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要人干嘛?沙俄的女人回去可以帮着生孩子,男人可以做苦力修路挖矿嘛。
漠北草原百废待兴,接下来肯定要开始大建设时期。这些俘虏也是很重要的资源。
齐彬已经带着支援的士兵到了乌利雅苏台城,开始队漠北进行经济上的规划了。
他本身就擅长搞洋务,而且有着充足的经验。董书恒放权给他,看他能够将漠北的经济搞成什么样子。
齐彬只跟董书恒要了一支矿产勘探队,又从研究所里请了一些农牧业的专家。
董书恒知道齐彬是已经把准了漠北的发展方向了。
回到了绥定城外的战场之上。
战争的最后阶段,左季高率领的后路军终于赶到了战场。
他们一看战场上的形式,发现仗都要给前军给打完了。后路军心中就气不打一处来,卯足了劲儿冲上去。
最惨的就是兜住复兴军后路的那一万哈萨克骑兵了,直接被步兵给包了饺子,最后几乎是全军覆灭。
列昂尼德终于承受不住伤亡,带着手下剩余的两三千哥萨克骑兵退走。
复兴军的骑兵追着这些溃退的骑兵紧紧不放。
绥定城中也冲出来一支骑兵,那是原本城内的守军。在绥定城这里不缺马,大家也都会骑马。
这支队伍也一共有一千多人,其中有清军,也有城内的百姓轻壮。这些人跟着复兴军骑兵的后面一路追去。
痛打落水狗这样的事情,大家都高兴去做,更何况这些人还和敌人有着血海深仇。
之前的炮击让城内的人出现了大量的伤亡。这里有他们的家人,有他们的邻居、朋友、亲戚。
敌人强大的时候,他们的没有能力对抗,现在敌人都被打跑了,他们自然不想让他们逃回去。
列昂尼德率领手下夺路而逃,身边聚拢的人越来越多,但是也只有五千人左右。
来的时候,他们可是浩浩荡荡的有五万多人。
正在众人专心逃跑的时候,前方有一对溃兵反向跑回来。
列昂尼德正要问他们怎么回事。
只见这些人的后方一片烟尘滚滚,一支近万人的骑兵出现在了后方。
列昂尼德惊得差点从马上掉了下来,心早已经沉入了谷底,今天是要栽在这里了。
此时退到月湖西侧的中路沙俄军队已经在复兴军的围追堵截之下采用了最后的办法——分路突围。
林威早就防着他们这一手,复兴军的兵力比他们多的多,而且有大量的骑兵。
最后他们能够跑出去的人不会很多,一部分都被复兴军抓住,更多的人则因为饥饿、疾病,甚至是野兽的攻击死在了路上。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有一队沙俄士兵逃到了阿穆哈拜商,结果直接成了高云放在这里的留守部队的俘虏。
北路的哥萨克骑兵剩余的几千人在雅库茨克城下碰了钉子。
久攻不下,又断绝了补给,士气低落到了极点。
随后赶到的五师骑兵团配合着先遣队,将他们围歼在了雅库茨克城下。
高云一行在占领并销毁了托木斯克城之后,也退了回来。
他们不仅押送回来了大量的物资,同时还将城中的人口全部俘虏。这其中还包括一所沙俄大学的全部师生。
托木斯克大学是沙俄在西伯利亚少数的几所大学之一。正是这所学校,奠定了托木斯克在中西伯利亚中心的地位。
高云此次掳走的这些人以及东西,价值不可估量。
他这边也许是唯一一路打了赚钱的仗。
第三七二章 回乱
在西域,左季高打退了沙俄与哈萨克的联军。这一战最大的作用就是稳定了新朝在西域的民心。
一战之后,天山以北的百姓纷纷归心。
在西域这样一个动乱的地方,能够有一个强有力的官府来保护地方,是大家共同的期望。
无论哪个朝代都是这样,百姓为国家提供赋税,国家为百姓提供保护。这也是西方契约论的核心思想。
不过这种思想并非西方开创的,而是自从国家出现了之后就自然存在的。它更像是一个自然法则。
老百姓在遇到危险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也是自己的国家。
但是西域的事情远远没有结束。
