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清朝做盐商-第3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华夏现在马上就要有五座大型的钢铁厂,分别是在徐州、江宁、滦州、大同以及四川攀枝花。第五个地方攀枝花在坐的人都没听说过,它是一个新成立的县。
  这四川攀枝花一年前还只是一个小村子。
  年初的时候一支探矿队被派到了哪里。这个外派探查的指令是直接从总统府下达的。
  没人解释为什么要将探矿队派到那样一个位于四川云南交界处的小村子去。
  这里在以前从来无人知晓,只是一个金沙江边的小村子。这个名字听起来很好听,其实也是因为当地盛产这种花而已。
  但是探矿队在那里却是很容易就发现了大惊喜——这里竟然有大量的易开采钒钛磁铁矿。
  钒钛磁铁矿不仅是铁的重要来源,而且伴生的钒、钛、铬、钴、镍、铂族和钪等多种组份,具有很高的综合利用价值
  钛、铬、镍都是制作合金钢的重要成分。而且攀枝花这里的铁矿品质非常的好。
  在这里非常适合建立一个特种钢冶炼企业综合体。
  唯一不好的一点就是当地的交通运输不方便。攀枝花靠近金沙江,目前只能依靠河运运输。
  但是攀枝花的河运并不是非常的高效,因为金沙江的水流湍急。
  不过现在华夏拥有内河蒸汽轮船。这又让攀枝花的河运成为了可能。
  加上可以使用烈性炸药炸毁长江上游的暗礁,从金沙江已经可以直接到达长江下游。
  董书恒之所以要建攀枝花,并不光是因为这里的矿石含量高、品质好。
  更重要的原因是在西南地区缺乏重工业,他必须要着眼整个华夏,让各个地区之间的产业更加的平衡。
  金沙江河运通道的打通,不仅仅促进了长江上游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加强了华夏对西南地区的控制。
  现在这五座大型钢铁厂只有滦州、徐州和江宁的已经投产在用。其他的两座都还是处在建设之中。
  另外,华夏还有很多小型的钢铁厂,比如当初在太行山区建造的钢铁厂,还有各地满清时期就有的私人铁厂,广东佛山铁厂就比较集中。
  对这些私人的铁厂,华夏的官府已经在扶持他们进行产业升级,将原有的土法冶炼改成更加先进的炼钢方式。
  佛山更是一口气改了七八家新式炼钢厂出来。全都是那些老字号的铁厂。
  在参观了那些大型钢铁厂之后,他们也都意识到不能不转型,否则自己就将被淘汰了。
  都是生意人,这些人没有一个是顽固保守的,他们能够感受到产业升级带来的好处。
  政府甚至是给了发放了低息的贷款,让他们能够购买设备。
  为了提升钢铁的产量,华夏可谓是绞尽了脑汁。
  “各位钢铁厂的老总今天都在这里了。我们来谈一谈钢铁产能提升上去的事情。”董叔恒看向了在坐的诸位。
  “我现在这里表个态,接下来的一年,政府将会全力支持钢铁产业的发展,不仅仅是资金上,矿产的买断权也给大家开绿灯。”
  “大家也不一定要去搞大厂。很多地方了可以先将小厂搞起来。积累经验,积累人才。”
  “然后再慢慢做大,我现在将国内的市场完全敞开了,你们几家钢铁厂都可以的参加布局。”董叔恒说道。
  可以预见以后华夏的钢铁需求会越来越大。
  别的不说,光是接下来开建的海军舰艇用钢就要几十万吨。
  再加上接下来要修的几万公里的铁路。这些都需要大量的钢材。
  还有地方上建设的房屋、桥梁等工程,工厂里的机器都是需要钢铁的。
  在这个时代,一个国家要想真正发展起来,真的是离不开煤和钢。
  轻工业方面,华夏的发展非常的快。因为国内纺织业的发展。洋布在华夏基本上没有什么市场。
  不仅如此,华夏周边的藩属国的市场也基本上被华夏的商人占领。
  要不是因为华夏大力进口钢铁机械,估计英法等国家早就要急眼了。
  没办法,华夏周边的藩属国本来就是华夏商品的传统销售地。
