好,也有力气去接受。”
  冒辟疆道:“做梦都想不到在我蓝田立国的时候,满世界的人似乎都在立国,就连山洼里的六户人家也能自立为皇帝,还册封了皇后,丞相,兵马大元帅。
  真正是一件晦气的事情。”
  杨雄看了冒辟疆一眼道:“别在外边说政事,快吃吧。”
  冒辟疆闻言叹口气拿起一个热包子就撕咬了起来。
  负责端包子的刘玉成却没有把自己当外人,低声问道:“那些无聊的人清除掉了吧?”
  杨雄摇头道:“没有杀,起因荒唐,杀了也太冤枉了。”
  刘玉成的脸皮抽搐两下道:“你们要是下不了手,就让老汉去杀,少爷大喜的日子不容人糟践。”
  杨雄与冒辟疆对视一眼,眼中忧虑的神色更加的浓重。
  事情就发生在襄阳城外的一个小山谷里,有一个杨二棍的人,不知听了哪位算命先生的话,说他脚心长了七星痣,是天生的皇帝命。
  然后,这个叫做杨二棍的家伙就凭借自己的不烂之舌,居然说动了同在一个山谷的五户人家,建立了大魏国,自号通天无敌神勇大圣魏国王。
  娶了隔壁黄姓人家的二女儿,封皇后,老丈人担任丞相,小舅子担任大将军,并且在山谷口用乱石堆砌了一道城墙,派遣丞相去山谷外边招兵买马,谋算攻占襄阳之后就立刻称帝。
  结果,大魏国的丞相办事不力,走漏了风声,被当地里长冒辟疆知道了,率领十个团练灭了这个大魏国,活捉了大魏国的皇帝,皇后,丞相,打断了大将军的腿……
  大魏国被灭掉了,难题却留给了冒辟疆。
  如果这些人真的是在造反,砍头就是了,这没有什么好说的,问题是,当冒辟疆打败了大魏国的七个军人之后,麻烦来了。
  他不知道该如何处置这些人。
  杀头?
  怎么看都不至于,他们的建国就是一场玩笑,
  不杀头?
  他们真的是在造反,至少从法理上来看,他们确实造反了,而造反,在蓝田律法中,依旧是死罪。
  杨雄在接到冒辟疆传递来的文书之后,大笔一挥,将杨二棍重责五十大板,其余人等重责三十,然后就放掉他们,在冒辟疆的监管下,继续生活。
  他相信,五十大板足够将杨二棍的皇帝梦打醒,三十大板,也足够将其余人攀龙附凤的念头打消。
  事实上,杨二棍在板子地下痛哭流涕的忏悔,其余人等也发誓不再干什么建国的美梦了。
  事情看样子到此为止了,杨雄相信,即便是县尊亲自来处理这场荒唐的闹剧,手法不会跟他做的有什么大的差别。
  就在他交付了差事,安排好接替人手准备回归蓝田开会的时候——一个脊背上长了一颗指头大小红色肉瘤的家伙又在襄阳附近的樊城角落里,建立了自己的——大楚国!
  这一次杨雄没有手软,将背上长肉瘤的家伙抓起来,派大夫割掉了这家伙的肉瘤,也就是他能当皇帝的依仗,并且当着很多人的面,用板子把他打的死去活来,直到他痛哭求饶为止。
  这个案子刚刚处理完毕,杨雄已经准备好了行囊就要出发的时候——一个天生六指的家伙又在襄阳南漳县的黄堡镇建立了自己的伟大政权——南漳国……


第069章 国相与大牲口
  云昭安静的听完杨雄的叙述之后道:“没有杀人?”
  杨雄不敢看云昭鹰隼一般凌厉眼神,低下头道:“杖五十,交予里长管教。”
  “密谍司的人怎么说?”
