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前跟普鲁士定制的枪支及火炮已经在海上了,这次随船发货的还有一整条德莱塞步枪生产线。同时还会有一个退役军官团前来,董书恒将以30两每月的月薪聘用这些普鲁士退役军官。因为他准备组建一个江北武备学堂,现在最缺的就是师资力量。
卡尔已经不在教官团工作,他成为了董书恒的私人代表返回普鲁士,这次他将代表董书恒去收购一家叫克虏伯的工厂,董书恒的要求是即使收购不成功,也要请其到中国来合资建厂。同行的是一个中国通译,名字叫做王韬,原名利宾,今年25岁。是最近淮海书局从上海洋人传教士开办的“墨海书局”挖来的人才。他精通德语、英语,将作为卡尔的副手一同去普鲁士,同时还将负责考察普鲁士制造业发展情况。
刘青南负责在高邮招募1000新兵组建一个守备团,在地方士绅的配合下,征兵工作很顺利。对于世家大族想要安插人进来,董书恒的意思是你只要能通过考核,我都给你进,但是都要从底层做起。
知州衙门后院。
“书恒,你都想好了吗?你这样一不小心可能把自己赔进去。”魏源对董书恒说道,旁边的魏玉珍也是一脸的关切。
“师傅,您这么些年研究国内外的形势,难道还看不出来吗?”董书恒反问道,“清廷已经名存实亡,如果清廷还有战力的话,凭着对汉人的猜忌,无论如何也不会放权地方编练团练。从金田起义开始,清军就没有打过胜仗,唯一的几次胜利都是地方团练打的,现在的江忠源的楚勇,曾国藩的湘军,哪一个不是地方上的武装,这些人没有拿清廷一分钱,会真的忠于清廷吗?现在清廷唯一拿得出手的两只野战部队就是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而这两个大营只能龟缩防守太平军。所以只要清廷觉得我们不会马上推翻他们,他们只会有通过别的途径来制衡我们,比如扶持湘军,或者再练新军,而不会直接跟我们翻脸,因为他们顾忌的东西比我们还多!”
“师傅,说实话,假如我现在手上有五千淮海团练,我就有把握打下北京城。但是我不能那么做,这么做只会便宜他人。我们最大的敌人是洋人,是西方的列强,他们就像一群狼,随时想趁着中国虚弱的时候过来撕下一块肉。现在清廷在,中国还是一个整体,西方列强还不敢一口吞了中国,一旦清廷没了,我们又没有足够了的力量来对抗西方列强,那么他们就会马上扶持各自的代理人,来瓜分中国。”
“那时法国人会把云贵分出去,英国会分走沿江的省份,两广也会被单独分出来。美国人可能会占据福建台湾……”董书恒不断地诉说着。
魏源瞪大了眼睛,不可思议地看着董书恒,仿佛在听一个真实的恐怖故事。
“书恒,不得不说,你分析的很有道理,我们必须暂时维持好同清廷的关系。但你如何维持住这种平衡呢?假如我们的力量壮大了,清廷一定会想办法打压我们。”魏源问道。
“师傅,就像我刚才说的,清廷会想办法制衡我们,但是我们也可以制衡清廷,比起我们这些军阀,太平军才是他们的大敌,而我们制衡他们的手段就是太平军,只要太平军一日不灭,我们就能埋头发展,等到他们回过头来时,我相信那时我们一定已经积攒了足够的力量。”
“书恒,我想我们要加快书院的建设了,还是要有充足的人才,才能够把基础打牢。我想等朝廷的旨意下来,召集复兴会的同仁们聚一下,到时候你最好参加一下。”魏源说道。许多以前自己不敢想的事情,现在有了董书恒,他可以慢慢规划起来了。而开创新学,复兴中华,一直是魏源的愿望。他现在对做官不感兴趣,留在位子上也是为了董书恒的计划。董书恒现在需要他的身份。
说完,魏源离开了后院,他要去书房给自己的复兴会朋友写信。就好像他故意把董书恒与魏玉珍两个人单独就在后院花园。
董书恒冲着魏玉珍挤了个眼神,好似再说:“看,你爹同意的。”他很自然的拉着魏玉珍的手向小竹亭走去。魏玉珍的脸刷的一下红了,她不明白董书恒做出拉女孩子手这种事情为什么这么自然。想着想着,她竟然忘了把手收回来。
“你是不是经常拉女孩子的手?”魏玉珍嗔怪地问道。
“对呀,我最喜欢一边拉一个呢——在家的时候俩妹子走路都是让我一边牵一个的。”董书恒笑着说道。
“哼……登徒子一个!”
