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清朝做盐商-第4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有这样,这个农场才能够发展的更有朝气。
  复兴军的农场实际上跟朱元璋当年建立的卫所制度是有一定的相似性的。
  都是在正常的行政单位之外设立了一套平行的制度。
  实际上每一个农场既像是一个大型的公司,又像是一级行政单位,同时还兼顾一定的军事职能。
  一直以来,农场的民兵都是复兴军的主要兵源。
  虽然在各地的乡村也有民兵,但是复兴军还是更多地选择在农场的民兵中挑人。
  这些农场出来的工人,组织性要更强一些,因为他们平时不仅仅在训练的时候,就是工作的时候都是在组织的管理治下。这些人对于服从的领悟更高。
  同时的这些人也更加的忠诚。因为农场是复兴军的,他们的一切都跟复兴军联系在一起。
  复兴军在,这些农场就会继续运行下去,没有了复兴军,这些农场说不定就立马成了某个地主老爷的私人农庄。
  所以,这些人是会坚定地战在复兴军一边的。
  在场部转了一圈之后,董书恒就带着一帮子人向田间走去。
  王场长介绍说今年水稻收成不错,董书恒想要亲自去看看。
  出了场部就是一望无际的农田,农场的收割是从外围开始的,最佳收割的时间就那么些天。
  不像普通的小户人家就那么点地,招呼亲戚朋友帮忙,天把两天就能够搞定。
  农场几十万亩的耕地,即使是大型的收割设备也要抢收。更何况现在主要还是要人力。
  这粮食是不会分批成熟的,要成熟都是一起的。
  这收割的早了,稻子还没成熟,产量就会大打折扣。
  要是晚了,碰到了一场秋雨,那成熟的稻子就会产生霉烂,甚至是倒伏。
  所以碰到了好天气,农场就全部动员出来收稻子。
  董书恒刚到的时候,这王场长都是从田中被找到的。
  场部的文职人员都要参加收割,他这个场长肯定是要亲自下田起个带头示范作用的。
  也就是像春花那样的孕妇才能够被照顾一二,留在场部看着供销社。
  董书恒知道的这个王场长没有作假。他那手心一手老茧做不得假。
  董书恒刚才在跟他握手的手都能够感受到他手心那有些扎人的老茧。
  “老王,农忙季节,职工的伙食一定要跟上,大家都比较辛苦,在吃的方面要做出补偿,另外你们三秋抢收之后可以对职工做个评比表彰,给大家的发点实惠些的奖励。”董书恒随口叮嘱道。
  远处的农场职工正围在饭车的周围吃饭。
  大家在边上的水渠中简单的洗了一下手,领了吃食,随便找个地方蹲下来就能够开吃了。
  栓柱的手上拿着馒头,一边啃一边夹面前的咸菜往嘴里塞。
  嚼了一阵子,吸溜一口肉汤将满嘴的食物全吞进去。
  “哥,那个来的人怎么跟大会场挂的那个人画有些像啊。”大丫问道。
  “对哦。”栓柱这才想到,这不就是大总统嘛。
  乖乖,总统来了!栓柱赶紧站了起来,还招呼周围埋头吃饭的人。


第五二五章 按劳分配
  “你们继续吃,不要停下来。”董书恒见到一群正在吃饭的职工突然间都停了下来,向他这边看了过来。
  他知道自己暴露了,这群人一定是认出了自己,就是认不出自己来。
  跟在自己身边的王场长以及农垦局、作训局的官员,他们也都是认识的。
  董书恒下来视察并不想影响到这些人正常的生产活动。
  他现在没必要通过这样的方式彰显自己的权威。
  就像现在一般,他的形象已经深入到了这些普通民众心中。
  想到自己的照片贴在了各种公众集会场所的墙壁上。
  董书恒有时候自己都会感到身上起鸡皮疙瘩。
  同样的,这些农场的职工此时也有些别扭,见到那个每天在画像和报纸上看到的人物现在跟自己说话。这些人的心中都不自觉的激动起来。
  “大总统看起来就像是个有礼貌的年轻读书人嘛。”栓柱在心中想到。
  大家都觉得大总统手中掌握着百万大军,一定是一位杀伐果断、雷厉风行的人。
  实际上,他却像是一位书生。
  “来,帮我也拿一个馒头,装一碗肉汤。”董书恒对一旁的王场长吩咐道。
  “这……”王场长愣在原地,不知道是该装还是不该装。
