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开习惯了几千吨的商船,现在看这些手中小家伙确实是精致了一些。
不过杜航没有一点失望,就是这个小家伙肚子里那个异常复杂的心脏就足够让杜航自豪的了。
更不要说甲板上那50毫米厚的半封闭炮塔。坐进去后就让人感到安全。
在这个舰船还普遍使用前膛炮射大铁球的时代,这种装甲基本上就是击不穿的盾牌。
当然这艘船虽然不大,操控起来却不简单。
轮机舱中有船厂的工程师全程跟着维护,谁都不知道这些新型的蒸汽机运行久了会不会出现什么故障。
除了这些,站在指挥塔内,打开窗户,看着船头被劈开的浪花,感受着海风灌进整个指挥舱中。
这些无疑都让杜航心旷神怡。
跟它们呆在一起的时间越久,杜恒就越加喜欢它们,喜欢它们的速度、喜欢它们的灵活,喜欢它们锋利的牙齿。
杜航喜欢将它们比作海豚,一群擅长围猎的海豚。
库页港是作为一个中转港口建设的,自然是储备了大量的煤炭等船用物资。
淮海公司的探矿人员已经在岛上发现了便于开采的煤矿。
远东地区本就是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这里到处都是宝藏。
船队补充好物资,经过了简单的检查之后,就开始向庙街进发。
杜航已经在库页港得到了庙街的最新战况。
他们此去将要面临黑龙江水师的第一战。
敌人的数量是自己的数十倍,但是杜航的心中似乎并不担心,因为敌人都是一些临时建造的木质炮艇。
自己的数量虽然不多,可以说少的可怜,但是这些新型炮艇在那些木船面前就像开挂一般。
速度是敌人的几倍,防御力更是无视敌人炮艇上的小炮,这就是武器代差带来的好处,完全无视数量。
鲍有志的船队说白了还是风帆动力,跟俄国人的炮艇并没有绝对的差距。
所以鲍有志没有跟这些俄国船队直接开战,而是躲进了乌苏里江,等着后面堵住敌人退路。
当然也是为了诱敌深入,提前开战了,穆拉维约夫还去不去庙街就不一定了。
现在,击败穆拉维约夫船队的任务就落在了黑龙江水师的头上,这种快速炮艇最适合在江面上猎杀木船。
他们就是江河之上最高效的猎手!
正在进攻庙街的穆拉维约夫并没有意识到一群猎手正在接近庙街。
他知道对方有一支舰队。但是那又如何呢,现在他们可是在江面上。
那种大型的风帆战舰在这样的地方转向都是一个困难的问题。
到时候后自己手中这么多炮艇,就能想狼群围攻巨大的野牛一样去将它们身上的肉撕咬下来。
当初南洋水师攻打庙街的时候,还好在港口中停靠的都是大型舰船。
同样是大型舰船,南洋水师打了一个突袭,才侥幸取胜。
要是遇到几十上百艘这样的小型炮艇,也是一件麻烦的事情。
有点“蚁多咬死象”的既视感。
……
俄国人已经拿下了第一道防线,但是西伯利亚师的一个团几乎被打残。
那种抛射的炮射速非常的快,不断落下的炮弹接连爆炸,几乎将阵地前方的俄军完全覆盖。
黑火药的爆炸威力先不提,光是爆炸制造出来的声光效果就绝不是盖的。
浓黑色的硝烟彻底将前方给覆盖住了,一个人都看不见。
那些在硝烟中的俄国士兵同样如此,他们也什么都看不见。等到他们战战兢兢地走出硝烟覆盖的区域时。
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条长长的壕沟,深度可以到达人的胸口。
但是壕沟之中一个人都没有,就像那里本来就是空的一般。
当这些活着的士兵回过头时,才发现身边能够站着的人已经寥寥无几。
刚才的一通炮击几乎让他们全军覆灭。
虽然拿下了清国人的防线,但是穆拉维约夫的心中一点都高兴不起来。
刚才的登陆,俄国人的伤亡接近一万人,双方都还没接触就战损五分之一,这个数字太恐怖了。
虽说是登陆作战,伤亡难免大些,但是穆拉维约夫的心中依然对接下家的战斗充满了担忧。