“书恒,说正事,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的,为什么我就没想到呢?”魏玉珍已经被董书恒的厚脸皮折服了,不再陪他演了。
“这个可能因为我对国内外的大势了解的多一些,所以看问题宽一些,所以就能触及到这些点?”
“最近书局怎么样?”董书恒继续问道。
“人员、设备基本上已经到位了!就是还没有具体的出版计划。”魏玉珍答道。
“这样吧,书局最近先刊印老师的《海国图志》,我知道这有百卷之多。囊括了世界地理、历史、政制、经济、宗教、历法、文化、物产。这是一本很好的看世界启蒙书籍。这本书好了之后我们就可以发行报纸了。通过报纸征文,发现那些思想开放的人才。”董书恒说道。他对书局给予了厚望,这里以后将是他的文化阵地。
淮海团练现在已经全部回到卸甲镇修整。在知州衙门后花园,拉了半天小师妹的手,董书恒终究没敢有进一步的动作。主要是魏老头有搞突然袭击的前科。
傍晚回到军营,董书恒把所有士兵都召集起来,现在手下的人还不是很多,他还能在所有士兵面前都露露脸。
“弟兄们,这一战你们打的非常好,没有辜负我对你们的期望。如果说以前你们是团练,那么现在你们已经成为真正的军人了。”董书恒大声说道,“从今天起,我们将正式成立淮海军,你们就是淮海军陆军的第一批军人……”
……
1853年4月25日,淮海军成立,董书恒自任总统制,刘青南任总参谋长,现有的部队将扩编为一个教导团2000人,下辖三个步兵营一个炮营,以及一个直属骑兵连。
两个步兵团,每团2000人,包括一个教导营,三个步兵营,以及直属骑兵连。
五个守备团,每团1000人,主要担任地方守备任务。他们将会以地方城防营的名义分别驻扎在海州、盐城、淮安、高邮、海门,他们将是这次董书恒控制淮扬地区的钉子,为此他制定了一个“鸠占鹊巢”计划。这个计划主要内容就是收买整个地方官府官员,安插自己人进去实施地方管理职能,而那些拒不配合的,则会有特战队去拜访他们,毕竟现在地方民乱那么多。
还有一个内河水师——“淮海水师”。董书恒计划将现有的两艘轮船定为长江级炮艇,计划再建8艘,这样水师将会有十艘同级炮艇,如果这次和克虏伯的合作顺利,他会船上的火炮全部更换为克虏伯后堂舰炮。同时他准备这次从普鲁士及美国聘用造船专家,研制一千吨以上的铁甲军舰,为未来海洋舰队计划做好准备。这次占据海州,董书恒准备在那里建设一个大型港口,这里就是后世有名的连云港了。这里将会是整个苏北地区的入海口。
最后就是论功行赏了。这次出征每名士兵都会得到一笔奖金。而且这次部队扩编的规模很大。大部分人都成了军官。可以看到整个军营洋溢着喜悦的气氛。
“总统好!”董书恒在军营中闲逛,身边不时传来士兵们的问候。不知道谁起的头,好好的“总统制”就变成了“总统”。不过这称呼也不错啊。
第二十三章 各方反应
奕宁23岁,今年是他登基的第三年。他是道光帝第四子,历史上他是清朝第七位皇帝,也是最后一位通过秘密立储继位的皇帝。年号“咸丰”,“咸”是所有普遍的意思,“丰”是丰盈充足的意思,“咸丰”是天下所有人都丰衣足食的意思,但是他在位期间内忧外患接踵而至,天灾人祸不断发生,没有过一天安稳日子,人称苦命天子。
皇宫御书房内,咸丰皇帝大笑道:“好,好,好!”
