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天下-第6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能把教义背的滚瓜烂熟,甚至能随时随地的引用典籍中的每一句话。
  可是,这又有什么用处呢?
  来教堂侍奉上帝,对他们来说不过是一份工作,脱下神袍之后,他们就会回到家里,继续拜谒自己的祖先,继续敬奉漫天的神佛。
  那些信徒也是这样的,来光明殿向上帝祈祷之后,并不妨碍他们再去玉山上的寺庙,道观或者穆斯林的礼拜堂去倾听神的声音。
  这就是大明人的信仰。
  他们是信仰的投机者,灾难来临的时候他们不介意去向任何一位神灵祷告。
  这就是富人的信仰……
  汤若望失落的从绘满宗教彩画的藻顶下走过,圣母,圣灵怜悯的看着他,让他觉得自己就像是独自背负着大山行走的苦行者。
  徐元寿站在阳光里,太阳从他背后升起,将他的影子塑造的如同一个泰坦巨人。
  “神父,你可以搭乘皇后号铁甲巨舰回欧洲了。”
  徐元寿的声音如同上帝的纶音一般在他的脑海中炸响。
  汤若望惊喜了一下,马上在他的脑海中,上帝的模样迅速就变成了徐元寿的模样,他相信上帝,却不相信徐元寿嘴里吐出来的任何一个字。
  徐元寿也知道自己欺骗了这个外国人很多次了,以至于信誉度在他这里几乎是不存在的,就上前一步道:“这是真的,陛下的旨意已经下达,皇后号巨舰已经在广州海港等你。
  你有三天的时间来做准备。”
  “我能带走留存在这里的财富吗?”
  “当然可以,不过,你带钱回欧洲做什么呢,梵蒂冈目前并不缺少金钱,他们只缺少你这种能把大明完整信息带回去的自己人。”
  汤若望在胸口画了一个十字道:“我不能把大明的信徒带回梵蒂冈,那就带回去一些金钱,补偿欧洲的苦行僧们。”
  徐元寿摇摇头道:“谁说你不能带去大批的信徒,你不仅仅可以携带超过两百人的信徒队伍,还能携带着大明皇帝亲笔写的信函给教皇陛下。
  你甚至可以告诉教皇,以及欧洲所有的红衣大主教们,大明皇帝渴盼他们能够莅临大明土地,将神的光辉散布在这片光明的土地上。”
  汤若望摇摇头道:“你给了教皇陛下一个光明的未来。”
  徐元寿大笑道:“你还可以告诉教皇陛下,我大明的人口数量比欧洲诸国加起来都要多,这是一个光明的神国。”
  “我们可以自由传教吗?”
  “当然可以,不过你也应该知道大明王朝的规矩——皇权至高无上!只要不违背大明皇朝的律法,做什么都是正义的。”
  “我要付出什么代价,或者说,教皇陛下应该付出什么代价?”
  徐元寿沉默片刻,然后抬起头对汤若望道:“我希望教皇陛下能够清理一下欧洲的异端邪说者,将他们流放到我大明这片光明之地。”
  汤若望倒吸了一口凉气,看看云海之下繁华的玉山城,慢慢地道:“在上帝的眼中,这里才是最大的异端聚集之所。”
  徐元寿抬手道:“五年之内,一万个异端邪说者,然后,你们就可以在大明愉快的传教了,如果教皇陛下不能确定谁是异端邪说者,我们可以提供名单,当然,因为这个,我们可以在本土上为你们提供教堂,保证提供的每一座教堂,造价都不会低于十万个银元,这一点可以写进契约中。”
  “你们要的是那些异端邪说者,而不是要上帝的仆人。”
  “你错了,大明是一个开放的地方,我们要异端邪说者,也需要上帝的仆人,大明足够大,可以同时容纳魔鬼与上帝。”
  “你就不担心我如实禀报教皇陛下吗?”
  徐元寿笑道:“您不远万里来大明传教,听说最后所求者,不过是创造一个新的教区,成为一名有资格在梵蒂冈点燃烟囱的红衣主教(决定新教皇),大明教区的红衣大主教,应该属于你。”
  “上帝的仆人不撒谎。”
  “可是红衣大主教会!”
