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清朝做盐商-第1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土地灌上水之后,农民就没什么事情,他们就会回过头继续建设农庄。
  董书恒在镇长的带领下进入农庄。按照董书恒的吩咐农庄的百姓该干嘛干嘛,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在村口迎接他这种事情上。
  所以当董书恒到了村子之后,村民们有的在用茅草加固自家的房顶,有的在村长的带领下在修整村中的小路。有的在为修整好的盐碱地灌水、放水。
  见到董书恒一行人过来。村长知道是来了大人物了。
  他赶紧丢下手中的活计,迎了过来。
  走到跟前,村长连连对着董书恒鞠躬。
  “老村长,使不得,我们就是来看看村民们过得怎么样。还耽误你们做事情,是我们该道歉才对。”董书恒赶紧扶住老村长,也不嫌老村长的身上全是泥水。
  “老钱啊,这位就是我们淮海军的总统大人。”一旁陪同的镇长好忙介绍道。
  “哎呀,原来是大家的救命恩人到了。总统大人,俺这就去招呼大家伙过来。”钱村长毕竟是村长,见过世面,知道淮海军是不兴跪拜礼的。
  说着就要去喊庄民们过来参见总统大人。不过,没等他动身就被董书恒给拦住了?
  “钱村长,不用喊了,让大家忙活自己的事情吧。”董书恒说道,“村长,你带着我们在村子里走走吧。”
  “是,大人。”
  钱村长在一边带路,大家向着村子里走去。不时有忙活的村民停下来看,都被村长赶回去继续干活。
  从河工工地开始,大家都明白在淮海军的地界不养懒汉,只要你肯干活几一定有饭吃。
  “钱村长,我们看你们这里建的都是土胚房,是不是买不到建筑材料啊?”董书恒问道。
  “是的,大人,一下子大家都要建房子,根本没有那么多的砖瓦供应。而且土胚房还省钱,俺们庄子里觉得还是先把钱花在田里,先将田弄好,把各家各户的牲口都给置办上,房子可以慢慢弄。”
  董书恒听了点点头,老百姓自己会做出最好的选择。在农民眼中土地,还有土地上的产出才是最根本的。
  “王镇长,你们也可以跟东台、大丰那边的村镇一样办一些村镇企业,比如这砖瓦厂,技术含量不高,你们可以先建起来。以后可以看看什么东西好卖,有选择地办一些工厂,这样镇上的百姓也能够多一些赚钱的机会。”
  董书恒想起了上次去慧儿家,慧儿出资在村子里办了一个窑厂,后来还成功了。给村子里带来很可观的收入,所以他对跟在一旁的王镇长这么说,看看能不能在临海镇也发展一下乡镇企业。
  说到这个事情,他觉得有必要跟刘明远提醒一下,让商务部制作一个乡镇企业的发展规划,不然到时候大家一窝蜂地冲着一些赚钱的行当去了,必然导致恶性竞争。
  “好的,总统,我们镇子上后面会往这方面考虑,现在镇子刚刚建立,事情千头万绪,我们都还没有完全理清楚。”王镇长无奈地说道。
  董书恒还是有些心急了,事情总要一步一步地办。
  “嗯,我只是提个建议,你们镇上的情况你们自己最清楚,凡事要量力而行,要确保每一件事情都做到位,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榔头。”
  “对了,钱村长,你们村子里谁家里最困难,就带我们去他家里看一下吧。”董书恒又对钱村长说道。
  “总统,要不就去李二家看看吧,他媳妇儿特能生,家里四个不能干活的小奶娃娃,都指望着李二一个人养家。”钱村长有些尴尬地说道。
  没多一会儿,一行人就来到了李二家,李二先一步被村长喊回了家。
  和大多数村民家里一样,李二家也是三间土胚房,靠着房子朝阳的墙壁斜搭着一个草棚,算是厨房。
  房子里面没什么家具,正厅中摆着一个木板钉成的餐桌,李二的媳妇儿带着四个娃在里屋。
  董书恒对身后的人示意,一名警卫将手上提着点心递给李二。
  李二看起来就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他的媳妇儿,看起来有些瘦弱,营养不良。李二没敢接东西,直到钱村长让他收下,他才敢收下。