大部分人都是在炮击中受伤。这些受伤的人只能放在营帐中任凭他们自生自灭了。
穆拉维约夫的手中可没有那么多的医生和药物。在俄国军队中一般只有军官才能够得到有效的救治。
不过这第一道防线占领之后确实给俄国人带来了很大的便利。至少他们可以安全地登陆了。
穆拉维约夫命令手下的农兵们在江边搭下了营寨,并且依托清国人留下的壕沟,建造了一条防线。
他倒是没有继续向庙街进攻。远处庙街那高高的炮台堡垒就矗立在他的视野中。
就像是一头趴在那里沉睡的远古巨兽,随时都有可能醒来择人而食。
摇了摇头,穆拉维约夫找来了所有的中层以上军官。
在江边的一个临时搭建的指挥部内。
“诸位,看来这些清国人并没有我们预想的那样好对付。”
“英国佬和法国佬给了他们很多好东西,因此我觉得我们也得改变一下战术。”
“是的,总督阁下,我们现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法跟他们接战,我相信只要能够贴近战斗,我们一定会打败他们。”
西伯利亚师的师长苏沃洛夫将军说道,他的名字跟沙俄的一个大元帅的名字一样。当然他自己确实也是一位出色的将军。
“苏沃洛夫将军,你觉得我们该如何攻下庙街,这里与之前时候完全不一样了,清国人几乎将这里建成了一个要塞。”穆拉维约夫问道。
“总督阁下,我们在土耳其攻下的要塞可比这里的要坚固的多。”
“总督,您看到了那些清国人的战壕了吗?我觉得清国人给我们提了个醒,我们可以通过挖掘战壕坑道靠近庙街,这样就能够避开要塞火炮的攻击。”
……
俄国人用一天的时间来巩固他们的滩头阵地。他们将火炮阵地布置到原来壕沟的位置。
然后在岸边搭建营帐,安放物资。
庙街这里的地形有些狭窄,不然俄国人肯定会向纵深挺进。
穆拉维约夫派出了一些侦查部队进入山丘地带,但是却大都碰壁而归。
换做是他的话,也会在山丘那边设置兵力进行封锁的。
那里地势险要,只要在高地上布置很少的兵力就能够坚守住阵地。
现在留给俄国人的路只有一条,就是沿着河滩向庙街进攻,没有迂回的余地,也没有取巧的妙招。
不过苏沃洛夫将军的建议,倒是真的让俄军看到了取胜的希望。
穆拉维约夫的手中还有一批臼炮,只要他们能够通过战壕抵近到庙街,就能使用臼炮狠狠地教训这些清国人。
第二天清晨天还没亮,俄国人就开始在阵地上忙碌地挖掘坑道。
这些活当然由那些随军的农兵来做。他们沿着淮海军遗留下来的战壕,分三条线路向前掘进。
林威的望远镜视野中,能看到俄国人的阵地方向尘土飞扬。
这些俄国农兵土工作业的效率很高,他们每隔几分钟就会将最前面掘土的人向后调换。
这样就保证了前面掘土的人始终保持充足的体力。
林威皱了皱眉头,对身后参谋长莫斌说道:“看样子这帮子俄国佬并不按照我们的预期来啊!人家打的很灵活。你看现在连坑道战都学会了。”
“是啊,这个俄国将军很会临机应变,他已经基本上摸清楚了我们的路数,知道我们要用阵地消耗他们的兵力。”莫斌说道。
“不过等我们的黑龙江水师来了,将他们的船队都打掉,看他们到时候会怎么办。”莫斌冷笑道。
“但我们首先要等到水师赶上才行,跟这几万俄国人白刃战,我可没这个信心。”
“命令炮兵用迫击炮干扰他们。”林威对着一个传令兵说道。
俄国人的速度非常的快,也许用不了一天,只要到下午,俄国人就能将坑道挖到淮海军的跟前了。
“轰轰轰……”低沉的迫击炮声音响起,淮海军在自己的坑道内用迫击炮向俄国人的坑道射击,不过效果并不明显。坑道太狭窄,迫击炮炮弹的曲度够了,但是炮弹要想落进去全要靠运气。
俄国人那边也不甘示弱,他们也用臼炮反击,这种臼炮的原理就跟迫击炮差不多。
林威知道这么下去肯定是要跟俄国人近战了,他并不是害怕跟俄国人近战,只是那样的话部队的伤亡就不可避免了。