  “让我想想。”
  汤若望向徐元寿施礼,徐元寿认真回礼,而后,两人便各奔东西。
  这一天,汤若望跪在地上忏悔了整整一夜,而徐元寿站在玉山之巅,抬头看着天上的明月,直到旭日东升。
  汤若望不知道自己这样做到底是不是一个神父该做的事情,徐元寿也不知晓,当西方的学问涌进玉山书院之后,会对大明造成什么样地冲击。
  云昭知道结果是什么。
  他就是不愿意告诉徐元寿,也不愿意告诉汤若望。
  他甚至不愿意告诉除过云彰之外的任何一个人,包括,娇媚的钱多多跟方正的冯英。
  他不会告诉任何人,在以后的几百年时间里,正是这些异端邪说引领着人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他也不会告诉任何人,所有的宗教,在进入大明之后,都会被改良,天知道会被改良成什么样子,不过,云昭相信他麾下的官员们,他们一定会深深领悟到皇帝对于宗教的忧虑。
  并且会在不伤任何体面的情况下让汤若望的上帝变成一个宗教上的奇葩。
  金子?
  大明王朝多得是,不论是西域还是岭南,亦或是南洋,印度,每年都有非常多的金子一车车,一船船的运回来,最终被铸造成巨大的金锭,进入国库,或者银行。
  银子?
  倭国不论出产多少银子,最终都会被运送到大明,同样被铸造成巨大的银锭,然后进入国库,或者银行。
  最后,再以金票,或者银票的形式出现在大明帝国的流通市场上。
  粮食?
  大明帝国现在不是发愁没有粮食,而是粮食产出太多的问题,自从作物种子被普遍改良之后,粮食亩产只会逐年上升。
  而且因为地域变大的缘故,牛,马,骡子,驴子大牲口增多的缘故,在大明种地,已经不是昔日全靠人力的残酷场面了,人们可以耕种更多的土地,种最好的粮食。
  就是因为,钱不缺,粮食不缺,再加上大明人自古以来养成的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让大明王朝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经济圈。
  就目前而言,欧洲唯一能向大明输入的东西不过是——人而已,还必须是最优秀的人,普通的劳力,不论是南洋,还是印度,或者非洲都有,大明帝国不稀罕。
  自从韩秀芬封闭了马六甲海峡,夏完淳封闭了西域高原,云昭梦寐以求的一个封闭的国度正在慢慢形成。
  云昭很想趁着自己还活着,还能掌控这个巨大的帝国,让所有将要在这个时代爆发的学问,全部爆发在大明这个核心圈子里面。
  就像徐元寿说的那样——大明足够大,这里有英明睿智的君主,有聪慧文明的臣子,有悍勇无双的军队,勤劳质朴的百姓,文明之花,如果还不能在这个环境里盛开,将是一件非常没道理的事情。
  至于宗教,尤其是天主教,云昭不觉得他们在大明有成长的土壤。
  大明人生下来的时候,第一眼接触的是自己的爹娘,而不是什么上帝,最重要的,如果继续培养大明人的民族自豪感,那么,一个外来的和尚,除过能给大明人带来一些新鲜的玩意之外,什么都不会留下。
  云昭很想看到宗教需要政府支持才能存活下去的那一天。
  他相信,这一天的到来不会太晚。
  想到这里,云昭总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发出夜枭一般的笑声。


第108章 萌芽总会成长起来的
  三天后,汤若望带着一支足足有两百三十人的队伍离开了玉山。
  同时带走的还有海量的丝绸,瓷器,纸张,书籍以及中成药。
  这些东西对于别的商人来说是有数量限制的,而汤若望可以无限量的携带。
  随他一起离开的不仅仅有大明派出去的留学生,还有补充欧洲使馆的工作人员,其中,医生,就去了不下十人。
  还有二十一个在大明生活了十五年以上的欧洲人。
  这二十一个欧洲人,早就在大明落地生根了,虽然直到现在他们依旧是客居身份,这并不妨碍他们把自己当成一个大明人。
  说真的,在大明居住,尤其是在玉山居住的欧洲人,对于回家这种事并不是很迫切,他们知道欧洲城市或者乡下是个什么样子。
  如果不是欧洲还有他们想念的亲人,他们绝对不会生出要回欧洲的想法。