  还是跟在董书恒身后的魏玉祥眼疾手快,从伙夫那里要过勺子找了一个大碗帮董书恒装了一碗肉汤。
  董书恒自己去装馒头的筐子里面拿了一个馒头。筐子里垫着一层笼布,上面也用盖子遮住,所以还是热乎的。
  割稻子这种事情,董书恒早就已经干不来了,他也不想下田将自己弄得一脚泥巴。
  那就陪着这些农场职工一起吃一顿大锅饭吧。
  早就听说东北这边的猪肉大烩菜好吃呢。刚才董书恒就闻出来了,着肉汤的味道就跟大烩菜一个样子。
  “王场长,你这有点吝啬了,回头我让玉祥去你那结一下伙食费。”董书恒笑着说道,缓解了一下尴尬的局面。
  说着他接过了大瓷碗,碗里面的肉汤中有白菜、猪肉、粉皮、胡萝卜、豆芽……
  还有一些是董书恒不认识的菜,还放了不少的胡椒,闻起来就非常的香。
  董书恒咬了一小口馒头,接着喝了一口肉汤。
  肉汤浸入到馒头里面,面粉香味和肉汤杂合蔬菜与肉的味道混合到了一起,让人感觉到食欲大增。
  “嗯,这大锅菜烧的不错,都说大锅菜难烧,你们这儿厨子的大锅菜烧的蛮好的。”董书恒边吃边赞道。
  “总统,哪有什么厨子,都是农场的女工煮,烧饭的事情也是那些不方便下田的妇女在做。”王场长在一旁解释道。
  现在农场的男人,身体方便的女人几乎都在田中忙着收割。
  见到总统都亲自陪着自己一起吃饭了,其他的职工也跟着一起吃了起来。
  “这位兄弟,怎么称呼?”董书恒见到自己的面前蹲着一位面色黝黑,但是身上肌肉结实的汉子,于是开口问道。
  这汉子穿着一件无袖单衣,吃饭的速度非常的快,饭食就像是被他吸进肚子里一般。
  “啊,总统,俺叫刘栓柱。”刘栓柱嘴巴里的饭还没有完全咽进去,差一点就噎住了。
  他不知道总统为什么单单问他,旁边的人有好几十号呢!
  要不是一帮的大丫推了他一下,栓柱都还不知道眼前这位大人物是在问他的话呢。
  现在也不兴跪拜了,但是的就这样蹲着跟总统说话栓柱总感到不踏实,况且自己的手中还端着一个大饭碗呢。
  不过又一想,这大总统也是跟自己端着一样的大瓷碗,喝着一个锅里的肉汤。
  自己还有啥不好意思的呢。
  “咦,你是的从山东过来的啊?”山东人的口音很容易辩识。
  “嗯嗯,是的,总统,俺是山东莱州的。这是俺大妹子,今年刚来的农场,俺已经在这儿快两年了。”栓柱终于不在拘谨了,还指着一帮的妹妹向总统介绍。
  “哦,是去年春节回老家的吗?”董书恒知道去年春节很多移民回乡。
  然后,通过这些人的传帮带,成功带动了一波移民潮。
  董书恒看向栓柱边上的大丫。
  “姑娘,在农场这边过的怎么样?”董书恒随口问道,没想到姑娘家家有些害羞,低着头讲不出话来。
  一旁的栓柱帮着说道:“俺妹子到农场后已经成亲了。俺娘说,让大丫跟着我到农场,比在家里好多了。在家乡的日子怎么能够跟农场比。”
  董书恒知道现在农场的生活比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好多了。
  在原来的两江地区还好,复兴军开发的比较早。当地原本也比较富庶。
  但是大部分地方才刚刚施行复兴军的政策。大部分的百姓依然靠着少许的土地过活。
  他们的生活没有能够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复兴军虽然对地主限制地租,也不再跟农民收取货币赋税。
  但是农民的收入并没有增加。他们顶多是自己手中余下的粮食多了一些。
  实际上这些粮食要是换成钱反而是变少了,因为复兴军治下的粮价比以前降低了一半还多。
  不过他们手中掌握的粮食倒是多了。所以董书恒对于能够做到让所有人吃饱饭是有信心的,但是的要让所有人都过好,依然任重而道远。
  “农场的好日子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大家都肯干,那么农场的生活就会越来越好,要是大家比着偷懒,想着这些反正不是自己家的田,那么农场也会越来越穷。”董书恒说道。
  “嗯,是的,总统,俺们省得,这农场就是俺们的家,这些田都跟俺们自己家的田一样。”栓柱被董书恒带着也渐渐放开了,话匣子打开了,有啥说啥。
