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书生-第1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史可安说完,又传令说道:“立刻通知三军上将,半个时辰之内来我太守府议事,过时不到者,与马景荣同治通敌之罪!”

    忽然之间军中两个官衔最高的将军已经死于非命,这些兵将早已经懵了头,而且史可安说的这番话于情于理都没有不通的地方,众将士也只能领命。

    而至于军中各营上将,也都在短时间内齐聚到了太守府。

    本来这些军中的人还不同意太守执掌兵权,可当他们看到了马景荣通敌叛国的“罪证”之后,也都无话可说了。

    这封信可不是伪造的,阴平守将顾北城与马景荣交好,这件事无人不知。另外从书信中可以看出蜀中大军已经攻下了阴平,想阴平兵源不少,城防坚固,怎么说被攻下就被攻下了?而且汉中就在不远,竟然连一点风声都没有听到。

    那也就只有一个可能了,守将顾北城举城投降。而且他既然敢这么做,必然早有谋划,他与马景荣交好,两人必然素有联络,而这封书信,正是让马景荣作为内应,助晋人大军夺取汉中的内容。

    现在军中出现了问题,而且大将军已经被杀,太守接管兵权也的确是合情合理,况且史可安也说,这只不过是权宜之计,等到将这些事情快马上报长安再行定夺。

    “显而易见,我大军之中有叛贼藏匿,马景荣虽然已经伏诛,可难免还有同党,否则如果有漏网之鱼勾结晋人大军,汉中危在旦夕。这件事必须彻底清查。”史可安下令说道:“在没查清楚之前,委屈诸位上将暂时将兵权上缴,等查明之后再行归还。”

    太守已经是全城最高官衔,这些中级将领有些还不愿交出兵权,可又担心这样给自己惹上投敌的嫌疑,哪里还敢有异议?

    “那就委屈诸位将军先住在我太守府内,暂时不得独自离开。”

    议事结束以后,这些将领分别安排住处休息,虽说是休息,其实与软禁无异,差役严密监管,而全城的兵权都收归到了太守史可安手中。

    如此一来攻占汉中也就显得轻而易举了,张弛现在苦思的是,该当如何通知杜希名向汉中出兵,然后如何沟通,达到里应外合。

    看到张弛沉思,仓鼠笑着说道:“我知道公子在想什么。”

    “哦?”张弛好奇。

    “公子但可放心,接下来的事情峨眉早有安排,我们‘寒门’中自有一套消息传递的方法,纵使汉中城门紧闭,我们也可以将消息传递到城外去。何况现在全城兵权已经在手,还有什么可忧虑?”

    “事起突然,所以汉中这些将领才不及应变,如果不能迅雷不及掩耳夺下汉中,难免夜长梦多。而另外纵使寒门将消息传出,可我们远在阴平的大军岂能听信陌生人的消息?”张弛担忧的不无道理,杜希名又不认识峨眉,就算峨眉前去他也未必相信,如果三军统帅听风就是雨,那不是很容易就中了敌人的圈套了么。

    “公子可别忘了,阴平大军之中也有我寒门中人。”仓鼠笑道。

    “暗刃!”这一下不用再提醒张弛也想到了仓鼠说的是谁。

    的确,这个时候的杜希名果然已经带兵来到了距离汉中百里之外,只不过他来的人马并不多。

    阴平总共只有三万人马,可城中有不少胡人的降兵,张弛下令降者不杀,但这的确给阴平带来了不小的潜在隐患。

    人无杀虎意,可虎有伤人心,无论在什么时候,处理这些数量庞大的降兵也不能不小心谨慎。

    其实在这一点上张弛早有打算,他也曾和顾北城说过,只用八千人马来攻汉中。而且事实上,他也只能抽出这些人马,否则再多的话,阴平就难以保全。

    如果说一个小小的阴平就有这么多的降兵,那汉中不是更要多了么?其实不然,阴平的降兵之所以多,乃是因为张弛不能让他们逃掉,否则阴平被攻占的消息传出去,凭借他的三万人马面对胡人严密布防,又能有什么作为?

