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清朝做盐商-第4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董书恒又去军马场看了一下,每一个牧场都会强制蓄养一定数量的战马,以保障军队战马的需求。
  复兴军现在虽然控制着大量的草原,不缺马匹的来源。
  但是普通的战马已经不能满足军队的需要。
  复兴军迫切需要大批量培育更加优质的战马。
  从沙俄那里缴获的顿河马,从哈萨克缴获的大宛马。还有布哈拉上贡的汗血马现在都能够在复兴军的军马场看到。
  布哈拉汗国自从被复兴军打服归顺之后,就紧紧抱着复兴军的大腿。
  因为他们发现了一个比沙俄更加强悍的国家,这个国家还可以做自己的靠山。
  做华夏的藩属国总比被沙俄灭亡要来的好吧。
  布哈拉这个国家没有什么好东西,唯一闻名于世的就是汗血宝马了。
  貌似汗血宝马这个名字还在咱们华夏人帮它起的。
  当然了,那里其实还是有一件宝贝的,那就是石油,不过这东西现在还没什么人稀罕。
  董书恒虽然知道那东西好,但是他现在有几个易开采的大油田就已经足够用了。
  毕竟他拖拉机才刚刚搞出来,所需要的油耗还不如后世的一个小县城呢。
  至于老百姓家中烧的煤油,那就更是毛毛雨了。这能烧掉多少啊?
  现在的复兴军跟阿曼王国搞贸易,又搞来了许多阿拉伯马。
  可以说现在复兴军掌握的战马的品种以及数量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齐全。
  董书恒让各处牧场蓄养战马,这样有利于培育出更高的战马品种。
  因为战马在国属的牧场中更加方便管理一些。
  “总统,您看,那匹公马名叫赤兔,是一匹汗血马。呵呵,就是跟吕布那匹同名,今年我们已经让它跟四十多匹母马交配,其中有阿拉伯马,有大宛马,最多的是蒙古马,不过还没有产仔,到时候产仔了,我们会看一下杂交的效果。”
  董书恒看到了马场的一角有一个单独围起来的马圈。
  里面正关着一匹神俊的汗血宝马呢。
  它的身姿傲然独立,它的眼神聛睨一切。
  真是一匹“幸福”的种马啊!
  董书恒在心中感叹。
  董书恒并没有想要骑它的冲动,毕竟人家是专职骑母马的。
  董书恒要是再去骑人家似乎会有一些别扭。
  董书恒在一个牧场没有呆多久,天气突然间要转冷了他必须尽快地离开这里。
  回到了尼布楚,黑龙水师已经等在了这里,后面还跟着的一连串的运兵船。
  毕竟董书恒的后面还跟着一大票的保镖呢。
  上了运兵船之后他的速度就快的多了。
  “阿妈,我回来了。”那爱华回到了家中,他的母亲已经做好了晚饭。
  牧场中有一部分的人是在食堂吃饭,有一部分在家中。
  为了避免浪费的现象,在食堂吃饭是要扣掉一部分工资抵扣伙食费的。
  所以好多有家庭的牧民还是选择自己开伙,吃食堂的大都是单身汉。
  尼布楚周围有很多丘陵山林地带。上面的树木并不少。
  所以牧场中建造的大都是木屋。
  那爱华的家中有两间木屋,外面还有一个较小的厨房兼杂物间。
  对于母子二人来说已经足够住了。那爱华的母亲是一个木讷的女人。
  牧场成立之后,一些单亲的家庭重新组合到了一起。
  但是爱华的母亲不大与人交流,残酷的生活让她看起来有些老态,所以她还是跟儿子住在一起。
  不过那爱华现在要去读军校了,他准备帮母亲张罗一个婚事。
  “赤那回来啦,来吃饭吧。”爱华的母亲有些笨,还不会说官话,称呼赤那也是用他原来的名字。
  “阿妈,你要赶紧学会官话才行呢!”爱华说道。
  “阿妈天天跟奶牛打交道,这些牛啊都听得懂草原话,它们也不会教我说官话。”爱华的母亲说道。
  她现在在奶牛场工作。那里基本上都是女工。在草原上,挤奶的工作都是由女人来做。
  挤奶是每一个草原女人的必备技能。
  “阿妈,现在你在奶牛场工作辛苦不?”可能是自己就快要离开家了,那爱华突然间想要多关心一下母亲。
  “总比以前在草原上放牧要好,那时候咱们娘俩天天干活还吃不饱饭。”
  “还要挨那些老爷们的鞭子抽。现在的牧场的管事虽然还会骂人,但是的没人打咱们了。赤那你现在又变得那么厉害了,阿妈心中早就满足了。”那爱华的母亲最喜欢在他的面前回忆以前的艰辛。
  仿佛这样能够让她获得更大的满足感,所谓忆苦思甜,不过如此。
  “阿妈,我们的生活以后还会更好,等军校毕业之后,我就是一名真正的军官了。”
  “真的吗?赤那,那真是太好了。听珍珠她们说今天皇帝来了?”