一旁侍候的太监宫女也都面带喜色,主子开心,奴才们也跟着开心,但是这些太监宫女开心的是不会再因为一点小事而被罚。
“小顺子,宣军机大臣御书房议事。”咸丰对旁边的太监吩咐道。
下午,江北大营琦善派人八百里快马送来的报捷文书到了。
“一战灭发匪扬州水师五千人。收复扬州指日可待。”
“琦善亲临指挥,团练奋勇作战。”
“有扬州盐商董书恒者,与发匪有不共戴天之仇。尽散家产,募集乡勇2000,购置洋枪,每战必身先士卒,高邮城外力破发匪主力,擒获贼首赖善成及一众头目。”
“高邮知州,居中协调有功。举荐董书恒于乡里,助其练兵,面授机宜。”
“这个董书恒很好,又是一个江忠源。”咸丰自言自语道。对于扬州盐商,咸丰帝的印象还是不错的。可以说扬州的盐商算是满清皇室半个御用商人。当年乾隆爷下江南,在扬州的一应生活都是扬州盐商安排的。作为清廷的皇帝,咸丰不会不知道盐商与皇家的关系。有了这一层,让咸丰帝对董书恒有了一个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这个第一印象就是董书恒的是个忠臣。
能够自散家财为君分忧,这样的臣子要作为表率来宣传。让其他人都看看,你真心帮朕分忧,朕不会吝啬高官厚禄。
不一会儿军机大臣祁寯藻、麟魁、彭蕴章、邵灿、穆荫以及恭亲王奕?匆匆赶到。
“诸位爱卿,这是今日下午琦善送来的报捷折子,诸位传阅一下。”咸丰帝说道。
众人传看后一起行礼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平灭发匪,指日可待!”
“急着召集爱卿前来,主要是为了商量封赏事宜,朕觉得这次封赏要快,要重,以鼓舞士气,争取早日收复扬州。”
“皇上圣明,依老臣之见,琦善可以钦差大臣领两江总督。琦善大人之前虽有小败,但此次大胜说明其宝刀未老。高邮知州魏源,也是老成持重,在扬州府下为官多年,可破格提拔为扬州知府,其组织团练有功,可为其加江北团练使,总领江北团练事宜。董书恒此子以布衣白身,散自家之财,忠君报国。可授其扬州守备一职,令其自募团勇,受江北大营辖制。其余诸人,可令琦善自行拟一个封赏折子。”军机领班祁寯藻说道。祁寯藻老成持重,自咸丰元年就开始担任军机大臣,深受咸丰帝信任。
“爱卿,言之有理。只是这董书恒的任命,朕觉得可以再大胆一些。可以仿江忠源之例嘛!”咸丰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祁寯藻说道。
“陛下的意思是?”祁寯藻也是个老谋深算的人,如何不理解咸丰的意思呢!西边的曾国藩和江忠源已经做大,这个时候该在东边再扶持一只汉人武装与之制衡才对。
“朕以为可以授一个江北提督。就让他和魏源搭班嘛,一老一少,一文一武,相辅相成。另外把淮扬盐巡道也给魏源,打仗要花钱的,人家可是已经变卖家产了。”咸丰帝笑着说道。
“陛下,请恕臣弟无礼,这董书恒毕竟只是一白身,突然授予高位,恐军中将帅不服啊!”一旁一直未说话的奕?突然插话道。
咸丰帝的眼中闪过了一抹不快,自己的这个六弟从小就比自己聪明,自己登基后这几年,倒是低调很多,但是总是给人一种鬼里鬼气的感觉,最近听说他跟曾国藩走的很近。
“哼,朕不是没给过他们机会,打仗不行还惦记着位子,大清的官是那么好当的吗?六弟,你多虑了(言下之意,你管多了)。”咸丰帝冷哼道。
咸丰帝生气了,其他人也不敢再说什么,封赏的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
江北大营,琦善坐在太师椅上把玩着自己手中的玉扳指。琦善此人最是贪生怕死,他已经60多岁,身体也不爽利。奉命建立江北大营后,先是在河南逗留了两个多月。现在大营建成,他手下有2万5千人,可战之兵也有1万多,但是只敢堵着扬州的北门,不敢出战。
但是此人在官场上摸爬滚打数十年,深谙为官之道,他现在就是以稳为准。
“苏成阿,你觉得这个董书恒如何?”琦善问自己的亲随道。
“大人为何问那董书恒,而不是问魏源呢?”苏成阿不解地问道。
“你还是看不明白啊,此战跟那魏源没啥关系,他只是别人推在前面的挡箭牌。”琦善调笑道。
“那大人您的奏折?”
“呵呵,这就是为官的智慧了,看透不说透。董书恒他会做人,咱也不能不识趣啊!这次老夫收了他的功劳和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