  董书恒又去里间看了一下四个小娃娃,最大的也就四五岁,基本上就是一岁一个,这李二媳妇儿确实能生。
  关于人口问题,董书恒思考人生过很多。他认为人口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尤其是跟自己一样黄皮肤黑眼睛的华夏人,大家同根同种,天然有亲近感。
  所以他一直让军政府鼓励百姓多生多育。现在想来,光是这种鼓励实际上没有多大的意义。
  现在百姓们普遍没有什么避孕措施,如果可以他们也想多生多育。但是生出的孩子是要吃饭的,孕妇的食量也会比常人大很多。
  如果没有充足的食物,孕妇得不到营养,就很难生出健康的宝宝,这也是除了医疗条件之外这个时代婴儿夭折率高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钱村长,村中像李二家的这种因为养孩子多而贫困的人家多吗?”从李二家出来后,董书恒问钱村长道。
  “还有一些,但是要好一些,李二家其实在坚持个五六年,等大些的孩子能够干活了就会好的多。”钱村长说道。
  “钱村长,一个半大的孩子,一个月大概能够吃多少粮食?”董书恒又问道。
  “大概三十斤米应该够了吧。”
  ……
  “陈部长,你说我们要是为所有五岁以下小孩发放粮食补贴,这样我们的粮食能够承受的住吗?”回去的路上,董书恒对后来赶过来的农业部长陈冬生问道。
  “什么,总统,您要给所有娃娃发粮食补贴,那样开支也太大了,这样对我们淮海军的财政压力太大了。你要知道光是学校每年都要补贴很多的粮食。你之前已经让学校为孩子每天提供一顿免费午餐了。”陈冬生苦着脸说道。自己这个外甥赚钱很厉害,但是花钱更加厉害,而且特别爱发善心。
  “那这样吧,对家中有两个以上5岁以下儿童的家庭,每月补贴30斤大米,而且是每超出一个娃,叠加30斤大米。舅舅,你别看现在这些孩子会增加我们的负担。但是等他们长大了,就是我们国家民族最大的财富。”董书恒语重心长地说道。


第一九零章 白山黑水间的枪声
  鲍有志的分舰队往北走是顺风而行,所以当董书恒到达海门的时候,鲍有志的分舰队已经提前几天到了海参崴。
  经过简单的建设之后,这个原来基本上无人知晓的小渔村,现在已经有了一个小镇的规模。
  小镇的周围的山上的积雪已经融化,四季常青的松树显出了本色,到处都是一片绿意盎然。
  小镇上到处都是忙碌的人影,伐木队从远处的山上将伐好的树木截成需要的长短。然后顺着山上的小溪漂流下来。
  山下的人再把木头捞上来,晾晒。小镇背后甚至还开垦了一片天地,农场的职工用耕牛将这这些土地深深地翻开,露出了底下的腐殖层。
  这样的土地根本不要施肥就能够直接拿来种植粮食。这些土地会种上产量较高的土豆和玉米。
  港口上用粗大的木头搭成了栈桥,这样船只就可以直接靠岸,而不再需要小艇转运。
  鲍有志本来想在这里停留一段时间的,但是今年的海冰融化的特别早。他担心庙街那边会出状况,所以在海参崴卸下了补给的物资以及一些萨摩家的俘虏后,船队就载着第四师还有剩下的一万多萨摩俘虏,继续北上。
  海参崴这里有了俘虏的加入,建设开垦的速度会加快很多。日本俘虏的管理非常容易。
  鲍有志在俘虏中提拔了一些武士,给予较高的待遇,这些武士就将其他的俘虏管理的服服帖帖。甚至还有很多武士嚷嚷着要找董书恒宣誓效忠。
  当然了海参崴这边也有守备部队,管理这些没有武器的俘虏问题不大。
  鲍有志的判断没有错,今年的北方确实比以前提前进入融冰期。
  这意味着俄罗斯人就要来了。在远东地区的所有淮海军的人都明白这一点。
  因此在温度已经能够让人户外活动的三月份,作为远东地区临时指挥官的林威就已经开始带着手下修筑防御攻势。
  响马出身的林威明白一个道理,只有把自己的老巢给经营好了才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所以他才拼命地储备物资,江冰还没有融化,捕鱼队就被派出去进行冬捕了。
  他们在冰面上凿出一个个大洞,将渔网下进去,然后再从另外一个洞口拉出。