  “刘局长,要尽快做出一套方案出来,以后农场的受益,上缴多少,自留多少,固定一个比例,让大家做的越多就能够收获更多。农场自留的受益可以用来投资,也可以给员工多发些福利。以后哪个农场干的好,收益高,那个农场的职工工资也就更高。”董书恒对一旁农垦局的官员吩咐道。
  农场的这种带有集体性质的组织在经营上必须要引入竞争的机制。
  多劳多得,才能够保证大家的都有充足的积极性,不会因为时间长了,就养成吃大锅饭的心理。
  喝了一碗肉汤,吃了一个馒头,董书恒就感到饱了,今天的中饭可以免了。
  此时对面的栓柱已经吃了四个馒头了,似乎还是意犹未尽。
  董书恒放下了碗筷,站起来,是时候跟这些农场的职工告别了。
  大部分的职工也都差不多吃好了。他们也要再次回到田里干活。
  刚才董书恒的话他们有很多听不大懂,但是董书恒有一句话他们倒是听得懂了。
  那就是的多劳多得。本来的就该这样子的嘛。干的多拿的多,这本来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要是大家都拿着一样多的工资,那么一个个就会比着偷懒。
  因为在拿着相同工资的情况下,貌似谁干的越少,就越赚便宜一般。
  现在总统当着大家的面说要多劳多得,那么场长和农垦局以后肯定是要按照总统的金口玉言执行的。
  大家都在心中盘算起来,还有人在反思,之前有没有想着要偷懒。
  有人在心中默默地告诫自己以后的做事情要积极一些。
  分配制度实际上对于一个社会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
  可以说,人们劳作的目的就是获得分配的机会。
  在原始社会,人类群居在一起,实行原始的公社制度,一起打猎、一起采集。
  那些在打猎的时候表现最好的猎手还能优先获得分配食物的权力呢。
  这促使着这些人更加努力地改进自己的狩猎技术。
  人类社会才得以发展。
  发展到后来的农耕文明,如果一个人掌握了更好的耕种技巧,他也能够得到整个部族的尊重,甚至是成为首领,享受到一定的特权,同样也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董书恒现在将原本自己掌握的企业、农场都改成了国属的企业以及国属农场,实际上是开创了一种新的经济模式。
  这与以前皇帝的皇庄不同,那些皇庄只是为了满足皇帝的个人需求。
  而复兴军的这些工厂、农场一方面能够安置百姓,一方面也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注入动力。
  方便董书恒动用自己的权力,引导经济的发展方向。
  与此同时,复兴军的治下还有很多士绅、地主现在都变成了工厂主、农场主。
  实际上,现在是有两种经济模式在同时运行着。
  如果在国属的农场、工厂不改进经营管理制度。那么他们很快就会被私人的工厂、庄园给比下去。
  两者相互竞争,同时也互为磨刀石。
  国属的工厂给工人开多少的工资,私人的工厂也要参照着做,不然那些熟练的工人就会用脚投票。反之亦然。
  国属的工厂、农场要是搞不好的话,同样自己人的待遇就要受影响,那么首先受到影响的就是那些管理农场、工厂的官员,因为他们的乌纱帽是要靠业绩衡量的。
  其次,职工的待遇也要受到影响,大家看到周边的农场职工拿得工资,比自己高,心里自然也会着急。
  董书恒也没有办法让它们一直都运行良好。这是不符合经济规律的。
  现在这种经济的上升期,没有问题,大家都有钱赚。
  但是今后,当经济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了。很多的农场、工厂肯定要走向衰败,甚至被淘汰。
  董书恒还没有想好如何处理,也许这个问题要留给后人解决了。


第五二六章 扩充先遣队
  正所谓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都有。
  在另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