在天山以南,沙俄的奸细煽动回部在喀什噶尔作乱,杀害了当地驻守的清军,并且迅速占领了天山以南各城池。
英吉沙尔、叶尔羌、和阅等山南的主要城池相继沦陷。
山南的情况要比山北复杂,那里宗教的势力更强一些。
满清的移民主要集中在山北伊犁、乌鲁木齐、吐鲁番、哈密等地。山南每次叛乱也是因为当地的人多是回回,对于满清没有多大的认同感。
还有一个原因是山南的自然环境比山北差了很多。这也是满清时期重点发展山北地区的原因。
贫瘠的山南地区,满清只是派出一些驻军在那里驻守。
也许是清廷知道,西域的叛乱,如果仅仅依靠山南是无法成功的。
清军只要牢牢掌控住了山北地区,就能够很快扑灭这些起事。
山南的起事也不是第一次了,从大小和卓起事到张格尔起事。
山南的叛乱一波接着一波,从来没有消停过,也从来没有胜利过。
这次起事,山南的伯克们在沙俄奸细的策动下准备建立一个政教合一的政权。
得知沙俄派了五万大军攻打伊犁惠远城。
这些人的心中仿佛是吃了一颗定心丸。这么好的机会这些人是没法忍住诱惑的。
张格尔叛乱失败不到二十年,这些人又好了伤疤忘了疼。
这次浩罕国再次插手其中,同沙俄狼狈为奸。之前一次张格尔造反就有浩罕国的支持。
在沙俄奸细的撺掇下,浩罕国承诺派兵五千支持山南的伯克起事。
有了沙俄和浩罕国的双重支持。这次山南伯克们的起事从一开始就声势浩大,手段也更加的残酷。
他们抓捕了当地的汉民以及满清安插在这里的其他民族的百姓,煽动民族仇恨,没收汉民和其他一些少数民族的财产,将他们贬为奴隶。
许多受到迫害的百姓向北逃去。但是他们大部分被抓住,逃跑的人全部被杀死挂在城头之上,警示那些奴隶。
很多被煽动起来的回回从这些抢劫活动中获得了好处,死心塌地支持这些伯克,让叛军的数量大增。
他们推举白山派的领袖萨姆尔自称萨姆尔苏丹统领整个山南的回部,集结了两万乌合之众在五千浩罕国骑兵的帮助下,浩浩荡荡地向北杀去。
此时左季高刚刚回师惠远城,王从志还在沿着巴勒喀什湖向北行军。
沙俄从鄂木斯克向南,一直到巴勒喀什湖的东岸建立了一套堡垒线。
这里要说明一下,沙俄对哈萨克草原的入侵主要就是通过建立堡垒线的方式。
1738年,沙俄就在哈萨克草原的西北方建立了奥伦堡。这个地名在后世都是非常有名的。
沙俄以此获得了小玉兹阿布勒海尔汗的效忠。
1741年起沙俄全面修筑一条 1890公里长的碉堡线,将乌拉尔河与托博尔河一线全部连接起来。
不过当时的哈萨克斯坦还是一个统一的汗国。沙俄想要征服哈萨克汗国并不容易,只能不断侵蚀。
随后的年代里,沙俄又沿着额尔齐斯河建立碉堡群,不断地向南挤压哈萨克人。
哈萨克人自己也不争气,三大势力大玉兹、中玉兹、小玉兹相互内讧,给了沙俄以可乘之机。
19世纪上半叶,沙俄已经基本上控制了哈萨克斯坦。
他们的沿着哈萨克斯坦与华夏的边界线建立了一条南北的碉堡线。
此时王从志要做的就是将这条碉堡线给拔掉,华夏从未承认沙俄对哈萨克草原的非法占领。
这些碉堡有很多已经伸到了华夏的固有领土内。比如建造在巴勒喀什湖东北这些碉堡。
同时左季高还命人在巴勒喀什湖北端和南端各建立一座军事城镇。分别叫做巴北城和巴南城。
等到水路联通之后,伊犁城的船可以直接开到这里。到那时,这里可以作为与沙俄对抗的桥头堡。
同时作为对哈萨克人的报复,左季高派出了一万多的骑兵,其中包括了原本清军的骑兵。他们深入到了巴勒喀什湖以西地区,对哈萨克人展开了报复性行动。
愿意归附华夏的哈萨克人迁移到伊犁地区接受华夏的安排。
不愿意归附华夏的全部就地消灭掉。抓捕他们的牲畜和人口。
人口可以用作劳力修筑城池,牛羊充作军资。
经过刚刚过去的一战之后,哈萨克的内部异常的空虚,面对复兴军的攻击。
这些分散的部族丝毫没有还手之力,而他们的靠山沙俄人,暂时也帮不上他们。