  鱼获实在太多了,因此林威让大家先紧着吃鱼,将紧俏的粮食储存起来。
  现在庙街的人大都谈鱼色变,本来鲜美的鱼肉,现在变得味同嚼蜡。
  马上要进入五月份,黑龙江的冰层基本上都要融化了,林威的心渐渐揪了起来。
  对于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俄国人的实力,董书恒也没有确切的情报。
  那种地方商队很难到达。即便到现在,淮海军的密探也只是随着长城公司的商队到达了唐努乌梁海地区。
  他们向蒙古人打听北边俄国人的消息,可是那些蒙古人连数字都认不得多少。
  让他们数数羊还行,跟他们打听俄国人的情况基本上都是白忙活。淮海军只是知道俄国人在远东西伯利亚有那几个重要的据点。
  林威的信息也都是董书恒给他的。另外还会从一些外兴安岭的猎人那里得到俄国人一些消息。
  在有就是之前在庙街俘获的俘虏,这些人也说不出确切的数字,只知道有哪些据点。可恶的巴甫洛夫将总督府里藏着的地图都给烧了。
  猎人们把远东的俄罗斯人称呼也罗刹鬼。他们带着燧发枪可以在森林里生活很久,以寻找优质的皮毛为目标。
  偶尔,俄国人也会从少数民族猎人那里收购甚至是抢劫毛皮。这时候双方才会发生交集。
  毛皮被称为软黄金,是沙俄的重要外汇收入来源。所以俄罗斯人在远东的扩张,一直是伴随着对毛皮的贪婪。
  不过这也让沙俄人养成了强悍的野外生存能力。论正面对决,淮海军凭借着武器上的优势,不会害怕沙俄人。但是要是在野外,零星的遭遇战就不一定谁赢谁输了。
  刚入冬的时候,特战队还跟着达斡尔还有鄂伦春的猎人打下过几个俄国人的狩猎据点。
  据他们说这些俄国人的战斗意志非常的强。从单兵素质上来说,这些沙俄猎人能够达到淮海军特战队员的水准。
  不过并非所有的沙俄人都是这样,再往西去,据说有一些种地的沙俄人,这些人的战斗力就远远不如东边的猎人。
  淮海军虽然占领了庙街,但是俄国热在远东沿海还有鄂霍茨克、马加丹、埃文斯克以及彼得罗巴甫洛夫等大型据点。
  虽然海军已经对这些据点进行了清理,不过只是炸毁了据点的建筑物,据点中的沙俄人则大部分逃到了内陆。
  那时候刘大海也没有让陆战队去追击,船上的陆战队太少了,追击的话很可能遇到危险。
  原来以为这些人没了据点以后无法过冬,会被冻饿而死。没想到这些沙俄人的生存能力很强。
  他们跑到内陆利用以前交易时记下的路线,找到了达斡尔人的部落,将这些达斡尔人全部残忍地杀害,然后鸠占鹊巢,利用达斡尔人的帐篷和过冬物资,撑过了严寒的冬日。
  这些人以毛皮猎人为主,他们一直活跃在远东以及阿拉斯加地区,本就有在严寒地区生存的技能。
  冬天刚过这些猎人就成群结队的地南下,他们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寻找淮海军报仇。
  他们除了手中的燧发枪,其他地方都是破破烂烂。身上穿着的皮毛显然没有硝制到位,温度上升后,这些皮毛衣服散发出阵阵恶臭味。
  不过这些衣服虽然很臭,但是却盖不过他们身上的体味,这些沙俄人身上的体味可能比野猪的还要重。他们自己竟然蛮不在乎,也许他们的鼻子早就已经对此免疫。
  这些人沿着外兴安岭的森林小道一路往南。这些小道是放牧驯鹿的牧民们踩出来的。
  沿着这些小路走,总能够遇到牧民们的过冬点。
  这些沙俄人,这次比以往更加的残忍,他们会屠灭每一个遇到部落。就是因为这些少数民族也是黄皮肤、黑眼珠。
  一个个在恶劣环境中生存下来的部落就这样轻易地被杀害。刚刚越冬,准备迁徙的牧民们根本就没有任何的防备,在这些沙俄猎人突袭下,后果可想而知。
  部落的年轻战士会被燧发枪第一时间击杀。剩下的老弱妇孺直接用刺刀就能击杀。
  在击杀这些部落妇女之前,他们还不忘发泄一下自己的兽欲。许多部落妇女在被凌辱的时候就被这些沙俄猎人掐死。
  这些人已经被仇恨刺激成了变态狂。他们到达远东之后只有欺负别人的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