  再上现在华夏国内也采用了机器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同时运输成本也更低。
  所以华夏的商品在东亚还是非常有竞争力。
  食品工业,华夏的起步本身很高,发展非常迅速。各种罐头产品不仅仅行销华夏,而且深受各国水手的喜爱。
  华夏产的各种精致调料、酱料行销欧洲和西亚的市场。
  在淮海公司的引领下,华夏的轻工业开创了很多商业空白领域。
  英国人卖布就卖布,但是华夏这边的商人会根据当地人服饰特点,将布做成成衣卖到当地。
  因为生产规模大,工厂里生产的成衣成本比裁缝店里的还要便宜,所以深受当地人的喜爱,尤其是那些城市居民。
  丝绸做的成衣,加上精美的刺绣在欧洲成了奢侈品。
  华夏这里还出产珍贵的皮草、皮包,各种各样的商品层出不穷。
  甚至连鞋子、袜子,华夏这里都是生产的成品。这些轻工产业本身就是劳动密集型的。能够消耗大量的劳动力。
  董叔恒一直在积极推进这些产业的发展,还会通过长江集团和云梅集团推出一些新的产业。
  很多工厂都是跟风云梅和长江建立的。
  普通的商人都喜欢跟风。云梅今天开了一个织袜厂,非常的赚钱,很快就会有很多人跟着去做这个产业。
  这些商品填补了贸易中的空白,没有外部的竞争力。很快就占领了大量海外市场。
  甚至是一些欧洲的商人纷纷效仿华夏的商人。不过这反倒是促进了人们接受华夏这样的多样化的商品发展模式。
  董叔恒的话一说出来,周围的几个钢铁公司的老总眼睛都亮了。不仅仅有五大公司老总,其他的小企业主同样如此。
  今天这里也来了一些民间小钢铁厂以及煤矿主的代表。
  他们都听出来了董叔恒的意思了。作为国属的大企业,现在可是完成自己商业布局的重要机会。
  作为一些小的工矿企业,现在也是他们做大做强的机会。
  董叔恒当初在江苏布局的那些工业基础相对于现在整个华夏来说显得体量太小了。
  这是一个大时代,一个华夏商业井喷式发展的大时代。
  善于把握机会的人会趁着这个大时代一飞冲天。还有一些人则会永远地落后于他人。


第三九四章 陈玉成攻略北祈
  琅勃拉邦,也叫“銮佛邦”,是南掌国的古都和佛教中心,南掌上寮重镇。它位于南康江与湄公河汇合处,其状似“L”形半岛。
  城池沿着湄公河左岸延伸,依山傍水,气候凉爽,地势平缓是一处群山环绕的谷底。
  18世纪初,南掌发生分裂,在其北部建立了琅勃拉邦王国,清王朝仍称之为“南掌”。1727年(雍正七年),琅勃拉邦王国开始向清廷朝贡。
  1791年,琅勃拉邦王国遭到万象王昭南的干预,琅勃拉邦国王阿努鲁被迫逃往曼谷。
  不久,在清朝的帮助下,阿努鲁重新回到琅勃拉邦进行统治,直到其子曼塔图腊统治时,仍与清廷往来密切,清廷还对其颁发了敕印和诰命。
  不过作为一个小势力,琅勃拉邦只能够左右逢源,在夹缝中生存。
  他们不仅仅向大清朝朝贡贸易。同时还是越南和暹罗的保护国,轮流受到两国的控制。
  国王曼塔图腊此时已经在位多年。虽然总是受欺负,但是因为暹罗和越南之间互相牵制。曼塔图腊的王位一直还在。
  琅勃拉邦崇信佛教,从上到下都是如此。寺庙的主持在琅勃拉邦拥有很强的华语权。
  随着年纪变大,曼塔图腊大部分时间专心礼佛,首都琅勃拉邦到处都是佛寺。
  这里的除了佛寺的建筑宏伟,普通的百姓大部分都是住在简陋的竹楼之中。
  这里的气候非常好,又沿着大河,百姓依靠种植粮食、果树以及捕鱼,很容易就能够吃饱饭。
  所以在琅勃拉邦,百姓们普遍性子懒散,他们只有在礼佛的时候才能够打起精神来。
  因为他们根本不需要付出太多就能够填饱肚子。
  都说华夏的百姓勤劳,但是华夏的百姓,也不是生来就勤劳。
  他们生来就要为了生存而奋斗,不勤劳,就饿死。所以活下来的人都是勤劳的。
  这也是一种自然选择。
  在这样的环境下,琅勃拉邦的军队更是没有什么战斗力,他们还在使用陈旧的弓箭和长矛刀枪。
  而且身上的防护很弱,大多数士兵甚至赤裸着上身,只有一些将领拥有牛皮甚至是犀牛皮做成的甲胄。