    可是汉中就不一样了,无论用什么计谋,汉中这样战略位置重要的城池,攻下之后必然天下皆知。那又何必做这些事情,任其溃散也就罢了。

    仅用八千人马,如果真的攻占了十万胡人大军驻守的汉中,那可真是一件了不得的事了,纵使是从魏晋以来,也未曾见得有悬殊如此之大的交战,更何况,这样的交战还是攻城之战。

    杜希名知道,这一次只要成功了,不禁是张弛,就连自己,也必将会青史留名。

    八千骑兵,都穿的是阴平降兵的盔甲武器,高举旗帜,也不小心谨慎,反而大摇大摆的直奔汉中而来。

    假作胡人兵马,回汉中那就是回自己家,当然也不用偷偷摸摸的了。天亮时分,杜希名终于带兵来到了汉中城外。

    城门守将早被史可安以亲信替换,况且杜希名这八千精兵又是胡人盔甲,也没人起疑,直接来到了太守府。

    之所以还需要杜希名的这八千人马,当然是有原因的,现在汉中兵权虽然都归史可安调配,可如果他明目张胆举城投降,十万胡兵也不肯,史可安毕竟是汉人,而他直属的也只有少量差役,这样杀将起来也还真难稳住局势。

    不过张弛却有妙计,等到杜希名带兵赶到,有了正规的兵马,虽然不多,却能做很多事了。

    首先杀进太守府,将正在府中的汉中各营将领统统擒住,这个时候史可安露出本来面目,自己说出事情真相,然后有意时不时的放一二人逃出。

    城门控制紧密,逃出这一二个将领,又出不了城,只能举自己麾下之兵征讨太守史可安。

    而这正是张弛所要达到的目的,史可安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命胡人大军平乱了。

    马景荣是叛贼,现在马景荣伏诛,要彻查城中投敌之人,在这个时候起兵要杀太守,不是败露的叛贼又是什么?

    其他各营的胡人将领还被控制在太守府中,下级的兵士们知道什么,只以为果然如此,胡人之间相互攻伐。

    让你们狗咬狗,这就是张弛的办法。

    等这两支胡人的部队快杀干净的时候,再放出一二胡人的将领,这些将领逃出太守府,可四面城门严守,又能有什么办法?唯一的办法还是召集直属于自己的兵将要杀史可安。

    可这一切却早在张弛与史可安的算计之中,再掉其余胡人兵马剿乱。

    普通的胡人士兵知道什么,只知道有人下令就要厮杀,汉中城中的战火从天明不久之后一直延续到了落日时分,虽然是短短的一天时间,可是城中已经是横尸相枕,血流成河。而汉中城的兵马,已经大部分损耗一空。

    “先生这条毒计可真是够毒的。”史可安早被张弛的手段所折服的五体投地。

    张弛看看时机也差不多了,这才让史可安开放四面城门,而杜希名在城中杀出,经历了一天的厮杀,汉中城里的胡人早已经杀的晕头转向,可这时候,晋人大军从天而降。

    本来还有史可安的亲信调配胡人兵士,指挥他们攻伐,可自从杜希名的大军以晋军的身份杀出来,这些将领也早都没了影。

    虽然一共杜希名的军队才八千人,可胡人哪有人知道,四散逃窜。

    好在城门洞开,这些胡人纷纷朝城门涌去,争先恐后逃出城外。

    而杜希名的任务也正是驱散这些残兵出城,当然丝毫也不加以拦截。

    ps:推荐一我有一个朋友,前一段时间因为身体的缘故没能进行上传,现在已经希望大家能支持支持

    书名:苍穹诀,书号:

    整  理布。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

第145章 新一轮的阴谋



    。仅凭七千人当然无法守住汉中这么大的一座城池,所以稳定局面的次日,张弛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补充兵员,征兵。

