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收紧。
土地方面除了农税改革之外,还有对地主地租的限制,规定了浮动的地租政策。规定公粮全部由土地的所有者上交。公粮的比例的收成的十分之一,每年税务机关会对地方的收成进行评估,确定每亩地所缴纳公粮的数量。
同时新的土地政策还规定地租不得超过三成,除了上交的一成公粮,地主可以留两成的收获。
同时发布的还有一部临时的法律。这部法律被称为移民方面的《推恩令》。
其中规定,家中有多子者,仅仅可留二子在当地落户,其余诸子必须服从政府移民局的安排,异地安置。
当然这里也有优惠政策,就是政府安置的移民除了安排在华夏的农场工作之外都会分配土地。
普通百姓大都是欢迎的,因为老百姓家中土地少,很多人生的越多越穷,那是因为家中地太少了,不够几个儿子分的。
现在国家帮助其余的儿子自立门户,帮助家族开枝散叶,那是大好事儿啊!
这一政策针对所有人,不仅仅时普通百姓,就连地主也时如此。哪怕是复兴军的官员甚至是董书恒自己都要遵守这个规定。
董书恒不希望华夏的中原地区因为人口过多被继续过度开发,环境逐渐恶劣下去。而周边的地区因为缺少常驻人口而得不到有效的占领。
董书恒在1855年准备迁移的百姓数量将打到五百万人,其中包括因为重建菏泽而迁移到关外的两百万百姓。另外还有一百万人将迁到西域去,充实天山南北的以及巴勒喀什湖地区。
有一百万万人将迁移黑龙和远东地区,还有一百万人分别迁移到南美、北美以及南洋地区。
在55年底前,董书恒将重点加强华夏在南洋地区的农场建设,加强农场的军事实力,让农场向内陆地区扩张。
董书恒已经隐隐察觉到华夏在南洋发展的黄金时期即将要过去了。
克里米亚战争结束之后,英法回过头来必然要遏制华夏在南洋地区的发展。到时候南洋可能就要变成一片战地。
英法早在克里米亚战争之前就开始瓜分南洋,英国在马来半岛、婆罗洲,法国在越南。印尼还在荷兰手中,但是荷兰是英国人的小弟。
还有一个没落的西班牙还在菲律宾和南太平洋的岛屿上苦苦地支撑。
董书恒早已经选好了破局的突破口,不过在那之前,必须要让英法承认自己拥有参与海洋争霸的资格。
在欧洲海洋争霸的圈子中,新资格的取得都是通过打败一个老资格列强来获得的。
北美那边的两个点,南美那边的董书同处都还处在低调阶段,现在最重要的还是积累人力。
旧金山的西海岸公司以及洛杉矶的长江安保集团,都在默默地发展着自己的实力。
西海岸公司在旧金山大量地收购产业,开办农场和工矿企业。不知不觉之间手头已经掌握了十数万人,要知道此时的旧金山城的常驻人口也就只有几万人。人数的变化,必然会量变导致质变。
不知不觉间,旧金山的街头出现了很多华人开设的店铺,街面行走动的华人也越来越多。当然更多的华人还在城外的工厂、矿山和农场中,他们形成了一个个小聚落。
长江雇佣兵集团,则会在洛杉矶接一些到墨西哥的活。他们将触角悄悄地向墨西哥的境内深入。
他们还掌握了洛杉矶外海的一座岛屿作为自己补给舰队的基地,以及雇佣兵的训练基地,这里完全就是一个法外之地。
华尔在这里过的很自在,要不是张广顺这个经理在,华尔感觉自己就是这里的国王。
过去的一年时间,采用拉拢一个,打压一个的办法,长江安保逐渐地除去了洛杉矶的地区的大家族。
在西部地区,美国政府的管控力很弱,真正控制地方的就是这个地方的大家族。
而华尔因为其背后的实力,现在已经跻身于洛杉矶当地的上层人士行列。他还当选了加利福尼亚的州议员,被认为是州长的有力竞争者。
这些也为长江安保在当地的发展提供了掩护。
而长江安保将触角伸入墨西哥,则是为了练兵。
因为墨西哥的政府就是弱鸡,墨西哥地方上的大家族和大资本家控制了地方,就像一个个军阀,他们之间经常发生火拼,就像后世的墨西哥黑帮一般,其强度堪比战争。
在这样的环境中,长江安保可以放开手脚大打出手。