  “无知乡民为谣言所蛊惑。”
  云昭看来裴仲一眼,裴仲立刻打开一份文书念道:“据查,蛊惑者身份不同,不过,行为一致,这些乡民之所以会笃信无疑,完全是被一枚十两重的银锭迷住了眼睛。
  游方道人在下了判词之后,就跪地磕头,并献上雪花银十两,说是恭贺帝主降世,就是因为有这十两重的元宝,这些原本是极为普通的百姓,才会受人拥戴。
  才能纳妃,建国。”
  杨雄脸色铁青,拱手道:“微臣这就回襄阳,亲自料理此事。”
  云昭瞅着窗外的玉山道:“这不怪你,我手底下的百姓如此愚蠢,如此容易被蛊惑,其实都是我的错,也是上天的错。
  上天不肯给我一群聪明的,而是把聪明的夹杂在蠢货群体里统统交给了我。
  既然我是他们的皇帝,那么。我就要接受我的子民是愚蠢的这个现实。
  当年汉武帝时期,也有无数的蠢货自立,人人都以为武帝会用严刑峻法,可是,武帝一笑了之。
  唐太宗时期也有这种蠢事发生,太宗皇帝也是一笑了之。
  大明太祖年间,这种事就更多了,人人以为以太祖之暴虐性情,这些人会被剥皮实草,结果,太祖也是一笑了之。
  我知道你之所以会轻判这些人,根据就是这些先皇们的行为。
  所以,你做的没什么错。”
  杨雄松了一口气道:“是谁干的呢?张炳忠?李弘基,还是大明皇帝?”
  云昭笑道:“不是张炳忠,这家伙拿下了南昌城,如今正在筹建建立他的大楚国呢,所以不会是他。李弘基也拿下了徐州,现如今,也准备称帝了,名曰——大顺,因此,也不会是他。”
  杨雄道:“如此说来,皇帝的可能性最大?”
  云昭摇头道:“也不是皇帝,皇帝的实力已经衰弱到了极点,他的旨意出不了京城。”
  杨雄皱眉道:“我蓝田国势如日中天,还有谁敢捋我们的虎须。”
  云昭笑道:“这你就要问钱少少了,国内的事情都是他在操弄。”
  杨雄有些为难的道:“坏了您的名声。”
  云昭笑道:“骏马狂奔的时候会在意尾巴上攀爬着的几只苍蝇吗?别为这事操心了,快去大会筹备处报道,有太多的事情需要你去做。”
  杨雄起身道:“这就去,只是……”
  “那些事情你就不要管了,有钱少少操心呢。”
  云昭目送钱少少离开,韩陵山就凑过来道:“为何不告诉杨雄,出手的人是东南士子们呢?”
  云昭道:“杨雄一家与东南士子有很深的交情,难堪的事情就不要交给他了,这是为难人,每个人都过得轻松一些为好。”
  韩陵山道:“想要塑造七十二路烽烟,三十六股烟尘,也亏他们能想的出来,侯方域看样子也就这么一点本事了,要杀了他吗?”
  云昭摇头道:“侯方域如今在东南的日子并不好过,他的家世本就比不得陈贞惠跟方以智,被这两人攻击的快要身败名裂了。
  现如今,冒着生命危险放手一搏坏我们的名声,目的就是重新塑造自己在东南士人中的名声,我只是有些奇怪,阮大钺,马士英这两个人也算是目光高远之辈,为何也会参与到这件事情里来呢?”
  韩陵山嘿嘿笑道:“这就是大明士人想要出仕的一种方法,他们担心贸然来投不会受我们重用,首先就要表现出自己存在的价值。
  等我们把他们当做某一层级的对手之后,再来相投,我们就会按照先前对他的重视程度给予相应的待遇。
  我敢打赌,只要陛下流露出招揽之意,这两人会立刻帮助陛下平灭这些腌臜事情,并且会处理的非常好。
  当然,侯方域一定会身败名裂死的残不堪言。”
  云昭摇摇头道:“我不会要这种人的,他们要是坐上高位,对你们这些淳朴的人非常的不公平,不就是损失一点名声吗?
  没关系,我云昭出身盗匪世家,又是一个人家口中残忍嗜杀的魔王,且拥有后宫数千,贪花好色之徒,名声本来就没有多好,再坏能坏到那里去。”
  韩陵山又道:“浙江余姚的朱舜水先生已经到了长安,陛下是否准允他进入玉山城?”