    征兵最大的限度就是补给,如果补给跟不上,征来再多的人也是白费,没有甲胄武器,上了战场也是送死,而没有粮草,兵多反而会成为祸事。

    汉中城因为原本有胡人大军驻守,粮草器具一应俱全,所以征兵也毫无后顾之忧。

    百姓踊跃参军,话说回来有谁愿意被异族所奴役呢?尤其是现在晋室被士族把持,这些士族都各有私心,真正想要救国杀敌,痛恨胡人入骨的,反而多是黎民百姓。

    征兵的具体事务都是由史可安操持,短短一天的时间就聚起了不少的兵马。

    而这个时候的杜希名,已经快马赶回了山阴。

    他要做的是将山阴城中的降兵混入大军编制,然后他要威胁剑门关。

    从汉中退回巴山以南,唯一的一条坦途就是从此经平武才能到蜀中平原,所以剑门关不能不攻下来,否则胡人大军再来的时候,就连个退路都没有了。

    南据剑门,北守秦岭,这正是张弛整个战略中不能缺少的两个环节。

    好在现在不用担心胡人大军会即刻前来,前番姚硕德被张弛所败,三十万兵马大败亏输,逃回了秦州,短时间内是难以恢复元气的了。而整个北梁州,也就只有汉中屯兵最多,现在汉中已经攻陷,虽然不能说全无顾虑,但起码可有一段不长的时间来完成张弛的整个战略布置。

    杜希名要做的也并非强攻剑门,剑门关雄关如铁,如果真这样做就算攻下来剑门关自己损伤也是极大,得不偿失。

    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轻易打攻城战,下兵伐城,上兵伐谋。

    剑门关和汉中战略位置重要,所以才有大量的屯兵,可其他诸郡非险要之地,根本没有多少兵马驻守。

    只要迂回占领剑门关以南诸郡,切断剑门关的补给,先不说等他兵粮用尽,光是心理上的压力就能让其兵自败。

    即成合围之势,往南走就是平武,而北方如果再不弃关逃跑,就要退路全无了。

    而且对于剑门关的守将来可怕的是他们并不知道晋军虚实。阴平最先失陷的消息丝毫也没有走漏,在他们看来这些晋军就仿佛从天而降一般就已经攻陷了汉中,汉中可是有十万大军驻守,那晋人攻下汉中,可要有多少兵马?

    所以杜希名的动作还没有太大,剑门关守将已经决定弃关不守,全军北逃。

    直取汉中,兼得数郡,张弛这一次的北伐到这里可谓是功德圆满。

    不用多久,原本北梁州的胡人大军已经都被杜希名打退到了秦州去。

    说起秦州,就在今天的甘肃境内,与梁州比邻,姚硕德被张弛打败以后,他就是逃过巴山,现在正在秦州。

    他为什么不在汉中而在秦州?那是因为秦州才是他的根据地,这个时候的姚硕德,官居秦州刺史,都督陇右诸军事,汉中只不过是他后来攻下的城池,并无根基,而秦州,才是他的老巢。

    杜希名清剿了诸郡的残余胡兵,这才带兵赶回汉中。这一次张弛北伐,兵力竟然神乎其神的丝毫也没有折损,反而招募汉中百姓,又重新编制了不少降兵,他的部队反而扩大了不少。

    当初北伐之时,他的兵马也不过三万多人,在平武的时候孙如柏又领一万人马追随张弛,也才四万出头,可如今攻占了汉中之后,张弛的兵力已经翻了一番。

    这个时候张弛麾下的诸多将领,也都已经跟随杜希名一起来到了汉中,这一次北伐打得漂亮无比,现在大家在汉中聚首,也都是分外欢喜。

    “公子,”杜希名说道:“这一次可真是收获不小,汉中以及附近诸多郡县里的粮草辎重不少,足可应付征兵所需,依我之见我们足可以将征兵的范围扩大,不止是在汉中,附近郡县有不少流民,这样我们兵力增多,依靠秦岭天险,防守是绝无问题。”

    张弛点了点头,不过他心中想的可不止这么简单。

    姚硕德全军新败,何不趁着这个时机直接攻取秦州?不过这只不过是张弛的一个想法,具体的还需要先把已经得到的这些地盘安置好再行商议,所谓贪多嚼不烂嘛。

    “张兄弟,这次北伐打得虽然漂亮,只可惜没用到我的骑兵,他们都厮杀的过瘾,可我却什么都没干,着实无聊。”说话的正是三桐。

    张弛笑着安慰他说道:“好钢可要用在刀刃上,你的这些骑兵用处可是大了,只不过现在还没到发挥的时候。”

    三桐嘿嘿一笑:“不过我倒是有个想法,这次攻占了这么大胡人的地盘,就是汉中城里就遗留了不少胡人的战马,我们何不将这些战马收为己用,然后训练骑兵,这样一来,等以后的时候我的骑兵队伍也就能不断壮大了。”

    “嗯,这到是个办法。”张弛点头,便将这件事交给三桐去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