他们都是受雇于雇主,战后的事情自然由雇主帮助摆平。他们只要打仗就行,打完之后缴获的东西也归长江安保所有,那些雇主要的就是地盘。
长江安保不光抢钱,他们每打下一地,甚至将当地的工厂都给搬走。这些东西全部都被运到洛杉矶的华人聚居地内,发展当地的生产,不断地提升华人在当地的实力。
张广顺觉得这样的发展模式不错,所以暂时还没有向中南美洲扩张。
他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先将洛杉矶给控制在手中,让长江安保有一个稳定发展的后方。
在墨西哥的业务活动,则可以通过墨西哥西班牙人将长江安保的名声打出去。到时候中南美洲的那些地方势力自然会找到长江安保。
在旧金山,西海岸公司一直在为华人谋求加州的公民身份。虽然这件事情遭受巨大阻力。但是随着加州的华人越来越多,西海岸公司的实力越来越强,很快就会超过当地的势力。
到那时华人就能够主导加州的政治发展走向,加入他们再有一支可靠的军事力量,那么这里就会成为华人的独立王国。
南美洲,董书同的发展则是低调而快速。
说他们低调,是因为董书同并没有向西部沿海白人控制的几个沿海的城市扩张。
说他们快速,董书同以胡宁湖地区为中心,迅速向西边的乌卡利亚河流域以及埃内河流域发展势力,地盘不断地扩大。东边的雨林区到处都是他们的发展空间。
董书同利用珠穆家族的印地安人身份,通过软硬兼施的办法,不断的兼并周围的印地安人势力,然后在当地建立农场。这些农场中会安置移民过来的汉人以及兼并的印第安人。
这一年多时间,蔡启明利用华夏驻南美洲公使的身份与秘鲁的很多的高官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尤其是秘鲁外交部长马里奥。
马里奥家族的船队被特许到华夏开展贸易,通过向南美地区转销华夏的商品,马里奥家族赚的盆满钵满。
而华夏的商船在秘鲁的港口停靠也获得了很大的便利。
利用秘鲁的劳工输入政策。华夏的船只送来了大量的移民。这些移民大都被董书同他们的设置的影子公司签走。
两年的时间,一共有近二十万的华夏人到了秘鲁。这在总人口只有一百多万的秘鲁的是一个巨大的数字。要知道秘鲁的白人也就几十万而已。
当然这些人很多都没有出现在明面的数字上,不然一定会引起秘鲁政府的警觉。
毕竟在本国的境内出现了这么多的华夏人,秘鲁政府中一定会有聪明人产生别的想法。要知道西方的白人对于人种向来十分在意。
这些人从秘鲁港口偷渡进来之后,就翻过安第斯山脉,被转移到了胡宁地区。然后进入东边平原雨林地带的华人农场。
在这些农场种,华人河印第安人混居在一起。
董书同试图用这样的方式渐渐同化这些印第安人。就像董书恒信中所说的那样要相信华夏人的文化优势。
相对于印第安人,哪怕是没文化的华夏人都在文化上享有优势。
不知不觉之间,董书同所在的胡宁部落已经控制了近三十万的人口。这这在秘鲁总人口中已经占有很大的比例。
而且沪宁部的常备兵力也达到了近万人,这支军队由田方指挥,军队中的军官大都是当初随田方而来的特战队员。
马春则帮助董书同管理农场和民兵事务。
利用偷运进来的设备,胡宁部开辟了一些矿场,开采铜矿、银矿还有铁矿等矿产资源,他们在胡宁湖边建立了一座新的城市。
董书同将其起名叫“东华城”。
珠穆则专门管理印第安人事务。夫妻的感情很好,自从有了孩子之后,珠穆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家庭上,在事业上则全力支持自己的丈夫。
至少她看到了印第安人在丈夫的带领下生活的越来越好,也越来越团结。
部落中的战士也愿意服从丈夫的指挥。
在沪宁部这一万多人的军队中就有一支近两千人的印地安骑兵,他们在华夏教官的指导下,不再像以前那样一盘散沙式地作战,而是学会了战术阵型等等东西,他们的装备也更加的精良。