  贵族们会在自己的甲胄上贴上精美的金箔,将自己装扮得金光灿灿。
  但是琅勃拉邦因为受到了暹罗和越南得双重压制,其根本没有条件壮大自己的军队。
  本来这个小邦国可以一直这么混下去。
  但是在1855年初的时候,一伙客军从东边的越南北部杀了过来。
  这些客军的装备精良,至少在琅勃拉邦的人看来是这样的。
  他们穿着杂乱的军装,但是全部都带着黄色的头巾。
  以前也会有北方的客军流窜到南掌,但是这些人的数量都不是很多。他们要么被琅勃拉王国的军队剿灭,要么就被重金收买。
  对付这些北方逃过来的凶悍客军,南掌人早就已经掌握了一套方法。
  但是这次不一样,这次一下子来了几十万人。整个琅勃拉王国可以管辖的臣民也就是几十万人啊。
  而且这些人是从东边的越南北祈过来,而不是从北边过来。
  我们还是先来看看,石达开这一路上都是怎么过来的。
  石达开自从离开了广西之后,感觉自己又变年轻了。
  他觉得自己就应该一直在征程上。
  刚开始的时候进入越南北部,倒是受到了一点点抵抗。但是这些越南的军队,甚至连清军绿营都不如。
  当然这是指太平军刚刚起事的时候遇到的那种承平已久的绿营兵。
  陈玉成作为前锋统帅,统领着太平军中最精锐的一支军队,大部分的火炮和线膛枪就装备在这支两万人的前锋部队手中。
  从镇南关杀入越北之后,一路上遇到的府县城池,在陈玉成的手中简直就如同砍瓜切菜一般。
  此时的越南,实行的制度同满清差不多,他们实行的也是文官治国的那一套封建模式。
  其国内也如同满清一般,吏治腐败,农民起义不断,国内矛盾处在爆发的边缘。
  所以当太平军杀入越南王国北部之时,当地的普通百姓非但没有帮助官府保卫自己的家园,反而是的纷纷揭竿而起,响应太平军。
  他们甚至在太平军攻城的时候,在城内作乱,同太平军里应外合。
  太平军在越南北部也使用了原来那一套。他们每攻下一地,都将那些罪大恶极的官员以及地方士绅全部杀的杀、抓的抓。
  然后没收这些人的财产以为军用。石达开的手中有几十万人,军中的每日的消耗是巨大的。如果不采用这样近似于劫掠的方式,是不可能凑出足够的军资的。
  不过,太平军却不允许士兵去劫掠伤害越南的普通百姓。这让北祈的百姓更加拥护太平军。
  越北地区生活着很多的汉民,他们的对于越北的开发,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但是他们却是当地越南官府重点压迫剥削的对象。生活在这里的汉民生活环境极差。
  太平军来了之后,当地的汉人争相举家加入太平军。
  太平军也恢复了当初的一些制度。
  他们将战士的家属编入了女营和童子军。
  不过现在太平军也变得人性化的多了。在军队休整的时候,是允许他们家人见面的。
  陈玉成带着前锋一路打到了河内地区。此时越南北部凡是能够逃跑的达官贵人全都跑到了河内城中。
  整个河内城现在就是一块大蛋糕。
  陈玉成见到河内城高池深,还有护城河。知道此城并不好攻打。而这座城池也是越南王国北祈的中心。以前还做过越南的王都。
  他们现在是在外为客军,根本承受不起巨大的伤亡。于是,陈玉成就采用太平军常用的战法。
  他招募了大量的越南义军作为民夫。让这些人在城外挖掘壕沟,设置障碍,将整个河内城给围了起来。
  然后陈玉成留下了一般军队配上一部分越南义军将城市城池给为了起来。
  围城的士兵也还要将护城河挖断,将护城河中的水给引走。但是他们只需要围城不需要攻城。
  然后陈玉成带上人继续南下,迅速占领了北祈与南祈之间的战略要地清化。从而堵住了越南援军北上的道路。
  越南勤政殿大学士兼辅政大臣,绥盛郡公张登桂此时把持着阮朝的朝政。
  此时的阮朝和明朝有些相似,文臣和宦官在朝堂上很活跃。
  因为北祈这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