  然而,汤若望需要他们回去,好帮助他证明,大明这片土地是一片文明的土地,而不是欧洲人以为的蛮荒之所。
  一部《马克·波罗游记》不足以证明东方存在着一个黄金国度。
  这一次,云昭准备让汤若望把大明这个黄金国度的故事带去欧洲,让大明成为很多绝望的人的可以得到救赎的土地。
  这一次,汤若望携带的精美货物,完全能把黄金国度的消息传递给欧洲那些渴望财富的人。
  国家虚弱的时候,外人的到来将是灾难的开始,如果国家强大,外人的到来,只会让这个原本就繁荣的国度更加的繁荣。
  汤若望走了,带着徐元寿的野心跟渴望走了,徐元寿无比的期待汤若望归来的那一刻,他相信,汤若望归来的时候,就是玉山书院得到巨大改变的时候。
  大明原有的政治体制基本上已经走到了尽头,这已经在大明读书人圈子中已经形成了共识。
  形成这个共识非常的艰难。
  是用大明上千万百姓的生命换来的。
  如果把李弘基,张秉忠以及各路反王放在这个大平台上看,他们的杀戮,破坏是有一定意义的,假如大明王朝没有这些人造反,还能继续糊弄下去,这才是这个民族最大的灾难。
  痛定之后的思考,往往是无情的,若没有云昭这个强人站出来鼎定天下,大家连反思的余地都没有,只能被动的匆匆迎接一个新的蛮横的王朝。
  这些反思来自于蓝田王朝的强大,来自于天下人吃饱饭之后,有了大把剩余思考时间。
  云昭不用思考这么久,在满清灭亡之前,中国人做了太多的思考,做了太多的尝试,最后发现,摆在他们面前的只有独立自强一条路了。
  蓝田王朝少了思考,尝试的时间,终于在百废待兴之时,迎来了属于蓝田王朝的第一个盛世。
  云昭希望留住这个盛世,并且尽量的让盛世的时间得到延长。
  只要盛世存在,大明就会变成世界财富的一个低洼地,最终将四海八荒的财富全部收拢过来。
  一个强盛国家的标志就是四海无敌!
  大明现在确实没有敌人。
  一般来说,在没有外敌的时候,就到了清理内部的时候,云昭觉得蓝田皇朝现在的局面很好,没有改正的必要,更没有清理的必要。
  既然局面是好的,那就只能加强。
  嘉峪关的张建良也是这么想的。
  老子既然已经成了嘉峪关的治安官,那么,这里就要接受老子的管理,不能因为出现了一个学生官员,就有什么改变。
  来的这个学生官员名叫彭玉,毕业于玉山书院,之所以没有被分配到嘉峪关外的西域,完全是因为他的父亲。
  他的父亲已经去世了,还被埋在了秃山纪念堂里边。
  也就是因为是功勋之后,他才被允许挑选自己的实习之地。
  他不想离守寡的母亲太远,就选择了最近的嘉峪关。
  “以后,治安这一块依旧是我的,你只能统管民事。”
  彭玉对这个权力分配方案没有意见,张建良本身就是当地百姓推举出来的治安官,在这片荒蛮之地,他这个治安官基本上什么事情都要管理。
  他知道嘉峪关附近之所以会出现盗贼绝迹的状况,完全是眼前这个钢铁一般的男人生生的用一柄刀杀出来的。
  他初来乍到,这个男人才是他可以依靠的靠山。
  “是,属下遵命!”
  随着彭玉快速的回答,张建良黝黑的脸上终于出现了一丝笑容,瞅着这个年轻人道:“我读书不多,就因为这个原因,在军中没法混了,只能在嘉峪关当一个治安官。
  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一直在想着如何让这座城池繁荣起来,总是不得法,你这个读书人来了,就该你多操心了。
  只要是为嘉峪关好,我老张一定全力支持。”
  彭玉见张建良变得和蔼了,也就放松了紧绷着的神经,给张建良的水杯里添满了水,然后很自然的坐在张建良的对面道:“嘉峪关一定会繁荣起来的。”
  张建良立刻道:“你怎么知道?”
  彭玉笑道:“因为,我在书院读书的时候,在铁路学院见到了兰州通往西域的铁路项目图。”
  “铁路?你是说玉山城通往玉山书院的那种东西?天爷爷啊,我听说那东西可不便宜。”
  彭玉也给自己倒了一杯水喝了一口道:“再贵能贵的过整个西域?”
  张建良给彭玉递给了一支烟低声道:“怎么个说法?”
  彭玉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