  “是的,阿妈,不是皇帝,是大总统,不过跟皇帝也差不多,总统还在你们奶牛场外面站了半天,他还让场长以后要养更多的奶牛。他还说以后多样一个奶牛就能够多养活一个孩子。很多小孩生下来没有奶水吃,就是因为吃了我们这里产的牛奶才活下来的。”那爱华说道。
  “他真的这么说吗?那阿妈做的事情就是有大功德的事情了。”爱华的母亲是信佛的,他们相信今生积累功德。来事能够得到福报,还可以对子孙后代带来好处。
  “来,爱华,这个窝头,你要多吃点,你以后要做将军的,长得这么瘦小可不行。”那爱华从小就长得瘦小,也许是因为长期的营养不良让他错过了发育期。
  现在的生活虽然变好了,但是爱华只是变得更加精壮,但是身高并没有变的更高。
  “阿妈,你不用担心,现在打仗又不是拿着长矛、大刀。我只要将枪法和马术练好了,敌人都靠近不了我。”
  “那些沙俄人都是人高马大,但是他们不还是打不过我们嘛。个头越大,反而更容易被子弹打中,我在月湖那次战斗就是专门捡块头大的沙俄人打。”爱华笑着对母亲说道。
  草原人都崇拜强者,喜欢那些长得高大威猛的。
  像爱华这样的长得瘦小的只能在族群中干最苦最累的活计。
  所以他的母亲以前在部落放牧的时候就尽量将食物让给爱华吃。
  现在条件好了更是让他可劲儿地多吃。
  但是呢,爱华倒是长壮了,但是还是没有长高。
  这让她很自责,觉得是自己没有养好赤那。
  “好吧,你总是有道理的。”爱华的母亲也是微微一笑。她比较笨,还好赤那不跟她一样笨,他是个聪明的孩子。
  现在赤那成了牧场的小英雄,她非常自豪,那些一起在奶牛场工作的女人都对自己羡慕不已。
  “阿妈,我马上要去上军校了,回来的时间很少,以后要是进了军队同样很少回来,你要给自己找一个伴儿了。”爱华说道,语气郑重,眼睛盯着母亲,就像是一个成年人一样。
  听到儿子突然这么说,爱华的母亲一阵错愕,脸上的羞涩以及伤感交织。
  羞涩是因为自己是一个女人,这个问题又是自己的儿子对自己提出来的。
  伤感的是一直跟在自己身边的儿子马上就要离开自己了。
  草原上的女人身边,只有儿子才是自己最亲近的人,她们甚至都不知道谁是孩子的父亲。
  因为在那样的生活环境下,任何一个人都能够钻进她们的帐篷。
  爱华就是那样出生的,还好爱华从小在那样的环境中长大,也明白这些道理,所以他从来不会问自己的母亲,谁是他的父亲。
  现在爱华提出让母亲找一个伴儿也没有任何心理上的负担。
  “阿妈,我看到种植队的老王经常来我们家串门,他是汉人,性格好,不喝酒,不会打人,又是一个人,要不你跟他一起做伴儿吧。”爱华不知道怎么把这样的话说的委婉一些,毕竟他也只是一个大男孩。
  “赤那,你不用担心阿妈,我天天去奶牛场也不孤单,等到以后你娶一个媳妇儿来陪我就好了呀。”爱华的母亲眼睛有些微红,她低着头,不想让儿子看到,不过还是继续安慰儿子,因为她不想让儿子担心自己。


第五二三章 农场秋收忙
  要是继续延续原本的历史发展,那爱华只可能成为的一名普通的牧民。
  还是牧民之中最底层那种。因为他的出身很低,只是一个女奴的儿子,又长得那么矮小。
  当然也许可能因为某个严寒的冬季,因为突然发生的白灾,因为突然得了某种疾病就突然间死去。
  卑微地死去,甚至没人会注意到他。
  但是现在这个少年因为一次勇敢的举动,因为自己的机智,为自己争取到了的进步的机会。
  他的未来将充满希望。
  他的命运也将跟很多人一般从此改变。
  “夫君,我知道这条大江为什么叫黑龙江了,你看这江水远远看起来就是黑色的,真的是像一条黑龙在群山间蜿蜒前进。”一旁的吕飞燕说道。