在东华城中还建立了毛纺厂、兵工厂、冶炼厂等工业设施。印第安人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工业。
这里的毛纺厂用的是羊驼的绒毛,品质非常的好,甚至都出口到了华夏,羊绒制品还有各种矿产就是船队回头的时候装载的商品。
这里的兵工厂设备都是从华夏偷运过来的。秘鲁政府肯定不会让这些机器流进印第安人的手中。
秘鲁西边的印第安人一直都处在自治的状态中,所以他们的作为,秘鲁政府虽然知道一些,但是知之不详。只要胡宁部不造反,秘鲁政府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秘鲁的白人人口太少了,他们的对于国土的控制力因为安第斯山脉的隔绝,更加的松散。
这才给了董书同他们低调发展的机会。
作为一个汉人,董书同觉得拥有更多耕地的安第斯山脉东部才是精华之地。
到时候他们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回过头来很容易就能一口将西边的沿海的港口城市给吞掉。
现在不能吞下来,不是因为打不过秘鲁政府,而是因为那样会触动整个白人世界。
要知道利马的港口还有英国的海军驻扎。
白人对于土著居民推翻白人的统治非常的反感,他们担心会发生连锁反应。
到时候不排除他们会联合起来针对董书同他们华人和印第安人的联合国度。
而现在远在太平洋彼岸的新生的华夏政府并不能够给他们什么支持。
这一切都再董书恒的算计之中,要是按照董书同自己的打算,早就已经占领了秘鲁。
第三六九章 最可爱的人
历史上晚清四大名臣,曾国藩会做人,李鸿章会作官,张之洞学问大,只有左宗棠是一个异类。
他的外号是“左骡子”——生死看淡,不服就干。
前三人的所作所为都已经不值一提、烟消云散,只有左宗棠在历史上收复新疆,保住华夏的西域。
在历史上,中原王朝强盛之时西域就在华夏手中,一旦中原王朝衰落,进入到兴亡轮换之时,西域就会脱离。
后世的西域还能够在华夏的手中,左宗棠有很大的功劳。
董书恒当初派遣左季高到西域去就是看重了他对于华夏历史的认识,以及他的那种坚韧的干劲。
为不可为之事,方为英雄。
都护府之中,左季高站在硕大的西域地图之前,用深沉的语气说道:“诸位,自古以来,能夺回西域者,能守住西域者,皆为传世之大英雄。每当王朝更迭,西域都会成为一个最不稳定的地区。我们现在就是要在这个关键时期守住这块祖宗的产业。”
“不管是谁,想要来动他,我们就将其赶尽杀绝,杀到他们害怕,杀到他们不敢动手。”
说话的时候,左季高握紧了腰间的剑柄。
他一直以侠士自居,腰佩君子剑。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为国家民族争气出力!
手中之剑,凝聚着他多年读书所积聚的浩然正气,隐隐有剑鸣传来,似乎准备脱鞘而出。
“我决定:王将军率领第一师、第十八师作为主力前锋,沿着伊犁河谷向西进军,老夫带着第十一、十二师在后,十三师留守惠远城,十四师南下山南接受山南的土地。”
十五、十六师之前已经在路上分散驻守地方。
时不我待,烽烟已起,大家就连讨论的时间都没有,左季高乾坤独断,拍板决定了对敌方案。
没有任何的花里胡哨,就是正面怼过去。这个作战部署很符合左季高的作风。
而且他将火力最猛的第一师和第十八师放在了前面就表明了他的态度。
上去就干,干得对方没有脾气,干得对方心中畏惧。
对付游牧部落就要这样,要让哈萨克人知道,华夏比沙俄更加的可怕。
不仅如此,四个师的四个骑兵团被抽调出来,又从投诚的伊犁将军府下面的骑兵之中临时抽调了四千骑兵配合。
留两个骑兵团掩护大军的两翼。剩下的八千骑兵走北边的拱宸城、哈喇塔勒绕道巴勒喀什湖畔,堵住敌人的后路。
这是复兴军招待“客人”的一贯方式,恶客既然来了就别走了。
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