  这个名字有点熟,云昭努力回忆了一下,发现此人算是一个真正的大明人,抗清失败之后,不愿为满洲人效力,最后远遁倭国,算是大明儒生中不多的气节之士。
  就点点头道:“邀请舜水先生入住玉山书院吧,在开会的时候可以旁听。”
  韩陵山又道:“既然舜水先生得陛下允准,那么,写过《留侯论》这等巨著的钱谦益是否也同样待遇?”
  听韩陵山说到钱谦益,云昭看了看韩陵山道:“此人道德人品如何?”
  韩陵山道:“素来清廉,名重大明,文章光芒万丈,为东南士子之主心骨,此次前来,也是光明正大的来的,来之前还给皇帝上了奏本,说是要看看我蓝天的虚实,看看陛下你的心胸气度,是否有人主之像。”
  云昭叹口气道:“平生谈节义,两姓事君王。进退都无据,文章那有光。”
  韩陵山奇怪的道:“人家没打算投靠我们,就是来帮崇祯探探我们的底子,我以为应该让此人进来,看看我蓝田是否有继承大明江山的气魄。”
  云昭拍拍韩陵山的手道:“你很喜欢《留侯论》?”
  韩陵山道:“他十五岁时所撰写的《留侯论》大谈神奇灵怪,气势纵横本就是少见的佳作,我还读过他的《初学集》《有学集》也是言之有物,黄宗羲说他的文章可以占文坛五十年,顾炎武也说他是一代’文宗’。
  不仅仅是我读过,咱们玉山书院的修养选读科目中,他的文章乃是重点。
  怎么,陛下不喜欢这个人?”
  云昭沉默……无言以对……如果他不知道此人曾经有过“水太冷”“头皮痒”这两样过往,云昭一定大力欢迎这等人前来玉山,哪怕是亲自出迎也不算掉价。
  最让云昭无言以对的是此时的钱谦益正是光芒万丈的时候,他没有办法拿人家还没有做的事情来批驳他。
  云昭有时候非常的郁闷,知道后世将要发生的事情对他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帮助,可是,知道了太多的事情,有时候又会对他形成困扰。
  比如洪承畴,如果,云昭不知晓他的过往,此时,他一定会重用洪承畴,可惜,就是因为知道后世的事情,洪承畴此生必定与国相这个位置无缘。
  要知道,在云昭将要执行的政体中,国相的位置极为超然,他这个皇帝人家选一次就要准备接受一辈子,只有等云昭死掉了,他们才有资格遴选下一位皇帝。
  而国相这个职位,云昭准备真的拿出来走全民遴选的道路的。
  五年一选,最多连任两届,无论如何都要更换。
  也就是因为如此,国相的权柄非常重,一般的国务基本上都要依赖国相来完成,也就是说,除过军权,立法,审判权不在国相手中,其余权力基本上都属于国相。
  国相需要国民大会遴选,云昭任命,一旦遴选,任命成功,如果没有犯下叛国重罪,国相基本上不会被更换,会平安的一任五年。
  这件事云昭思考过很长时间了,皇帝之所以被人诟病的最大原因就是大权独揽。
  如果事事都是皇帝说了算,那么官府犯下的所有过错都是皇帝的错误,就像这时候的崇祯,全天下的罪过都是他一个人背。
  不但百姓们这么看,就连他麾下的官员也是这么看的。
  皇帝做到这个份上那就太可怜了。
  云昭不打算这样干。
  他来大明是上天赐予的天大的好机会,好不容易当上皇帝了,如果把全部的精力都消耗在批阅文书上,那就太凄惨了一些。
  国相这个职位本身就是拿来干事情的,即便是出了错,那也是国相的事情,大家只要忍耐他五年,然后换一个好的上来就是了。
  他这个皇帝既可以挽大厦将倾于既倒,又可以成为百姓们最后的希望,何乐而不为呢?
  也只有将军权牢牢地握在手中,军人的地位才能被拔高,军人才不会主动去干政,这一点太重要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