“旅长,要不我们去组织一批日本人,这些日本战俘里面有很多人近战的能力不俗,我觉得可以组织一个太刀队。大不了给些好处给他们。”莫斌建议道。
听了莫斌的话,林威眼前一亮。
“这个办法好,就这么办,让人去跟这些日本人讲,参加太刀队的战俘以后就是仆从军了。
作为仆从军杀死一个俄国人,奖励10亩土地,本人可以成为淮海军麾下的武士,可以让他们的从日本招募农夫帮自己耕种土地……”
林威这个方案并不是他临时想的,而是董书恒在送来俘虏的时候一并送来的改造方案。这些俘虏就是淮海军仆从军的种子。
他们以后还会跟以前一样做武士,只不过是淮海军手下的武士,淮海军分给他们土地,然后他们自己招募日本农夫帮他们种植,而他们则专门做职业军人,帮助淮海军战斗。
这样一些危险的战斗,或者说注定伤亡巨大的战斗就可以让这些仆从军上。
有这种想法,并非出于某种恶趣味,而是现实的需要。
董书恒的目标可不仅仅是推翻满清,他的心中早已经规划了一个大华夏圈,或者可以叫“华夏共荣体”。
第二二二章 太刀立威
一千人的太刀队沿着淮海军的战壕偷偷地向阵前集合。
俄国人在向前挖掘坑道,淮海军也在相对的方向向前挖掘。两者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
双方都在等待相遇的时刻。
战壕中只能听见粗重的喘息声,那是挥舞铁锹的农兵以及日本战俘发出的。
准备战斗的人员则将身体蹲下,斜靠在坑道的两侧。
俄国人的手中抓着上好弹药和刺刀的燧发枪。他们沉着而冷静,大部分人心中都带着一丝兴奋。
果然是流着战斗民族的血液,那种对战争的渴望似乎是从娘胎里带出来的。
淮海军这边的一千名太刀队也是异常的沉默及冷静。
淮海军已经给了他们非常优厚的条件了,足够他们拼命的那种。
没人怀疑淮海军会欺骗他们,一个大势力总要有一些公信力。
即使在日本国内,想要成为一名拥有特权的武士也是要拿自己的命去搏。
没有勇气拿命去搏的人只配做一个卑微的农夫,对着别人低头哈腰,见到武士大人就要远远地躲到田中。
这次选出的一千人都是这些俘虏中最孔武有力的,他们中有些人原先就是武士,所以他们对重新做回武士更加的迫切。
日本人的个子不高,在这样的坑道中不需要完全蹲下就能很好地隐藏自己。
他们知道这次要去对战的是俄国人,但是很少有人真正见过俄国人。
不过,只要对方的身体还是肉长的,自己就可以用手中的太刀将他们劈开。
握着手中久别的太刀,他们在心中为自己打气。
“我酒井小五郎也要出人头地,也要自己建立一个家族!”浪人出身的酒井小五郎在心中对自己说道。
砍死一个俄国人就是十亩田,他在想需要砍死几个俄国人才够自己娶妻生子。
当然这些日本人并不是孤立的,他们的身后还有四百名手拿淮海军连发散弹枪的士兵。
这时候,散弹枪已经全部换上了17。3毫米口径独头铅弹。
这样的子弹射出去能够打死一头熊,只是减少了装药量,射程有限,不然一般人根本承受不住它的后坐力。
很多士兵喜欢这种枪,是因为他手动换弹时拉风的“夸夸”声。还有其能够连续射出6发子弹的流畅感(其中有一发子弹是直接放在弹仓内)。
这些淮海军士兵会在太刀队冲上去之后,抵近射击那些跟太刀队肉搏的俄国士兵。
双方都在互相算计,俄国人这边还派出了一支精锐的掷弹兵连队。
18世纪后,尽管投掷手榴弹已不再是掷弹兵的主要任务,但他们仍然代表军队中身体最强壮的士兵,并在战场上进行突击。
因此,在欧洲军队中将掷弹兵的称号作为表彰军人英勇战斗表现的荣誉称号,也彰显掷弹兵是步兵当中的精锐及佼佼者。
这样的连队在整个西伯利亚师中只有三个。这时候穆拉维约夫将其派出来,显然是对这次进攻给予了极大期待。
当然这个掷弹兵连队这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