  杨兮妹的话不多,很少主动开口,这时候就在董书恒的另一侧站着。
  此时,他们正坐在黑龙水师的炮艇之上。
  江面上很平静,炮艇的劈开的水花,一层一层推到岸边,发出了哗哗的声音。空气中都是一种宁静自由的气息。
  董书恒很享受现在的这种感觉。
  炮艇上的官兵都很识趣,这时候都躲得远远的。
  “是的,这条大江对我们民族来说就像是黄河与长江一样重要。”董书恒道。
  以后不能说咱们家里盘着两条龙了,加上流入北海的大河,加上流入南海的澜沧江,华夏境内至少要有五六条大河能够算的上巨龙级别了。
  黑龙江水系在北方的确实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水系。
  虽然更北边还有勒拿河以及伊聂谢河,但是那些河流只有在夏季的时候短暂地解冻。
  而且那里大部分都是冻土以及森林。可利用的价值并不是很大。
  黑龙江就不一样了,一年中有大半年时间都是解冻的。而且两岸的土地肥沃,尤其是中下游的平原地带,现在已经成了复兴军重要的粮仓。
  而且黑龙江的适航性也非常的好。
  它已经成为复兴军沟通漠北高原西北部的一条重要的水上交通枢纽。
  因为大兴安岭的阻碍,要从陆地上联通那里成本非常高。
  现在有了这条水上的大动脉进行运输,不仅方便,还更加的经济高效。
  它的作用还不仅仅体现在经济上,在军事上它也让复兴军对于这块历史上很难控制的地区控制力变得空前的强大。
  有了这条河流,复兴军才可以支撑在月湖东岸,赤塔以及尼布楚地区部署一支大军。
  要是从路上运送补给的话,那成本将是天大的。
  而且发展了月湖地区,漠北草原就变成了内陆,复兴军再也不用担心这里的草原人会有什么异心了。
  当然了,草原上的那些人自己也非常清楚这一点。
  所以他们现在对复兴军服服帖帖,安分的程度甚至超过了满清时期。
  太阳垂到了西边的天际,在落日余晖的照应下,此时的景色与周围的那种宁静简直就是绝配。
  夫妻三人不再说话,董书恒手揽佳人静静地看着这一切。
  夕阳的余晖从身后照射过来。
  将三人的影子拉的老长,投射在前方如墨般的江面上。
  夕阳的红光撒在如墨般的江面上,普通在砚台中研磨朱砂。
  董书恒原本许下的漫游这大好河山的愿望已经完成了大半。
  随着董书恒现在交出去的权力越来越多。他也越来越轻松,空闲的时间越来越多。
  不是在巡视的路上就是泡在实验室中。
  董书恒很喜欢这样的感觉。
  长期被束缚在繁琐的政务之上让他感到有些厌恶。
  经过了一夜的航行,董书恒到了黑龙江的中游,在黑龙城短暂的修整了一下,他继续前进。
  过了抚远城,水师到达了三江源地区。
  这里以前遍布着大大小小的沼泽地。
  这里的土壤都是厚实的泥炭腐殖层。
  当董书恒的脚刚刚踏上这里土地,他仿佛就感受到了这片土地所散发出来的丰厚能量。
  黑土地的土真的是黑色的。这黑色的土中散发出来的却是浓浓的的生机。
  在这里,每一寸土地上都焕发着生命力。
  这里比上游地区靠南靠东一些,偏向于海洋性季风气候,更加的温暖。
  西边的大兴安岭以及北边的外兴安岭暂时挡住了西伯利亚的寒流。
  这里还是秋意浓浓的景象。而董书恒刚刚离开的月湖地区已经迎来了今年的第一场雪。
  在北大仓农场。
  场员刘栓柱天没有亮就起床了,他今天要割完三亩地的稻子。
  现在正是秋收的大忙时节。
  农场所有的人都要参加抢收的工作的工作中。
  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