这次主动出击,消灭了几十万的哈萨克人,其中大部分人抓捕成为俘虏。整个哈萨克草原中东部为之一空。
也有一些识趣的部族归附了华夏,他们成了称职的带路党。同复兴军的骑兵一起对其他的哈萨克部落进行征剿。
左季高很清楚,如果不消灭这些哈萨克人。下一次战争爆发,他们依然还会成为沙俄的仆从军,为沙俄的军队打仗,提供补给。
还不如趁此机会将这些哈萨克人全部掳走,在巴勒喀什湖以西制造一个上千公里的无人地带。
此时,南疆叛乱的消息也传到左季高的耳中。
先前被派到南疆的第十四师被堵在了阿克苏。
因为十四师还没有完全换装,部队装备的大都是前装的线膛枪,所以十四师没敢直接出击。
十四师师长坚守在阿克苏。挡住了敌人联军的多次进攻。
敌人用缴获清军的火炮围着城池轰击。
十四师先是示弱对方,等到对方的火炮全部推上来之时。
十四师的炮兵突然出手,一举消灭了叛军所有的火炮。
随即叛军仗着自己人多采用了蚁附攻城的方式。
十四师的火力不足,让他们攻打到了城下。
关键时刻,十四师的手榴弹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让攻到城下的叛军遭到了重大的伤亡。
叛军只能暂时退下。
惠远城中的左季高听到了关于叛乱的报告之后,只是用手轻轻地摩挲着佩剑的剑刃,冷冷一笑。
这次出征,他手下的嫡系第十一、十二两个师都没有捞着什么仗打。
他们心中早就憋着一股子劲儿了。左季高当即将两个师派到南边支援第十四师。
左季高要求他们收复山南各府。惩治支持叛乱的浩罕汗国。
现在西域的三个汗国名义上都臣服于大清,但是这几个伊斯兰教的贵族封建汗国。
一个个夜郎自大,不仅相互之间征战不休。浩罕汗国更是屡次侵犯华夏的西域山南地区。
要是以往,清廷顶多就是下个圣旨申饬一下。
“左骡子”可不会惯着他们,他这次派了三个师南下可不仅仅是要平定这些叛军。
他要趁势惩戒浩罕汗国。这样首鼠两端的小国,灭了他又如何?
西域大胜的消息传到了新京之时。
董书恒正在北海公园内试乘一艘小船。
这艘小船跟湖中的游船差不多,只是现在这艘船上装上了螺旋桨。
船中发出了“哼哧哼哧”的机械噪音。
这就是实验室的那台零号机改进后的1号机。改进了进气装置后,这台机器已经能够稳定运转了。
现在科研人员将它安装在了这艘改造后的小游船上,就是想要实验一下他的实际应用能力。
本来董书恒给他们画了一个手扶拖拉机的样图。但是目前还没有做出来。
所以只能够放在船上实验了。柴油机作为小型船舶上的动力装置比蒸汽机强多了。
首先,他的占地空间小,方便安装在船上。
不像华夏现在实用的蒸汽拖轮,基本上整个拖轮都用来安装蒸汽机和装煤了。
其次,燃油的单位体积燃烧效率要比煤炭高的多。
这就意味着使用柴油机的话,不需要携带那么多的燃料。
最后,柴油机因为其体积小可以用在车辆以及农业机械上。
对华夏运输也的发展以及农耕的效率提升具有重大的作用。
华夏现在在边疆地区大规模地修建农场,如果有了这些机器,以农场现有的人力就可以种植更多的土地。
到时候,困扰华夏的粮食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哪怕是在亩产并没有多大提高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扩大种植的面积来解决产量的问题。
当然了董书恒并没有指望现在就用上这些柴油机,即使它现在能够驱动小游船,但是其自身依然还存在问题。
在董书恒的印象中,柴油机最大的优点就是结实耐操。
不过现在他身边的这个小家伙却是有些娇贵了。
另外,科研人员还要解决多缸柴油机的问题,还有多冲程的问题。
另外,柴油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